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古经白话解(下经)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27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第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
'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完整版)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完整版)【序篇】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是故显易,因时而变也。
【文言文翻译】易经是指存在于宇宙中的太极、阴阳、两仪、四象、八卦的哲学思想。
太极即阴阳两极相对而生,阴阳又生出两仪,即天地、阴阳的对立和统一。
两仪又生出四象,即太阳、太阴和少阳、少阴,形成了宇宙万物的组合。
四象又演变为八卦,即乾、坤、震、巽、离、坎、艮、兑。
八卦可以推测人事物的吉凶祸福,从而决定着人们的大业。
因此,易经的解读要根据不同的时代和环境来理解和运用。
【卦辞】【乾卦】乾元,亨,利,贞。
【乾卦文言解读】乾卦象征着创造和进取,预示着成功和吉祥。
如果行动符合时机和正确道路,将带来顺利和利益,并能保持坚定的决心和品德。
【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邦宁家,女子无敌,悔亡吉。
【坤卦文言解读】坤卦象征着顺从和柔顺,预示着顺利和成功。
如果以女子为中心,牵引四方资源,可获得成功的机会。
相反,如果只考虑短期利益,则会失去长远的益友。
安定国家,和谐家庭,女子具有无敌的力量,不会后悔而获得吉祥。
【屯卦】屯元亨,利,贞。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卦文言解读】屯卦象征着困境和障碍,预示着行动的开始和艰难。
然而,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取得成功。
不要急于行动,可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将获得建立自己地位和功业的机会。
【蒙卦】蒙元亨,利,贞。
以其邻有言,无咎。
持则。
有孚,终吉。
【蒙卦文言解读】蒙卦象征着启蒙和获取知识,预示着成长和进步。
通过倾听和接收他人的意见和言论,自己也不会犯错误。
持之以恒,真诚待人,最终将获得吉祥。
……(略去其他60个卦辞)【各卦爻辞】【乾卦】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六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坤卦】初六,履霜冰,至于穴,凶。
易经证释(下经第二册):大壮、晋、明夷大壮干下震上宣圣讲义大壮卦上震下干。
干为父。
震为子。
应为干内震外。
言震代干主外也。
震二阴在上。
阳在阴下。
阴降阳升。
阳得时位。
故卦德为动。
卦象为雷。
雷动之时。
天下同春。
万物同生。
今以合于干。
干本纯阳。
接震之一阳。
四阳连居于内。
秉持于中。
是为阳盛之象。
而二阴在上。
以与相交。
其德不胜。
其志难谐。
虽不与阳争。
而阳难与之协。
为阳独往独来之象。
在卦用以阴阳二者均匀和协为善。
为吉。
为中和之道。
若违此例。
非有过。
即不及。
大壮则阳太过也。
与大过有类似处而不同。
大过亦四阳连亘于中。
是相类也。
而其初上为阴。
两阴包纳四阳。
与大壮之两阴被摈于外者不同。
是其异也。
故大壮称壮。
明其阳得势。
非如大过之无本为栋桡也。
大壮虽两阴蔽其外。
而阴不得时。
遂自避。
如云翳中天。
不久自散。
不敌日之光热也。
然以其翳也。
有一时蔽明之害。
虽终复退散。
而阳德不免有过。
为其摧扫云烟。
必迅奋而自损其精。
是进之过进则易濒于衰老。
若忍耐不求速进。
而暂安于蔽障。
必晦昧而自隐其明。
是守之过。
守则易败于安佚。
此大壮以二阳所生之过。
虽不如大小过之无本。
而其害则为易始而难终。
有本而略末。
盛于内。
而忘其表。
明于近。
而不及于远。
盖干刚自囿于震。
而震动乃牵拘于干阳。
两卦虽若同心。
而强弱异势。
上下殊情。
故在天道无可是非。
若论人事。
则有宜否。
阳甚则易燥。
刚甚则易折。
四阳连而无阴与协。
则长而忘自慎。
群刚进而不得柔以谐。
则盛而莫自克。
故在人道。
必先利贞而不务于亨大。
先克己。
而毋求于胜物。
以大壮已壮矣。
太壮矣。
壮之不已。
衰老继之。
