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高中生物 第3章 第1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42.01 KB
- 文档页数:4
3.1 基因的分离定律(第1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孟德尔选择实验材料的成功之处。
2、能说举例说明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性、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
3、概述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以及能做出解释★【重点难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以及能做出解释。
★【课前预习】(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质疑讨论】为什么用豌豆作实验材料,结果会可靠?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优点:①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即严格的_________植物)。
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结果可靠易于分析。
②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
杂交试验的结果容易观察和分析。
【相关概念】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性状的表现类型。
如豌豆花的紫花、白花等。
课件出示人的一些典型的相对性状的图片,如有无酒窝、有无耳垂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相关概念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两部分,花药中有花粉。
花药成熟后,花粉散发出来。
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单性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
闭花传粉: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称之为闭花传粉。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
去雄:在花未成熟前,拔开花瓣除去末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
思考探究1: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是怎样实现异花传粉的?(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过程:纯种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再让F1得F2。
(1)常用的遗传学符号和含义:(2)请完成“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杂交试验图解”请大家阅读书27-29页相关内容,填空①P: 纯种紫花豌豆×纯种白花豌豆(杂交)↓F1:豌豆↓(自交)表现型:豌豆:豌豆F2个体数: 705株: 224株比值::②实验结果F1只表现出性状F2出现,且分离比为:思考:以上实验现象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豌豆的其他对相对性状是否也是如此呢?其中有没有一定的规律性呢?如果不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遗传结果,会发现F2呈现3∶1的数量比吗?(3)问题思考:(提出问题)①为什么子一代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显性性状:紫花),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白花)或其他颜色?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白花)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呢?②为什么子二代又出现了白花?为什么子二代紫花与白花比例为3:1呢?思考探究2:如果孟德尔在实验中只统计了一两株豌豆植株上所结的种子,那么在F2中一定还是3:1的性状分离比吗?思考探究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若F2得到20株豌豆,其中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4)相关概念:(举例说明)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配,如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交配属于杂交。
第一节基因的别离定律2.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4.基因别离定律的实质和内容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6.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7.运用别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教材梳理]一、遗传、变异与性状1.遗传:子代与亲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出现差异的现象。
3.性状: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基因的别离定律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相关概念及符号:①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②隐性性状:F1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
③性状别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
④常见的遗传学符号及含义符号P 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2)实验过程:(1)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2)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F1体细胞内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3)F1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
(4)F1自交时,不同类型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时机均等。
(5)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它们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6)遗传图解:3.性状别离比的模拟实验模拟实验中,1号罐中小球代表2种雌配子,2号罐中小球代表2种雄配子,红球代表基因A,绿球代表基因a。
4.别离假设的验证(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测交实验图解:(3)结论:测交后代别离比接近1∶1,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F1是杂合子,产生A 和a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1∶1。
5.基因别离定律的实质成对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细胞进展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别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
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第一二课时)第三章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学案(第一二课时)导学案: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选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⑴豌豆就是植物,而且就是,所以它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阻碍。
⑵豌豆品种间具备一些的、极易的性状。
2、杂交步骤过程:p(亲本):纯种高茎×纯种矮茎--→f1茎--○×-→f2茎∶茎=3∶1特点:f1只表现性亲本的性状;f2出现分离,分离比为显∶隐=3∶1二、孟德尔一对相对形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p×配子f1×配子f2三、对拆分现象表述的检验――两端交1、一对相对形状测交实验的分析图解:f1紫花×白花配子测交后代紫花白花比例:2、结果: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THF1真实地充分反映f1的配子及》。
四、基因拆分定律的实质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1。
dddd2、分离定律的适用条件(1)(2)(3)五、遗传定律中的概念系统杂交:①交配类自花:测交:性状:相对性状:。
②性状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拆分:。
等位基因:显性基因:③基因类隐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④个体类氢铵合体:卤合体:⑤写出下列符号或字母代表的含义×pf1f2课堂练习:用纯种的高茎豌豆与狼茎豌豆展开杂交试验,1、f1产生种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其比为。
2、f2的基因型有种,其比为3、f2的表现型有种,比例为4、其中无法平衡遗传,后代可以出现性状拆分的基因型就是。
六、合作探究(亲子代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相互推导的解题思路)1、正推法:根据亲代基因型轻易推测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概率。
(见到稳固案17题)22、逆推法⑴基因充填法⑵隐性突破法⑶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①若后代性状拆分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就是杂合子(aa)。
如aa×aa→3a:1aa②若后代性状拆分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就是测交类型。
如aa×aa→1aa:1aa③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基因的分离定律导学案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及其解释和验证。
(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导学重难点1.导学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导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导学过程一、导入: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说明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现象,这就是遗传。
