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体温平衡及调节
- 格式:pdf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2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知识点总结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是指生物体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其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
这种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体内稳态”,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存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环境调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和调节机制。
一、体内环境稳定性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温度稳定性:稳定的体温有助于保持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人类的体温一般在36.5°C-37.5°C之间波动,体温的调节通过神经、内分泌和活动等方式实现。
2. pH值稳定性:生物体内部液体的pH值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利于维持酶活性和其他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酸碱平衡主要受到呼吸系统和肾脏的调节。
3. 离子浓度稳定性:生物体内各种离子的浓度需要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离子浓度梯度,有利于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二、生物体内环境调节机制1. 神经系统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的传递,控制生理功能的开关。
例如,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刺激体表血管扩张,促进散热;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则会刺激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
2. 内分泌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传播,实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调节。
例如,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甲状腺素能够提高代谢速率。
3. 呼吸系统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控制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
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速率,以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4. 肾脏调节:肾脏是生物体体液体积和成分调节的关键器官。
它通过调整尿液的生成和排出,控制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当血液中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生成和排出量。
三、体温调节机制人类是恒温动物,其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1. 对外环境的调节: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汗液等方式散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人体通过血管收缩,肌肉发抖等方式保持体温。
高二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
下列因素中,可能引起b液增多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b是组织液,c是血浆,d是淋巴,如果血浆周围的管壁破损会导致血浆中的蛋白质流出,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出现组织水肿,故①正确,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低,会出现组织水肿,故②正确,淋巴管阻塞导致组织液不能渗入到淋巴会导致组织水肿,故③正确。
肾炎血浆蛋白丢失会导致水分流向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故④正确。
因此选D。
其余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②④⑤D.③⑥⑦⑧【答案】C【解析】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包括营养物质和O2的进入以及代谢废物和CO2的排出。
O2的进入和CO2的排出离不开呼吸系统的参与。
营养物质的吸收必须先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然后借助于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代谢废物的排出离不开泌尿系统的参与。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答案】C【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失水,故A错误。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是发生在细胞内,故B错误。
血浆中的HCO3-缓冲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的温度,故C正确。
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蛋白质和无机盐维持的,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