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
- 格式:pdf
- 大小:189.02 KB
- 文档页数:4
汉字学十六讲期末复习1、汉字的性质?一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严格说,应该是称为借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
二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作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2、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哪些?有哪些观点?汉字学基础P153、汉字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趋势:由繁到简3、如何理解汉字的“六书”。
能够根据“六书”分析常用汉字或偏旁的构义。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5、什么是独体字?什么是合体字?独体字: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
这种字大都是一些简单的象形字和表意字。
因为这类字是从图画演变而成的,所以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整体。
如日、月、山、水、牛、羊、犬、隹、人、止、子、戈、矢等都是独体的象形字;如天,立,上、下、一、二、三、儌(四)、见、臣等都是独体的表意字。
应以不能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为独体字。
其中,部件应以在字源上有独立意义为准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构成的汉字。
合体字有两种。
一种是从组合的两个成分上来显示字义。
如“伐”字从人从戈,表示以戈伐人;“取”字从又从耳,表示捉取一个人;“休”字从人从木,表示人倚着树木。
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会意字。
另外一种是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一个字表示义类,一个字表示字音。
如“河”为水名,从水可声;“张”字指张弓,从弓长声;“经”字指经纬,从糸巠声;“球”字指玉球,从玉求声。
这类字文字学上称为形声字。
在现代常用的汉字里形声字占90%以上。
还有象形字。
6、什么是偏旁?什么是部首?部首是怎样来的?偏旁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
又称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汉字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汉字的正确读音是“hàn”?A. 寒B. 喊C. 汉D. 含答案:C. 汉2. 以下哪个汉字是由“十”和“口”组成的?A. 口B. 吉C. 十D. 合答案:C. 十3. “红”字的部首是什么?A. 川B. 土C. 巾D. 纟答案:D. 纟4.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A. 乐观B. 快乐C. 愉快D. 开心答案:A. 乐观5. 以下哪个词汇与“山水”相关?A. 风景B. 雨水C. 城市D. 春夏答案:A. 风景二、填空题1. “甲骨文”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字?答案:商朝2.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多少画?答案:八画3. “汉字中有多少个偏旁部首?”答案:214个4. “鼠年”在汉字中由哪几个部首组成?答案:食 + 广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什么?答案:中华三、解答题1.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汉字?答案:汉字是中国文字的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以笔画来表现事物形象,通过组合不同笔画和部首来构成不同的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汉字的演变历程。
答案: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
最早的汉字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当时的汉字主要用于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为秦字、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字体形式,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发展出各种不同的字体风格。
3. 请列举并解释一下汉字的基本构造部分。
答案:汉字的基本构造部分包括“笔画”、“部首”和“偏旁部首”。
笔画是汉字的基本线条形态,它们的形状、长度和顺序决定了汉字的形象。
部首是构成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了识别和归类的作用。
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附属部分,通过不同的偏旁组合构成了数量庞大的汉字。
