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补偿意愿的WTP与WTA差异性研究_基于辽河中游地区居民的CVM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92.39 KB
- 文档页数:8
对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对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对于WTP和WTA 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对于WTP和WTA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分析研究文章来自教育网1 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资源特别是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往往忽视了水环境容量及其质量变化所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破坏,出现了一系列诸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资源、水环境问题。
同时,由于流域往往跨越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上下游之间常常因为水资源的开采、分配与利用所引发的利益冲突,导致了跨行政区域的水生态环境污染、破坏甚至是安全等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所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生态补偿(Eco-compensation)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环境经济政策。
构建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实施中央政府及下游受益区地方政府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补偿政策,可以理顺流域上下游区域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加快上游发展,减少地区灾害,促进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中,生态补偿标准计算的原则确定、方法选择以及模型构建则成为了本领域学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
因此,本文将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比较分析辽河流域居民的支付意愿(WTP)和补偿意愿(WTA),来探索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相关理论关键问题。
2 文献综述我国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理论探索性研究为主。
一些学者认为,既然生态补偿以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为基本原则,因此,将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准确测度视为其核心内容,并以此作为制定生态补偿标准的主要理论依据。
流域生态补偿的含义及特点张景然田欣宇(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00)[摘要]近年来,水源的污染恶化和水源短缺问题已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生活。
尽管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保护了水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限制了水源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大量的机会成本,农户也因此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生态补偿的内涵特点及不同学科的诠释,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补偿;内涵诠释[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0)35-119-21流域生态补偿的内涵概括地说,流域生态补偿概念包括2层意义,即人类与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其中,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是流域生态补偿的本质性问题,是对流域生态环境的补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流域生态补偿的延伸层面,是流域生态保护的外部化、对流域生态补偿更为深入的理解。
流域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保护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积极地促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1]。
作为制度,其把流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或生态保护、生态损坏和发展机会成本作为依据,并通过财政、税收、市场等一系列手段,最优化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的经济利益关系,从而使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佳的平衡。
这一定义包括流域生态补偿定位、基本特征、补偿内容、政策路径和补偿范围等一系列重要内容,具体表现为4个特征。
第一,补偿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全面。
根据“谁开发,谁破坏,谁受益,谁污染,谁保护,谁恢复,谁补偿,谁付费”的原则,流域环境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外部费用由开发利用人承担,实行流域生态环保职责,补偿有关耗损,并为占用流域环境容量而支付费用,流域生态保护受益人有义务向流域生态保护人支付费用。
第二,补偿内容广泛。
一是对已经被破坏的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补偿,称为恢复和治理费用补偿;二是对未被破坏的流域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即污染防治和保护费用补偿;三是对因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受到负面影响而遭到负面影响的居民进行补偿,即发展机会的成本。
基于CVM的城市河道改造生态环境价值评估
袁汝华;李趁;陈建明
【期刊名称】《水利经济》
【年(卷),期】2024(42)3
【摘要】从城市河道改造的生态环境价值评估角度,分析了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在城市河道改造生态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原理和依据,构建了基于CVM的城市河道改造生态环境价值评估模型,并以上海市黄浦江加高堤防替代建闸方案为例对黄浦江河道改造的生态环境价值进行了评估。
结果表明:期望均值法和三相定价法计算得到的总支付意愿分别为120.6亿元/a和118.5亿元/a,总受偿意愿为130.8亿元/a和151.2亿元/a,总受偿意愿与总支付意愿的比值大于1;仅从生态环境价值方面看,相对于加高堤防方案,民众更希望政府投资建闸。
【总页数】9页(P27-35)
【作者】袁汝华;李趁;陈建明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河海大学水利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96
【相关文献】
1.基于CVM的池州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2.基于CVM的煤炭矿区流域生态环境改善支付意愿及生态恢复价值评估——以窟野河为例
3.基于CVM
的南昌城市河湖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4.CVM评估生态环境价值的关键技术综述5.基于CVM的旅游城市桂林公园绿地非使用价值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VM方法确定环境价值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CVM方法确定环境价值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摘要:CVM作为一种计量和评价环境价值的方法,在国外发达国家其应用日益广泛和普遍,而在我国对CVM的.研究案例很少且刚刚起步.作者通过案例利用CVM方法对森林资源的环境价值进行研究,并对运用CVM研究方法调查所得的WTP值进行了有效性分析,据此发现WTP 值可以明显的显示出各特征因素与支付意愿间相互关系的规律性,方向趋势上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调查的结果是有意义和有效的.作者:曹建华王红英郭小鹏 CAO Jian-hua WANG Hong-ying GUO Xiao-peng 作者单位:曹建华,王红英,CAO Jian-hua,WANG Hong-ying(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郭小鹏,GUO Xiao-peng(江西省遂川县林业局,江西,遂川,330045)
