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胶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胶粘技术的原理与应用1. 胶粘技术的概述胶粘技术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材料通过胶粘剂粘合在一起的工艺。
胶粘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制造业、建筑业、医疗保健、汽车工业等。
胶粘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胶粘剂的黏性和附着力将物体粘在一起,形成牢固的连接。
2. 胶粘技术的原理胶粘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胶粘剂的选择胶粘剂的选择是胶粘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
胶粘剂可分为热熔胶、水性胶、油性胶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胶粘剂都有其特定的性能和适用场景。
选择合适的胶粘剂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质、胶接面的表面处理、工作环境等因素。
2.2 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胶粘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表面处理,可以去除材料表面的油脂、氧化层等污染物,增强胶粘剂的附着力。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清洗、打磨、添加粘接剂等。
2.3 接触时间和压力在胶粘技术中,接触时间和压力对于胶粘剂的固化和连接效果至关重要。
接触时间过短可能导致胶粘剂未能充分固化,接触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胶粘剂失去附着力。
压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和胶粘剂的黏性相关,适当的压力可以增加胶粘剂的附着力。
2.4 胶粘剂的固化胶粘剂的固化过程也是胶粘技术中的关键步骤。
胶粘剂的固化方式有热固化、湿固化等不同方式。
固化时间和固化温度对胶粘剂的性能和连接效果有直接影响。
3. 胶粘技术的应用胶粘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制造业胶粘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广泛,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
胶粘技术可以用于连接各种材料,如金属、塑料、橡胶等,实现零部件的粘接、密封、固定等功能。
3.2 建筑业在建筑业中,胶粘技术可以用于各种建筑材料的粘接和密封,如玻璃、金属板、石材等。
胶粘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建筑材料的抗震性能和密封性能。
3.3 医疗保健在医疗保健领域,胶粘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医用胶带、医用膜等医疗用品。
胶粘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的粘接、固定和制备各种贴合的医疗用品。
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上应用分析胶接技术是现代汽车制造和维修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术,它以一种不留痕迹、不破坏原件的方式完成零部件的接合,能够大幅度降低汽车维修成本和修复时间,提高维修效率。
首先,胶粘剂广泛应用于汽车维修中,它能够接合所有类型的汽车零部件,如车身、车门、前面板、后尾板等等。
使用胶粘剂进行汽车维修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强度高:胶粘剂能够承受大部分汽车所需的拉伸、压缩、剪切等力。
使用胶粘剂来固定汽车零部件,比传统的螺栓、钉子和焊接等方式更具有优势。
而且由于胶粘剂能够均匀分布在接口处,因此比焊接的匀称度更高。
2. 耐久性优异:汽车零部件多次使用后,其耐久性、耐用性等会大幅下降,而使用胶粘剂则由于其优异的耐久性,可达到更长时间的耐用效果,从而延长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3. 维修快速:维修汽车零部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但使用胶粘剂则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这是因为胶粘剂的应用快速无损、很少受到温度或湿度的影响。
4. 良好的密封性:汽车经常会遇到不同的环境,如高温高湿、沙尘等。
使用胶粘剂固定零部件可以避免零件因水汽侵入而锈蚀或因尘土过度而损坏。
在实际应用上,胶粘剂的应用方法非常简单,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
通过使用指定的工具材料,操作人员可以完成汽车零部件的维修。
而且,使用胶粘剂进行汽车维修可以大幅缩短维修时间,长期来看,胶粘剂的使用也可以降低维修成本,提高汽车维修效率,增加维修时间的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胶粘剂进行汽车维修时,需要先打磨接面,去除杂质和油脂,以确保粘合面净化且能够产生最佳的接合效果。
此外,使用胶粘剂进行汽车维修时,需要仔细阅读生产商所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或者请具有相关经验和证书的技术人员操作,确保维修过程及施工技术达到标准,防止对车辆造成对车身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综上,胶粘剂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汽车的耐用度、加快维修速度、降低维修成本,因此其应用范围已经日益扩展,代替了传统的焊接、铆接等方式,成为汽车维修领域的新领域。
