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详细教案知识目标: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萌动,正确处理异性情感,正确认识爱情。
能力目标:学会区分“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与“爱情”,培养与异性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正确处理对异性的情感。
重点:异性朋友难点:异性情感复习回顾:1、怎样正确认识男女生性别差异?2、认识性别角色有什么作用?3、男女生如何优势互补?导入:经典歌曲《女人是老虎》以图文形式展示:第一幕: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待,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第二幕:走过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思揣,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
第三幕:老和尚悄悄告徒弟,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厉害,小和尚吓得赶紧跑,师傅呀,呀呀呀呀坏坏坏,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心里来。
这首歌形象地展示了小和尚下山前后的情感变化,请问:老和尚说“女人是老虎”对不对呢?小和尚该不该将“老虎”住进自己心里呢?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第一课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正课讲授:环节一:1、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出示学习目标:1、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2、与异性交往的重要性(意义/好处)?3、与异性交往需注意什么?4、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异性情感?5、怎样正确认识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过渡:运用你的经验说出:你心中的“完美男生”or“完美女生”是什么样子的?TA拥有哪些特点?生答:略出示调查结果:女生最欣赏的男生:大胆、勇敢幽默、和善思维敏捷,善于变通团结同学,重友情集体荣誉感强有主见有强烈的上进心勇于承担责任,有魄力男生最欣赏的女生:脸上经常有微笑,温柔大方活泼而不疯癫,稳重而不呆板清纯秀丽,笑起来甜甜的心直口快,朴素善良,随和聪颖、善解人意纯真不做作,有性格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己又有主见坦然,充满信心和朝气过渡:大家也应培养这些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从而完善自己。
因为,青春期的我们特别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请看:野餐中的故事:镜头一:初中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生分席,男孩子你争我抢,狼吞虎咽。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青春期的我们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情感||。
2.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初步形成有关爱情的初步认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看待异性交往||。
教学难点:青春期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现象||,学会正确处理与异性之间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美剧小歌曲视频导入||,视频内容是一个女孩喜欢男孩然后不断化妆打扮吸引男孩的注意||。
提问: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大家视频讲了什么故事?教师总结: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青春萌动||。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异性朋友活动一:情景再现(多媒体显示情景)情景一:小梅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劲儿||,总想显示自己||,引起男生注意||。
这是怎么了||,我是坏女孩吗?我很害怕||。
”情景二:一天||,大海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饭也不吃||。
妈妈和他沟通半天||,大海才道出原委:因为自己脸上的一个小疤痕||,前桌的女生笑话他是“刀疤”||,而这场景恰巧被他所欣赏的女生撞见||,大海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议一议:(1)小梅和大海为什么苦恼?他们的苦恼有什么共同特点?提示:从情景材料中找他们的苦恼||。
共同特点是他们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
(2)你怎样帮助小梅和大海摆脱苦恼?提示:正确看待自己在青春情感中的萌动;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等||。
(3)在成长过程中||,你遇到过这样的苦恼吗?提示: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教师讲述:小梅、大海都想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最好的一面||。
步入青春期||,我们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就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青春萌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二框《青春萌动》。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和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把握原则与尺度”。
2.内容解析教材通过讨论、反思、探究、分享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和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友谊,让异性之间的友谊成为青春美好的见证,同时也了解到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青春成长的正常现象,引导学生学会理智处理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本框主要包含两目。
第一目,“异性朋友”。
第二目,“异性情感”。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友谊。
2.学会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
3.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教学难点:青春期的异性交往。
四、教学过程五、课堂练习1.下面不属于青春期心理萌动的是( D )A. 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B. 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C. 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D. 男生声音变粗2.男孩是土地,坚定中充满锐利;女孩是春雨,善感而美丽;男孩爱在绿茵场上驰骋;女孩喜欢在阳光下嬉戏异性同学的交往将这两种美好融合在一起,其意义在于( C )①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②可以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③必然导致男生女生的早恋问题④可以欣赏对方的优势,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初一(2)班的同学在参加完春游活动后,班长王明总结说:“我们这次活动的圆满结束得益于我们班的男生女生能够相互配合、相互体谅,希望大家再参加此类活动时能够更加团结。