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PKUCSSCI Journal: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2005, 15(2) 分类号:X196 关键词:环境价值支付意愿森林资源。
辽河流域生态补偿管理机制与保障政策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辽河流域生态补偿管理机制与保障政策研究》一文旨在对辽河流域的生态补偿管理机制及其相关的保障政策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辽河流域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水系,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出发,分析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探讨现行的生态补偿管理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生态补偿管理机制和保障政策的建议。
The article "Research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Policies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aims to deeply explore and study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related guarantee policies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As an important water system in Northeast China,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region andeven the country.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analyze the necessity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xplore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based on this, propos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guarantee policies.本文将首先概述辽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包括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以揭示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2021年1月V ol.23No.1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第23卷第1期Jan.2021DOI:10.11885/j.issn.1674-5094.2020.09.23.01文章编号:1674-5094(2021)01-0001-07中图分类号:F407.22文献标志码:A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刘洋*,王甲山,李绍萍,黄馨莹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油气资源开发过程扰动资源开采地的原始地质地貌和水文情况,成为影响油气产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前,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健全、补偿主体界定不清、补偿客体未统一、补偿标准有局限、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受限等问题。
为此,可以通过完善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体系、从补偿给付主体和补偿接受主体以及补偿实施主体三方面明确补偿主体、确认补偿客体为水土环境生态利益、依据油田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面积折损的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计算补偿标准、拓宽补偿途径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
关键词:油气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水土保持补偿;生态服务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in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ChinaLIU Yang*,WANG Jiashan,LI Shaoping,HUANG Xinyi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Heilongjiang,163318,China Abstract:The disturbance of the original geology,geomorphology and hydrology in the area of oil and gas exploit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oil and gas exploitation areas.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uring oil and gas resource exploitation is faced with multiple limitations in its actual practice,which include imperfect legal system,unprecise definition of compensation subject and object,unclear standard of compensation and limited approaches of compensation.We suggest optimizing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uring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y improv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determining com-pensation subject in terms of compensation payment,compensation acceptance and compensation implementation,defining ecological benefit of soil and water environment as the object of compensation,calculating compensation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 valu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amaged by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expropriation of land,and by diversifying approaches of compensation.Key words: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ecological compensation;compensation fo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ecological service刘洋,王甲山,李绍萍,等.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1–7.LIU Yang,WANG Jiashan,LI Shaoping,et al.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in China[J].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1,23(1):1–7.*收稿日期:2020–09–23作者简介:刘洋(1983–),女(汉族),吉林公主岭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油气资源经济管理。
2008年第4期第29卷orthwestpopulationN一、前言意愿价值评估法[1](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以新古典消费者需求理论为基础,构造生态环境物品的假想市场,通过调查获知消费者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topay,WTP)或受偿意愿(Willingnesstoaccept,WTA),从而使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尤其是非使用价值的估值成为可能。
Davis于1963年首次应用该方法,40多年来在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广泛,研究成果直接贡献于成本效益评估和损害评估,为环境公共政策与环境治理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CVM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伴随着对其方法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质疑和讨论,其中争论焦点之一就是对同一环境物品的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之间的差异。
