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实施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0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活动课堂设计与实践作者:郑春华来源:《家长》2023年第08期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语言类课程,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融入学习活动观,精心设计英语活动教学,真正提升活动课堂实效。
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为了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教师需要积极发现和分析当前英语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对活动教学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掌握活动教学规律,探索实施规范有序的活动教学形式。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指引学生历经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过程,促进内化英语语言知识,增强语言应用意识,提升语言综合能力。
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7 “At the Restaurant Lesson 1 What do you like?”教学为例,通过界定英语活动教学与学习活动观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活动教学课例,探索设计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英语有效活动课堂,以助力教师培育学生良好的英语学科素质。
一、英语活动教学与学习活动观的内涵(一)英语活动教学学习活动是开展学科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语言能力和素质发展的必要桥梁和途径。
英语活动教学也称英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新颖活泼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程度和特点,针对特定的英语语篇内容,为学生设计恰当多样的活动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活动,参与英语阅读、互动讨论、游戏扮演、操作学具等过程,获取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从而提升英语阅读理解和训练技能。
设计小学英语活动教學,重在培养学生优异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养,初步实现英语交际交流的开展。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英语课堂,围绕特定的活动学习主题,结合已有的认知和经验,经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系列化、逐层推进的英语学习活动过程,充分融入各类语篇阅读活动,探索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自身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内涵理解,达成英语多元思维的发展。
基于高阶思维的小学英语课堂设计与实践小学英语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场所。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需要基于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具体设计和实践效果等方面,介绍基于高阶思维的小学英语课堂设计与实践。
一、理论基础基于高阶思维的小学英语课堂设计离不开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理论支持。
教育心理学认为,高阶思维是指根据事实和信息,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解决问题和创新的一种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包括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多种认知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而语言学则提出了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需要通过语言的运用和实践。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基于高阶思维的设计需要围绕学生的认知和语言发展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实践式的学习活动。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运用解决问题、展开思考,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水平和认知水平,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二、具体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围绕基于高阶思维的课题展开设计。
在学习某一单元的课文时,可以设计一个任务:根据课文内容,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小组辩论,即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整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能够主动思考、分析和评价信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综合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素材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意展示。
可以设计一个英语作文主题:我的理想职业。
学生需要在描述理想职业的过程中,不但要用到所学英语知识,还需要进行预测、设想和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效果通过基于高阶思维的小学英语课堂设计与实践,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改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效果欠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本文将提出几点改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一、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方法,可以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方式将英语知识生动地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使用投影仪播放英语动画片、演示课件等,让学生在观看、听觉等多个方面获得英语输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游戏化教学的实施小学生喜欢玩游戏,因此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各种趣味的游戏活动,将英语知识融入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可以设计英语角色扮演游戏、英语拼图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英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合作学习的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实践活动的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将知识的运用落地,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五、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理解和消化英语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设计与实施发布时间:2022-12-23T05:25:31.85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6期作者:鲁晓天[导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鲁晓天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130000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出现在人们眼前。
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是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都需要不断地积累。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英语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学会自主运用语言。
通过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和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语篇教学引言: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我国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成为教育界热议话题。
在英语学科中核心素养是一个较为复杂、系统和全面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而语文作为母语和语言基础之间中介性的学科更是学习其他课程不可或缺。
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一直都是重点,是语文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英语核心素养概述(一)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核心素养得以有效落实的基础;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了必要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语言基本功和语篇知识掌握;通过阅读提高自身能力,让小学生学会学习英语、流利地运用英语;同时培养良好习惯与思维方式以及提升自主探究意识。
小学语文的有效策略有:围绕学生发展需求进行文本分析并设计教学内容及目标、注重对基础句法训练和语言组织等知识点研究[1]。