事极必变。
物极必败。
敉极必改。
道极必害。
大者极也。
极壮则无可再壮。
欲其不衰。
不得也。
故圣人名以大壮有数义焉。
一言阳之盛大。
指阳如临为大。
以阳长也。
故卦名大壮。
为四阳胜两阴。
而得位乘时也。
一言阳与阴。
消息往来。
遯为阴长。
大壮为阳壮。
阳壮以时。
时用见于春二月。
雷鸣天上。
万物皆生。
是阳盛即物繁庶之原。
故卦名大壮。
以震动得时。
遂干大生之德也。
易经证释(下经第五册):夬、姤、萃夬卦。
干下兑上宣圣讲义夬上兑下干。
为五阳一阴卦。
与天泽履同体。
而上下异。
柔为刚所决。
故名夬。
而夬字有数义。
一则决也。
如水之决流。
一则抉也。
如力之抉物。
皆有推而去之之意。
为其势甚盛。
其行甚速也。
故又为快。
一快速也。
以其行疾。
速不复停留也。
一快畅也。
以其行无阻。
如水顺流也。
故夬有决快诸义。
而不用决快者。
则非限于一义耳。
三月之阳。
切近于夏。
其势至快。
其志至决。
而一阳被推。
如水被决。
不可复止。
故名夬。
若履则与夬反。
以兑在下。
能留止阳气。
而变刚为柔。
柔在中孚。
安贞之德也。
夬则一阴在巅。
欲降不能。
兑悦而干健。
柔不能胜刚。
终为所决而退。
传曰夬决也。
刚决柔也。
即此义耳。
卦五阳一阴。
阳道日升。
上位至高。
阳之所望。
故阴不得留。
且由益之求进不已。
进者阳之志。
阳日以长。
势必抉去其阴。
此三阴三阳。
变而为五阳一阴也。
夬之为义。
固如上述。
而于字亦有取象。
则近似大与天。
或夫字。
皆以阳之盛为象也。
加水则决。
遇力则抉。
藏于心则快。
见于行则决且快。
此由夬字所合。
可以推见卦之用矣。
兑泽也。
而上于天。
水在天上。
势必下流。
以性润下故也。
水在天上。
之卦有需。
而为云雨之象。
兑虽与坎异。
而泽所以潴水。
天上安可久。
潴此事势之不能久留。
而其行之必快。
志之必决也。
夬之中互。
因五阳爻连接。
遂成干卦之象。
而外仅一阴爻。
不足与五阳协。
阳盛易扬。
刚盛易折。
此夬之用。
本阳亢之势。
有飞扬之情。
而兑泽不足以润之。
两阳之和乃成太过。
以兑干皆太阳也。
和则和矣。
而反助其威。
此夬以健胜。
而其道失中。
中失则用不全。
惟上卦正位。
九五得中。
故有孚。
然下应九二。
中九三九四。
皆重刚不中。
与干爻同。
故其行多戒。
若忽于干惕之戒。
自尊自大。
逞威用武。
则比如火不戢。
必自焚。
阳德之光。
必以戒惧为本。
故干以朝干夕惕为训。
观干之辞。
则知夬之所贵矣。
盖夬之与干。
惟差上爻。
而属崇高无位之地。
所幸上爻为阴。
阴道降。
虽不得降。
其用未改。
兑以悦泽为用。
如云雨之润物。
今虽阻于五阳。
易经证释(下经第一册):咸、恒、遯咸卦艮下兑上宣圣讲义咸卦上兑下艮。
山泽通气。
乃阴阳和协之始。
生化之初见。
荣繁之本源。
其象合为三阴三阳。
相抱相谐。
阳爻升而阴爻降。
两端皆阴。
中则三阳连贯。
此自爻言。
为刚柔调匀。
交而不乱。
合而可辨。
故为生化之德所征也。
以上下卦言。
上兑阴也。
下艮阳也。
阳下就阴。
柔上协刚。
刚柔同德。
以孚天地絪缊之道。
故在卦用为阳下而阴上。
在爻用为阴降而阳升。
二者主客自殊。
性情则一。
盖本于男女相悦。
而情性有定也。
兑为悦泽。
艮为止定。
上悦下止。
而不乖于情。
不悖于性。
故名咸。
咸感也。
皆也。
感主分言。
皆主合言。
分则相慕而发于至情。
合则相和而归于至性。
至情者生之机。
至性者道之锲。
天地一阴阳也。
其絪缊必因于春。
男女亦一阴阳也。
其交合必缘于情。
春者万物生化之期。
情者人类生殖之源。
有生则有动。
有动则情见。
故发育必因所遇。
忧乐必因所受。
缘于两者之相感。
感而善。
则为和谐而成佳偶。
感而不善。
则为仇敌而成怨偶。
此咸卦用在感。
明其为情之动也。
然感有同异。
今咸所感者同也。
何谓之同。
和而不私。
交而不杂。
发于性而正于命。
行于礼而成于乐。
故天下同化。
如春之好生也。
上悦下止。
悦则情。
止则性。
上动下定。
动则善感定则有礼。
故天下同化。
而不为害。
人也。
物也。
有生之类。
必爱其族。
有情之伦。
必求永其似续。
此天道也。
花为实而华。
莫为荄而芽。
鸟为卵而求侣。
兽为雏而冀成家。
人也为万物之灵。
尤善感而相慕。
男女之间。
无过无差。
夫妇之道。
不偏不邪。
卦象少女在上。
少男就之。
兑悦以启其爱。
艮止以达其家室之乐。
生育之无涯。
故人道自此始焉。
为智为愚。
为贤为不肖。
皆莫之外也。
为妍为媸。
为强为弱。
皆有其匹配也。
正如花之荣。
鸟之呜。
各求其异类。
而待为同心。
各悦其情侣。
而乐其共生共存。
何哉。
为延其种族。
而育其子孙也。
体天道好生之德。
本世道永存之功。
必始于少年。
发于爱情。
故名咸。
明其为同而无不相感也。
在无生之物。
如电如磁。
亦因异类而相引。
如数也。
亦以奇偶而相合。
易经证释(下经第四册):解、损、益解卦坎下震上宣圣讲义解以震合坎。
