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13.36 KB
- 文档页数:4
生物样品预处理的方法一、生物样品预处理的重要性。
1.1 生物样品的复杂性。
生物样品那可是相当复杂的呀。
就拿血液来说吧,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像血细胞、血浆蛋白、各种离子、代谢产物等等。
这些成分混在一起就像一锅大杂烩,如果不进行预处理,想要准确分析其中特定的物质,那简直就是大海捞针,难上加难。
1.2 提高分析准确性。
预处理就像是给我们的分析工作打基础。
如果不把那些干扰的成分去除或者分离,分析仪器可能就会被误导。
比如说在检测血液中的某种药物成分时,如果血浆蛋白没有处理好,蛋白可能会包裹药物,导致检测到的药物含量比实际的少很多,这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所以预处理是让我们的分析结果更靠谱的关键一步。
二、常见的生物样品预处理方法。
2.1 蛋白质沉淀法。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粗暴但很有效的方法。
就像把混在沙子里的石子挑出来一样,我们通过加入一些试剂,像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或者酸,让蛋白质沉淀下来。
这就好比给蛋白质使了个“定身术”,让它们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这样一来,那些被蛋白质包裹或者干扰的目标物质就能够更好地被检测到。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缺点,有时候会把一些小分子的目标物质也一起沉淀了,就像打扫卫生的时候不小心把有用的小物件也扫走了一样。
2.2 液液萃取法。
这就有点像油和水分离的感觉。
我们利用目标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把目标物质从生物样品所在的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里。
比如说,我们要从血液的水溶液中提取一种脂溶性的药物,就可以加入一种有机溶剂,像氯仿,药物就会跑到氯仿层里,就像孩子找妈妈一样,然后我们把氯仿层分离出来,就得到了相对纯净的含有目标药物的溶液。
但是这个方法操作起来有点麻烦,就像走迷宫一样,要小心翼翼地确保每一步都准确。
2.3 固相萃取法。
这个方法可以说是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我们把一种特殊的吸附剂装在一个小柱子里,然后让生物样品溶液通过这个柱子。
目标物质就像被磁石吸引一样,吸附在柱子里的吸附剂上,而那些杂质就流走了。
微生物日常工作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日常工作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准备、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细菌鉴定等步骤。
1. 样品采集
根据实验目的,从不同的源头采集样品,如空气、水、食物、患者等。
采集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样品被外源污染。
2. 样品准备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留取、稀释等预处理,配制成适合微生物培养的状态。
3. 细菌培养
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上,置于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为微生物生长创造最佳环境。
4. 菌落计数
培养结束后,观察培养皿上菌落的数量、大小、颜色等,进行定量记录。
5. 细菌鉴定
通过菌落形态特征、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培养皿上生长的细菌属种。
6. 数据记录
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录,以便后期分析。
以上是微生物实验室的基本日常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实验目的,流程中可能还包括抗生素敏感性测试、致病性检测等步骤。
样品预处理4.1.5.1准备工作若必要时将冷冻样在冰箱(-2-4C)中放置过夜,使部分解冻以便切片。
用合成洗涤剂清洗塑料刀、碟、镊子、塑料板及尺和称重塑料膜,用蒸馏水或清洁海水漂洗干净。
工作台用洗净的塑料膜罩上。
用合成洗涤剂(4.1.2-2)仔细地洗手,后用蒸馏水或漂洗干净。