(二)思维品质的提升核心素养下英语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思维训练。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小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应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本文将探讨几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一、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任务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如问答、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着重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英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英语动画片、演示实物、模拟真实场景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语言输入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通过相互合作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小组游戏、小组讨论等,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任务分解教学法任务分解教学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子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整个任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个较难的英语任务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学习目标,逐步引导学生完成。
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五、情感教育融入英语课堂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感化的教学环境和情感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英语国家的文化故事、展示国外名人的事迹等方式,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六、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指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英语游戏,如语音游戏、拼图游戏、猜词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
结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策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的关键阶段。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1. 创设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知和运用英语,提高语言输入输出能力。
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2. 游戏化教学法:小学生对游戏有着自然的兴趣,通过将英语教学与游戏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可以设计英语课堂游戏,如单词拼图、口语对话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语言的乐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声音、动画等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可以使用幻灯片、视频、英语歌曲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
4. 合作学习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激励、交流,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5. 情感教育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和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习英语。
6. 差异化教学法: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不同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助。
7. 多重智能开发教学法:根据霍华德·加德纳智力理论,教师可以多角度地开发学生的不同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等。
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个智能领域发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既要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使英语学习变得有趣和有效。
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匡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评价、教师角色以及学生参预等五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活动设计1.1 确定活动目标:活动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活动的目标,包括语言技能、词汇量、语法知识等方面。
1.2 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英语水平,选择适合的活动形式,如游戏、角色扮演、歌曲等。
1.3 设计活动流程:合理安排活动的起始、发展和结束环节,确保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二、活动组织2.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2 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2.3 注重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活动评价3.1 及时反馈:活动结束后及时赋予学生反馈,匡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
3.2 多角度评价:除了语言能力的评价,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3.3 鼓励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为进一步提高提供方向。
四、教师角色4.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该做到耐心细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预活动。
4.2 指导引导: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匡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学习。
4.3 促进交流:教师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匡助,共同进步。
五、学生参预5.1 积极参预:学生应该积极参预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勇于尝试。
5.2 合作共赢:学生应该在活动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合作共赢。
5.3 自主学习:学生应该在活动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索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任务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巧妙的任务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任务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语言技能,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一、任务设计的原则1.贴近学生生活。
任务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2.体现情境化。
任务设计应该体现情境化,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启发式教学。
任务设计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任务中进行发现、思考、总结,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4.鼓励合作学习。
任务设计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关注个性发展。
任务设计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设计多样化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口语交际任务口语交际任务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常见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日常情景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中模拟真实的情景进行口语交际,比如购物对话、问路对话、介绍家庭成员等等。
这样的任务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口语交际,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2.阅读理解任务阅读理解任务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的重要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完成,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写作表达任务5.综合运用任务在实施任务设计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安排任务时间。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合理安排任务的时间,避免任务过于冗长或者过于繁重,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与实施盐城市冈中小学尹晶晶思考:1. 什么是英语课堂教学语言?2. 英语课堂教学语言具备什么特征?3. 作为教师,你在课堂上用英语做什么?一、课堂教学语言的定义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为主,书面语(板书、课件)与形体语言等配合运用的特殊语言系统。
(一)教学语言不同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它受到教学条件和要求的限制。
外语教师经常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外语水平调整和修饰自己的教学语言,形成了“一种简短、简化、规范的,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层次上经过修改的语言。
”发音:英语教师经常会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夸张的发音,或延长停顿、或放慢速度、或抑扬顿挫,或加重语气等。
发元音时较为清晰,而辅音连缀现象较少见。
词汇:较多地使用基本词汇,较少地使用口语体。
语法:尽量使用短句,较少使用从句,大量使用现在时,句子结构完整规范。
(二)教学语言不只是口语,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特殊语言系统。
教师在口头使用教学语言时会使用形体语言加以调整和配合。
形体语言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能与话语配合或单独使用,它不但能够增加语言的表现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或一定场合能代替语言,或者能弥补口语形象性上的不足。
教学语言有时也会出现笔语形式。
如:有时教师把较复杂的活动指令写成板书或用 PPT 播放,并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加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活动程序和要求,也有比较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一)规范性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说者只要把所要表达的信息顺利地传达给听者,交际的目的就算达到了,在语言上出现一些不规范是允许的。