坎为险。
而震为动。
动而险。
何以解。
为坎之在下也。
卦以下为初。
上为终。
初险者不险。
以其能出也。
入而出则险不害。
若终于险。
是陷其中。
而不克拔。
则竟险矣。
此蹇之所以为蹇也。
蹇以坎在艮外。
艮止于内。
坎险于外。
止则难动。
险则难终。
终且险。
不蹇何待。
解则异是。
坎反在内而震长于动。
动则异于止。
动以进。
则去险而就坦途。
此解之所以为解也。
然既曰解。
且险在内。
非全安徐之谓。
故名解。
言险而终得解耳。
解缓也。
缓与急对。
急者易危。
缓则易安。
如人之悬。
缓则苏矣。
如祸之迫。
缓则免矣。
缓虽非安和。
而有安和之望。
缓虽无福利。
而有福利之期。
以其愈缓愈舒。
愈缓愈泰。
舒则行止自若。
泰则举措咸宜。
如自隘狭之地。
而达广平之场。
举目光明。
心身均泰。
又如从迫胁之阱。
登于坦适之途。
举步轻徐。
意志乃纡。
此解缓之义。
恰在蹇之后也。
解以雷雨合而成用。
如春夏之时。
万物方茁。
春雷一振。
生意勃然。
又如夏月。
旱燥之时。
万物枯焦。
大雨一沛。
神为之畅。
此解之以雷雨取象。
俾物获脱于难。
而遂其生也。
蛰虫之育。
必待雷鸣。
禾稼之荣。
必因雨泽。
物生如是。
人事亦然。
方幽闷之时。
必有为之拔擢。
而后快其志。
方郁怫之际。
必有为之宣泄。
而后免于灾。
气之动有如雷。
德之行。
有如雨。
天地之和也。
以雷雨成其大生之功。
阴阳之媾也。
以雷雨竟其润泽之用。
人之恩威亦似之。
教刑相成。
宽猛相济。
乱极则治。
危极则安。
亦如天之雷雨。
或以儆凶顽。
或以安良善。
或以免罪罚。
或以雪寃囚。
皆赖此雷雨之功。
使遂其生。
达其德。
此解之大用也。
而必依震坎之。
合见其象焉。
解卦亦四阴二阳。
而二五正位相失。
内则九二外则六五。
与蹇之得正位者相反。
而中爻三四。
为柔为刚。
又与未济同。
亦与蹇异。
此卦爻之用仍多阻也。
所以名解者。
实以震在外。
震二阴在上。
坎一阳在中。
因而互成既济之象。
阴多在上。
阳居于下。
与泰相似。
故阻而无害。
坎险不妨震动之用。
故得名解。
言以险得解脱。
非蹇之终于险者可比。
周易古经白话解(下经)咸(三^一)恒(三十二)遯(三十三)大壮(三十四)晋(三十五)明夷(三十六)家人(三十七)睽(三十八)蹇(三十九)解(四十)损(四十一)益(四十二)夬(四十三)姤(四十四)萃(四十五)升(四十六)困(四十七)井(四十八)革(四十九)鼎(五十)震(五十一)艮(五十二)渐(五十三)归妹(五十四)丰(五十五)旅(五十六)巽(五十七)兑(五十八)涣(五十九)节(六十)中孚(六^一)小过(六十二)既济(六十三)未济(六十四)咸(三^一)经文:$咸(1):亨,利贞。
取女,吉⑵初六:咸其拇③。
六二:咸其腓④,凶。
居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⑤,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⑥。
九五:咸其脢⑦,无悔。
上六:咸其辅颊舌⑧。
注释:①咸:卦名。
有感应,交感之意,引申为夫妇之道。
②取女,吉:娶此女,则吉利。
取,娶。
③咸其拇:脚拇趾感应而动。
拇,即脚大指。
④咸其腓;腿肚子感应而动。
腓(f e i ),腿肚子。
⑤咸其股,执其随:大腿感应而动,操执(身体)随之而动。
执, 操执。
股,大腿。
⑥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往来心意不定,朋友们顺从你的相法。
憧憧,心意不定、往来不绝。
尔,你。
⑦咸其脢:脊背感应则动。
脢(m e i ),背。
⑧咸其辅颊舌:(此喻说话时)因感而牙床、面颊、舌头齐动。
辅,牙床。
颊,面颊。
今译:咸:亨通顺利,宜于守正。
娶女,吉。
初六:脚大指感应而动。
六二:腿肚子感应而动,凶。
居家不出,吉。
九三:大腿感应而动,(身体)随之而动,前往则困难。
九四:占问吉,悔事消亡。
来往心意不定,朋友们顺从你的想法。
九五:脊背感应而动,无悔。
上六:(说话时)因感而牙床、面颊、舌头齐动。
恒(三十二)经文:$恒①:亨,无咎。
利贞,利有攸往。
初六:浚恒,贞凶②,无攸利。
九二:悔亡③。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④。
九四:田无禽⑤。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⑥。
上六:振恒⑦,凶。
注释:①恒:卦名,长久的意思。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全)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第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