按照福利经济学基本理论[2],这两个价值测度的指标都是用来衡量同一环境物品的变化带来的福利变化,因此预期两者差距很小;但在CVM的大量应用研究报道中呈现非预期的较大差异[3,4,5],这成为CVM有效性受到质疑的主要依据之一。
国际上对WTP与WTA差异的研究已经有30年的历史,但在我国,与CVM应用的滞后相一致,该方面的研究才刚起步,赵军(2005)[6]在硕士论文中首次结合CVM应用实例开展研究。
但由于居民的理解困难等因素,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
本文从WTP与WTA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出发,在总结国际上对该问题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基础上,应用CVM调查居民对上海景观内河生态功能恢复的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比较WTP与WTA的实证差异。
通过经济计量分析,探讨差异的一般经济原因和中国的特殊原因,提出在中国应用CVM时福利测度指标的选择原则。
二、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支付意愿与受偿意愿的概念来自Hicksian定义的二种希克斯消费者剩余测度指标,即补偿变差(Compensationvariation,CV)和等效变差(Equivalentvariation,EV)[2],最早来源于对私人商品价格变化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变化的测度。
第48卷第5期2020年10月陕西林业科技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8No5Oct2020甘肃石羊河流域农户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及影响因子分析李晓鹏,刘海刚,田万慧,陈栋(兰州财经大学,兰州730020)摘要:为探讨甘肃河西走廊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本研究在分析石羊河流域林果、农作物结构和有效灌溉面积的基础上,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了石羊河流域上、中、下游区域21个乡镇301个林农家庭的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并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对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石羊河流域上、中、下游区域愿意参与流域生态补偿项目,支持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家庭分别占比为91.15%,3.97%和93.06%,受偿意愿(WTA)均值分别为8787.61.12375.00,11270.83元•hm-2•a-1。
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家庭农林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生态环境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是影响受偿意愿的关键性因素。
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林业收入占比越高、认为环境对自己影响程度越高的家庭,在流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受偿意愿越强烈,越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本研究为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建立及区域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生态补偿;受偿意愿;石羊河流域;CVM方法‘Logistic回归模型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2117(2020)05-0004-08Willines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of Farmers in Shiyang Watershed of Gansu Province to Accept Ecosystem Service CompensationLI Xiao-peng*,LIU Hai-gang,TIAN Wan-hui,CHEN Dong(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Gansu,73002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 Hexi Corridor of Gansu Province,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was used to study the willingness and level of compensation of301rural families in21towns in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Shiyang River Ba-sin,basedontheanalysisofforestandfruit,cropplantingstructureande f ectiveirrigationarea And thelogisticmodelwasestablishedtoanalyzetheinfluencingfactorsofwi l ingnesstobecompens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91.15%,93.97%and93.06%of the households in the upper,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oject and suppor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restoration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The averagewi l ingnesstobecompensatedintheupper,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ShiyangRiverBa-sin was8787.61,12375.00and11270.83yuan•hm—2•a—1,cation level,annual netincomeoffamily,proportion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incomeintotalincomeandinfluencede-greeofecologicalenvironmentonthemselves werethe mainfactorsa f ecting wi l ingnesstoaccept compensation Thehigherthedegreeofeducation,thehighertheproportionofagriculturalandforest-ryincome,andthehigherthedegreeofenvironmentalimpactonthemselves,themoreactivelytheycan participate i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rojects,and the stronger willingness to be compensated.This study providedabasisfortheestablishmentofecologicalcompensationstandardsystemandtheformulationofre-gionalecologicalconstructionpoliciesintheecologica l yfragileregionsofWesternChina.收稿日期:2020-06-20基金项目:2017年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YB082)。
基于CVM的闽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标准探析
周阿蓉;黎元生
【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9)003
【摘要】文章将闽江流域上下游视为一个由生态服务供求双方形成的虚拟市场,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开展闽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的支付意愿(WTP)与受偿意愿(WTA)调查.结果表明:流域居民生态保护意识较强,参与生态服务补偿的意愿较高,但上下游居民的生态建设责任认知存在差异,补偿意愿差距较大.同时,测算得基于CVM的闽江流域生态服务补偿标准为125 102.21万元/年,远高于现行补偿标准.因此,政府应结合居民的补偿意愿,多渠道筹集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同时,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总页数】6页(P28-33)
