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279.00 KB
- 文档页数:23
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原文及译文详解翻译整理深圳市龙华中学徐彦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
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
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
吴地平定后,因家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
家:名词做动词,安家。
句式,倒装句状语后置。
焉,句末语气词)。
周访年轻时沉稳坚毅(少:年轻),谦逊而且能够礼让(这两小句注意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行事果断(断割:做事时做决断),周济穷困的人(振:本意,救济,赈济。
此句为同意并列。
),家里没有剩余的财产。
余财。
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做了县衙的功曹(功曹: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当时陶侃是个闲散的官吏(散吏,注意考卷给的注释),周访推荐他做了主簿(省略句,荐之。
),与他结为好友(相:代词,他),把女儿给了陶侃的儿子陶瞻做妻子(妻:名词做动词,嫁给,给……做妻子。
侃子瞻,侃是人名,陶侃;子,儿子;瞻,陶瞻。
此句应该联系韩愈的《师说》“李氏子蟠”,则很容易理解)。
侃子瞻。
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周访被察荐为孝廉(察:察荐。
“察孝廉” 以这个人是否行孝廉洁作为是否任用的标准。
主要依赖于上级官员对下级官员的观察,如果上级认为某人在孝廉方面有所作为,则提拔任用,是我们今天提拔官员的形式,与“举”不同。
“举”是群众推举选举,类似与民选),然后被任命为郎中、上等甲令,都不就任这些官职(除:除去旧职任命新职。
之:去,动词。
官:名词作动词,就任官职)。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等到元帝渡过长江,命令周访参与镇东的军事(省略句,命之)。
当时有一个与周访同姓名的人,犯罪应当处死,狱吏误会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
寻以为扣留周访(收:拘捕,扣留),周访奋起还击扣留他的人(奋:动词),几十人都逃散了(走:逃跑),然后周访自己回到元帝身边(省略主语,访),元帝没有怪罪他(倒装句,不罪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2008高考试题及答案2008年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属:______(2)胜:______2.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属予作文以记之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然则北通巫峡D. 观行天下之民3.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5. 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10题。
《我的母亲》(节选)老舍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没有文化,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她总是默默地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从不抱怨。
在我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吃饱穿暖。
她自己却常常吃不饱,但她从不在我们面前表现出来。
6.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哪些感情?7. 根据文中内容,描述作者母亲的性格特点。
8.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母亲的善良?9. 文中“她自己却常常吃不饱”这句话反映了母亲怎样的精神?10. 你认为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想要传达什么主题?二、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质数?A. 4B. 9C. 13D. 162. 一个数的60%加上它的20%等于这个数的多少?A. 80%B. 70%C. 90%D. 100%(二)填空题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cm,宽是长的一半,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4. 如果一个数除以3的余数是2,除以5的余数是1,那么这个数最小是______。
第三大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
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
张常客豫,遂家焉。
娶于豫,生子讷。
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
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
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
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
阴劝母,母弗听。
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
腹中大馁,遂负薪归。
母验之少,怒不与食。
饥火烧心,入室僵卧。
诚自塾中来,见兄嗒然,问:“病乎?”曰:“饿耳。
”问其故,以情告。
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
兄问其所自来。
曰:“余窃面倩邻妇为之,但食勿言也。
”讷食之。
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
且日一啖,饥当不死。
”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
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樵采。
”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
”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
”于是速之归。
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
且云:“明日当以斧来。
”兄近止之。
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
兄送之半途,方复回樵。
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闭)闲之。
山中虎狼恶。
”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
”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
”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
约足一束,不辞而还。
师笞之,乃实告之焉。
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欻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
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
虎负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
众慰解之,哭益悲。
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
众骇,裂之衣而束之,群扶以归。
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依壁而哭。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编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置。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喻:开导。
200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30篇《白居易传》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
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①,(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士曹掾。
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
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
”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利于朕,朕实难奈。
”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六》)注:①谠言:正直的话。
附参考译文: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博大。
他在十五六岁时带着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
顾况善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文章没有合他心意的。
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把白居易请上门并友好地会见他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遇见了您。
”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于写诗文。
