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9.70 KB
- 文档页数:3
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学年上学期阶段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附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心目中的山水之美,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课内基础题、课外阅读题和表达题三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课内基础题(每题 3 分,共 18 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B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旦日飨士卒2、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时与臣游游:游玩B 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道歉D 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3.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宋有富人,天雨墙坏C.今太子迟之D.晋军函陵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 群臣侍殿上者。
B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 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D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下列各句中与“齐孝公伐我北鄙”中的“鄙”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臣,东鄙之野人也。
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19 分)何并字子廉,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初,侍中王林卿通轻侠,倾京师。
先是林卿杀婢婿埋冢舍并具知之故不发举欲无令留界中而已即且遣吏奉谒传送。
林卿素骄,惭于宾客,北度泾桥,令骑奴还至寺门,拔刀剥其建鼓。
并自从吏兵追林卿。
行数十里,林卿迫窘,及令奴冠其冠被其襜褕自代,身变服从间径驰去。
会日暮追及,收缚冠奴,奴曰:“我非侍中,奴耳。
”并自知已失林卿,乃曰:“王君困,自称奴,得脱死邪?”叱吏断头持还,悬所剥鼓置都亭下,署曰: “故侍中王林卿坐杀人埋冢舍,使奴剥寺门鼓。
试卷说明 本试卷分第I卷第I卷 阅读题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太傅鞠武谏曰:“不可。
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
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乃可图也。
”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昏然,恐不能须臾。
且非独于此也。
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
愿太傅更虑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也。
”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
至其衰也,驽马先之。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燕太子丹质于秦丹终不迫于强秦愿图国事于先生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人。
成都尹剑南节度使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2)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
(《出师表》)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桃花源记》) (4)重岩叠嶂, ,自非亭午夜分, 。
(《三峡》) (5)无丝竹之乱耳, 。
(《陋室铭》)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小石潭记》)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谢晋的人生大智慧 李世琦 就在《文化名人人生智慧丛书》送来的第二天,我从媒体上得知了谢晋去世的噩耗,我看着手中的《谢晋人生智慧》(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版)怅然若失,在这个大师稀缺的时代,又一位大师走了…… 对新中国电影史稍微熟悉一点的人,对谢晋的电影作品都会顺口说出几部来。
铁人中学2019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立的“阿帕网”算起,互联网至今恰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从早期的局域网发展到5G时代“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物联网”,这项革命性的技术为整个世界带来了过去难以想象的便利和快捷,成为推动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福器”。
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的突破,加快了人类社会传输和处理数据的速度。
随着用户与设备的接触和连接越来越频繁,人类传播进入了物联网时代。
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的报告,物联网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态势。
目前全球有近50亿物件实现了互联。
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容量将高达2.2万亿美元。
物联网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进步、效率和机遇并存的智媒时代。