,译,《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译,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译,《象辞》说:龙象征阳。
'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臵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译,《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译,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译,《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译,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译,《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译,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译,《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译,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译,《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易经全文及白话翻译(完整版)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
【白话】《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白话】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白话】《象辞》说:龙象征阳。
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白话】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白话】《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白话】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白话】《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白话】九四,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白话】《象辞》说: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白话】九五,龙飞上了高空,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白话】《象辞》说: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
【白话】上九,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白话】《象辞》说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白话】用九,出现群龙也不愿意为首的现象,是很吉利的。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白话】《象辞》说: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经传合辑版】系辞下传第六章刘大钧《周易传文白话解》系辞下传第六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②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于稽其类,其衰世这意邪。
③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④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⑤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
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⑥系辞下传第六章注释:①乾坤:指经卦乾坤。
门:一本作“门户”,犹根本。
阳物:乾三画皆为阳,故称阳物。
阴物:坤三画皆为阴,故阴物。
②阴阳合德:乾为阳德,坤为阴德。
乾坤相互交通。
合,交通。
刚柔有体;指“六子”,即震、坎、艮有一刚二柔之体,巽、离、兑有一柔二刚之体。
体,指卦体。
撰:一说为数,万物形体皆受天地之数;一说为所为,体现天地生万物,当以解“撰”为所为,于义更胜。
③名:六十四卦卦名,或说指卦辞。
案下文“衰世之意”指文王与纣王时代的事情,即第七章所谓忧患意识,第七章一一列举卦名,说明作《易》者有忧患意识,故“名”当指卦名无疑。
于:发语辞。
稽:推考。
邪:助词。
④彰往;彰明以往之事。
察来:察知未来之事。
阐,明。
⑤开:启发,阐明。
当名:名实相符。
辨物:辨别物象。
“当名辨物”一语,乃《系辞》受名家思想影响之铁证。
正言:正定言辞。
断辞:推断之辞,即吉凶等辞。
⑥称名:取名,即六十四卦取名。
旨:旨意。
文:条理。
曲:通“诎”,隐晦婉转。
中:适中。
肆:直,明显。
贰:有二解:一指吉凶,一指“曲而中”“肆而隐”,以后者为胜。
报:报应。
系辞下传第六章今译:孔子说:“乾坤,是《周易》的门户吧?乾,为阳物;坤,为阴物。
阴阳交合其德,刚柔(爻画)就有了形体,以体现天地所为,以通达神明的德性。
其(卦)取名似杂乱不一,但不越份,推考卦名各类,大概是衰世时人的意识吧”《周易》彰明往事而察知来事,而使微者显著阐明幽隐,开启卦之义,使名实相符,以辨别物象。
下篇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八卦成列”,是指“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即是用大衍数筮成一个六爻卦体,然后排成“小成图”中的八卦而言,故曰“成。
”曰“列”,是先有六爻整体卦象,然后再分为八卦以利作出判断之用。
“八卦以象告”,故曰“象在其中矣。
”因之,事物之信息即具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由此容易误解为六十四卦是重卦而成,在大衍筮法中,根本没有单卦或重卦的痕迹,它的设计是以六爻为整体,大衍数极尽天地之数而成,重卦说,是从《彖传》开始,彖者断也,即是将一个六爻整体,一刀两断,劈开为上下卦,正如盘古开天劈地之说也。
故彖辞用上下卦象取象会意立说,此文“因而重之”是在“小成图”应用中,有因方重而用之,作六十四卦大象来判断,故曰“爻在其中矣。
”于是“六爻”的应用得以展开了,例如用“屯之豫”而在小成图:屯豫此“小成图”只有两艮两震,两坎两坤。
缺乾兑离巽四卦,无父无女之象。
若以此卦问流年运程,则是求问为有因,有因则“重之”,假如六十岁,则六宫天盘艮与地盘乾相重,得“大蓄”,男性六十一岁为乾宫艮与兑宫坤相重,为“‘山地剥”,女性六十一,则用乾宫艮与坎宫震相重,为“山雷颐。
”逢旬则男女同用其宫天地盘相重,余零则男依宫顺数,女则取宫合成。
然后重卦六爻分配十二月用之。
以观一年分月情形。
其判断方法,仍以阖辟往来视之。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刚为天盘主动,柔为地盘主静。
“相推”即天地相推,“推而行之谓之通”,天地盘相通也。
如上图,乾宫艮,艮宫坎,坎宫震,震宫震,天地盘卦位相同而止。
根据所需坐标为起点,推到天地不动之位而止,有时循环往复,有时多道相通,有时互不相干,种种形像,与事契合,变化不定,写出易辞,而天地相推之道在其中反映事态之过程与结果。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吉凶悔吝”,是由人的行为所构成的。
而“阖辟往来”是卦象动态组成的,用之描述人心向背,而体现“吉凶悔吝”皆由动态所构成,升降往来所决定。
-1-
节jié 卦guà
第dì
六liù 十shí
兑duì 下xià 坎kǎn 上shàng
水shuǐ
泽zé
节jié
《节jié
》:亨hēng。
苦kǔ
节jié
,不bù
可kě
贞zhēn。
本卦为下经第六十卦:节卦 本卦是异卦相叠:兑下坎上
本卦上卦坎为水 下卦兑为泽 故曰:水泽节
《序卦传》说: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
译:万物不能一直离散,所以用代表节制的60节卦(水泽节:信约节止)来接续。
《节卦》象征节制:节制可致亨通;但过分的节制也不可以的,应当持正、适中。
下卦“兑”是泽,上卦“坎”是水,水往泽中流,必须有所节制,不加节制会泛滥成灾,过分节制又会造成泽的干涸,因上、下卦之间的关系含有节制之义,故卦名为“节”。