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这种现象,但是是对遗传的规律却知之甚少。
140多年前,孟德尔用豌豆做材料进行了8年的杂交实验,揭示出了生物的遗传规律。
二、导疑:介绍孟德尔简历,引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相关的文字及插图,同时列出三个思考题:(1)为什么用豌豆作试验材料,结果会可靠,而且易于分析?(2)豌豆人工杂交试验是如何做的?(3)遗传物质肉眼看不到,孟德尔是如何将所要研究的遗传物质变化规律变为可推测的?1、由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花的颜色不同表现类型——紫花白花举例提问:豌豆种子的圆滑和皱缩以及兔子的短毛和白毛是不是相对性状?为什么?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交待在遗传图解中常用符号: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 ——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二代(2)试验过程P 紫花豌豆×白花豌豆↓F1 紫花豌豆↓F2 紫花豌豆白花豌豆3∶ 1出示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图,对着图讲述试验过程,注意如下几个概念: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在杂交实验中,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那个亲本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紫花豌豆;把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如白花豌豆。
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说出孟德尔的选材原因、实验方法和操作要点;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性状分离的概念,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2、通过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解释和推理。
重点:1、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性状分离的概念,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2、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知识补充:1、孟德尔:孟德尔从小喜爱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21岁便做了修道士。
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回到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了8年。
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2、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1)P19图2-6花的结构模式图,重温雌蕊、雄蕊等知识。
(2)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单性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
闭花传粉: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称之为闭花传粉。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
去雄:在花未成熟前,拔开花瓣除去末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
人工异花传粉:先给母本去雄,然后套上纸袋。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父本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自主学习: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即是闭花传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_________。
2、相对性状(举例说明):3、自交:杂交:正交与反交:这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如以高茎豌豆作母本,矮茎豌豆作父本为“正交”,则以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为“反交”。
第1课时基因的分离定律[学习导航] 1.结合豌豆的特点,概述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及相关的基本操作。
2.结合教材图文,简述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及验证。
3.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并尝试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遗传现象。
[重难点击] 孟德尔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解释及验证。
一对夫妇都有耳垂,却生了一个没有耳垂的小孩。
难道这个小孩不是他们的吗?另一对夫妇,一个是A型血,一个是B型血,却生了一个O型血的小孩。
难道这个小孩也不是他们的吗?或是有什么问题?但从遗传学角度来看,没有问题,一点都不奇怪,完全符合遗传规律。
为什么呢?学习了今天的课程你就会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的遗传实验1.实验材料——豌豆,其作为遗传材料的特点及优势特点优势用其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纯种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子代个体数量多统计结果可靠2.1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P 紫花×白花↓F1?↓⊗F2?(1)F1的性状为紫花,称为显性性状。
(2)F 2的两种表现型及比例⎩⎪⎨⎪⎧ 表现型:紫花∶白花比例: 3 ∶ 1(3)F 2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小麦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合的高茎小麦甲和矮茎小麦乙,请分析:1.该如何区分这对性状的显隐性?答案 让纯合的高茎小麦甲和矮茎小麦乙杂交,F 1显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2.假设高茎小麦是显性,让甲、乙杂交,获得的F 1自交,F 2共获得20株小麦,矮茎个体一定是5株吗?说明原因。
答案 不一定。
样本数量太少,不一定完全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孟德尔实验中的比例是在实验材料足够多的情况下得出的。
3.根据性状分离的概念,下面有四个杂交组合,哪些发生了性状分离现象?①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都是高茎豌豆 ②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③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分别为34株和14株 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和白花答案 性状分离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所以③④属于性状分离现象。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第一课时)旧人教必修2教学目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D:掌握〕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学用具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图、豌豆花示意图、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的分析图解、一对相对性状测交试验的分析图解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面我们学习了基因的概念和本质。
作为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生物体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来控制的。
我们知道,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后代具有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那么,亲代的性状是怎样被传递给子代的呢?作为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亲代的基因又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规律,即遗传的基本规律。
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法发现的。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在遗传学上的成绩是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且揭示出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孟德尔是通过杂交实验法来研究生物体性状遗传的规律的。
选取两种一个或几个性状方面具有稳定差别的植物做杂交亲本进行杂交,从中找出性状遗传的规律性,这种研究遗传规律的方法,叫做杂交实验法。
它是研究遗传规律的最基本的方法。
孟德尔主要是用豌豆作为杂交试验材料的。
阅读课本P19—P22,回答以下问题:1、孟德尔做了哪些植物的杂交试验?其中成绩最突出的是哪种植物的杂交试验?2、孟德尔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豌豆作为试验材料的优点有〔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在豌豆花还没有开放的时候,雌蕊的柱头上已经沾上了雄蕊的花粉。
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它永远是保持纯种,避免了外来花粉粒的干扰,从而避免了天然杂交的可能。
〔课本P20,豌豆花示意图〕由于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花在未受粉之前,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
教学设计第 2 周星期一2007 年 3 月 4 日教学设计第 2 周星期四2007 年 3 月7 日教学设计第 3 周星期一2007 年 3 月26 日教学设计第 5 周星期三2007 年 3 月29 日学过程需要几年?②上述各种后代为什么都是纯合的?它们的表现型分别是什么?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的基因型是什么?③单倍体育种为什么能明显地缩短了育种年限?5、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和意义我国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的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在农作物方面有水稻、小麦、小黑麦、玉米等,在经济作物方面有甜菜、橡胶、油菜、茄、辣椒、烟草、杨树等20多种植物都能利用花药培养诱导成单倍体植株。
