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吸收或放出 ②恒压 ③ΔH ④kJ·mol-1 ⑤吸收 ⑥放出 ⑦> ⑧> ⑨< ⑩< 物质的量 反应热 放出 285.8 kJ 1 mol 稳定的氧化物 -1 kJ·mol 1 mol C CO2 C(s)+O2(g) CO2(g) Δ H=-393.5 kJ·mol-1 负 1 mol H2O kJ·mol-1 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 小 环形玻璃搅拌棒 温度计 隔热、 保温,减少实验 过程中热量损失 碱稍过量 始态和终态 反应途径 煤 石油 天然气 可再生
3.已知氯气、 溴蒸气分别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 Q2 均为正值): H2(g)+Cl2(g) 2HCl(g) ΔH=-Q1 kJ·mol-1 -1 H2(g)+Br2(g) 2HBr(g) ΔH=-Q2 kJ·mol 根据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Q1>Q2 B.生成物的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生成 1 mol HCl(g)放出 Q1 kJ 热量 D.等物质的量时,Br2(g)具有的能量低于 Br2(l)
三、燃烧热和中和热 1.燃烧热
2.中和热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装置
(2)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和 50 mL 0.50 mol·L 稀盐酸混合反应。
0.418 (������ 2 -������ 1 ) (3)计算公式:ΔH=- 0.025
-1
-1
kJ·mol
1.物质能量与反应吸、放热之间的两个关系 (1)E(反应物)>E(生成物),放热反应,ΔH<0。 (2)E(反应物)<E(生成物),吸热反应,ΔH>0。 2.明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判断的 4 点注意事项 (1)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2)ΔH 的符号与单位。 (3)ΔH 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 (4)燃烧热、中和热等条件的限制。 3.运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的计算技巧——“三调一加” 一调:根据目标热化学方程式,调整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左右位置,改写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