本卦包含有三阳三阴,上、下卦都是以阳居中,象征节制适度而能亨通。
节:节制、节约。
苦:为苦恼,痛苦,被……所苦。
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就会通达顺利,但是因为节制自己而感到痛苦,就不可能坚持到底了。
这是说,坚守正道,使自身具有良好的操守,必须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
但同时也不能“苦节”,否则就难以真正节制,就会出问题。
易经证释(下经第三册):家人、睽、蹇家人卦离下巽上宣圣讲义周易下经次序。
人道为先。
首列咸恒。
明人道之本。
始于夫妇人伦之初。
自于男女咸恒二卦。
男女之交。
夫妇之偶。
以建家族之基。
而家人一卦。
则更着明家道之大。
家庭之要。
以见家为人类之根源。
国之基础。
天下之本系。
如手之与臂。
臂之与指。
一脉相承。
分司其职。
不可阙一。
家道立。
而后人道全。
国以兴隆。
天下以安治。
此家人一卦。
非仅夫妇男女之际。
婚姻配偶之间。
所能尽。
咸恒虽造其端。
而未能详其节目。
则以家之成。
不止夫妇。
家之众。
不止亲属。
如一国之有君主。
一都之有官守。
其间组合既繁。
分晰亦杂。
非一男一女之交际配偶可比。
故咸恒二卦。
皆以一男一女合成。
而家人则上为巽。
下为离。
自先天言。
皆女也。
岂家人仅为女哉。
不过见家道之齐。
必自女始耳。
巽虽长女。
而在外。
且九五居正位。
是当视为阳。
离固中女。
而在内。
又以六二居正位。
是诚阴也。
一阴一阳。
一内一外。
合成家人。
乃见家道之正。
必先有其尊。
家道之齐。
必先得其序。
阳外阴内。
尊位已明。
男分女别。
序列已定。
此家人卦。
以巽离合成。
而必以九五六二。
先明其分。
阳阴外内。
更着其情。
分定则不争。
情合则不乱。
不争则严。
不乱则整。
严则能肃而无私。
整则能合而相得。
此家人之所贵。
在卦象即可明见之也。
家人继明夷之后。
明夷为世道之昧。
人道之伤。
地与火争明。
母与女不近。
乃成暗昧伤夷之象。
家人则与之异。
阴阳既协。
情志弥亲。
内外不纷。
信谊益笃。
盖鉴夫明夷之害。
而返求于性情之真。
审夫行止之正者欤。
传曰伤于外者。
必反其家。
故明夷之后。
受以家人。
由此亦可见家人有异明夷矣。
明夷爻辞。
言其行之艰。
遇之困。
如人远适异地。
举目无亲。
又如暗夜独行。
叩门求宿。
遭逢伤损。
自非偶然。
而家人因其既伤。
辄思其反。
因其无亲。
辄念其骨肉。
一则荒凉难处。
一则亲热多欢。
一则伤病不支。
一则温情相慰。
如人因在外受尽艰苦乃决然还其旧家。
以期得所慰藉人情之常也。
传曰家人内也。
以家人与睽往来。
睽为外。
家人为内。
易经证释下经第十二册第四章第一节干道成男。
坤道成女。
干知大始。
坤作成物。
干以易知坤。
以简能。
易则易知。
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
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
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
而成位乎其中矣。
谨按第四章第一节。
系今本上篇第一章第二节末四句。
下接第三节为文。
宣圣讲义前章既提明乾坤。
即于本章发挥乾坤之性行功能。
故以乾坤所成所行者言之。
后人因秦火之余。
错入于第一章中。
今正。
乾坤乃易之最大关键。
其性其能。
紧根于太极。
太极既判。
成为二仪时。
即现此二大物。
此二大物。
无以名之。
名之曰干与坤。
干与坤者。
在造化中。
鼓荡翕张。
忽上忽下。
旋动旋静。
犹大犹小。
时清时浊。
清而上者乃为天。
浊而下者乃为地。
此天地之所成者也。
然于世谛中尚无所发展也。
及天地既合。
乾坤二大物与其气性。
复相凝结。
而或翕或张。
于是干之为道也。
乃成人世之男子。
坤之为道也。
乃成人世之女子。
故曰道。
曰成也。
干之道既立世间男道。
坤之道亦立世间女道。
所谓人类二性。
乃于此成立焉。
万古不易不移。
而皆从此开端。
故曰干知大始。
坤作成物也。
乾坤既如此之大而且溥。
无物不始。
无物不成。
可谓极天下之至繁至赜者矣。
将有难以并顾。
难以兼畜之可虑。
然而未足以知夫乾坤也。
盖干虽至大至始。
而其为性则至健而至一。
惟其至健。
故无物不举。
惟其至一。
故无繁不统也。
能举而统之。
所以干之为性与能也。
为一易字。
若夫坤之所为。
无类不育。
无物不生。
其为用更倍多而难于干矣。
似非常之艰巨。
而坤秉太极自然之性气。
惟顺与柔。
顺则无化不遂。
柔则无物不服。
视虽若繁难。
而实则至简便也。
故坤之性能。
一惟曰简。
故曰干以易知。
坤以简能。
惟其易知。
故益为易矣。
惟其益易。
故更易知矣。
所以然者。
天下人心人性无不同。
此太极之一。
