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及辨证施护
- 格式:pdf
- 大小:151.88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监护·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中医护理观察与体会范月琴(鹿寨县中医医院,广西 柳州)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医药方法在腹部术后腹胀中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及体会。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治疗后有腹胀的病人,把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针对腹胀的西医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使用的方法基础上再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
然后观察两组病例治疗腹胀后的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后肠鸣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
结论腹部手术后腹胀使用中医护理及治疗对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尽快的减少患者腹胀的时间。
关键词:中医护理观察;术后腹胀;腹部手术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6.203本文引用格式:范月琴. 腹部手术后腹胀的中医护理观察与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6):318,320.0 音乐患者在腹部手术后腹胀是很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原因在于手术后肠道可能存在着过多或过量的气体导致,还有可能就是腹部积水、腹腔积血或积气所引起的一种腹胀感等不适反应,本文通过分析研究2年时间(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内我院收治的100例进行过阑尾炎、胃溃疡穿孔、胆囊结石、腹部损伤等手术后有腹胀感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分组针对性治疗与护理,现治疗方法及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术后腹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均龄(53.21±10.12)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均龄(53.48±10.05)岁。
【纳入标准】:①术后有明显的腹胀表现或感觉;②没有其他并发症状;③对药物无不适反应;④符合使用本次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排除标准】:①有其他身体功能疾病;②治疗前使用过其他方式治疗且不在本次治疗方法内;③过敏体质或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④对本次临床试验知情但主观上不太接受的。
术后腹胀的护理措施概述术后腹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经常出现在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身上。
它是由于手术操作导致的腹腔内气体积聚或机械性因素引起的肠道充气所致。
术后腹胀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不适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在护理中,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症状,提高其术后康复水平。
导致术后腹胀的原因术后腹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气体积聚: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气体和腹腔内插入的气体导管等原因都可能导致腹腔内气体积聚。
气体积聚会增加腹腔内压力,从而引起腹胀。
2.肠道充气:手术中创口周围组织的肿胀和手术操作引起的机械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肠道充气,进而引起腹胀。
3.肠蠕动减弱: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息,导致肠蠕动减弱,进而影响气体排出,导致腹胀。
4.水和电解质紊乱:手术后水和电解质的紊乱也可能导致肠道功能受损,进而导致腹胀。
护理措施针对术后腹胀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腹胀症状,促进康复:1. 促进气体排出促进气体排出是缓解术后腹胀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积聚的气体:•行走:术后尽早行走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气体的排出。
•腹部按摩:轻柔的腹部按摩可以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气体的排出。
•排气管:对于插入腹腔内的气体管,定期进行排气操作有助于减少腹胀。
2. 控制液体摄入和排出术后患者需要控制液体的摄入和排出,避免水和电解质紊乱。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控制液体平衡:•限制摄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液体摄入的限制。
护士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避免过多的液体积聚。
•观察尿量:及时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情况,如果出现尿少或尿液颜色异常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3. 保持腹腔内环境适宜保持腹腔内环境适宜有助于减少腹胀症状,以下方法可以帮助维持适宜的腹腔内环境:•饮食调整: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避免过多油腻食物和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豆类和碳酸饮料等。
•保持排便通畅: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便秘的情况,保持排便通畅有助于减少肠道充气。
中医针灸治疗腹胀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腹胀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20-2021年我院64例腹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推拿治疗,比较组间各项中医症状积分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纳差、嗳气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腹胀可收获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病症,促进预后,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针灸;腹胀;临床效果前言腹胀是患者的主观表达,患者主诉腹部部分或整体胀满。
腹胀具体可分为术后腹胀以及功能性腹胀[1]。
术后腹胀常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不排气等症状,功能性腹胀患者的精神障碍与心理障碍比较严重,因而导致胃肠功能异常,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腹胀虽为临床常见症状,但患者不适感强烈,影响患者正常饮食,久而久之诱发其他胃肠道疾病。
基于此,文章的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中医针灸治疗腹胀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腹胀症状的改善提供参考,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0-2021年我院64例腹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可比(P>0.05)。
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范围25-75岁,均值(50.31±1.67)岁;观察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范围26-75岁,均值(50.98±1.33)岁。