PF一胸鳍;DF一脊鳍,虚线表示刀切位置图3鱼体简图中小型鱼样制备4.1.5.4.1单个体样品:测量鱼的叉长,并于聚乙烯称样膜上称重。
记下叉长和体重。
用蒸馏水或清洁表层海水(4.1.2.1)洗涤鱼样,将它放在工作台上,用塑料刀切除胸鳍并切开背鳍附近自头至尾部的鱼皮(图3),在鳃附近和尾部,横过鱼体各切一刀;在腹部,鳃和尾部两侧各切一刀。
四刀只切在鱼体一侧,且不得切太深,以免切开内脏,沾污肉片。
最好在切片时,由另一人帮助按住鱼的头尾。
用镊子将鱼皮与肉片分离,谨防外表皮沾污肉片。
用另一把塑料刀将肌肉与脊椎分离,并用镊子取下肌肉。
将组织盛于塑料容器中,称重并记录重量。
若一侧的肌肉量不能满足分析用量,取另一侧肌肉补充。
盖紧容器,贴上标签或记号,记录各所有数据,于低温冰箱中保存。
鉴定性腺性别。
4.1.5.4.2多个体试样:制备方法如下。
仔细记下各个体体长、鲜重、肌肉重。
鉴定性别。
个体数不应少于6个,且性别应相同,大小相近。
用匀浆器匀化鱼组织,将匀浆转入已知重量的塑料容器中,盖紧,贴上标签并称重,记下匀浆重和其他数据。
置于低温冰箱中存放。
干样制备将部分新鲜试样按4.1.6.1或4.1.6.2步骤烘干,计算干/湿比,以校正水分含量。
干燥后的样品用玛脑研钵磨碎,全部筛过80-100目(尼龙筛),供痕量元素分析用。
4.1.6干重测定41.6.1烘干半开称量瓶的磨口盖,放入105℃烘箱中。
2h后,取出称量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盖好瓶盖,用分析天平称重,记下重量。
取5^10g生物制备样(4.1.5)于称量瓶中,盖好瓶盖,再称重(士0.5mg)并记下重量。
第二章生物样品的制备§2. 1 生物分析化学分析对象的复杂性生物样品往往是一种具有高度复杂性的体系,这种复杂性表现在组成、含量、动力学范围、时空依存性等各个方面,这使得生物样品的处理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与经典分析化学的样品制备相比,生物分析化学的样品制备有以下特点:(1)生物样品的组成极其复杂,常常包含有数百种乃至几千种化合物。
如人类血浆蛋白质组学的阶段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浆中的蛋白质至2005 年时已鉴定了3020 种。
有的生物分子在分离过程中还在不断的代谢,所以生物分子的分离纯化方法差别极大,想找到一种适合各种生物大分子分离制备的标准方法是很困难的。
(2)许多生物分子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极微,只有万分之一、几十万分之一,甚至几百万分之一。
分离纯化的步骤繁多,流程长,有的目的产物要经过十几步、几十步的操作才能达到所需纯度的要求。
(3)生物分子往往有很宽的动力学浓度范围。
如不同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浓度分布范围相差106〜1010倍,而同一种蛋白质在不同的生理或病理状态下浓度相差有时也很大。
(4)许多生物分子一旦离开了生物体内的环境时就极易失活,因此分离过程中如何防止其失活,就是生物分子提取制备最困难之处。
过酸、过碱、高温、剧烈的搅拌、强辐射及本身的自溶等都会使生物大分子变性而失活。
(5)生物分子的分离和制备几乎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很难准确估计和判断温度、pH 值、离子强度等各种参数对溶液中各种成分的综合影响,因而实验结果常常带有很大的经验成份,实验的重复性较差,分析仪器、分析方法学、乃至个人的实验技术水平和经验对实验结果会有较大的影响。
制备生物分子的基本原则是:以尽可能少的步骤、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目标产品。
通常包括以下步骤:①确定要制备的生物分子的目的和要求;②通过文献调研和预备性实验,掌握目标产物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性质;③生物材料的破碎和预处理;④分离纯化方案的选择和探索;⑤选择相应的、可靠的分析技术,建立鉴定生物分子制备物的均一性(即纯度)的方法;⑥产物的浓缩、干燥和保存。
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和预处理的SOP1. 生物样品的采集:服药前取空白血样,服药后取样点应包括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药浓度峰值前至少有4个点,峰后取6个点或6个以上点,峰时间附近应有足够的取样点。
总取样点不少于11个,取样应持续到3 ~ 5个半衰的1/10 ~1/20。
具体可依据文献报道及预试验结果确定具体采血时期,或Cmax间点。
于服药前(0 h)和各时间点,取前臂静脉血5mL,处理后,离心10 min ( 3000r.p.m),分离血浆或血清样品置试管中。
2. 生物样品的储存:血浆、血清样品,尽快分离(24h内),冷冻保存;短期内分析,可置4℃冰箱内冷藏。