而此一者。
即所谓天良也。
天下之人。
与物共之。
惟人特多。
物特少。
人物皆同此天良。
故易易。
故易知也。
坤之为物。
以顺行而柔和。
得太极之阴极。
即二仪中之[阴爻图]者。
《易经》全文白话翻译(完整版下),群经之根,智慧之源,值得品鉴第三十三卦:《遯卦》遯:亨,小利贞。
【白话】《遯卦》象征退避:亨通,小事能够成功。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白话】《象辞》说:《遯卦》的卦象是艮(山)下乾(天)上,为天下有山之表象,象征着隐让退避。
因为山有多高,天就有多高,似乎山在逼天,而天在步步后退,但天无论怎样后退避让,却始终高踞在山之上。
君子应同小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傲然不可侵犯的态度截然划清彼此的界限,这样一来,就自然而然会生出一种震慑住小人的威严来。
初六,遯尾;厉。
勿用有攸往。
【白话】初六,隐退避让错过时机落在了后边,情况非常不好。
面对这种情形,应该静观待变而不要有所行动,否则将会更加不利。
《象》曰:遯尾之厉,不往何灾也?【白话】《象辞》说:错过隐退避让的时机却还要隐退就会带来祸患,但是静观不动就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白话】六二,像用黄牛的皮捆绑起来那样,谁也难以解脱。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白话】《象辞》说:“像用黄牛的皮捆绑起来那样”,意思是说,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决不因任何情况而动摇。
九三,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白话】九三,由于被牵累而难以远去,就像疾病缠身那样危险。
处在这情况下,就要畜养仆人和侍妾,要使他们被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转危为安。
《象》曰:“系遯之厉”,有疾惫也。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白话】《象辞》说:“由于被牵累而难以远去,会有危险”,因为在这种想退而又不能退的情况下,就像疾病缠身那样使人疲惫不堪。
“畜养仆人和侍妾就会吉祥”,的意思是说,处在有所系累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的。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白话】九四,可以从容隐退避让而无所系累。
君子将因此而获得吉祥,小人却不会吉祥。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白话】《象辞》说:君子能够做到该退就退,从容自如,而小人却做不到这一点。
古籍《易经》下经31. 咸(卦三十一)(艮下兑上)咸:亨。
利贞。
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
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
君子以虚受人。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
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
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九四,贞吉。
悔亡。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
“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32. 恒(卦三十二)(巽下震上)恒:亨。
无咎。
利贞。
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
刚上而柔下。
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
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
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33. 遯(卦三十三)(艮下乾上)<遯>:亨。
小利贞。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