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各个人物字和名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25.12 KB
- 文档页数:9
孔子十大弟子_孔子十大弟子介绍颜渊、仲由、言偃、卜商、曾参、子贡、端木赐、冉雍、冉耕、闵损为孔门七十二贤中孔子的十大弟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十大弟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十大弟子介绍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
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
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
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
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
”初仕鲁,后事卫。
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
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
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
”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
曾任鲁、卫两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
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
孔门十哲简介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子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1、颜回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
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
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2、闵损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闵子骞为人极孝。
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
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
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
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
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
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
”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
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历代帝王因闵子骞的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今山东省济南市百花公园内有闵子骞衣冠冢,附近有闵子骞路。
另外,在沂水县亦有闵公山,相传是闵子骞当年登高避祸的所在。
3、冉耕冉耕,冉氏,字伯牛。
中国春秋时代末(前544年~前439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
伯牛与颜渊、闵子骞、仲弓同属孔门十哲的德行科哲人。
十哲(文庙十哲)—搜狗百科指的是孔子门下的十位优秀弟子,这一说法源自《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这条语录之前没有“子曰”,因此,不好断定它是出于孔子之口,还是出于当时人们对孔门弟子的评价。
孔门十哲个性不同、风采各异,他们像群星拱卫北斗一样,聚集在孔子身边,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圣贤佳话。
子渊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韩非子·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孔子颜氏弟子知名的有八人,是否为颜回学派,学界存疑)。
子骞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
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孔门七十二贤人】【孔门七十二贤人】1、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都城(宁阳鹤山)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极富学问,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
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
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复圣2、闵损(前536--前487),春秋末期鲁国(鱼台县大闵村)人,字子骞。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3、冉耕(约前544~?),鲁国(肥城县西南冉家庄)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
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4、冉雍(前522年-?),春秋末年鲁国(肥城县西南冉家庄)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其父不肖。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5、冉求(前522-前489),鲁国(肥城县西南冉家庄)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曾子受杖6、仲由(前542~前480),鲁国卞(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字子路。
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
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7、宰予(前522~前458),鲁国(济宁嘉祥)人,字子我。
口才极好。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8、端木赐(前520——前456年),春秋末期卫国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字子贡。
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
《论语》中的26位重要人物,你可知道?(二)[一点资讯]今天接着前文写,前文《论语》中的26位重要人物,你可知道?(一)里我曾介绍过4个重要人物,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阳虎。
柳下惠(是否很熟悉,却又陌生)柳下惠(公元前720—前621年),本姓展,名获,字禽,春秋时期鲁国人。
“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
据说他又字季。
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
柳下惠被认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坚持直道事人。
当时的鲁国为臧文仲执政,公元前631年夏,齐伐鲁,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使齐国退兵,柳下惠说,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就能防止祸乱。
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
如此一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
这就是他为何其后得不到重用最后只能去官隐遁,成为“逸民”的原因。
《论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孟子》一书曾把他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
史鱼史鱼,生卒年不详,名佗,字子鱼,春秋时期卫国(都于濮阳西南)大夫。
卫灵公时任祝史,负责卫国对社稷神的祭祀。
他为人刚正,是卫国柱石之臣,孔子曾称赞他说像箭一样刚直,无论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还是在国家政治黑暗时。
子鱼生当如此,死了还以遗体来劝谏国君,当时卫灵公宠爱弥子瑕,常常任其为所欲为。
弥子瑕本是奸佞小人,灵公却听信于他,子鱼多次劝谏,无效。
他认为为臣活着不能正君侧,死后也不能甘心,最后子鱼死后迟迟不入殓,他的儿子遵其遗言,卫灵公前来吊祭,问及这是何故。
史鱼儿子告知缘由后,卫灵公幡然醒悟!回朝后免去了弥子瑕的职务,同时也启用了史鱼推荐的贤人。
孟公绰孟公绰,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孟孙氏人,清静寡欲,清正廉洁,为孔子所尊敬。
孔子说:“孟公绰做赵氏,魏氏家臣,会很优异。
孔门七十二圣贤(前551-479)按综合排名孔门七十二圣贤(前551-479)按综合排名一、孔子(前551-479)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经典《论语》的主要编者和主角。
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他提倡礼、仁、孝、忠等美德,强调道德和正直的重要性。
二、颜回(前507-420)颜回,名回,字子和,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五百年来最受尊敬的儒家学者之一。
他对孔子的教诲和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被誉为“至圣先师之后”。
颜回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传统,将其教导传播至众多学生和后来的学者。
三、子路(前522-489)子路,名路,字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孔门七十二圣贤中的重要人物。
他以勤奋著称,钻研学问,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诲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传播。