应用胶接技术的几个成功实例简介胶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法,通过使用胶水将两个或多个材料粘合在一起。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
下面将介绍几个成功应用胶接技术的案例。
1. 汽车制造领域胶接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在汽车车身制造中,胶接技术被用于连接车顶、车门、前后保险杠等部件。
胶接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和耐疲劳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身的刚性和整体强度。
此外,胶接还能够减少振动和噪音,提升乘坐舒适性。
通过应用胶接技术,汽车制造商能够生产出更轻、更安全、更节能的汽车。
2. 航空航天领域胶接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例如,在飞机制造中,胶接被用于连接复合材料结构件,如飞机机身、机翼等。
胶接能够在连接点形成均匀的应力分布,避免了应力集中,提高了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胶接还能够减轻飞机重量,提高燃油效率。
胶接技术的应用使得飞机制造更加高效、可靠。
3. 电子领域胶接技术在电子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手机制造中,胶接被用于连接触摸屏和显示屏。
胶接具有高粘接强度和耐候性,能够确保触摸屏和显示屏之间的稳固连接。
此外,胶接还能够提供防水和防尘的功能,保护电子设备的内部元件。
胶接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机制造更加精细、可靠。
4. 建筑领域胶接技术在建筑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玻璃幕墙的安装中,胶接被用于连接玻璃和金属框架。
胶接能够提供可靠的粘接强度,同时又不影响玻璃的透明性。
此外,胶接还能够提供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空气和水的渗透。
胶接技术的应用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美观、安全。
胶接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实例。
无论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还是建筑,胶接技术都能够提供可靠的连接解决方案,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胶接技术将继续发展,为各个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上应用分析胶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汽车维修方法,可以用于修复和加固车身、车灯、玻璃和铝合金等部件。
本文将对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上的应用进行分析。
胶接技术具有优秀的粘接性能和耐久性。
相比于传统的焊接和螺栓连接方法,胶接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持连接部分的完整性,降低了材料的疲劳和腐蚀。
在汽车维修中,胶接技术可以用于修复碰撞、刮擦等造成的车身损伤。
通过使用合适的胶水,可以将车身的破裂处粘接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恢复其结构强度和外观。
胶接技术可以实现精确的修复和加固。
在传统的焊接和螺栓连接中,常常需要拆卸和再装配零部件,这样不仅耗时耗财,还容易造成一些误差。
而胶接技术可以通过直接粘接在物体表面,无需拆卸和再装配,从而提高修复效率和精度。
在修复车灯时,可以使用透明的胶水进行粘接,使光线可以正常透过,保持良好的照明效果。
胶接技术还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抗震性能。
汽车在日常使用中,经常会面临水汽和震动的影响,传统的焊接和螺栓连接方法很难满足这些需求。
而胶接技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胶水,使连接部分具有较好的防水和抗震性能,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在修复玻璃时,可以使用具有较高弹性和粘接强度的胶水,以应对各种天气和路况。
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中也存在一些限制。
选择合适的胶水是关键。
不同材料和应用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胶水,否则容易出现胶水与材料的不相容问题,导致粘接效果不佳。
胶接技术在修复某些部件时,可能需要一定的耐油、耐高温等特殊性能,这对胶水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胶接技术的操作要求较高,需要熟练的技术和严格的操作步骤,以确保胶接效果和安全性。
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优秀的粘接性能、耐久性和精确性,可以实现对汽车部件的修复和加固,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合适的胶水选择和操作技术,以确保胶接效果和安全性。
复合材料的连接技术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按规定方式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由于复合材料具有结构轻、强度高、刚性好、耐热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等领域。
