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题卷附参考答案 (4)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9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 默写。
(1)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中国古代诗歌常常追求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写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乙】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从天的那边到来……【丙】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创造出不朽的形象(节选自《艾青诗选·光的赞歌》)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节选自《艾青诗选·太阳》)我们的世界为了迎接她,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shǔ光……(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019年湖南省怀化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温馨提示:(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你将姓名、准考证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3)请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汉字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A )A.他从唐诗下手,日不窥.(kuī) 园,足不下楼,兀.(wù)兀穷年,沥尽心血。
B.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pī) 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
C.密匝匝..(gūgū) 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chuán) 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甚要好得远。
【解析】B.如不能辨异吹毛求疵(cī)C.密匝匝(zā zā) D.攒(cuán) 成桑椹。
所以选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里有绿树掩映的村庄,有碧水环绕的田野;这里鸟语花香、繁花似锦;这里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真是一个世外桃源....。
B.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初三(1)班的小品表演让人忍俊不禁....。
C.一走进动物园,同学们]情绪激昂,歇斯底里....,一会儿为孔雀开屏欢呼,一会儿因猴子攀岩雀跃……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我们长期地艰苦奋斗。
【解析】C.“歇斯底里”多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多含贬义。
所以选C。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
(将“创造”改成“开辟”。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方式”改成“方法”。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
2022年浙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嘉兴卷)试卷及解析-语文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语文知识积存与运用(28分)1、依照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宇。
(4分)语文世界风光无限。
在那个地点,我们寻(mì)▲春天的踪迹,感受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走进戏曲天地,品味民族文化悠长的(yùn)▲味;查找人类起源,体会古代神话永恒的(mèī)▲力;共话千古风流人物,激发心中的仰(mù)▲之情……2、依照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人类素来以生存为第一需要。
农耕,养育了一代代浙江子民:一粒米,▲着顺天应时的聪慧;一把土,▲着细腻踏实的性格;一只碗,▲着励精图冶的妄图;一片天,深藏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以后。
(孕育满载启发)3。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4分)①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杜会秩序。
②事实说明,网络诺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③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爱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4。
依照提示默写(共4题,⑴⑵⑶小题任选两题作答,第⑷小题必答)。
(6分)’(1)人皆有情。
白居易望月有感,抒发了“共看明月应垂泪,▲”的相思之情;李商隐借物咏怀,表达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不渝深情。
(2)人各有志。
诸葛亮期望尽己所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而陆游坚守其报国之志,“僵卧孤村不自哀,▲”。
(3)人亦自然。
人们期望拥有“春潮带雨晚来急,▲”的宁静,享受“▲,村南村北响缲车”的恬淡。
(4)以书为友。
古诗文中有专门多关于读书学习的经典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5。
名著阅读。
(3分)从这一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
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
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醉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丁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亮生动、难忘的景象蒲晰地重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惨白无力,缺少动气和激情。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年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5题,共24分)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生的幸与不幸、美与丑都在自己的心镜中,看自己有没有将苦涩酿成酒的功夫。
于是,有一个声音隐隐传来——任凭岁月的潮夕卷起风浪,也要带着前行的勇气,在纯净的自然风物中,找寻到远离尘嚣的声音,化风为曲,听水为歌,任山转水转,终岁月无恙。
(1)请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苦涩______ 尘嚣______(3)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答案】(1)(2)①. sè ②. xiāo(3)①. 镜②. 境③. 夕④. 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书写。
①用楷书工整美观,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②书写要规范,不写繁体字。
注意“转”“恙”的书写。
【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1)苦涩(sè):①又苦又涩的味道。
②形容痛苦难受。
(2)尘嚣(xiāo):人多喧闹。
【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1)心镜——心境:心情(指苦乐)。
(2)潮夕——潮汐: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现象;特指海潮。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一项是()A.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安塞腰鼓》)B.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白杨礼赞》)C.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怀疑与学问》)D.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的新装》)【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叹为观止”与欣赏舞姿感到是“浓烈的艺术享受”语境一致,使用正确;B.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
(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
(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林嗣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吉林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卷共8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2道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亲爱的同学们,请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完成题目和任务中体悟文化的内涵,让文化的清泉润泽思想的田园,让文化的灯火指引人生的方向。
一、积累与运用(15分)念母校之恩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
(8分)在人的一生中,中学阶段正是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最好、想象力最丰富,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
许多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1)的人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光,之所以会常常心存感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是打开认知世界、观察社会的窗户,或者说是一个tiào (2)望世界的平台。
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不会迷失自己。
1.根据语境,给语段(1)处填写拼音,(2)处填写汉字。
(2分)(1)出类拔萃.________(2)tiào________望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A.对一切都充满幻想的时期。
B.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一种求知的方法、路径。
C.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
D.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他们的精神气质是在那时形成的②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理想是从那时起步的③他们的知识基础是在那时奠定的A.②①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②③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走进校园不是为了走进一条课本知识的胡同,而是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
2024年郴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试题卷)一、积累及及运用(共7小题,2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贮.蓄(zhù)黄晕.( yùn)阻遏.(è)绯.红(fēi)B.迸.溅(bèng)殷.红( yīn)恣睢(zì)蓬蒿.(hāo)C.潺.潺(chán)吞噬.( shì)阔绰.( chuò)苋.菜(xiàn)D.镂.空(lòu )胚.胎( pēi )乌黑..( yǒu )譬.喻( pì)1. B(B项“殷”读yā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诀别感概嶙峋锋芒毕露B. 琐屑妩媚取缔语无轮次C.亵渎商酌藉贯重峦叠嶂D.推崇禁锢恻隐唯唯连声2.D (A项“概”应为“慨”;B项“轮”应为“伦”;C项“藉”应为“籍”)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2分)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5月22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了骇人听闻....的恐怖攻击,造成22死59伤。
D.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分)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疆可燃冰试采胜利。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奢侈,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相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快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漫步的人比以前削减了一倍。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2分)①从而使“苦痛指数”下降,“华蜜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意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扬州市202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1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3题第5题,共2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28分)亲爱的同学们:扬州是一座因水而兴.的美丽古城。