但与此同时,物联网“万物互联”的这种属性,也使网络攻击具有前所未有的“连锁效应”,呈现出“愈连接愈脆弱”的特征。
2017年9月,物联网安全研究公司通过利用蓝牙协议中的八个“零日漏洞”,设计了一组攻击向量(Blue-Borne),并在实验中构建了一个“僵尸网络”,以接管各类支持蓝牙的设备,传播恶意软件。
据该项实验的负责人称,如果黑客利用这八个漏洞对蓝牙设备进行恶意攻击,受影响的设备将达到53亿台,无论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设备还是新型物联网设备都很难从中幸免。
数据既是计算机执行人类指令的手段,也是连接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桥梁。
互联网向物联网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由呈“指数级”扩张的数据量所推动。
据统计,2015至2017年三年间,人类所产生的数据量远超以往四万年历史的总和。
人类已身处“数据海洋”的时代。
然而,数据间的关联度愈发增强,人类的安全保障反而愈发“脆弱”。
一旦单个数据发生泄露,就很可能是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危机。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意念控制”:下一个科技神话 当巨型海底怪兽来袭,飞机、坦克都如玩具般无济于事,为了对抗怪兽,人类打造了自己的怪兽,那是一系列高达25层楼的机甲战士,在神经元连结的“通感”技术支持下,两名驾驶员心智相通,并通过思想、动作直接控制机甲,人机合一。
暴风雨中一叶扁舟眼看着要被怪兽吞噬,机甲战士及时赶到,一手抓起小船护住,另一手重拳出击,与同样庞大的怪兽在惊涛骇浪中展开肉搏…… 在华盛顿大学西雅图校区近日进行的实验中,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教授拉杰什·拉奥头戴一顶与脑电图仪相连的帽子,尝试用“意念”遥控指挥校园另一头的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安德烈亚·斯托科打电脑游戏。
他坐在电脑屏幕前,想开炮但右手未实际行动,其脑电波信号被脑电图仪捕捉,通过互联网传递到斯托科所戴帽子上安装的经颅磁刺激装置。
这一装置刺激斯托科控制右手的大脑左运动皮层,使之向他的右手发出动作指令,斯托科随即用右手食指按键盘“开炮”。
更早以前,同样在美国,一些科学家在北卡罗来纳州杜克把一只猴子的脑电波活动通过互联网跨洋传递,用来控制位于日本的一只机械手。
人与人脑波相通、动物远程控制机器,高速发展的科技已经将许许多多的理想变为现实,无须等到怪兽入侵,这种“通感”技术本身就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科学家们已经在探索这种技术的应用了。
阿根廷科研人员结合自动化控制和大脑神经学,研制出一种新型轮椅,它能根据使用者的脑电波信号指令完成移动任务。
使用者只需戴上一个装有脑电波检测装置的头盔,便可仅凭“想象”控制轮椅移动,其灵敏度不亚于此前已有的手动轮椅操控系统。
去年5月,美国的一个研究团队展示了“意念控制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成果:一名坐在轮椅上的瘫痪病人看着桌上装咖啡的瓶子并在脑中想着要把它拿起来喝,机器人手臂就自动完成了这个任务。
铁人中学2018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
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
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
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
《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
《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
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
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
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
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
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大庆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工匠精神”锻造文学语言文学界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文学创作就是虚构故事,把故事编得好看就行,似乎越来越少有人提及文络化、娱乐化用语的大量运用,使得文学语言渐有粗鄙化、简单化和平庸化之嫌。
对叙事文学而言,构思故事当然是必需的,但故事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语言才是文学的全部肌体,是文学的活的灵魂。
文学之美首先体现为语言之美。
一个成熟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语言使用的方家。
作家贾平凹每天练笔,三五个句子,随想随写。
其实文学语言就是这么积淀来的。
语言积淀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阅读文学经典。
对于有志于文学的人来说,读文学经典,关键在品出语言的味道、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感。
古往今来的经典文学作品,往往一开头就能见出作家语言的功力和语言风格的取向。
譬如鲁迅的《故乡》,开头一段写景,即用了大量具有拟人化特征的词组:深冬、阴晦、冷风、呜呜作响、篷隙、苍黄、荒村、活气、悲凉。
这寂静的荒村,马上就活起来了。
鲁迅的语言体系,是对绍兴官话和现代白话的融会与改造,虽已属纯然的现代白话,但这白话,并非一般的俗语和口语,而是经过高度修饰、提炼和改造了的文学语言。
鲁迅对现代白话进行了文学的改造,并形成了自己风格鲜明的语言范式。
与之相异,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长于情景跳跃式和时空交错式的语言。
《百年孤独》的开篇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种荒诞式的情境:“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将过去、现在和未来发生的事在一句话中呈现,以这种荒诞叙事为开端,奠定了《百年孤独》的文学基调。