而连接技术在复合材料的制造和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面板接头技术面板接头技术是将两块或多块面板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常见连接技术。
常用的面板接头技术包括胶接、机械连接和固化连接。
1.胶接技术胶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技术,通过胶粘剂将两个或多个面板连接在一起。
胶接技术适用于连接不同材料的复合材料,可以提供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常用的胶粘剂有环氧树脂、聚酰亚胺、丙烯酸酯等。
胶接的优点是连接面积大、均匀受力、密封性好,缺点是工艺复杂、需要专用设备、对环境要求较高。
2.机械连接技术机械连接是通过螺栓、铆钉、螺母等机械连接件将面板连接在一起。
机械连接技术适用于连接同种或相似材料的复合材料,可以提供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机械连接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易于实施,缺点是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连接面处存在较大孔隙和裂纹。
3.固化连接技术固化连接是通过填充固化剂将两个或多个面板连接在一起。
固化连接技术适用于连接同种或相似材料的复合材料,可以提供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常用的固化剂有聚氨酯、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等。
固化连接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无需专用设备,缺点是连接面积有限、需要特殊固化条件。
二、管接头技术管接头技术是将两根或多根管材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常见连接技术。
常用的管接头技术包括钎焊、焊接、胶接和机械连接。
1.钎焊技术钎焊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技术,通过热源使钎料熔化并流入连接部位形成连接。
钎焊技术适用于连接同种或相似材料的复合材料,可以提供较高的强度和密封性。
常用的钎料有铜、银、镍等。
钎焊的优点是连接坚固、密封性好,缺点是需要高温操作、对环境要求较高。
2.焊接技术焊接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技术,通过高温使被连接材料熔化并形成连接。
焊接技术适用于连接同种或相似材料的复合材料,可以提供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概述:1.粘接技术的定义粘接技术是借助胶粘剂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粘合力,将同种或不同种材料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的方法。
粘接的主要形式有两种:非结构型和结构型。
非结构粘接主要是指表面粘涂、密封和功能性粘接,典型的非结构胶包括表面粘接用胶粘剂、密封和导电胶粘剂等;而结构型粘接是将结构单元用胶粘剂牢固地固定在一起的粘接现象。
其中所用的结构胶粘剂及其粘接点必须能传递结构应力,在设计范围内不影响其结构的完整性及对环境的适用性。
2.胶粘剂的功能胶粘剂的主要功能是将被粘接材料连接在一起。
粘接组件内的应力传递与传统的机械紧固相比,应力分布更均匀,而且粘接的组件结构比机械紧固(铆接、焊接、过盈连接和螺栓连接等方式)强度高、成本低、质量轻。
如果薄壁件粘接物粘接到厚壁制品上,可充分发挥薄壁件的全部强度。
而机械紧固和焊接结构的强度要受紧固件或焊点及其热感应区域的限制。
用胶粘剂粘接的组件外观平整光滑,功能特性不下降。
这一点对结构型粘接尤为重要。
如宇航工业中的结构件外观平整光滑度高,这样有利于减少阻力与摩擦,将摩擦升温降低到到最低程度。
故直升机的旋翼片全部用胶粘剂组装。
用胶粘剂粘接紧密配合的电子或电器元件也避免有凹凸点,从中获益丰厚。
导航电器运用胶粘剂组装可得到平整而无结构干扰的外表面。
由于粘接接头中应力分布十分均匀,可使被粘接物的强度和刚度全部得以体现,而且还可减轻质量,如宇航器采用胶粘剂组装消除了消极载荷,增大有效载荷,航程提高,运费降低。
胶粘剂可用于金属、塑料、橡胶、陶瓷、软木、玻璃、木材、纸张、纤维等各种材料之间的粘接。
对不同材料的接头处于可变温度时,胶粘剂可发挥其独特的使用效能。
柔性胶可调节被粘接物的热膨胀特性差别,并能防止刚性坚固体系在使用环境中造成破坏。
如果粘接组件在较高温度中使用,柔性胶粘剂可在不同材料间进行适宜地移动和迁移,通过移动或迁移过程可有效调节不同质材料间的热膨胀差异,达到牢固粘接成一体的目的。
故而汽车、飞机等窗户与金属框架粘接常用胶粘剂来完成。
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上应用分析汽车维修是指对汽车进行各种维护、保养和修理的活动。
胶接技术是指使用胶粘剂将两个物体粘接在一起的一种方法。
在汽车维修中,胶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车身修复、内饰装饰、密封材料等方面。
下面将对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上的应用进行分析。
胶接技术在汽车车身修复上的应用。
在汽车碰撞事故或者日常使用中,车身上可能会出现刮擦、凹陷、破碎等问题。
传统的修复方法往往需要进行焊接、熔接等操作,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容易导致车身强度下降。
而胶接技术可以有效地修复车身损伤,无需焊接,既降低了修复成本,又保证了车身的强度。
胶接技术可以选择适合的胶粘剂,将受损的部位胶接在一起,并进行表面处理和修饰,达到修复的效果。
胶接技术在汽车内饰装饰上的应用。
在汽车内饰装饰中,常常需要将各种材料(如塑料、皮革、布料)进行粘接。
传统的装饰方法往往使用螺丝、钉子等固定物体,不仅操作繁琐,而且会损坏材料表面。
而胶接技术可以选择适合的胶粘剂,将不同材料粘接在一起,并进行表面处理,既能确保装饰效果,又能保证材料的完整性。
胶接技术在汽车密封材料上的应用。
汽车中有很多需要进行密封的部位,如车门密封条、天窗密封条、进气口密封等。