但是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则不能有错误。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学生都可能模仿,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之教师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一种听力训练和对知识的巩固,也能促进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
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和规范。
这包括语音规范、语法规范和词汇的规范。
(二)简洁性语言精练、清楚、无歧异。
经常使用基本词汇、短句、祈使句。
配以肢体语言、图片,必要时用少量的中文说明。
要干净利落,让学生明明白白。
不必要出现的语言教师尽量不要出现。
(三)可接受性教学语言要符合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与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需求。
语速、语法、词汇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而有所变化。
(四)启发性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理解的情况,选择适当、有效的方式,如引导、诱发、提问、点拨、举一反三等,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发他们的思考,帮助他们掌握所学内容。
(五)激励性通过肯定、赞扬、欣赏、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信心。
(六)生动性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课堂教学中语调的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能使语言有声有色,增强感染力;合适的停顿能起到叙述清晰,引起思考的作用;关键词的重读能起到引起注意,促进思考和重点记忆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范畴和功能: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教学用语(词汇学习、语法学习、讲解课文、布置作业等)教学组织用语(交代教学计划、布置、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控制课堂纪律,请求帮助等)沟通用语(打招呼、询问考勤情况、评价学生表现、讨论和交换观点或看法等)英语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语输入来源,可以帮助教师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和真实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本身起着对目标语使用的示范作用,它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式。
教师对教学语言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有坚持使用英语教学语言的动力,自觉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和使用的科学性。
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到位了,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听力和表达能力都会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四、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一)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课堂用语有很强的示范性,对学生表达习惯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语言。
教师语言的一些错误会影响学生对某些词汇和语法的正确掌握。
因此,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和规范,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较多地使用英语教学语言,但是问题也是比较多的。
在此我们举出一些语言使用不够准确、规范的例子,请大家诊断,分析和纠正。
例如: Can you tell me what color is it?Do you know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It's a big room. You also can say “It's a large room.”Now I can plus “er” after this w ord.Can you make a sentence about “How long”?How to spell this word?Work in pairs. Discuss each other.问题诊断:问题主要表现为语序不对,用词不当,结构不完整等。
1+2+3 语序错误,特别是宾语从句中的语序错误较为普遍。
3+4 用词错误,只看词义,不顾词性;随意使用介词5+6 句子结构不完整。
特别是第 5 句,没有主语和谓语,很不规范。
但目前仍在被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使用。
教学语言不规范的另一个问题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中文式的英文或半中文、半英文的课堂教学语言。
这样的问题不仅体现出教师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也反映出有些教师仍然在用中文进行思维,这种思维和表达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学生。
例如:王东,你记不记得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 be made of ”和“ be made from ” ?Turn to Page 13 ,做练习 two .Let's together read it.问题分析:一些教师把对课堂用语的要求等同于日常交际口语的要求,忽略了准确性。
备课时没有进行课堂用语的设计和准备,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多为即兴表达,随意性较强。
还有一些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自身口语能力有待提高。
希望广大教师对于这个问题能引起充分重视,并在实践中努力解决。
(二)注意连续指令语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虽然教师的课堂教学指令许多是单句,但有时也需要布置一些比较复杂的教学活动。
一个复杂的教学活动可能有几个步骤,要按顺序逐步完成,在各阶段学生会做不同的事情,并达到规定的要求。
教师在布置这样的教学任务时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还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
要把活动内容、先后顺序及要求逐一讲清楚,并确认学生已经明白,然后才可以开始活动。
否则,课堂上有可能出现混乱,使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或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师指令例 1 :T: OK, everyone, would you, Maria, sit down? Now what you have to do is, when you, you take this sheet of paper that I'm handing out now and keep it secret. And some of you are “A”, it's written at the top, and some are “B”.OK, can you see that? Don't show your paper to anyone and then you have to describe it to your partner. Sit face to face. Could you move your chairs around and describe what's on your paper so that your partner can find out what's different, and you must agree. Then when you find something, you draw it on your paper. OK. Do you understand?问题分析:1. 教师给指令时,一些学生还没精神集中,维持纪律的指令和布置教学活动的指令混杂。
2. 没有说明活动目标。
(半句话)3. 指令没有逻辑性和顺序,中间没有停顿。
4. 语言表达不清楚,难以理解。
…so that your partner can find out what's different, and you must agree. Then when you find something, you draw it on your paper .5. 一些语句过难。
Could you move your chairs around and describe what's on your paper so that your partner can find out what's different, and you must agree.6. 检查理解的方式无效。
教师指令例 2 :Just now we read a text about “Pets” . (说明与前一活动的联系) Now I would like you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活动内容) on page 38. We'll see how well you understand the text. (活动目的)So, let's form groups of four, (活动步骤 1 ) and discuss the questions . (活动步骤 2 ) Try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in the text . (活动步骤 3 ) Then I will ask one person in each group to tell us the answers. (活动后的反馈要求)Is it clear?(Yes.)Now what should we do in groups, Li Hong? (检查理解)How many of you in one group?What shall we do after the group discussion?Good! Now, you have 5minutes (规定活动时间) to find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There you go (活动开始指令) (iv)minutes.(Students organize themselves into groups)Don't forget: one person should report to the class. (Discussion in groups -Teacher walks around and assists here and there.)We've got one more minute left. Please get ready. (Discussion goes on)And that's it. Time's up . (活动结束指令) Now I want to hear your answers.(student's report.)You all did a good job. You had a good discussion and your answers are reasonable. (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Do you still have any questions? (提问空间)分析:教学指令逻辑性前强,表述清楚,按活动层次逐一布置,对活动的内容、目的要求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