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14.73 KB
- 文档页数:2
牙周出科小结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于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表现为牙齿周围的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
本次患者,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牙龈红肿、出血,经临床检查和牙周测量,诊断为中度牙周炎。
经过详细的口腔检查,发现患者牙龈红、肿、出血,且有部分牙齿松动。
牙齿周围有牙石堆积,牙缝中有食物残渣。
牙周袋深度测量显示多个牙周袋深度超过正常范围,尤以右下侧牙周袋深度最大,超过了7mm。
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为中度牙周炎。
中度牙周炎是指慢性炎症已经波及到牙周深层组织,出现明显的牙齿松动和颗粒骨吸收的症状。
该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炎症症状,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治疗方案:1. 牙面清洁和卫生指导:患者需要每天使用牙线和牙线刷清洁牙齿的缝隙,并使用软毛牙刷刷洗牙齿表面,特别是牙龈附近的部分。
指导患者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口腔卫生习惯,可以减少牙齿周围牙菌斑的形成,防止炎症的进一步发展。
2. 牙周袋洗涤和清理:对于牙周袋深度超过3mm的牙齿,需要进行定期的牙周袋洗涤和清理。
可以使用牙周刮治仪和超声洁治仪进行清理,将牙齿周围的牙菌斑和牙石清除干净,促使牙周组织的愈合和修复。
3. 牙周手术治疗:对于牙周袋深度超过5mm的牙齿,如果严重松动,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可以通过开创切口,清除深层牙周组织的炎症,修复骨组织,提升牙周组织的生长和再生能力。
4. 定期复查和维护:对于患者进行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并进行牙周指数和牙周袋深度的测量。
定期的复查可以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持久效果。
总结:本次患者牙周病严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炎症症状和牙齿松动。
经过口腔检查和牙周测量,诊断为中度牙周炎。
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包括牙面清洁、牙周袋洗涤和清理、牙周手术治疗等。
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炎症,修复骨组织,可以恢复牙周组织的健康和功能。
患者需要做好口腔卫生保持,定期复查和维护,以保证治疗的持久效果。
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牙周炎是我国常见的口腔疾病,很多人都受到慢性牙周炎的困扰。
但大家对牙周炎的了解都不深入,没能及时解决问题。
慢性牙周炎有什么临床表现?慢性牙周炎如何治疗?洁灵牙膏在这里为你解答。
发病原因微生物(细菌)是引发牙周炎的始动因子。
堆积在牙与牙龈交界处的牙面和牙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引发牙龈的炎症和肿胀,使局部微生态环境更利于一些牙周致病菌滋生,由牙龈上向龈下扩延。
它们所引起的炎症范围扩大到深部组织,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
凡是能加重菌斑滞留的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塞牙)、牙排列不齐、解剖形态的异常等,均可成为牙周炎的局部促进因素,加重和加速牙周炎的进展。
牙周炎是多因素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会对牙周炎有负面影响。
目前认为没有哪种全身性疾病或功能紊乱会直接导致慢性牙周炎的发生。
此外,某些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如吸烟、精神压力等可能是危险因素。
近年来发现遗传背景也可能与慢性牙周炎有关。
牙周炎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齿,也有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如前牙)或少数牙。
发病有一定的牙位特异性,磨牙和下前牙以及邻接面由于菌斑牙石易堆积,故较易患病。
慢性牙周炎临床表征1. 牙周袋>3mm,并有炎症,多有牙龈出血2. 临床附着丧失3. 牙周袋探诊后有出血4. 晚期牙松动或移位慢性牙周炎牙龈的炎症牙周袋处的牙龈呈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边缘圆钝且不与牙面贴附。
有些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使牙龈有部分纤维性增生、变厚,表面炎症不明显,但牙周探针后,袋内壁有出血,也可有脓。
牙周袋探诊深度超过3mm,且有附着丧失。
如有牙龈退缩,则探诊深度可能在正常范围,但可见釉牙骨质界已暴露,因此附着丧失能更准确地反映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
牙周袋的炎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在牙周炎的早起即已出现,但因程度较轻,一般无明显不适,临床主要的症状为刷牙或进食时出血,或口内有异味,但通常不引起患者的重视,及至形成深牙周袋后,出现牙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甚至发生急性牙周脓肿等才去就诊,此时多为晚期。
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中度慢性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牙周疾病,多发于成年人,通常由于牙菌斑和牙周病原微生物引起。