传统的密封方法往往使用胶带、橡胶垫等材料进行固定,容易出现松动、漏气等问题。
而胶接技术可以选择适合的胶粘剂,将密封材料粘接在一起,并进行表面处理,有效地防止漏气、漏水等问题的发生。
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快捷、高效、经济的修复方法。
它不仅能够修复车身损伤,还能实现内饰装饰和密封材料的粘接。
胶接技术也有其局限性,如胶粘剂的选择、质量控制等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时需要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质量监控和标准制定,确保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质量和安全性。
建筑材料的新型连接技术有哪些在建筑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建筑材料的连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新型连接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建筑材料的一些新型连接技术。
一、胶接连接技术胶接连接是一种通过胶粘剂将建筑材料连接在一起的技术。
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可以在不同材料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
与传统的机械连接方式相比,胶接连接能够提供更均匀的应力分布,减少应力集中,从而提高连接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建筑中,胶接连接常用于玻璃幕墙、金属板材、复合材料等材料的连接。
例如,在玻璃幕墙的安装中,使用结构胶将玻璃与铝合金框架粘结在一起,不仅能够保证幕墙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还能够使外观更加美观。
二、焊接连接技术焊接是一种通过加热或加压使建筑材料达到原子结合的连接方法。
常见的焊接技术包括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激光焊等。
激光焊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激光焊接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热影响区小等优点,能够实现对薄板金属材料的高效连接。
例如,在钢结构建筑中,激光焊接可以用于钢梁、钢柱等构件的连接,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
此外,搅拌摩擦焊接也是一种新型的焊接技术。
它通过搅拌头在材料的连接处产生摩擦热和塑性变形,实现材料的连接。
搅拌摩擦焊接适用于铝合金等轻金属材料的连接,具有焊接接头质量高、残余应力小等优点。
三、机械锚固连接技术机械锚固连接是通过机械装置将建筑材料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机械锚固装置包括螺栓、螺母、膨胀螺栓、化学锚栓等。
化学锚栓是一种新型的机械锚固连接方式。
它通过将化学胶粘剂注入钻孔中,然后将锚栓插入,胶粘剂固化后形成锚固作用。
化学锚栓具有锚固力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常用于混凝土结构中预埋件的固定、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等。
四、自锁式连接技术自锁式连接是一种无需额外的连接件,依靠材料自身的结构实现连接的技术。
例如,自锁式铝板连接技术,通过铝板边缘的特殊结构,在安装时相互咬合,实现板材的连接。
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上应用分析
胶接技术的原理是将两个或多个材料通过胶的粘附力和抗拉力进行粘合。
常见的胶水
类型有环氧树脂胶、聚氨脂胶、瞬间胶、双组份胶等,这些胶水通常都具有极强的粘附性
能和极高的抗拉强度,可以将金属、塑料、玻璃等各种材料牢固地粘接在一起。
由于胶水
的黏性能力很强,所以胶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胶水的使用量,以免过度使用导致胶水流出,清洁难度加大。
胶接技术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不同材质
的材料进行粘合,使得修理或者拆装更加方便和灵活;第二,胶接后的结合点更加紧密,
可以提高车身的整体强度和抗拉强度,更加耐用和安全;第三,胶接工艺不会产生热变形
等问题,对汽车原有结构损坏较小,可以更好地保护车辆的原有性能和外观。
目前,胶接技术在汽车维修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车身修理、零部件连接拆装、改装等方面。
传统的车身修复方法比如焊接、钎焊一遇到塑料质材料就无法施行,但
是胶接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胶接技术还可以应用在玻璃驾驶舱、观光车等
领域,对于车体维修和加固提高了效率。
由于胶接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同时市场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它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可以预计,胶接技术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未来的汽车制造行业也会更加注重胶接
技术的应用。
同时,胶接技术还可以在家用电器、建筑木工等领域得到应用,市场潜力相
当大。
综上所述,胶接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汽车维修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胶接技术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推动汽车维修工艺的升级和车身修复技术的发展,助力中国汽