”下列关于异性相处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B. 只要我们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C. 可以从对方身上学到某些优秀品质D. 与异性相处,会对异性产生欣赏、爱慕之情,这是真正的爱情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写读后感查找资料,深入了解两例名人的爱情故事。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青春萌动”,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第二课。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焦虑。
他们对青春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青春期萌动的本质,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青春期心理的变化,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萌动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青春期萌动的感觉,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青春期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促进他们对青春期萌动的深入认识。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萌动可能带来的困扰,并学会如何正确应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分析青春期萌动的困扰和应对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青春期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自己的青春期有什么感受?有没有出现过一些奇特的心理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青春萌动。
2.呈现(10分钟)呈现青春期萌动的各种表现,如对异性的好奇、渴望接近异性、心理波动等,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呈现的青春期萌动现象,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 青春萌动教案
第二课第二节青春萌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男生女生”之后对初中生异性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第一目“异性朋友”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与异性朋友进行交往,并且把握好交往的尺寸。
第二目“异性情感”引导学生对青春期的情愫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要引导明白真正的爱情必须包含爱他人的能力,正确区分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情。
【学情分析】
进入青春期,学生面临着怎样与异性交往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越来越注重在异性面前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
另一方面,学生对开始萌发对异性朦胧的情感,容易把这种对异性的欣赏理解为爱情。
要引导学生明确异性交往的重要意义,并把握与异性交往的方法和原则。
又要引导学生慎重对待、理智处理异性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萌动的表现,知道男女生交往对学生
第 2 页
第 3 页
【板书设计】
青春萌动
一、异性朋友
意义:增进认识,获得友谊要求:内心坦荡,举止得体二、异性情感
认识:朦胧情感,正常现象做法:慎重对待,理智处理理解:解读爱情,把握内涵【作业布置】
第 4 页。
附件:青春期与异性效应(1)利用异性效应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个性。
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由于激素的分泌,第二性征的出现,使身体外形及体内机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一变化既影响周围同物种个体的评价又促使自己性别角色认知的发展,因此,个体心理上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男孩子往往性格开朗、勇敢刚强、果断机智、不拘泥于细微末节,不计较于点滴得失,当然也有的男孩骄横粗暴,逞强好胜。
女孩子则往往文静怯懦、优柔寡断、感情细腻丰富、举止文雅。
异性个体相互交往、相互吸引,往往易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2)利用异性效应提高学习与活动效率男孩在思维方式上偏重于抽象化,概括能力较高;女孩在思维方式上多倾向于形象化,观察细致,富有想象力。
因此异性个体在一起学习就可能相互启发,使思路更加宽阔,思维更加活跃,思想观点相互启迪,往往能触发智慧的火花。
在活动中异性成员相互交往,心理交融,也易取得明显效果。
在活动中适当运用异性效应,可以使个体在异性面前竭其所能,努力出色地完成任务。
(3)利用异性效应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青春期的个体由于性意识的发展,往往非常留心异性个体(特别是自己喜欢的异性)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喜欢对异性个体评头品足,同时又都很重视异性对自己的评价。
个体在评价对方的同时,当然也一定会注意规范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在评价别人中学会评价自己,使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提高。
(4)利用异性效应激励自己奋发向上青春期的个体都希望引起异性的关注,希望能以自己的某些特点或特长受到异性的青睐。
事实证明,有些对家长和老师都不顺从的男孩,在女孩帮助下,却能够逐渐要求自己专心学习,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由于“异性效应”,男孩往往为此激励自己,使自己成绩优异,谈吐文明礼貌,举止潇洒自由,服饰整洁大方,富有探索精神,具有豁达的胸怀和男子汉气质,使自己变得强大。