他写的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读书人、品德高尚的人都很赞赏他,(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一、基础部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卓(zhuō)著质(zhǐ)量褒(bǒo)义词因噎(yē)废食B.比较(jiào) 恫吓(hè) 着(zhuó)重号熠熠(yì)生辉C.处(chù)理恪(kè)守瞭(liào)望哨刚愎(bì)自用D.供(gōng)应参与(yǔ) 骨(gǔ)子里装聋(lóng)作哑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鸿鹄之志如愿以偿以偏概全归纳演译B.冥思苦想自行其是风姿潇洒烟波浩荡C.气喘吁吁相辅相成匪夷所思安分守己D.蛊惑人心一愁莫展鼎力相助面容安详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
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双塔镇医生王东东为了敛财,公然宣称注射他的免疫球蛋白即可预防EV71疫病。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客过安见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B.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不管他的身体有多差,生活条件再不好,精神压力有多大,他都坚持创作。
C.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D.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一、语言文宁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C.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D.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1、 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
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
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
B项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cháo / zháo,dī/tí,lǜ/lù。
A项每对读音分别是 shí/zhì,mó/mú,bō。
C项每对读音分别是jiān,rú,guǎng/kuàng。
D项每对读音分别是tuān/zhuì,huì/we ǐ,k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2、 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详解)第I 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删.除膻.味籼.米潸.然泪下B.信笺.歼.灭缄.默间.不容发C.飙.升鱼鳔.剽.悍彪.炳青史D.血.缘戏谑.噱.头空穴.来风1.B【解析:A.删、膻、潸都读“shān”,籼读“xiān”;B.笺、歼、缄、间、都读“jiān”;C.飙、彪念“biāo”,鳔念“biào”,剽念“piāo”;D.血、谑读“xuè”,噱、穴读“xué”。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书刊要装帧,门面要装潢,居室要装修,营造一个舒适温馨而又口味高雅的家可以说是工薪阶层中许多人的梦想。
B.舞台上,弟弟的朗颂声情并茂,姐姐的伴奏锦上添花;母亲心中的那丝担忧很快便烟消云散了。
C.2008年1月以来,中国居民物价指数CPI出现了明显的涨幅,不少低收入家庭倍感通货膨涨的压力。
D.在骄阳的曝晒下,牵牛花堰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矜持的牡丹也耷拉下了高贵的头颅,失去了先前的神采。
2.A【解析:B颂—诵,C涨—胀,D堰—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鱼龙混杂)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
(金科玉律)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
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弹冠相庆)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
(捉襟见肘)3.D【解析: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B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II)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
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
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
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
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
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
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
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
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
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
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
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
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
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
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
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
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
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一、全国各地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2007)1.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战斗A.精粹精络精疲力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赠予授予予人口实同甘共苦,祸福予共C.即将立即若即若离一言即出,驷马难追D.挥毫毫发毫无二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埋没前最后的情景。
②在休斯敦火箭队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③书的封面设计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时间效劳从属B.瞬间效力从属C.瞬间效劳归属D.时间效力归属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追逐的人。
B.在军阀混战和北平沦陷期间,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得以保全,这多亏中山先生生前卫士谭惠全等人恪尽职守,矢志护灵。
C.自行车队被两只高大威猛的藏獒追赶得几入绝境,最后靠下坡高速骑行才得以摆脱,队员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D.暮春时节是潭拓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
B.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再别康桥》、《雨巷》、《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乡愁》,分别是徐志摩、戴望舒、艾青、余光中的诗作。
2008年北京高考文言文阅读【参考译文】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
大将军霍光主持朝政,提拔韩延寿做谏大夫,后调任颍川太守。
颍川境内有许多豪强大户,很难治理。
这之前,赵广汉曾担任颍川太守,因担心当地老百姓多拉帮结派的习俗,所以结合串通官员百姓,让他们互相告发他人的阴私,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之间互相结下仇恨。
韩延寿想要改变这种风气,用礼义谦让的道德教育他们, 又担心他们不听从,于是把乡里为人信任崇敬的年高德尊者全部召来,准备了酒食,韩延寿向他们当面请教,向他们每个人询问政绩教化的好坏情况和老百姓的疾苦,向他们陈述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消除仇恨的办法。
那些年高德尊的人认为非常有利,可以实施。
于是韩延寿和官民商量制定出嫁女娶妻出殡祭祀的礼节规矩,大体上遵从古代的礼仪,不得超越法度,百姓遵守采纳他的教诲。
几年以后,延寿调任东郡太守,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
廷寿做官,重视礼义治国,喜欢用古代的礼乐教育感化天下,他每到一个地方上任,一定聘用贤能之士,以礼对待他们,广泛征求他们的奇谋高见,善于采纳他们劝谏的良言;重视修建学校,春季乡试,陈设钟鼓管弦,举行盛大的礼仪,等到秋季都试习武,则设置斧钺旌旗,学习射箭驾车的本领。
修筑城防,收取租赋,都是预先公布限定的日期,官吏百姓都把规定的日期当作大事,在那一天准时地出工或交纳。
又设置里正、伍长,鼓励大家孝顺父母、亲善兄弟,颁布法令,不得让坏人留宿在家里。
城乡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官吏就能早早地知晓,坏人不敢进入他管辖的地面。
这些措施和制度,开始实行起来好像烦琐,但施行以后吏民逐渐都安心于这种稳定的局面。
延寿对待下属,恩德丰厚而纪律严明。
有欺骗或辜负他的,他总是首先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吗,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个下属竟因自责自杀,经抢救虽活过来,却丧失了语言能力。
延寿听说后,立即去看望他,痛哭流涕,派官府的医生给他诊治,并优厚地照顾他的家人。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读书,还要教学生如何做人。