车产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胶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胶接应用的范围日益增大,胶粘剂的新品种、新技术也不断涌现。
在航天、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胶接是用胶粘剂把两个零件连接起来,并使结合处有足够强度的连接工艺。
大多数的胶粘剂,包括有机胶粘剂、无极胶粘剂以及有机溶剂,在操作中都能够在空气中散发,散发出的物质对人体呼吸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如果皮肤直接接触到这些物质,对皮肤都有刺激、腐蚀作用,有些物质还有毒性。
因此。
其工作中必须重视以下几点:1.工作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操作者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和橡皮手套。
2.工作场所禁止进食和吸烟。
3.工作场所不得存放大量溶剂,贮存溶剂的容器使用后应及时密封。
4.有机溶剂极易燃烧,施工场所严禁明火,若由有机溶剂引起燃烧,应用泡沫灭火器、砂土进行扑灭,不得用水扑救。
胶接作业的安全技术(二)胶接作业是一种常见的工艺操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等。
然而,由于胶接作业涉及具有一定风险的操作,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技术,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本文将重点介绍胶接作业的安全技术,包括作业前的准备工作、操作注意事项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
一、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熟悉胶接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了解所使用胶水的性能、贮存条件和使用要求。
2. 检查胶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设备没有损坏或漏电现象。
3.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工作服等。
4. 维护环境整洁,防止杂物和易燃物堆放在作业区域。
二、操作注意事项1. 在进行胶接作业前,必须进行相关培训,熟悉胶接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技术和经验。
2.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胶接作业,并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禁止使用损坏的设备。
3.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应避免与胶粘剂接触,以防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4. 当涉及高温胶粘剂时,应随时关注温度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
第五节胶接一、胶接的特点与应用胶接,也称粘接:利用化学反应或物理凝固等作用,使一层非金属的胶体材料具有一定的内聚力,并对与其界面接触的材料产生粘附力,从而由这些胶体材料将两个物体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工艺方法。
胶接的主要特点是:(1)能连接材质、形状、厚度、大小等相同或不同的材料,特别适用于连接异型、异质、薄壁、复杂、微小、硬脆或热敏制件。
(2)接头应力分布均匀,避免了因焊接热影响区相变、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等对接头的不良影响。
(3)可以获得刚度好、重量轻的结构,且表面光滑,外表美观。
(4)具有连接、密封、绝缘、防腐、防潮、减振、隔热、衰减消声等多重功能,连接不同金属时,不产生电化学腐蚀。
(5)工艺性好,成本低,节约能源。
胶接的局限性:胶接接头的强度不够高,大多数胶粘剂耐热性不高,易老化,且对胶接接头的质量尚无可靠的检测方法。
应用:胶接是航空航天工业中非常重要的连接方法,主要用于铝合金钣金及蜂窝结构的连接,除此以外,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建筑装潢、电子工业、轻纺、新材料、医疗、日常生活中,胶接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胶粘剂胶粘剂根据其来源不同,有天然胶粘剂和合成胶粘剂两大类。
其中天然胶粘剂组成较简单,多为单一组分;合成胶粘剂则较为复杂,是由多种组分配制而成的。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合成胶粘剂,其主要组分有:粘料,是起胶合作用的主要组分,主要是一些高分子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固化剂,其作用是参与化学反应使胶粘剂固化;增塑剂,用以降低胶粘剂的脆性;填料,用以改善胶粘剂的使用性能(如强度、耐热性、耐腐蚀性、导电性等),一般不与其它组分起化学反应。
胶粘剂的分类方式还有以下几种:按胶粘剂成分性质分,见表3-13;按固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分为反应型、溶剂型、热熔型、压敏型等胶粘剂;按胶粘剂的基本用途分为结构胶粘剂、非结构胶粘剂和特种胶粘剂三大类。
结构胶粘剂强度高、耐久性好,可用于承受较大应力的场合;非结构胶粘剂用于非受力或次要受力部位;特种胶粘剂主要是满足特殊需要,如耐高温、超低温、导热、导电、导磁、水中胶接等。
胶接接头的基本形式
胶接接头的基本形式包括两种:直接胶接和间接胶接。
1. 直接胶接:直接将两个要连接的物体表面涂上胶水,然后将它们紧密地压在一起。
这种胶接方式常用于胶水能够有效粘结并且两个物体表面具有一定的光滑度的情况下。