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
文学大师就像建筑巨匠,一定对语言有一种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
反观我们的语言态度,一个越发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文学语言乃至生活语言,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贫乏、干瘪,汉语本身的简洁之美、音律之美和灵动之美,已然十分难得。
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18-19学度高一上年末考试--语文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卷须知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把每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位置上。
3、不准使用铅笔、刮纸刀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和西方的悲剧在哪里有着最接近的特征呢?我认为,是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悲剧中。
例如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就呈现着与古希腊悲剧更相接近的美学特征。
在那个地方,首先存在着人类什么原因会产生悲剧观念的问题。
它是在人类感受到自我与整个宇宙、整个大自然、整个世界的分裂和对立中产生的。
在《精卫填海》中,“东海”表达的是宇宙的意志、世界的意志和大自然的力量。
精卫为了查找、享受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被大海溺毙。
她对给她带来巨大灾难的东海充满恐惧也充满仇视。
精卫无法向东海屈服,她要填平东海,消除产生她的灾难的根源。
但她力量的微弱和表达着宇宙、世界、大自然力量的“东海”的浩瀚,使她永久无法达到她的目的。
而我们却在她的悲剧性的抗争中感到了她的情感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感到了她的主体性的自我存在。
在那个地方,有人类自我存在的悲剧意识,有贯穿于那个神话故事的悲剧精神。
这种悲剧意识是在精卫与“东海”的分裂和对立的意识中产生的,这种悲剧精神是由精卫对带给她灾难的“东海”的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的情绪构成的,这种始终未泯的恐惧和仇视使她产生了坚决不移的意志,这种坚决不移的意志支持了她始终不懈的填海行动。
因此,悲剧精神是人类特定情感、意志和行动的构成体。
在《夸父逐日》的神话中,夸父不自量力,但也正因为他的不自量力,使他要与日竞走,终因焦渴而死,但却使他的生命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英雄主义的精神。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A.根据原文“儒家文化的超越性智慧,集中表现在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可
知,A项错误。
B.“天地之大德曰生”意为“天地伟大的德行是给予事物生命”。
D.程颐把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仁”解释为“生意”,这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没有“除旧”。
2.C[解析]“论证了儒家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生不息”无中生有。
3.D[解析]“完善儒家生态思想体系,我们责无旁贷”的论断,于文中无据。
4.答案C。
李云的性格并非矛盾、双重。
他热爱画画,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5.答案:1、虽然很多看画的人感叹李云的画画得不错,却因为李云没有名气,没有人买他
的画,这是悲哀;2、李云回忆自己小学时因为学习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画画也成了罪
名,而穿越回小学时代后,他努力学习,成为三好学生,画画才受到表扬,这是悲哀;3、大学毕业后李云投入IT创业,事业很成功,自以为拙劣的画作竟意外得到社会的认可,这
也是社会的悲哀。
这些悲哀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对画作价值的评断完全依据画家名气的高低。
6.答案:
①打破时空的限制,便于塑造人物,展开情节,使读者觉得自然合理。
②虚实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与内涵。
画者的实际困境为实,穿越到过去,变为成
功人士,画作拍出高价为虚。
由实到虚,虚实转化,内容及内涵都变得丰富。
③虚实两相对比,小说主旨表现得更加突出。
画作得到认可,是在虚拟世界中,是在世俗的
功成名就之后,虚拟的成功与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更集中地揭示题旨。
7.C8.A
9.①了解本省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方案;规划个人人生及专业发展方向;②关注高校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合理选择科目组合;③立足个人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与特长,全面提升
综合素质。
(每点2分,共6分)
10.B倭自象山突台州,纶连破之。
加右参政,会忧去。
四十二年春再起纶。
道擢右佥都御
史,巡抚福建。
11.C“文武官员”错误,只是武官。
12.C“另一方面又增招浙江兵士驻守”错误,从原文来看,“益募浙兵九千余守之”时,
谭纶已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不再担任边帅了。
13.(1)谭纶训练了一千人。
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职分
明确以后,行动整齐划一。
(“裨将”“束伍”“进止”各1分,句意2分)
(2)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急的情况就调动他,他担任官职没有
满一年的。
(“练”“居官”“淹岁”各1分,句意2分)
14.D。