临床表现为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的方法繁多,其中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已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替硝唑片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具有强效的杀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盐酸米诺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对牙周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可发挥双重杀菌效果,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和修复。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一项对100例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显示,采用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牙龈红肿、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等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另一项针对70例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0%,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或外用药物的治疗组。
该治疗方案具有双重杀菌作用,能够同时清除牙龈脓肿和口腔内的病原微生物,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和修复。
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能够迅速发挥药效,减少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对于控制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不易产生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可长期使用而不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
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持久,术后复发率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口腔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替硝唑片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中度慢性牙周炎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该治疗方案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药物过敏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慢性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发病率。
慢性牙周炎临床表现为牙周组织红肿、出血、牙龈下降、龈下齿石等,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将会恶化导致牙齿松动造成口腔健康严重问题。
目前,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动洁牙、超声洁牙、局部渗透和抗生素应用等,治疗方法疗效和安全性均有限。
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牙周炎治疗方法,具有非侵入性、无创伤、操作简便、治疗效果好等优势,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光动力疗法疗效的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具体内容包括:1. 文献综述:对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明确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现状和优势。
2. 研究方法:选择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光动力疗法治疗,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传统治疗方法的差异。
3. 结果分析:对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探讨影响光动力疗法疗效的因素。
4. 讨论和结论:结合研究结果,探讨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研究的建议和方向。
三、研究的意义和预期结果本研究对于完善慢性牙周炎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预期结果包括:1. 通过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比较,证实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明确光动力疗法的优势和局限。
2. 探讨影响光动力疗法疗效的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提供参考。
3. 对光动力疗法治疗慢性牙周炎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促进光动力疗法在口腔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慢性牙周炎病历书写模板
主诉:下前牙处常有脓液溢出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一年来时常牙龈刷牙时出血,有口臭。
近一月来下前牙处有脓溢出要求诊治。
既往史:询问患者否认重大疾患史(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血液疾病史。
检查:右下 1 2 左下 1 2 排列不齐,牙石 2 度,牙龈红肿,轻探出血,牙周袋深约 4-5mm,内有脓液,探之根面粗糙有牙石。
松动 1 度。
X 线检查水平吸收达根长 1/3 左右。
诊断:右下 1 2 左下 1 2 成人牙周炎(慢性牙周炎)
鉴别诊断:牙龈炎牙龈炎有牙龈炎症,无牙周袋形成,无牙槽骨吸收,无牙齿松动等典型牙周炎临床表现。
治疗计划:
1. 进行彻底的洁治,刮治局部刺激物,双氧水冲洗,上碘甘油。
2. 进行口腔卫生宣教,让患者正确掌握刷牙的方法。
3. 一个月后在酌情进行下前牙翻瓣术,以消除牙周袋。
4. 术后定期复查,维护疗效。
慢性牙周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慢性牙周炎是牙周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主要发生在成年人,但也可发生于儿童的乳牙列或青少年。
通常病程进展缓慢,但也可发生快速进展。
牙周炎的主要特征是:有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临床表现】1.有牙周袋形成,袋底在釉牙骨质界的根方,即已经有牙周附着丧失,有别于因牙龈肥大所致的假性牙周袋。
2.牙龈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表现,红肿、探诊出血、可有溢脓。
炎症程度一般与牙石、菌斑的量一致。
3.X线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骨吸收,呈水平型或垂直型吸收。
4.多根牙的分叉区受累严重时,两个或多个分叉可相通。
5.重度牙周炎可以发生患牙松动或病理移位。
6.牙周炎一般涉及多颗牙齿甚至全口牙,可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
超过30%的位点受累者,为广泛型。
7.根据牙周组织破坏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8.同一患者口腔内可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患牙,甚至可有健康或患牙龈炎的牙齿。
针对不同病情分别制定治疗计划。
9.可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咬合创伤。
【诊断要点】1.探诊深度﹥3mm,有附着丧失﹥1mm。
2.牙周袋表面牙龈有红肿或探诊后有出血。
3.X线片示牙槽骨高度降低。
【治疗原则及方案】1.牙周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消除菌斑微生物及其他促进因素,消除炎症,控制牙周炎进展并防止复发;建立功能良好、舒适而美观的牙列;在有条件时争取牙周组织的新附着。
2.在全面检查和诊断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病情的患牙制定有针对性的全面治疗计划,包括可保留的牙齿、应拔除的牙、可能实施的手术、修复问题等。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计划可能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3.牙周炎的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按一定顺序分阶段进行,主要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维护期治疗。
其中基础治疗是对每位牙周炎患者都应该实施的(1)应指导患者控制菌斑,正确使用适合患者本人的方法。
(2)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去除牙石和菌斑。
(3)去除其他局部致病因素,如充填体或修复体的悬突及不良外形;充填龋齿;消除食物嵌塞;调整咬合等。
本病一般侵犯全口多数牙齿,也有少数患者仅发生于一组牙(如前牙)或少数牙。
发病有一定的牙位特异性,磨牙和下前牙以及邻接面由于菌斑牙石易堆积,故较易患病。
临床表征
1.牙周袋>3mm,并有炎症,多有牙龈出血
2.临床附着丧失
3.牙周袋探诊后有出血
4.晚期牙松动或移位
5.伴发病变: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牙龈退缩、牙根敏感、根面龋;食物嵌塞;逆行性牙髓炎;继发性咬合创伤;口臭。
牙龈的炎症牙周袋处的牙龈呈现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点彩消失,边缘圆钝且不与牙面贴附。
有些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炎症,使牙龈有部分纤维性增生、变厚,表面炎症不明显,但牙周探针后,袋内壁有出血,也可有脓。
牙周袋探诊深度超过3mm,且有附着丧失。
如有牙龈退缩,则探诊深度可能在正常范围,但可见釉牙骨质界已暴露,因此附着丧失能更准确地反映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牙周袋的炎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在牙周炎的早起即已出现,但因程度较轻,一般无明显不适,临床主要的症状为刷牙或进食时出血,或口内有异味,但通常不引起患者的重视,及至形成深牙周袋后,出现牙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甚至发生急性牙周脓肿等才去就诊,此时多为晚期。
牙松动在生理状态下牙有一定的动度,主要是水平方向,也有极微小的轴向动度,均不超过0.02mm,临床上不易察觉。
在病理情况下牙松动超过生理范围,这是牙周炎晚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引起牙松动的原因如下:
1.牙槽骨吸收牙槽骨的吸收使牙周支持组织减少,是牙松动最主要的原因。
由于慢性牙周炎病程进展缓慢,早期牙并不松动。
一般在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2以上时,特别是牙齿各个面的牙槽骨均有吸收时,临床冠根比例失调,使牙松动度逐渐增大。
单根牙比多根牙容易松动,牙根短小或呈锥形者比粗而长的牙齿容易松动。
2.咬合创伤有咬合创伤时可使牙槽骨发生垂直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松动,但单纯的咬合创伤并不会引起牙周袋的形成。
当过大的咬合力消除后,牙槽骨可以自行修复,牙齿动度恢复正常。
当患有
牙周炎的牙齿同时伴有咬合创伤时,可以使动度明显加重。
常见的引起咬合创伤的原因有夜磨牙、紧咬牙、早接触及牙尖干扰、过高的修复体及正畸加力过大等。
急性外伤也可使牙松动,甚至脱臼。
3.牙周膜的急性炎症如急性根尖周炎或牙周脓肿等可使牙明显松动,这是由于牙周膜充血水肿及渗出所致。
急性炎症消退后牙齿可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4.牙周翻瓣手术后由于手术的创伤及部分骨质的去除,以及组织水肿,牙齿有暂时性动度增加。
一般在术后数周牙齿即能逐渐恢复稳固。
5.女性激素水平变化妊娠期、月经期及长期口服激素类避孕药的妇女可有牙齿动度轻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