长期分析,于- 20℃冰箱内冷冻保存。
3.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其酸碱性(pKa)、分子的亲脂性、挥发性、稳定性及可能的生物转化途径,制定相应的预处理方法。
a. 沉淀蛋白法生成不溶性沉淀:酸性试剂(三氯醋酸、高氯酸、钨酸、焦磷酸)重金属盐类(锌盐、铜盐、银盐、汞盐)盐析、脱水: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中性盐。
甲醇、乙腈、丙酮等可与水混溶的有机试剂。
各种沉淀试剂使用情况表b. 液-液萃取法水相pH:碱性药物最佳pH应高于其p Ka 2 ~ 3个单位酸性药物最佳pH应低于其p Ka 2 ~ 3个单位常用的有机溶剂:正己烷、异辛烷、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乙醚、苯、1,2-二氯乙烷、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极性由依次小至大)。
有机溶剂与水相容积比一般为 1:1或2:1。
选择提取溶剂的原则:对被测物有较大的亲和力;与水不互溶,极性较小;沸点适宜;不影响紫外检测;价廉、无毒、不易燃烧;化学性质稳定。
生物样品的样品制备技术生物样品的样品制备技术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它可以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生物样本包括血液、组织、血清、唾液、尿液等等。
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都需要对这些生物样品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诊断,因此,在样品的制备过程中,需要考虑样品的种类、处理方法、仪器设备和操作技巧等因素。
本文将对生物样品的样品制备技术进行讨论。
一、生物样品的收集和保存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对最终的结果至关重要。
因此,在样品的收集和保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记录样品的信息包括样品编号、收集日期、收集地点、样品类型、收集量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分析和研究非常重要。
(2)样品的收集采用适宜的采集管或容器进行收集,避免污染和损伤。
例如,血样的采集需要用无菌针头和无菌采血管,并且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采血。
(3)样品的处理样品的预处理可以移除杂质、保护样品、提高分析灵敏度等目的,简化后续的操作流程。
如,将血样进行离心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4)样品保存根据不同的样品种类,选择合适的保存方法,避免样品的降解和变质。
例如,血样和组织样品应该保存在低温和冷冻条件下。
二、生物样品的样品制备流程生物样品的样品制备流程包括样品的处理、分离、纯化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提取感兴趣的化合物、分子、生物标志物等,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定量、定性、分析和诊断。
(1)样品的处理样品的处理包括前处理、蛋白质去除、核酸去除等步骤。
前处理可以清洗或降解杂质,保护目标样品,如血液样品的前处理可以去除氯仿、磷酸钾等浓度高的化合物。
蛋白质去除可以通常使用抗体、酶等进行。
核酸去除可以使用RNAase或DNase酶。
(2)样品的分离样品的分离包括离心分离、柱层析分离、电泳分离、毛细管电泳等步骤。
这些方法根据样品类型和杂质特征进行选择。
离心分离可以分离细胞、血浆等物质。
柱层析分离可以根据物质的大小、电性、化学性等特征进行分离。
电泳分离主要用于分离DNA、RNA、蛋白质等。
生物样品处理与准备技术生物样品处理与准备技术是生物分析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准确、高效的生物样品处理和准备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从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输等方面,阐述生物样品处理与准备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技术方法。
一、样品采集1. 血样采集血样是临床诊断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样品之一。