2. 间接胶接:间接胶接是在连接物体的表面上分别涂上胶水,然后再将它们通过其他材料(例如金属夹具、胶接条等)固定在一起。
这种胶接方式适用于胶水粘结力不够强或者物体表面不光滑的情况下。
无论是直接胶接还是间接胶接,胶接接头的质量取决于胶水的粘结性、胶接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胶接压力以及固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胶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技巧在现代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因其高效、环保、节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胶接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方式,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胶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技巧,并阐述其优势和注意事项。
一、胶接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1. 适用范围胶接技术适用于各种装配式建筑材料的连接,如钢结构件、混凝土墙体板、玻璃幕墙等。
同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低温、高温、潮湿等情况下都能发挥良好的性能。
2. 连接强度胶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装配式建筑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胶粘剂以及正确使用方法,可以使连接处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确保整个结构系统的安全可靠。
3. 耐久性经过科学设计和正确施工后,胶接连接在装配式建筑中可以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合理选择胶粘剂,考虑到气候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可以提高连接处的耐久性。
二、胶接技术的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相对于传统的焊接和螺栓连接方式,胶接技术更加简便快捷。
它不需要熟练的操作者或复杂的设备,只需准确掌握胶粘剂的使用方法即可完成连接。
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施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2. 增强结构整体性能通过胶接技术将组件连接在一起后,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系统。
由于没有焊接或螺栓等连接形式所带来的变形和应力集中问题,使得整个结构具有更好的刚度和稳定性。
3. 减少噪音和振动装配式建筑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和抗震性能。
使用胶接技术进行连接可以减少噪音和振动传递,降低建筑物内部产生的声波与震动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空间造成干扰。
三、胶接技术的应用技巧1.选择合适的胶粘剂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作环境条件,选用具有良好性能的胶粘剂非常重要。
需要考虑胶粘剂的耐候性、黏度、硬化时间等因素,并参考相关标准进行选择。
2. 表面处理在进行胶接前,需要对连接部位进行表面处理,确保其光滑清洁。
可以采用机械处理、化学溶解或喷砂等方法,增加胶粘剂与连接材料之间的附着力。
浅析胶接技术任学哲09363036080610316摘要:本文概述了胶接技术以及其我国的现状并简要预测了胶接技术的发展前景,同时列出了常用胶黏剂牌号,介绍了性能与特点,并辅之以胶黏剂在航天领域的案例加以进一步解释。
关键词:胶接技术胶黏剂常用牌号航天一.胶接技术简介及其在国内发展现状胶接技术又称为粘接、黏结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两种零件获得具有足够强度的胶接接头的联接方法。
胶接不仅适用于同种材料,也适用于异种材料。
胶接工艺简便,不需要复杂的工艺设备,胶接操作不必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因而胶接件不易产生变形,接头应力分布均匀。
在通常情况下,胶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电绝缘性和耐腐蚀性。
自本世纪初,各类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研制成功至今,胶粘剂和胶接技术迅猛发展。
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新的性能优异的胶粘剂不断出现,且由于独特的胶粘技术,使胶接技术朝着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能够实现多目的的方向发展。
我国合成胶粘剂的研制、生产以及粘接技术的推广应用始于1958年,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以后,在航空、电子、机械等工业部门快速发展的带动下,相继出现了众多的胶粘密封剂的研究和生产单位及原料生产厂家,一批新型胶种研制出来,成功地为航空工业进行配套,并使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机械电子工业用胶粘剂获得了发展。
与其他众多行业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胶粘剂工业得到长足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使我国对胶粘剂和密封剂的市场需求量呈快速增长态势。
从市场用胶情况来看,建筑业用量最大,约占总胶量的51。
8%,其次是纸制品等包装行业,约占总用胶量的12。