以上是关于汉字学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汉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希望您能继续研究和探索汉字的奥妙。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汉字学也称为文字学,是汉语言文字学的分支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汉字学概论》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必须掌握汉字的日常运用,而且有必要具备一定的有关汉字学的理论和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正确运用汉字,而且有助于提高汉语古文献的阅读能力,了解汉字的历史以及有关的历史文化,提高语言文字修养。
二、学习方法与要求要求考生在阅读一定数量古代汉语文献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以了解有关汉字的常识和理论,识记一定数量的相关字例,并通过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汉语(主要是古代汉语)文献中的一般用字现象。
指定的必读书和参考书,凡内容范围与本大纲有出入的,应以本大纲为准。
对于具体问题的阐述,凡参考书跟指定必读书不一致的,原则上以必读书为准;如果面授时的讲解有修正的,原则上以面授讲解为准,但答题可以按指定必读书的说法。
学习汉字学理论,必须密切结合文献用字及语言学相关理论,不宜脱离具体的文献语言而把汉字作为孤立的现象来对待。
必须把常识、理论、例证及应用能力四者相结合,避免顾此失彼。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本课程自学和助学的依据。
三、汉语文字学的内容和思考题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一)汉字的起源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2.对有关汉字起源的传说的认识3.对出土原始陶器符号的性质的认识4.从历史文献的产生看汉字起源的时代(二)汉字的演变1.商代文字—甲骨文、一般金文和族徽文,商代文字的特点2.西周文字—西周金文,西周文字的特点3.春秋文字—春秋金文,鸟虫书4.战国六国文字—出土文字、《说文》“古文”,战国文字的特点5.秦系文字—出土秦文字、石鼓文、诅楚文、秦始皇东巡刻石、《说文》“篆文”和“籀文”6.隶书文字—古隶、东汉隶书,隶变7.草书文字—章草、今草8.楷书文字—东汉魏晋行书、六朝楷书【本章思考题】1.文字与图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2.仰韶文化陶器刻符及大汶口文化陶器刻符是什么性质的符号?3.为什么说用于记载历史的文字大约在夏代初期已经出现了?4.甲骨文与商代一般金文的区别主要有哪些?何者更接近原始面貌?5.西周金文与商代金文相比,主要的变化有哪些?6.谈谈春秋文字的美术化倾向。
《汉字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汉字?什么是汉字学?2、划分文字学类别的标准是什么?3、文字学主要有哪些分支?4、汉字学的主要价值是什么?5、汉字学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代表著作的作者、内容是什么?第二章汉字的起源和性质1、传说中的记事方法有哪些?它们对汉字的产生有什么影响?2、世界上文字的基本类型有哪些?3、关于汉字的性质的观点有哪些?4、“意音文字说”述评。
5、“语素——音节文字说”述评。
第三章《说文》评介1、名词解释:许慎古文籀文2、简述《说文解字》的体例。
3、简述清代“《说文》四大家”及其主要成就。
4、《说文解字》有什么价值?第四章汉字结构1、名词解释:六书2、简述许慎对“六书”的解释。
3、说明下面汉字在“六书”中属于哪一类,它们的本义是什么:门户井大母山丘日月云牛羊木水电女目耳火上下本末亦寸刃牟三丹血牢奚奴戒兼男罔随冯施修疆赖伐来友果解斧4、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功能是什么?5、说明下面的汉字部首与什么意义有关:示艸止辵彳行攴隹皿皀缶囗贝邑宀疒尸儿页彡厂广户糸斤阜6、说明下面汉字的本义:天祝和哥正迫造徐讲竟救雅即既缺格固贿官穷罪何题然惟扁绥防阿第五章汉字的形体(上)——古文字1、古文字和今文字是如何划分的?2、甲骨文的各种名称命名的依据是什么?3、“四堂”在甲骨文研究中的主要成就是什么?4、甲骨文在文字学上有什么价值?5、简述西周金文的特点。
6、六国古文可以分为哪些类别?7、大篆的典型文字资料有哪些?8、小篆的形体结构有什么特点?9、认读下面古文字形体,并说明其本义:第六章汉字的形体(中)——今文字1、名词解释:今文字隶书秦隶八分书草书章草今草狂草2、隶变表现在哪些方面?隶变的意义是什么?3、为什么说楷书是汉字字体的楷模?4、行书有什么实用价值?第七章汉字的形体(下)——现代汉字1、名词解释:现代汉字规范汉字常用字通用字部件分析法笔画基本笔形2、现代汉字的标准形体是哪两种?印刷体楷书分哪几类?3、新时期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4、当前文字工作的重点是什么?5、为什么汉字的实际用量与汉字的总数量相差很远?6、汉字字频统计有什么意义?7、举例说明现代汉字的笔顺规则。
汉字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字的造字法主要包括六种,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这六种造字法?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转注答案:D2. “日”字属于哪种造字法?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答案:A3. 下列汉字中,哪一个是形声字?A. 木B. 休C. 明D. 火答案:C4. 汉字的笔画中,“横”对应的笔画名称是什么?A. 一B. 丨C. 丿D. 丶5. “江”字的偏旁是?A. 氵B. 工C. 亻D. 刂答案:A6. 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的字体是最为规范和成熟的?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隶书答案:D7. 下列汉字中,哪一个是多音字?A. 行B. 只C. 坐D. 说答案:A8. “饕餮”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什么?A. tāo tièB. tāo yèC. dào tièD. dào yè答案:A9. 汉字中,表示“手”的偏旁通常是什么?B. 亻C. 忄D. 纟答案:A10. 下列汉字中,哪一个是假借字?A. 来B. 麦C. 马D. 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汉字的造字法中,______是最早的造字法。