采集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特殊情况,如用药史、饮食状况、疾病史、妊娠状况等。
采集血样应选用无菌一次性采集器,在采集时注意消毒,避免污染。
不同的研究需要采集不同的血液,如血清、血浆、全血等,在采集时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2. 尿样采集尿样是体内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途径之一,通常可反映出人体内代谢情况和某些疾病的发生。
尿样采集的时候,需避免与外界污染,彻底清洗外阴部,利用干净的尿杯采集中段尿标本,最后尽量避免采集尿废液。
3. 组织样本采集组织样本采集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组织样本采集涉及到手术切除、活体穿刺等操作,需遵循医学伦理规范,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病人的损害。
二、样品处理1. 血液处理血液的处理方法根据实验需求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需采集血清和血浆,则需将采集到的血液置于无菌试管中, allow the blood samples to clot (at least 30 minutes) before centrifuging and separating the layered components of the blood.血小板在血液中的浓度很高,若需分离出血清和血浆,则需将血液存放在4℃以下进行预处理。
2. 细胞处理细胞是高度特异性结构和机能的小型独立体,处理细胞样本时需要注意样本数量、细胞纯度和细胞处理的顺序。
分离细胞时可通过培养物法、悬液细胞法等方法,若需测定细胞内的某些物质,则需迅速离心剩余的胞体并彻底洗涤胞体,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一、生物样品采集
1、植物样品的采集
(1)采集的植物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2)布点方法
常采纳梅花形五点取样法或交叉间隔取样法。
(3)采样方法
①采样前应预先准备好采样工具。
②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样品采样量。
③选择优势莳植物在采样区内按梅花形五点或交叉间隔取样方式采集5-10处的植株混合构成一个代表样品。
④将采好的样品装入布口袋或聚乙烯塑料袋中,贴好标签,并填写采样登记表。
2、动物样品的采集
(1)尿的采集
定性检测尿液成分时应采集晨尿。
定量检测尿液成分时一般采集24h总排尿量。
(2)血液的采集
一般用注射器抽取10mL血样冷藏备用。
常用于分析血液中所含
金属毒物及非金属毒物。
(3)毛发和指甲的采集
采集和保存较为便利,重要用于汞、砷等含量的测定。
(4)组织和脏器采集
二、生物样品的制备
对于液体状态的动物样品常无需制备,对动物组织和脏器重要
是采纳捣碎的方法制成浆状鲜样备用,而对植物样常依据不怜悯况,利用不同方式进行样品制备。
植物样品的制备
(一)平均样的获得
四分法、切成块的1/4-1/8混合
(二)分析试样的制备
1、鲜样
2、风干样:60-70摄氏度低温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匀浆、小片)
3、水分含量测定(100-105摄氏度烘干/真空干燥/低温烘干)
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湿法消解法、灰化法、提取、分别和浓缩法等。
1、湿化消解法
利用强酸等与生物样品共同煮沸,将样品中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除去。
常用的消解试剂体系有浓硝酸-高氯酸、浓硝酸-浓硫酸、浓硫酸-过氧化氢等。
2、灰化法
利用坩埚或氧燃烧瓶,使样品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并用适当的溶液溶解或汲取分解产物,制成分析试液。
3、提取法
整个过程包括提取、分别、浓缩三个步骤。
(1)提取
应依据样品的特点、待测组分的性质、存在形态和数量、分析方法等因素选择,常用方法有:
1、振荡提取法
2、组织捣碎提取法
3、脂肪提取器提取
4、直接球磨提取法
(2)分别
用提取剂从生物样品中提取欲测组分的同时,不可避开的会将
其他相关组分提取出来,因此,在测定之前,还必需将上述杂质分
别出去。
常用的分别方法有:液-液萃取法、层析法、磺化法、低
温冷冻法、吹蒸法、液上空间法等。
(3)浓缩
当生物样品的提取液经过分别净化后,其中的污染物浓度往往
仍达不到分析方法的要求,需要进行浓缩和富集,常用方法有:蒸
馏或减压蒸馏法、K—D浓缩器浓缩法、蒸发法、真空冷冻干燥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