6%,制鞋业占 9。
0%,今后用于汽车、建筑和电子等支柱产业的聚氨酯及热熔胶将有较大发展。
截止至2007 年末,我国胶粘剂生产企业已达1500 多家,品种超过3000 种。
我国目前的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
合成胶粘剂在“十一五”期间将有巨大发展。
“十一五”我国各类胶粘剂及密封剂的需求量预测每年将以高于10%的速度增长,到2010 年总产量将达到730 万吨、平均年增长率为11。
浅谈胶接技术与胶黏剂摘要:本文分四个部分,分别对胶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常用胶黏剂(航天和光学仪器用胶)的牌号性能与特点,胶接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实例以及胶接技术发展前景预测进行浅谈。
关键字:胶接技术发展现状航天胶黏剂1.胶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1.1国外胶接技术的发展现状上世纪40年代初,英国开发出综合性好、老化新能突出的Redux775,它以热固型酚醛树脂为主。
40年代中后期,美国又开发出韧性较好的Meltbond4021。
这两种胶黏剂至今仍在沿用。
50年代中期由于加聚反应型环氧树脂的出现,开发出无孔蜂窝用尼龙环氧结构胶。
70年代中后期,耐久的结构胶相继而出。
开发出磷酸阳极化,使得铝氧化膜极其稳定,并用一只腐蚀底胶提供了稳定的表面,胶缝密封性显著加强。
1995年美国胶接剂销售量为926万t,主要用于建筑、运输和其他工业部门。
欧洲胶接剂销售量约为140万t,其中德国市场最大。
日本1995、1996年胶接剂产量分别为120.88万t和122.22万t。
自航空工业诞生以来,胶接技术就开始应用于国外的大型运输机,如美国的L-1011、Boeing-707、737、747、C-130、C-141A、KC-135,俄罗斯的伊尔-76等等,都采用了胶黏剂来制造飞机构件。
到目前为止,胶黏剂在飞机上的应用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
胶黏剂品种多且配套齐全,技术日益完善,在军机和民机上都得到广泛应用。
1.2国内胶接技术的发展现状我国发展历程和国外相似,但时间上比国外晚了一二十年。
初期是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其间为引进直五机仿制尼龙-酚醛有孔蜂窝结构胶,但后来因为此胶不耐水,故改用自行研制的丁腈-酚醛胶。
70年代中到80年代中,以EP为基础开发多种无孔蜂窝结构胶和相应的配套胶。
8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末,用IPN 技术改性EP研制出多种高中低温固化结构胶。
我国从事胶黏剂开发和生产的单位共1000余家,品种2800多个,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
我国胶黏剂主要品种有水基胶、三醛胶、热固性树脂胶黏剂、热熔胶和密封胶等。
我国航空用胶黏剂首先是在军用飞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满足军用飞机的需求,国内主要有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SY系列)、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院(J系列)、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JX系列)、上海合成树脂研究所、晨光化工研究所(DG系列)等单位从事胶黏剂的研发工作。
在胶接技术方面,铝合金的磷酸阳极化表面处理技术和耐久铝蜂窝制造技术以及大型胶接之间所需的大型热压罐的使用都标志着我国已在胶接领域跨入了国际水平。
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航空胶接体系和与国际同步的胶接技术。
现在航空结构胶黏剂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高温固化结构胶接体系,中温固化耐久结构胶接体系,低能固化结构胶接体系,非铬酸盐抑制腐蚀底胶的研究,铝-锂合金胶接结构的应用。
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保型胶黏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热熔型胶黏剂、无溶剂型胶黏剂、水基型胶黏剂都属于环保型胶黏剂。
随着对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和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环保型胶黏剂正在逐渐成为主流胶黏剂产品。
国内的胶接技术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1)需进一步开展胶黏剂与树脂基复合材料胶接的研究(2)需进一步完善胶接体系耐久性性能的考核(3)需进一步改善体系的工艺性能(4)胶黏剂的品种和规格有待丰富(5)需尽快累积国产胶接体系的型号应用经验(6)质量和批次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2.常用胶黏剂(航天和光学仪器用胶)的牌号性能与特点2.1飞机飞船制造常用胶黏剂牌号在飞机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胶黏剂主要有:(1)EP/丁腈结构胶,如自力-2、J-44-1、SY-13、J-40、SY-18等。
(2)酚醛/丁腈结构胶,如JX-4、J-04、XJ-9、SF-1、JX-9、J-01(用于粘接金属和非金属结构件,20℃剪切强度>20MPa,150℃剪切强度>9MPa)和J-15(20℃剪切强度>29.4MPa,150℃剪切强度>,15.7MPa,250℃剪切强度>8.0MPa)等。
(3)氨酚醛/丁腈结构胶,如J-03(20℃剪切强度>20MPa,150℃剪切强度>7MPa)等。
(4)酚醛/EP/丁腈结构胶,如J-42等。
(5)改性EP结构胶,如SY-16等。
(7)酚醛/缩醛/EP结构胶,如SY-32等。
(8)酚醛/缩醛/有机硅结构胶,如204等。