(二)多倍性变异的应用教师:人工诱导多倍体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学生:用秋水仙素来处理前发的种子或幼苗。
教师: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学生:秋水仙素能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教师:下面以无子西瓜为例来说明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计算机演示: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下列问题可能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①如果由四倍体作父本,二倍体作母本,能否获得无籽西瓜?②为什么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③为什么要给三倍体植株授以二倍体西瓜成熟的花粉?怎样种植有利于这种传粉?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释疑,引导学生分析得到以下认识:①如以♀×♂,同样也可以得到的种子,但这种植株的雌花中的胚珠会生成硬壳,像有种子一样,所以这种杂交方案不能采用。
②三倍体西瓜没有种子是因为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这牵涉到减数分裂时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由于联会紊乱,无法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所以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等于奇数的植物一般是不可育的。
像三倍体的香蕉、水仙等,都没有种子,只能靠营养体来繁殖。
③三倍体无籽西瓜因为不形成种子,所以缺乏由幼嫩种子产生的生长素,所以要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就要授以成熟的花粉。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2014高中生物 第3章 第2节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1、 阐明孟德尔的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 阐明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3、 运用棋盘式进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分析重点:解释自由组合现象;阐明自由组合定律难点:解释自由组合现象自主学习:1、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请在下面的方框内绘出“豌豆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这个实验中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什么?显性性状是什么?隐性性状是什么?2、对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象的解释(1)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豌豆种子粒色黄色由基因Y 控制,绿色由基因y 控制;豌豆种子粒形圆粒由基因R 控制,皱粒由基因r 控制。
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和_____。
它们的配子分别是_____和_____,所以F l 的基因型为_____,Y 对y 显性,R 对r 显性,所以F l 代全部为__________。
(2)F 1代产生配子时,Y 与y 、R 与r 要分离,孟德尔认为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__________,也就是Y 可以与R 或r 组合,y 也可以与R 或r 组合。
所以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_______________。
(3)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________。
因此,结合方式有__________种,其中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表现型有__________种。
合作探究:。
陕西省榆林育才中学2014高中生物第3章第1节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1、说出孟德尔的选材原因、实验方法和操作要点;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性状分离的概念,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2、通过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尝试像科学家一样进行解释和推理。
重点:1、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及性状分离的概念,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2、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难点: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知识补充:1、孟德尔:孟德尔从小喜爱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21岁便做了修道士。
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回到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了8年。
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2、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
(1)P19图2-6花的结构模式图,重温雌蕊、雄蕊等知识。
(2)两性花:同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两性花。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这样的花称为单性花。
自花传粉:两性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自花传粉。
闭花传粉:花在未开放前,因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称之为闭花传粉。
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异花传粉。
母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父本: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
去雄:在花未成熟前,拔开花瓣除去末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叫做去雄。
人工异花传粉:先给母本去雄,然后套上纸袋。
待雌蕊成熟时,采集父本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的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自主学习:
1、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豌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即是闭花传粉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_________。
2、相对性状(举例说明):
3、自交:
杂交:
正交与反交:这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如以高茎豌豆作母本,矮茎豌豆作父本为“正交”,则以高茎豌豆作父本、矮茎豌豆作母本为“反交”。
性状分离:
5、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认为,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___________,他用大写字母代表__________(如A代表紫花因子),用小写字母代表___________(如A代表白花因子)。
紫花亲本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白花亲本产生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遗传因子在亲本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紫花亲本(AA)和白花亲本(aa)杂交产生的F1含有1对遗传因子,所以F1表现出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__________。
又由于杂种F1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A和a__________,__________,彼此保持独立的状态,F1可以产生数量相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花粉,以及数量相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卵细胞。
在F1自交时,它们之间结合的概率相等,产生3种遗传组合的F2,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F2植株的__________,那么,3种组合的比值为__________。
其中,AA表现为__________,Aa也表现为__________,aa表现为__________。
在子二代中,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
后来遗传学家将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称为基因。
(2)相关概念: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举例说明):
纯合体:
杂合体:
合作探究:
1、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现象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阅读P28表3-1(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分析以下问题:
(1)计算并填写每个杂交组合中F2表现型的显、隐性比例(直接写在书上)。
(2)从孟德尔的实验数据中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2、各组自主找材料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回答P29边做边学讨论中的问题。
3、请在下面的方框内绘出“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杂交实验分析图解(遗传图解)”
说明:P—亲本♀—母本
♂—父本×—杂交
—自交(自花传粉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杂交实验分析图解(遗传图解)
同种类型相交) F1—杂种子一代
F2—杂种第二代
习题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