为了让扬州走向更远的世界,现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做生活环境的保护者。
绿杨城郭,生态宜居。
“草树知春不久归,上①”(韩愈《晚春》),是烟花三月园林巷陌的流韵;“起舞弄清影,②”(苏软《水调歌头》),是八月中秋五亭桥上的浪漫。
【甲】______。
文化遗产,享誉世界。
漆器玉器,刺绣剪纸,名匠倍出。
“③,④”(诸葛亮《诚子书》),先人们安清贫、守寂寞,传统工艺才得以延续至今,我们有责任将其传承下去。
做先贤精神的践行者。
苏中古城,人杰地灵。
五次东渡空折返,鉴真坚信“⑤,⑥”(李白《行路难》),宏旨精义终得远播;梅花岭上花似雪,“⑦,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可法精神流芳百世。
扬州城的命运与长江、大运河【乙】______,“⑧。
悠悠”(辛卉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国亭有怀》)。
今天,长江、大运河上百舸争流,“潮平两岸阔。
⑨”(王湾《次北国山下》),幸福扬州正成为世界向往的诗和远方。
1.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5分)(1)给加点字注音:因水而兴.()(1分)(2)指出画波浪线短语中的错别字并修改:“______”应改为“______”(2分)(3)联系上下文,在【甲】处补写一句:____________(2分)2.在①—⑨处填写相应的名句。
机密★考试结束前2024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àng)丽名片。
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是融入云岭儿女______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ì)云南。
近年来,云南不断发掘出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盟县的佤族织锦______古法技艺,一经一纬循环往复,色彩以黑、红为主,黄、绿、白、蓝、粉、棕相间(jiān),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óng)下的彩虹。
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元素,以丰富的色彩和纹样形成独竖一帜的风格。
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
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桌上一道______的美食……不论现在还是未来,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在世界舞台上______。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靓(liàng)B. 缀(zhuì)C. 间(jiān)D. 穹(qióng)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巧夺天工B. 传习C. 独竖一帜D. 绚丽3. 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血液承载不可或缺大放异彩B. 血脉承载不可多得精彩纷呈C血液传承不可或缺精彩纷呈 D. 血脉传承不可多得大放异彩.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2020年四川省中考语文试题四(附答案)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校.对(jiào) 别墅.(shù) 仙露琼.浆(qióng)B.萌.发(méng) 嘹.亮(liáo) 抑扬顿挫.(cuò)C.鲜妍.(yán) 哺.乳(fǔ) 一气呵.成(hē)D.菜畦.(qí) 思慕.(mù) 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会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B.在人类的生活中,恐惧是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C.我沉浸在烦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喜悦。
D.“他哥哥来啦?”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晴,“哎呀,我还不知道呢!”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成都医务人员面对疫情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B.清幽宁静的青城山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炎炎夏日一到,八方游客就会接踵而至....。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地铁6号线尚未开通就已家喻户晓....,其科学而极具个性的设计引来无数关注的目光。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生问题是今年“两会”的热点,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随时留心对此的新闻报道。
B.成渝两地联合举办的“爱成都·迎大运”绿道跑步活动,吸引了约一万左右市民参加。
C.成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惊闻成都文化名人流沙河先生离世,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寄托对先生的哀思。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5~8题。
初中毕业考试附参考答案语文试题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亘.古(ɡènɡ)狩猎铤.而走险(tǐnɡ) 怒不可遏B.干涸.(ɡù) 炽热尽态极妍.(yán)万恶不郝C.花圃.(pǔ)荫蔽锐不可当.(dānɡ)粗制烂造D.恣.睢(zì)取缔鲜.为人知(xiǎn)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⑤①③②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岐途;……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A.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
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始终喜欢看“课外书”,而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
第二,虽然我的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
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而我确实在读经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
(周国平语)A.读书旨趣是: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读书很挑剔,当作闲书来读。
B.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阅读范围很宽,读是为了消遣。
C.读书旨趣是:喜欢看“课外书”,主要读经典名著,不不端做学问的架子读。
D.读书旨趣是:从各类书籍中学哲学,不理睬畅销书,读中得到消遣。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春泛若耶溪①唐·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释】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作者綦(qí)毋潜,江西赣州人,其诗喜写山林,此诗为诗人归隐后的作品。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作者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王之兵自败于秦晋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丧()②明()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
(2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1),君子好逑。
(2)乡书何处达?。
(3)浩荡离愁白日斜,。
(4),童稚携壶浆。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6)在被争名逐利、权钱交易、互相吹捧以至于尔虞我诈的污浊风气渐渐侵蚀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洁身自好,拥有“,”的灵魂,尤其显得可贵。
(用《爱莲说》中的语句填写)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6分)两角钱文/肖复兴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
才想到那天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我寄了一摞子信,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
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邮局服务员找。
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
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服务员不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
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
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
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
这更让我感到奇怪。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
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
"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
"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的脸红了。
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是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
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
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
那些民工们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
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为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走到他的身边,我突然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
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
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那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
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
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16.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任选其中两种),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
(4分)17.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中“干净透明”的含义。
(2分)18.“我”原想把钱还给男孩子,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2分)19.文中最后写到男孩子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请写出男孩子此刻的心理活动。
(2分)20.男孩子帮助“我”的仅仅是两角钱,请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我怎么也忘不了他”?(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
(14分)云中谁寄锦书来文/朱铁志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
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中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
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
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
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书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
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