答案:象形2. 汉字的笔画中,______是最基本的笔画之一。
答案:横3. “马”字的偏旁是______。
答案:马4. “好”字的造字法是______。
答案:会意5. “车”字的笔画中,______是主要的笔画。
答案:丿6. “笑”字的偏旁是______。
答案:竹7. “光”字的读音是______。
答案:guāng8. “雷”字的偏旁是______。
答案:雨9. “风”字的笔画中,______是主要的笔画。
答案:丿10. “鸟”字的偏旁是______。
答案:鸟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汉字的演变过程。
答案:汉字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阶段。
《汉字学》参考资料一、单选题1.( B )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它的完成,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A.小篆的通行B.隶变C.楷化D.行书的广泛应用2.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
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这句对于古今字的精辟定义是(B )提出的。
A.朱骏声B.段玉裁C.王念孙D.戴震3. “莫”和“暮”之间是( A )的关系。
A.古今字B.异体字C.通假字D.通用字4. “徒”的声旁是( D )。
A.彳B.走C.辵D.土5. 汉字起源于(D)A.八卦B.结绳C.刻画D.图画6. “其他”的“其”是( D )字。
A.象形B.指事C.会意D.假借7. “四体二用”说是由( B )提出来的。
A.段玉裁B.戴震C.许慎D.戴桐8. 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汉字体系的形成应当在( B )时期。
A.原始社会B.夏王朝C.殷商D.西周9. 队和坠是一组( A )。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10.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当中所说的“建类一首,同意相授”,指的是六书中的( D )。
A.象形B.指事C.会意D.转注11.( A )的出现,使表意文字的形体摆脱了字义的束缚而作为一种纯粹的音符来使用。
A.假借字B.形声字C.通假字D.音译字12.秦始皇用以统一文字的标准字体是( B )。
A.秦隶B.小篆C.楷书D.隶书13.下列各字当中,属于省声字的是( C )。
A.娶B.勤C.疫D.驷14.“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 B )。
A.《方言》B.《周礼》C.《左传》D.《说文解字》15.“刃”字属于六书当中的( B )。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16.后世谈六书,一般都是采用许慎的名称而选择班固的次序安排,其内容为( D )。
A.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B.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C.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D.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7. “刃”字属于六书当中的( B )。
汉字学概论第一章 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扩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2.文字的共性: (1)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
由文字画儿到图画文字,质的转变就在于浑然一体的图画逐步变成了与语言中的词相对应的独立的表意符号。
当这些表意符号借助假借的手段,能够完整地按语言中词的顺序去记录实词和虚词的时候,成熟的文字体系就诞生了。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及中国商代的甲骨文都是起源于图画的古老文字体系。
(2)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文字是这种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
文字的首要的存在理由就在于记录和传播语言,使语言克服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流传异地,流传久远。
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3)文字既表音又表意——语言就自身而言,它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
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语音和语义既然是不可分割的,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不可能是单纯的语音或单纯的语义。