纳入标准:主诉腹胀显著,且符合功能性腹胀或术后腹胀相关诊断标准者;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性系统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近期服用过促进胃动力药物者;沟通障碍者。
1.2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每次5mg,每天3次.观察组接受针灸和推拿治疗。
针刺主穴选择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辅穴选择内庭、合谷、太冲、内关、上巨虚、下巨虚。
针灸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腹胀1例报告摘要】腹胀是急性阑尾炎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带来痛苦,但现代医学治疗此病尚无确切方法。
中医对腹胀认识历史悠久,由于患者需禁食,临床上往往通过针灸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我科针灸治疗1例急性阑尾炎术后出现严重腹胀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病案;针灸;急性阑尾炎【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215-01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天”于2017年8月来我院普外科住院治疗。
患者入院2天前自觉右下腹疼痛,在当地医院予以青霉素、氧氟沙星等输液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并于入院当天自觉症状加重,遂来我院求治。
查体见:神志清楚,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肠鸣音不活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
既往史无特殊。
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2.9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5%,腹部彩超提示“阑尾炎”。
立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术中见:“阑尾充血水肿明显,大小约7cm×2cm表面脓胎附着,与侧腹膜及肠壁粘连,周围组织水肿、充血、脓胎附着,阑尾距离根部2cm处有一约0.5cm穿孔点,有大量混浊粪水流出,腹、盆腔内约有100ml浑浊渗液”,诊断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阑尾化脓出血”。
手术后予以胃肠减压、抗炎、止血、对症支持等治疗,患者腹胀明显,予以灌肠。
手术后第4天,患者肛门仍未排气,患者腹胀进一步加重,自述疼痛难忍,无发热、畏寒、恶心、呕吐等,予以曲马多止痛,无明显缓解。
后经我科会诊,对患者足阳明胃经膝以下经络由下至上循按压痛点,左侧上巨虚,右侧足三里分别诉压痛明显,予以左上巨虚、右足三里常规消毒后用0.35mm 40mm毫针直刺,配合提插捻转泻法,力求局部有酸胀麻感并向腹部传导;后予以双侧厉兑穴三棱针放血。
针刺后,患者自诉腹痛腹胀减轻,并于起针后一小时开始肛门排气,腹胀缓解。
中医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后腹胀运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护理。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手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肠蠕动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排便的时间。
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14%,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肠蠕动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排便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对腹部手术后运用中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腹胀、腹痛等症状,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腹部手术;腹胀;中医药治疗在进行腹部手术之后,患者容易发生腹部胀痛的现象。
导致腹部发生胀痛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发生了肠梗阻,腹部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则是肠梗阻。
经过腹部手术后产生腹胀的主要表现有肠粘连、肠麻痹、腹痛、腹胀、呼吸困难、手术切口疼痛、排气停止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1]。
中医学认为,腹部手术后出现腹胀是由于患者阴阳失调、胃肠积热、浊气不降、清气不升、脾虚气滞引起的[2]。
近年来,中医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本文特地对腹部手术后腹胀运用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腹胀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
对照组年龄24-74岁,平均(49.5±10.58)岁,其中19例为女性、16例为男性,病例类型:4例肠梗阻、2例急性胰腺炎、1例胃穿孔、15例阑尾炎、7例肝外胆管结石、6胆囊结石;观察组年龄22-78岁,平均(49.85±11.12)岁,其中18例为女性、17例为男性,3例肠梗阻、2例急性胰腺炎、5例胃穿孔、14例阑尾炎、9例肝外胆管结石、2胆囊结石。
中医护理对妇产科患者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妇产科患者术后腹胀的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妇产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8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腹胀情况和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腹胀时长和恶心呕吐等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到排气时间和手术后到肠鸣恢复时间分别为:(21.67±13.13)小时和(16.54±7.89)小时,对照组患者手术后到排气时间和手术后到肠鸣恢复时间分别为:(47.18±18.79小时和(29.46±14.76)小时,相比之下,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结论:对妇产科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可缓解腹胀情况,缩短排气时间,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妇产科患者;术后腹胀;疗效观察腹胀是一个症状,又是一个体征,多见于腹部手术后,尤其是卧床而不能活动的病人[1]。
由于胃肠道受到显露和手术操作刺激等原因引起,妇产科患者手术后腹胀便是其中之一。
相关文献资料表明长时间腹胀会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伤口恢复,严重时还会出现肠梗阻等病症[2]。
我院对2012年2月~2016年12月就诊的的118例妇产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通过针灸、饮食、热敷、情志等中医护理,旨在提高我院妇产科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腹胀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具体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妇产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8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40岁、19岁,平均为(31.3±4.9)岁,子宫内膜手术、剖宫产、异位妊娠术、子宫肌瘤切除分别为:7例、20例、8例、21例;参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大和最小分别为:41岁、21岁,平均为(32.5±5.3)岁,子宫内膜手术、剖宫产、异位妊娠术、子宫肌瘤切除分别为:6例、22例、8例、18例;纳入标准:①均为女性妇产科患者;②经诊断患者均有腹胀症状;③患者均出现呕吐恶心等反应;④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⑤所有患者均采取自愿原则参与此次研究,且签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等器官损伤严重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配合度较低患者;两组患者病情、年龄等资料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