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环境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583.50 KB
- 文档页数:15
环境保护概论环境保护概论1.1.1 什么是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1.2 环境问题的表现1.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2.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特点:意外、被忽视、潜在1.1.3 我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1.大气污染日益严重2.水污染突出3.垃圾围城十分普遍4.噪声污染普遍超标5.沙漠化不断扩大6.水土流失难以遏制7.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8.耕地逐年减少9.水资源呈现短缺10森林资源供不应求1.1.4 我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原因1、人多资源少2、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3、不合理的工业企业布局4、经济落后及资金短缺5、文化科技落后1.1.5 当代世界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1.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
现状及趋势: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30年后还要上升1.5-4.5℃(预测)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
主要危害:气候异常、物种灭绝、海平面上升(海平面升高6cm/10Y)2.臭氧层破坏臭氧(O3)层:地球的保护层。
破坏原因是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了。
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
3.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灭绝5万物种/年,平均140个/天4.酸雨蔓延造成降水pH<5.6统称为酸雨主要危害:1、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2、我国因酸雨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
5.森林锐减全球9万Km2/10Y森林消失(占全球森林资源的2.4%)土地荒漠化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大气污染全世界每年排入大气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高达3000万吨水体污染全世界约40%河流受到严重的污染。
环境概论知识点总结环境概论是指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环境概论包括了环境的概念、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环境的组成要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法规等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环境概论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探讨环境科学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环境的概念1.1 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空间,包括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上气候、土壤、水系、动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因素;人工环境指的是城市、农田、工业区、建筑物等人类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环境。
1.2 环境的分类环境可以按其性质和范围进行分类,例如空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也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进行分类,如城市环境、农村环境、森林环境等。
1.3 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空气、水、食物等生命所需的要素,并且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环境问题的产生,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4 环境的破坏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侵蚀、生物灭绝等。
这些破坏行为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速环境问题的恶化。
二、环境科学的发展历程2.1 环境科学的起源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关注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2.2 环境科学的发展阶段环境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生态学和环境化学等学科的兴起和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今天的环境科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2.3 环境科学的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在未来将会更加重视环境工程技术和环境政策的研究,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和挑战。
三、环境的组成要素3.1 空气空气是地球上生物所必需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是生命活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介质。
3.2 水水是地球上生命所必需的成分,也是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重要要素。
我们周围的环境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是:战争、、。
一、什么是环境1.环境的定义:。
注意:周围事物(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并和中心事物相关的事物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3.天然环境: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分类依据:举例:人类对其影响程度)人工环境:定义: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1)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外圆―――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2)箭头代表的含义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和;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③代表环境对人类的作用(正面和负面)。
④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正面: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能力。
负面:人类向环境索取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二、人类与环境随着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案例1:周口店这一方水土 P3思考题(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古人类与环境处于状态,具有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出现、。
原因是。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人类和环境之间、。
人类活动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人们必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遵循自然环境,顺应自然环境,使二者真正达到。
(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人们对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终于有了。
《环境概述》学历案一、环境的定义与范畴环境,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提及的词汇,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从广义上来说,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自然环境,那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比如辽阔的蓝天、广袤的大地、深邃的海洋、巍峨的山脉、奔腾的河流、繁茂的森林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
这些自然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生态系统。
而人工环境,则是人类通过自身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
像我们居住的城市、繁华的街道、高楼大厦、工厂农田、交通设施等等。
人工环境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发展而建设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影响。
二、自然环境的构成与特点(一)大气环境大气是地球外部的一层气体包围圈,它对地球上的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气为我们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同时也调节着地球的温度,阻挡了来自太阳的有害射线。
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的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雾霾、酸雨等现象频繁出现,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水环境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都被水所覆盖。
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
河流、湖泊、地下水等都是我们重要的水资源。
然而,水污染问题却使得原本清澈的水体变得污浊不堪。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都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也威胁着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三)土壤环境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基,也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它为植物提供了养分和支撑。
但过度的开垦、不合理的施肥、垃圾的填埋等活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侵蚀、土壤板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整体。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环境保护 1.1 环境概述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学会分析某一地区的环境质量,理解各种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环境,如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的扩展而扩张。
思维活动1.怎样理解环境的内涵?2.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
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哪种环境?(二)环境因素1.概念:又称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⑩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的基本成分。
2.分类: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等。
思维活动3.自然环境因素是纯自然的,人类不能改变吗?(三)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
3.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即对的评价。
(2)环境质量指数:即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4.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质量、环境质量等。
二、探究活动探究点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和联系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环境概述课题:1.1 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环境的概念,区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2) 了解环境因素的组成及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 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分类。
2.过程与方法:(1) 从生活、生产实例的讨论入手,区别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提高判断能力。
(2) 通过对生活地区环境的调查,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探究环境科学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2) 联系生活实际,从中感悟地理学习的有用性,学会关注身边的环境质量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环境的分类,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
学习难点:环境的因素。
二、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导学案的导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四、知识链接与学习过程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① 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②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③现象的总和,如大气环境、④、土壤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⑥环境,如⑦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3.内涵(1)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主体,环境的⑧不同。
(2)发展的概念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空间上:随⑨扩展而扩张二、环境因素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⑩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的基本成分。
2.分类:环境因素又称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通常是指水、空气、、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通常包括人口、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等。
三、环境质量1 .概念: 指环境因素受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