由于汉字构形的特点,有些人认为汉字可以不通过语音直接表示观念,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
3.汉字的个性:分析汉字的性质需要贯彻“比较”和“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这两个原则。
(1)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所谓表意文字,指的是仅仅根据意义构形的文字体系。
如果全面地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第一种,来源于象形字(日、月、山、川)、指事字(一、二、上、下)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取、逐、森、雀),是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的。
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直接的联系,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读音是在意义的基础上确定的。
第二种,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其、或、我、求),这些字的字形与意义毫无关系,只是借来记录语音,并通过语音表示意义。
第三种,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芳、旱、财、忆),既与意义有联系也与语音有联系。
说文解字玉部与中国玉文化
王娇娇(四川宜宾学院文新院,四川,宜宾,644000)[摘要]玉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既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表现。
古汉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因形示义”,与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说文解字》玉部字的字形及许慎对字的解说中蕴含着丰富的玉文化知识。
[关键词]说文解字、玉与祭祀、玉与佩饰、玉与葬俗
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不仅是一部解释汉字形义关系、分析字形结构、归纳汉字构形结构的字典,也是一部记载了诸多文化现象的汉字文化宝库。
《说文》收录了大批玉部字,通过对这些字的研究分析,不仅可以看出古人对玉的认识,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悠久的玉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为久远的国家。
中国古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但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而且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佐证,同时它深刻蕴含着中国各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的内容。
东汉许慎《说文·玉部》是这样阐释的“玉,石之美。
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怯,洁之方也。
”大意是说,玉有五种品德:它的样子柔润有光泽而又温和,这好比人具有“仁”的品质;玉的纹理,从外往里看,看得一清二楚,这好比人的“义”;玉的声音舒缓悠扬,传至远方,这好比人的“智”;它决不弯曲,宁可折断,好比人的“勇”;玉虽然有棱有角,但它不会使人受伤,这好比人的洁行。
[1]
《说文》中还记录了大量的‘玉”部字,分别对玉的产地、类别、色泽、声音、纹饰、制作、作用、综合美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1、与玉名相关的有:璙瓘璥琠瓇玒琜珦珣璊碧璩玘珝等。
2、与美玉相关的有:璠璵瑾瑜瓊璐璿球琳。
3、与瑞玉相关的有:琮瑁瑞。
4、与质地不纯之玉相关的有::瓒珛玼。
5、与治玉相关的有::琢琱理玩。
6、与玉色相关的有:莹瑕瑛瑳玼璱瑩璗璀璨。
7、与似玉之美石相关的有:璑瑕琢瑀玽琂璶琟瑦瑂璒玗瑎琨珉瑶玫瑰琅玕珂等。
8、与玉器相关的有:璧瑗環璜琮琥瓏琬璋琰玠瓛玚珽珇瑑璹瓃瑮珊瑚琖琡瑄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玉在中国文化中的主要寓意:
一、玉与祭祀
古人由于认识的局限,对许多自然现象混沌懵懂,面对各种灾难也无能为力,认为有神异的力量覆盖在万物身上,因而对神灵、祖先顶礼膜拜。
在古人看来崇拜的最好方式就是祭祀,于是就产生了主持祭祀的灵巫以及用于祭祀的礼器。
原始的巫术时代,是所谓万物有灵的时代。
“灵”在《说文》中收在玉部。
“灵”,《说文》释曰:“灵巫,以玉事神。
从玉,靈声,或从巫。
”“灵”金文从示,小篆从玉,或体从巫。
可见“玉”与“示”、“巫”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示在甲骨文中,为神主形象;巫是“祝也,以舞降神者也。
”显然巫是祭祀的主管,是人神的沟通者,玉是礼神之物,是人神沟通的直接手段。
以玉礼神,目的是为了祈求神的保佑。
[2]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神话传说著作,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社会信息。
在《山海经》的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山经中,都记载有埋玉祭祀山神的礼俗。