【作者】周阿蓉;黎元生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08;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2
【相关文献】
1.基于帕累托改进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J], 饶清华;颜梦佳;林秀珠;邱宇;许丽忠
2.闽江流域区际生态受益补偿标准探析 [J], 黎元生;胡熠
3.基于CVM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以围场县为例 [J], 刘慧;张培洁
4.基于水环境容量的闽江流域跨界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J], 饶清华;林秀珠
5.基于机会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闽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J], 林秀珠;李小斌;李家兵;饶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08-03-28作者简介:徐大伟,副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分析、环境价值评估、生态服务补偿等。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密云水库流域环境服务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70703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支付的评估方法与补偿机制研究”(20060400362)。
基于跨区域水质水量指标的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3徐大伟1,2 郑海霞3 刘民权1,2(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2.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0;3.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101)摘要 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是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河流水质水量的跨行政区界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办法,将实行统一的流域和区域综合环境管理纳入到流域地区政府的责任范围内,即将流域水体行政区界河流水质和水量指标设定为生态补偿测算的综合指标值中。
本研究首次尝试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补偿的水质评价,并提出依据水权和对全流域G DP 的贡献度或比率的方法进行流域水流量的测算。
同时,提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的原则、模式、流程及计算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上的测算,解决了流域生态补偿中利益主体责任不清的弊端和补偿执行不力的缺陷,并为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执行的方法和依据。
关键词 跨行政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测算方法;水质和水量中图分类号 F205;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4-0189-06 近年来生态补偿(Eco 2com pensation ,EC )正成为国际上生态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内外学者对生态补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6]。
目前,国外对生态补偿的研究集中在公路建设、森林资源、种群栖息地、海湾环境、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特定研究,国内对流域生态补偿的研究大量集中在生态补偿理论内涵、类型模式、运行机制等理论体系方面;但对流域生态补偿的技术手段和标准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
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偿付意愿及其差异性分析研究生态补偿是指因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跨流域调水的背景下,水源区的生态补偿主要是通过对受影响水源区进行资金或物质的补偿,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为了研究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偿付意愿及其差异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水资源的重要性:分析调水源地的水资源重要性,包括水的数量和质量对生态环境的维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水资源的重要性越大,对生态补偿的需求也越迫切。
2.受损程度评估:评估跨流域调水对水源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
可以从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动和水质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和数量。
3.生态补偿机制:分析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机制,包括补偿责任主体、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
比较不同地区的生态补偿政策和措施,分析其对偿付意愿的影响。
4.偿付意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偿付意愿和支付能力。
将调查结果与经济、社会、环境指标等进行分析,研究偿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差异性。
5.值得补偿的生态服务:研究跨流域调水对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确定哪些生态服务值得进行补偿。
可以从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栖息地等方面进行评估。
6.经济效益与生态补偿:分析跨流域调水的经济效益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补偿对跨流域调水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
因此,跨流域调水水源区生态补偿偿付意愿及其差异性的研究需要从水资源重要性、受损程度评估、生态补偿机制、偿付意愿调查、值得补偿的生态服务以及经济效益与生态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及偿付意愿调查邹晓涓【期刊名称】《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40)006【摘要】以武汉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受访者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认知情况和偿付意愿.调查发现受访者虽然关注环境问题和居住地环境的改变,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注重环保行为,对环境法规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也不了解,环境观念并不一定能转化为人的日常活动的环保准则.运用条件估值法(CVM)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进行分析,并采用Spike模型计算受访者对长江流域环境改变的WTP和WTA的期望值.未来流域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可以采取居民支付和政府设置专项资金相结合的手段.从偿付方式来看,对于支付者可以提供多种支付方式的选择,对于受偿者尽量采取现金补偿的方式.调查显示,人的环保行为并不完全受环境观念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当细化环境行为的约束规则,普及环境政策和环境法规,从制度层面强化对日常环保行为的约束.【总页数】6页(P40-45)【作者】邹晓涓【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环境资源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2【相关文献】1.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及偿付意愿调查 [J], 邹晓涓;2.辽宁省农户农业保险认知程度及购买意愿调查分析 [J], 徐嘉阳;季质策3.天津市三甲医院患者对药学门诊的认知程度与支付意愿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楠;罗梦月;刘艳萍;毛静怡4.生态认知对流域居民生态补偿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大汶河的调查数据[J], 张化楠; 葛颜祥; 接玉梅; 郑云辰5.认知程度、未来预期与农户农业低碳生产意愿——基于武汉市农户的调查数据[J], 田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