女孩也不知不觉地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学习刻苦努力,举止优雅大方,待人温文尔雅,言谈风趣,富有修养。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2《青春萌动》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2.2《青春萌动》是该课程的一部分,主要讨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帮助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的问题,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正确的引导。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情感问题,如早恋、性早熟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引导。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既能产生共鸣,又能获得实用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知道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青春期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素养。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青春期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情感认同。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问题的处理方法。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青春期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用于教学中的呈现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青春期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青春期的烦恼。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青春期案例,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情感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问题。
每个小组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
2.2青春萌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是正常现象;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学会正确处理异性情感。
过程与方法: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与尺度,建立与异性之间的友谊。
学会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体会青春期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难点:学会正确认识并处理异性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镜头一:初中某班同学外出野餐。
第一次,老师让男女同学分席而食,结果是: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则嬉笑吵闹,同样杯盘狼藉。
面对这个结局,老师眉头紧锁,计上心来......镜头二:再次聚餐时,老师让男女同学合席而餐,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男生个个彬彬有礼,你谦我让,大有君子风度;女生则个个细嚼慢咽,温文尔雅,大有淑女风范。
思考:为什么两次聚餐男女生表现不同?点拨:以上所述就是心理学所谓的“异性效应”。
所谓的“异性效应”是指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我们需要与异性交往。
与异性交往有什么意义?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青春萌动。
二、合作探究:目标导学一:异性朋友学生自主学习P18-19“探究与分享”:思考:①小梅和大海的苦恼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正常吗?②你认为小梅和大海怎样才能摆脱苦恼?点拨: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1、青春期心里萌动的表现有哪些?师总结: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我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接受。
(这是正常现象)既然我们希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欣赏,那么,思考:1)、在与异性交往中应关注对方的哪些特征?2)、这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3)、如何与异性交往?2、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重要性(好处/意义)?学生讨论老师总结:1)、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教案
第二课第二框2.2青春萌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心里萌动的表现,与异性交往的好处及做法,知道如何对待青春期情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2、能力目标:学会恰当处理异性之间的朦胧情感,并且尊重与之交往的异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心理,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与异性交往的作用和做法
2、难点: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异性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窗外》,同学们歌词里“多少回我又来到你的窗外,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的主人公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学生:特殊的爱慕之情但又比较害羞,觉得不好意思敲门。
教师:是啊,那处于青春期的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其实,这种情感就是青春期心理萌动的表现。
进入青春期,在男女生交往中会出现一些不自然的现象,甚至敏感问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课题--青春萌动。
过渡: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青春期心理萌动的含义及表现?
2、与异性交往的意义(作用)有哪些?
3、与异性交往的正确做法?
4、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青春期的异性情感?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异性朋友
活动一:探究与分享p18-19
展示材料:情景一:小梅的苦恼:“以前我看到男生就烦,从这学期开始,我忽然变得愿意和男生说话了,在各种活动中有男生在场才觉得有劲儿,总想显示自
己,引起男生注意。
这是怎么了,我是坏女孩儿吗?我很害怕。
”
情景二:一天,大海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晚饭也不吃,妈妈和他沟通了好半天,大海才道出原委:因为自己脸上的一个小疤痕,前桌的女生笑话他是“刀疤”,而这个场景恰巧被他所欣赏的女生撞见,大海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思考:(1)小梅和大海为什么会感到困恼呢?
(2)小梅和大海的苦恼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自行回答
老师总结:春期的心理萌动的含义:步入青春期,一股从未有过的心潮悄然涌动,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是青春期的心理萌动。
春期的心理萌动的表现:步入青春期,在异性面前,我们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p19
假如某校有这样的校规:
◇男生女生不得成对儿出现在校园里;
◇男生女生交往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
◇男生女生不得同桌吃饭;
◇男生女生不得……
思考:(1)你赞同这样的校规吗?为什么?
(2)学校制定这样的校规,表明校长和老师担心什么?他们的担心有哪些合理之处?
