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低碳经济制度建设
- 格式:pdf
- 大小:110.64 KB
- 文档页数:2
研究低碳经济的目的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目标,并以构筑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其中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
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的起点是统计碳源和碳足迹。
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碳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其中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为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持续稳定的增长。
2.研究低碳经济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为了积极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这是摒弃以往先低端后高端、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经济模式,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
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的描述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作为中国的国际承诺,我国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其中,建设全国碳市场是我国降低碳排放、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进展备受关注,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一、碳市场建设概述全国碳市场以降低碳排放、促进节能减排和推进低碳发展为目标。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碳排放交易,实现碳排放的减量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碳交易体系、碳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2021年,全国碳市场试点扩大到了重点区域,如北京、天津、河北等地,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二、碳交易制度建设1.碳排放核查建立可靠的碳排放核查机制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前提之一。
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碳排放核查报告,并逐步向全国范围推广实施,对于推进碳交易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碳排放权分配碳交易的核心是碳排放权分配。
我国将对碳排放量超过单位GDP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点行业逐步实施碳交易机制。
同时,将逐步建立碳交易市场,实施配额分配、竞拍交易、双边协商等多种交易方式。
3.碳交易机构的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碳市场监管机构是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目标之一。
为此,已经建立了碳市场信息平台、碳市场交易中心等机构,并设立了碳交易监管机构。
随着碳市场交易的逐步推进,碳交易市场将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碳市场建设取得的进展全国碳市场建设经过数年的准备,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
取得的进展如下:1.试点扩大范围经过前期试点,2021年将全国碳市场试点扩大到了重点区域,如天津、北京、河北等地。
这意味着我国全国碳市场建设正式进入实体阶段。
2.环境政策法规推出为确保碳交易制度的实施,我国陆续推出了相关的环境政策法规。
例如《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发电厂碳排放核查技术导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