(jiāoB.省委领导强调,对农民工除按期给.付工资外,还要给他们以更多关怀。
(jǐ)C.科技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素质与创新欲望的年轻一代的不断参与.。
(yǔ)D.提倡助人为乐,多为.他人着想,是亲和邻里关系、建设文明社区的基础。
(wèi)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亮剑》将一代革命军人大智大勇、情深义重的故事演译得淋漓尽致。
B.他酷爱围棋,并将博弈技巧运用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且常常取胜。
C.毋庸置疑,人类要揭开宇宙的奥秘,除依靠科学之外,别无他途。
D.关税壁垒被拆除后,技术标准将成为发达国家牟利的重要手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地球既不像水星、金星那样遭太阳炙拷..,也不像外行星那样遭太阳冷落,它吸收阳光适度,因而成为孕育生命、繁衍生命的天然温室。
B.迎接这位伟大航海家疲惫..风帆的是一堆堆熊熊大火----为了防止再有人出海,兵部官员焚烧了郑和经营多年的船只和航海资料。
C.作民族识别时,有一条标准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具有历史渊源的地域意识”,这一标准值得我们从地理学的角度仔细捉摸..。
D.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行为艺术已经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拆除,艺术从高于生活的塔尖走了下来,义无反顾地融入..了生活。
2008各地高考题集锦之:古典诗词(参考答案)1: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2:(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
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3:(1)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2)○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三、(9分,每⼩题3分)阅读正确的⽂⾔⽂,完成8~10题。
王昙⾸,琅邪临沂⼈,太保少弟也。
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
兄弟分财,昙⾸唯取图书⽽已。
辟琅邪王⼤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
与从弟球俱诣⾼祖,时谢晦在坐,⾼祖⽈:“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昙⾸答⽈:“既从神武之师,⾃使懦夫有⽴志。
”晦⽈:“仁者果有勇。
”⾼祖悦。
⾏⾄彭城,⾼祖⼤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先成,⾼祖览读,因问弘⽈:“卿弟何如卿?”弘答⽈:“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祖⼤笑。
昙⾸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不执⾦⽟,妇⼥不得为饰玩,⾃⾮禄赐所及,⼀毫不受于⼈。
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为府功曹。
太祖镇江陵,⾃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
⾼祖甚知之,谓太祖⽈:“王昙⾸,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汝每事咨之。
”及即位,以昙⾸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之⼒也。
晦平后,上欲封昙⾸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此坐⾮卿兄弟,⽆复今⽇。
”时封诏已成,出以⽰昙⾸,昙⾸⽈:“近⽇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斯戮。
⾂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幸。
陛下虽欲私⾂,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为扬州刺史,昙⾸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
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欲得扬州,形于辞旨。
以昙⾸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
昙⾸固乞吴郡,太祖⽈:“岂有欲建⼤厦⽽遗其栋梁者哉?贤兄⽐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卿⽽谁?亦何吴郡之有。
”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
昙⾸劝弘减府兵⼒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
太祖为之恸,中书舍⼈周赳侍侧,⽈:“王家欲衰,贤者先殒。
”上⽈:“直是我家衰⽿。
” 节选⾃《宋书。
王昙⾸传》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除著作郎,不就就:赴任B.与从弟球俱诣⾼祖诣:拜访C.乃能屈志戎旅乃:于是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只是「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理解常见⽂⾔实词在⽂中的含义,和常见⽂⾔虚词在⽂中的⽤法的能⼒,需要结合原⽂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要求的选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一、语言文宁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识.别/博闻强识.模.仿/装模.作样剥.削/生吞活剥.B .朝.圣/朝.令夕改提.防/提心吊胆绿.茵/绿.林好汉 C .箴.言/缄.默无言蠕.动/耳濡.目染粗犷./旷.日持久 D .湍.急/惴.惴不安讳.言/经天纬.地勘.察/堪.称一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D33 ABc 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 .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4.下面是英国学者里基-特里维尔关于“战略环境评价”的经典性定义,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
(不超过15个字(3分)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
战略环境评价:5.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
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
(6分 (不超过30个字赞成者说:质疑者说: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并附译文【篇一: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并附译文】谓即如此,何以示惩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c.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d.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是欲置我何地耶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
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与“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
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
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
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
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
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
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四、(23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译文:(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译文: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烛题)(5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2)谨痒序之教,,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
(《孟子》)(3)其志洁,;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屈原列传》)(4),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5)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6)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7)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8),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与地坛①(节选)史铁生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编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
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
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