学生:自行回答
老师总结:①与异性相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处: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②与异性交往,我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吸引着我们。
③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过渡:既然与异性的交往是有意义的,那怎样做才能继续发挥其好处呢?
学生:自行回答
老师总结:异性之间的友谊,可能让人敏感、遭到质疑,但只要我们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这份友谊就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于异性朋友相处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意义,那和异性朋友相处久了会产生感情,那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种情感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异性情感。
目标导学二:异性情感
活动三:出示案例:
同龄人故事一:
晓敏悄悄地喜欢上了邻班的一个男生,他的一切都吸引着晓敏。
一想起他,既甜蜜又自责……小敏问自己:“我这是怎么啦?这正常吗?”
思考:(1)你认为这种现象正常吗?为什么?
(3)晓敏的这种感情是爱情吗?为什么?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总结: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异性情感:①相遇青春,我们心中开始萌发一些对异性朦胧的情感。
这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的向往而愉悦,也容易把这种欣赏和向往理解为爱情。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同龄人故事二:
一次偶然的机会,晓敏和男孩儿认识了。
有一天,晓敏收到了男孩儿的一封信,这是一封……这是一封---情书!
学生:分组讨论(3分钟)并由小组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异性情感:
③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爱情既意味着欣赏与尊重,更需要责任与能力。
④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但我们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的情感,我们应该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对异性的欣赏、对美好和向往不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既意味着欣赏与尊重,更需要责任和能力。
五、板书设计
(一)异性朋友
1、青春期心理萌动的含义及表现?
2、与异性交往的意义(作用)有哪些?
3、与异性交往的正确做法?
(二)异性情感
4、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青春期的异性情感?
六、教后反思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2青春萌动导学案
实验中学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导学案
授课人:冯希莲刘佳瑜
第二课第二节青春的萌动
【课程标准】
1 、正确认识青春期与异性同学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
2、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异性交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认识青春期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很正常的,了解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积极作用。
难点: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积极作用。
【活动准备】(随机抽取四名男生和女生上台,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
问题一:请大家观察,在台上同学的行为有什么特点?
问题二:让游戏中的同学回答——为什么男生和男生拉手,女生和女士拉手?为什么这样做?
问题三:现在拉手与在幼儿班和小学拉手有什么心理上的区别?
【自主学习】
1、男生的优点,你认为有哪些:
2、女生的优点,你认为有哪些:
3、与异性交往的好处(重要性)有哪些?(通过课本材料题总结,至少写4点)①
②
③
④
……
知识点1:异性同学间交往不得体的行为所带来的困扰
1、在异性面前表现不得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列举5点以上)
在异性同学面前表现不得体的原因,主要在于()
2、我们应该怎样与异性交往(与异性交往应该注意什么)?
知识点2:学会分清爱情和友情
如何正确分清爱情与友情?
知识点3:异性交往的原则和方式方法
1、与异性交往的原则有哪些?
2、处理对异性感情的方法有哪些?
3、与异性交往时,适当的方法方法指的是什么?
【知识巩固】
【材料题】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在中学生中“写情书”现象比较常见,一些同学精心制作“情书。
他们有的用印有漂亮图案的信纸,画上一支“丘比特箭”来表达爱意,也有的用彩笔画上一颗心表达对对方的情意。
即使平时写字歪歪扭扭的同学这时也写得特别工整。
“情书”内容不是流行的爱情歌词,表示表达爱慕的美词佳句。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答:
2、男女同学之间的异性交往,如果处理不当会有什么不良影响?
答:
3、正常的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
4、请你说说该怎样正确看待材料中反映的现象?
答:1、早恋对中学生的危害很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我们中学生应该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男女交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泛交往的原则,正确区分________和_________,以纯洁的________为前提,要把情感深埋在心底,把相互爱慕化成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友谊。
【板书设计】
青春萌动
异性朋友
异性情感
【教学反思】
列举身边学生的实例更贴近学生的心理,畅所欲言,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