“绮丽”错,应是平淡质朴
15.答案:(1)一、二句以“策马”“长驱”“登”三个连续急促的动作勾画出一个挥
鞭驰骋、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2)中间两联写出对安禄山发起不义战争的反感与否定,也含有对贤者沉沦奸邪得志的
现实的憎恨;
(3)最后两句借用典故透射出具有孙吴之才的诗人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以及不愿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每点2分)
16、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3.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7.D【解析】A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
不当。
B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句式杂糅,“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可以改为“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或改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C项,“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
18.A【解析】一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和“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看后半部分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衔接更紧密。
19.B【解析】不易之论:内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
和法律条文。
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
硕果仅存:指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珍
贵的人或物。
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异军突起:指
新的派别或新力量突然兴起。
抽丝剥茧:形容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顺藤摸瓜:比
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
20.B
21.AB项,“略备薄酒小菜”是待客时的自谦用语。
C项,“垂青”称別人对自己的重视。
D项,献丑是谦辞。
所以选A项。
22.示例:
第一行:山气日夕佳/山色有无中/山随平野尽/山青花欲燃/山是眉峰聚
第二行:关山度若飞/青山郭外斜/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千山鸟飞绝
第三行:亭亭山上松/远看山有色/国破山河在/无限山河泪/看万山红遍
第四行:种豆南山下/日暮苍山远/白日依山尽/客路青山下/月出惊山鸟
第五行:悠然见南山/性本爱丘山/只有敬亭山/无数夕阳山/明月出天山
23、要从这则材料中选出合适的角度作文,有两点是必须要抓住的。
第一,水桶有裂缝;第二,有裂缝的水桶意外地浇灌出了美丽的花。
这明显是一个比喻。
映射到生活中,常指人生总是
难以圆满。
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因为有苦,我们才更懂乐;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
因为有败,才有动力追求成功;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因为有失,才更珍惜得到的……感
谢人生的不完满,因为这些不完满,人生变得更丰富、更精彩、更珍贵。
而如果只抓住水桶的难过自责,或者挑夫的宽容乐观等去立意,则对材料的理解就过于片面和狭隘了。
参考译文:
谭纶,字子理,宜黄人。
历任职方郎中,调任台州知府。
当时东南地区已经遭受了四年
的倭患,朝廷商议训练乡兵来防御贼寇。
谭纶训练了一千人。
他制定了约束队伍的纪律,从
副将以下,一级控制一级,职分明确以后,行动整齐划一,不久就成为精锐部队。
倭寇侵犯
栅浦,谭纶亲自率领军队迎击他们,三战三捷。
倭寇又从松门、澶湖劫掠附近的六个县,进
而围攻台州,没有攻克只得离去。
转而侵犯仙居、临海,谭纶几乎将他们全部擒拿、斩杀。
升任海道副使,招募更多浙东地区的良家子弟训练他们,倭寇从象山突袭台州,谭纶接连打败他们。
晋升为右参政,遇上父母的丧事离职而去。
嘉靖四十二年春天,第二次启用谭纶。
上任途中被升任右佥都御史,任福建巡抚。
倭寇驻扎在崎头城,都指挥欧阳深战时中埋伏而死,倭寇就占据了平海卫,攻陷政和、寿宁,各自控制海道作为退路。
谭纶围起栅栏截断他
们的退路。
倭寇不能逃走,就将营地移到了渚林。
谭纶亲自统率中军进逼,大败倭寇,收复
了一府二县。
诏令加封他为右副都御史。
谭纶认为延平、建宁、汀州、邵武地区残破不堪,
请求缓期征收、减免赋税,又考察旧制,建立了五座水寨,扼守海口,广东境内全部平定。
谭纶上奏再次请求回乡服丧,世宗同意了。
谭纶熟悉兵事,朝廷依靠他来对付倭寇,遇到紧
急的情况就调动他,他担任官职没有满一年的。
等到南方的倭寇大致平定后,边关的祸患却
没有停止。
隆庆元年,给事中吴时来奏请征召谭纶训练兵马。
诏令谭纶回兵部,升任左侍郎
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的军务。
谭纶考察研究边境关口地形的冲要和平缓,道
路的远近,将蓟镇分成十二路,每路设置一名小将,全军总共建立三个营。
各位将领按时训
练,互为掎角,管辖责任非常清楚。
这年秋天,蓟镇、昌平地区没有紧急的情况。
过去调集
陕西、河间、正定的兵马在秋天加紧防卫,到这时候全部停止。
谭纶刚刚上任,巡视塞上,
对身边的将领说:“喂饱战马,磨利兵器,较量胜负于呼吸之间的方法,在南方适宜;加固
营垒,疏散人口、财物,以逸待劳制服侵犯之敌的方法,在北方适宜。
”于是修筑了三千多
个屯兵御敌台,从居庸关到山海关,控制着要害地区。
谭纶被召到京城担任右都御史兼任兵部左侍郎,协助处理军务,到了御敌台修成,他又招募了九千多名浙江兵驻守。
边防经过此
番大整治,敌人不敢前来侵犯。
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兼任右都御史,协助处理原来的事务。
这年冬天允许他回乡休假。
万历五年,死于任上。
被追封为太子太保,谥号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