‛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
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
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
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屯田。
‛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
上令都督府措臵。
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
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
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从之。
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
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臵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
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
明年致仕。
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 .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 .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A .⎩⎨⎧谓即如此,何以示惩顺昌民以刚为命B .⎩⎨⎧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刚喻从盗都使反业C .⎩⎨⎧是欲置我何地耶散去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D .⎩⎨⎧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以粮种,复以租赋百姓愿耕,假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
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
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 .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
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
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 .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 .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
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四、(23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8.A 9.B 10.D11.(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节对待他就可以了。
全国卷II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
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
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
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
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
‛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晦曰:‚仁者果有勇。
‛高祖悦。
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高祖大笑。
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
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
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
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汝每事咨之。
‛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
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
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
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
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
‛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
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
七年,卒。
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
‛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著作郎,不就.就:赴任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诣:拜访C.乃.能屈志戎旅乃:于是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但:只是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首“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式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 .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 .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 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
也无法面对史臣。
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 .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
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
昙首劝说其史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四、(23分)11.把第I 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8、C 9、B 10、B四、(23分)11、(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让软弱的人具有坚强的意志。
(译出大意3分,“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近来的事情,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译出大意3分,“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北京卷一、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
颍川多豪强,难治。
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
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
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
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
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
又臵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3,因瘖不能言。
延寿闻之,对掾史○4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
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
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
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注释:○1历召:一一召请。
○2学言:学校。
○3不殊:没死。
○4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 .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法:逾越法规 C .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 .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微.斯人,吾谁与归C.高酒具食,亲与相.对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D.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1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2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3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4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5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6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A.○1○3○6 B.○2○4○5 C.○1○2○4 D.○3○5○6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