2.2 SY系列结构胶黏剂的性能特点SY系列胶黏剂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抗疲劳的特点既可以用于铝合金、钛合金、刚等金属材料的胶接,也可用于陶瓷、复合材料以及其他非金属材料的胶接。
所有的胶膜均兼容板-板和板-芯胶接,与底胶、发泡胶配套粘接金属或蜂窝,可制成耐久性好的高性能结构,糊状胶黏剂固化温度从室温一直到150℃,适用于不同工艺的要求。
其中主要用在航天领域的胶黏剂的牌号、固化2.3 J 系列结构胶黏剂的性能特点2.3.1 J-47A 、B 、C 、D 中温固化结构胶黏剂体系性能使用温度范围为-120℃-120℃,由板与板、板与芯胶、发泡胶组成结构胶黏剂体系,可在同一固化条件,同时粘接上述各种结构,与各结构性能匹配。
胶膜A 、C 、D )采用无溶剂辊压成型,具有自粘型,可自动定位,适用于曲面大面积胶接。
既有较高比强度,C 膜厚度可在0.10~0.30mm 。
2.3.2 J-158及J-159中温固化结构胶黏剂体系性能J-158用于预警机天线罩环环氧碳纤维复合材料件二次链接,包括A 、B 、C2.3.3 J-117缓蚀底胶基本组成有环氧树脂、弹性体、抑制腐蚀剂、固化剂等。
除非另有说明,被粘物为LYl2CZ 铝合金,表面经磷酸阳极化处理后涂J-117底胶,制备剪切强度及板-芯90°剥离强度胶接试样时用J-116A 膜,制备板-板90°剥离强度胶接试样时用J-116B 膜。
J-116胶A 膜与J-117底胶配合使用,室温板-芯90°剥离强度为5.8kN /m ;J-116胶B 膜与J-117底胶配合使用,室温板-板90°剥离强度为8.1kN /m 。
具体性能如下表:2.4 光学零件的胶黏剂目前在光学仪器制造业中应用的胶有两种,一种是交接光学元件的透明胶,不影响胶接件的光学特性,称光学胶。
另一种是把光学零件交接在非光学零件上,一般不要求光学特性,称为光学装配胶。
部分光学胶的牌号和特点如下:8211,厚度1Mil,低酸性,粘接光滑或纹理表面,胶粘力方面有一定增强;8212,厚度2Mil,8211胶带2毫英寸规格;8161,厚度1Mil,适用于粘接光滑、透明表面,易于加工,改进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防气泡能力、高黏结力,尤其是对极性表面而言;8180,厚度10Mil,8180胶带10毫英寸规格;8182,厚度2Mil,8180胶带2毫英寸规格;8185,厚度5Mil,适用于粘接光滑、透明表面,易于加工,改进了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防气泡能力、高黏结力,尤其是对极性表面而言;8187,厚度7Mil,8180胶带7毫英寸规格;8188,厚度8Mil,8180胶带8毫英寸规格;8189,厚度9Mil,8180胶带9毫英寸规格;8271有机硅粘接密封胶作为一种通用型RTV 粘接剂,中性固化,通过与空气中的水分缩合反应引起交联而成高性能弹性体,具有优异的粘接、密封、绝缘、防潮、耐老化及耐高温等性能,并且无毒无味、无腐蚀、无溶胀,厚度1Mil,尤其适用于释气基材如聚甲基丙烯酸脂甲脂和聚碳酸酯;8272,厚度2Mil,8271胶带2毫英寸规格;9483,厚度5Mil,8171胶带5毫英寸规格。
常用的光学装配胶有:RTV硅胶,有机硅粘接密封胶作为一种通用型RTV 粘接剂,中温固化,通过与空气中的水分缩合反应引起交联而成高性能弹性体,具有优异的粘接、密封、绝缘、防潮、耐老化及耐高温等性能,并且无毒无味、无腐蚀、无溶胀。
此外常用的还有改型聚氨酯胶,AC—W系列胶,HZ系列胶等等。
3.胶接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实例欧美自上世纪40年代在航天领域采用胶接技术,最早的应用是英国的DE-Havilland公司将酚醛-缩醛胶Redux-775用于飞机制造,并在二战中成功运用。
50年代前后Namco公司酚醛-丁腈胶Meltbond-4021和环氧问世,相继在F-102、F-106、B-58、F-4得到较大面积的应用。
1963年美国将300架飞机的有孔蜂窝结构全部改成无孔蜂窝结构,并将当时新开发的环氧聚酰胺胶黏剂广泛用于新机种中。
由于175℃高温固化的结构胶容易引起铝合金的晶间腐蚀,1965年中温固化环氧丁腈结构胶研制成功。
1968年一直腐蚀底胶(BR-127)被发明,是防腐蚀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黑龙江石油化学研究院提供的中温固化胶J-40、J-47、J-69等多胶黏剂已广泛使用在气象、通讯、资源、军事等多型号多系列卫星导弹雷达,特别是J-47很好的解决了CM二次固化成型的工艺难题。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用了SJ-2、J-60等6-7种胶黏剂。
宇宙飞船神州系列都各采用了10余种胶黏剂。
嫦娥卫星也采用了多种高温胶黏剂。
4.胶接技术发展前景预测随着现代社会对胶黏剂和胶接技术越来越多的需求和越来越高的要求,胶技术仍在不断的发展研究中。
尤其是航天工业中对胶黏剂的高要求,接下来我国胶接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有:改善国产胶黏剂的应用范围因耐热性较差而受到限制,改善胶黏剂以使其符合新材料的粘接工艺要求,进一步开发剥离强度高和耐高温性好的胶黏剂,改善胶黏剂在长期储存和短期使用过程中耐震动性和耐疲劳性较差的现状。
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我国航空用胶黏剂和胶接技术可以摆脱对国外的依赖,进一步自主研发。
至于国外的胶接技术未来的发展,应该会将重心放在开发更加智能的胶黏剂,比如纳米材料、隐身材料和耐高温结构材料的胶黏剂等等。
参考文献:[1] 王致禄,赵颖,朱金华.宇航结构胶的发展概况(J).化学与粘合,2009,31(1):53-56[2]张立国. 国内外民急用胶黏剂的应用概况及展望(J).化学与粘合,2009,31(2):47-50[3]段国晨,齐暑华,吴新明,贺捷,齐海元. 结构胶在航空工业中的研究现状(J). 中国胶粘剂,2009,18(9)52-56[4]李欣,张晓妮,徐晓沐. 张晓胶接结构和复合材料用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J). 化学与粘合, 2006, 28(3):172-175[5]蔡永源. 国内外胶粘剂技术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1,2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