[3]如《西山经》云:“羭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用百圭百璧。
”《山海经》中还有近20处记载祭神用玉之处,由此可以推断,以玉祭祀神灵是非常古老的礼俗。
玉的礼器作用给玉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人们心目当中,玉是神物,可以上达神鬼天地,成为人与天神沟通的媒介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二、玉与佩饰
古人认为玉具有仁、义、智、勇、洁的君子美德,这些都是古人努力追求并大力称道的。
所以成为人间美德的化身,深受古人的珍爱。
比如“人君德美如玉,而明若烛”、“言贤者德音、如金如玉”都是歌颂玉的温润,寓意君子美德。
再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比如《诗经·大雅·稢朴》称赞文王曰:“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意即文王外表雍容端庄,内在品质如金如玉高尚纯正。
又有《大雅·卷阿》中称赞贤士“如璋,令闻令望”,即贤士象玉圭、玉璋一样品行美好,有着卓著的声誉流传四方。
同时玉有着精良细腻的质地、纯净怡人的色泽和清脆悦耳的声音,能给人以安静高洁的
美感。
清代陈性在《玉经》中描述玉的质地时说:“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紧密,声音宏亮。
”在古人看来,玉兼备了人间所有的美德和至性,管子、子因此把玉的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联系起来,用玉比拟君子的美德。
[4]
《礼记》马氏注则进一步谈到:“玉之为物也,能柔,则温润而泽,所以为仁;能刚,则廉而不刿,所以为义;能抑,则垂之如坠,所以为礼;能扬,则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然,所以为乐;能敛,则缜密以栗,所以为智;能彰,则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所以为忠;尹于中,旁达于外,所以为信;始之以仁而成之以信,凡此皆粗而为人道也。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还揭示了玉与人的相通之处:“玉润而不污,至清洁也。
故君子比之于玉。
玉有瑕秽,必见于外,故君子不隐所短。
”北齐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则道尽了贤达之士对道德、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以上例证足见玉在不同时期,都被视为美好品行、高尚道德的象征。
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
这种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玉意识成为中国玉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
三、玉与葬俗
古有以玉殓尸之俗。
《说文》:“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
”在死者口中放置玉,这种风俗盛行于春秋时代。
含玉的意思是:事死如事生。
亲人死了,孝子“不欲空其口”,口中含玉,像永远吃东西似的。
葛洪《抱朴子》载有“金玉在九窍,则死者为之不朽。
”用来殓尸的玉塞,多为蝉形,因为蝉餐风饮露,被视为高洁之物,用蝉形玉可以防止污秽之气的侵入。
因为玉是礼神之物,且质地坚硬、经年不坏,故古人以玉殓尸,期望玉可以防止死者尸体腐烂,不被邪魔侵犯,并引导死者步入仙界以荫子孙。
古人为什么要在死者口中置玉而葬呢?有人认为“珍”之为用在于对死者遗体的修饰,如《白虎通·崩舞篇》“故含用珠宝,何也,有益死者形体。
”以玉敛尸,大致出于两种心理:一,期望玉可以防止死者尸体腐败,不被邪魔侵犯,并引导死者步人仙界以荫子孙。
二,以玉夸财耀富,显示地位等级。
[5]
古代的玉器还有区等级的作用。
[6]如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朝见时,双方都要执玉。
《说文》“瑁”字:瑁,诸侯执圭朝天子,天子执玉以冒之。
似犁冠。
《周礼》曰:“天子执瑁四寸,从玉冒,冒亦声”。
天子执的玉是四寸长的,上小下大,形状与犁冠相似的瑁。
瑁从冒得声,有覆盖的意思。
《周礼》郑玄注: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盖天下也。
四寸者方,以尊接卑,以小为贵”。
古代的玉器还可作为珍贵的礼物,赠给亲友和心爱之人,借以传达纯真的友情和爱情,这也是“玉文化”的内容之一。
[7]《诗经·秦风·胃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于秦国,重耳之甥秦康公送舅重耳于渭水之北,赠以琼瑰等美玉,借此表达舅甥之问的深厚情谊。
《诗经·卫风·木瓜》是一首男女之间互赠礼物以表爱情的诗歌。
诗中“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之句,这些‘琼据’、‘琼瑶’、‘琼玖’都是女子回赠男子的美玉,借以寄托男女双方“永以为好”的纯洁爱情。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山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姚士奇.中国玉文化[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5]李欢.说文玉部字王权文化内涵[M].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报,2005
[6]方泽.中国玉器[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7]王宁,谢栋元,刘方.<说文解字>与中国古代文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