他也是独立积极的人物,努力寻求实践教育,并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子夏(前515-429)子夏,名夏,字仲宣,也是孔子的学生之一。
他对孔子的教诲有深刻的理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子夏是一位重视实践的学者,他积极探索教育方法和研究途径,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五、子张(前509-429)子张,名张,字子游,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积极宣传孔子的思想,致力于推广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
子张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学者,他通过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来的学者和学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指导。
六、子贡(前522-429)子贡,名贡,字子上,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也是孔门七十二圣贤中的重要人物。
他对孔子的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解,积极宣传并传承儒家的价值观。
子贡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子夏闵恭(前520-412)子夏闵恭,名闵恭,是孔门七十二圣贤中的一员。
他是子夏的后代,继承和发扬了子夏的思想和学说。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孔子创办私学,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这一说法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下面列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弟子名单及其简要事迹。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闵损,字子蹇(闵子骞),以字广为人知。
比孔子小十五岁,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
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冉耕,春秋末鲁国人。
字伯牛。
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
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
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
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
《冉氏族普》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
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
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
其父不肖。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有,通称冉有。
孔子弟子。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
口才极好。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公西舆如,字子上。
司马耕,名耕,字子牛。
春秋末年宋国人。
生年史料无征。
《左传》记载他在哀公十四年去齐,去吴,至鲁时死于鲁国门之外,即公元前481年。
论语中各个人物字和名汇总颜渊颜渊(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名回,字子渊。
春秋末期鲁国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
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
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
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颜渊问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人。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孔子究竟什么是人。
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礼,这就是仁。
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于礼,那么天下就回归仁道了。
(由此看来)实践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体纲目。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 姓名字1 颜回子渊2 闵损子骞3 冉耕伯牛4 冉雍仲弓5 冉求子有6 仲由子路7 宰予子我8 端木赐子贡9 言偃子游10 卜商子夏11 颛孙师子张12 曾参子舆13 澹台灭明子羽14 宓不齐子贱15 原宪子思16 公冶长子长# 姓名字17 南宫括子容18 公皙哀季次19 曾蒧皙20 颜无繇路21 商瞿子木22 高柴子羔23 漆雕开子开24 公伯缭子周25 司马耕子牛26 樊须子迟27 有若子有28 公西赤子华29 巫马施子旗30 梁鳣叔鱼31 颜幸子柳32 冉孺子鲁# 姓名字33 曹恤子循34 伯虔子析35 公孙龙子石36 冉季子产37 公祖句兹子之38 秦祖子南39 漆雕哆子敛40 颜高子骄41 漆雕徒父子文42 壤驷赤子徒43 商泽子秀44 石作蜀子明45 任不齐选46 公良孺子正47 后处子里48 秦冉开# 姓名字49 公夏首乘50 奚容箴子皙51 公肩定子中52 颜祖襄53 鄡单子家54 句井疆子疆55 罕父黑子索56 秦商子丕57 申党周58 颜之仆叔59 荣旗子祈60 县成子祺61 左人郢行62 燕伋思63 郑国子徒64 秦非子之# 姓名字65 施之常子恒66 颜哙子声67 步叔乘子车68 原亢籍籍69 乐欬子声70 廉絜庸71 叔仲会子期72 颜何冉73 狄黑皙74 邦巽子敛75 孔忠子蔑76 公西舆如子上77 公西葴子上参考资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孔子学生和字号
孔子有许多学生,其中一些著名的学生的名字和字号如下:
1. 曾参:姓曾,名参,字子舆,又称曾子。
2. 有子:姓有,名若。
3.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
4. 子禽:姓陈,名亢。
5.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6. 樊迟:名须,字子迟。
7. 颜回:字子渊,鲁国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8. 子路: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
9. 子张:颛孙师,字子张。
10. 冉有:冉求,字子有。
11. 宰我:名予,字子我。
12.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
13. 公冶长:齐人。
14. 南容:南宫适,字子容。
15. 子贱:宓不齐,字子贱。
16. 冉雍:字仲弓。
17. 漆雕:名开,字子开。
18. 宰予:字子我。
19. 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20. 原思:原宪,字子思。
21. 闵子骞:闵损,字子骞。
22. 伯牛:冉耕,字伯牛。
23. 高柴:字子羔。
24. 曾皙:名点,曾参的父亲。
以上是孔子一部分学生的名字和字号,他们都在孔子的教导下成为了贤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各个人物字和名汇总颜渊颜渊(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名回,字子渊。
春秋末期鲁国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卒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周敬王三十九年)。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最称高足,其品德与学业均翘居群首,是孔子多次赞许的弟子。
在《论语》中有六处孔子赞扬颜渊的句子。
这在孔门和《论语》中也只有颜回一人了。
颜渊死时,孔子是悲恸欲绝。
颜渊勤奋好学,不为生活艰苦所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尽管颜渊没有著述传世,但他以其习行与品德,为后世儒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颜渊问仁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人。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孔子究竟什么是人。
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礼,这就是仁。
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于礼,那么天下就回归仁道了。
(由此看来)实践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道的具体纲目。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迟钝,请让我照着您说的这些话去做吧!”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
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 姓名字1 颜回子渊2 闵损子骞3 冉耕伯牛4 冉雍仲弓5 冉求子有6 仲由子路7 宰予子我8 端木赐子贡9 言偃子游10 卜商子夏11 颛孙师子张12 曾参子舆13 澹台灭明子羽14 宓不齐子贱15 原宪子思16 公冶长子长# 姓名字17 南宫括子容18 公皙哀季次19 曾蒧皙20 颜无繇路21 商瞿子木22 高柴子羔23 漆雕开子开24 公伯缭子周25 司马耕子牛26 樊须子迟27 有若子有28 公西赤子华29 巫马施子旗30 梁鳣叔鱼31 颜幸子柳32 冉孺子鲁# 姓名字33 曹恤子循34 伯虔子析35 公孙龙子石36 冉季子产37 公祖句兹子之38 秦祖子南39 漆雕哆子敛40 颜高子骄41 漆雕徒父子文42 壤驷赤子徒43 商泽子秀44 石作蜀子明45 任不齐选46 公良孺子正47 后处子里48 秦冉开# 姓名字49 公夏首乘50 奚容箴子皙51 公肩定子中52 颜祖襄53 鄡单子家54 句井疆子疆55 罕父黑子索56 秦商子丕57 申党周58 颜之仆叔59 荣旗子祈60 县成子祺61 左人郢行62 燕伋思63 郑国子徒64 秦非子之# 姓名字65 施之常子恒66 颜哙子声67 步叔乘子车68 原亢籍籍69 乐欬子声70 廉絜庸71 叔仲会子期72 颜何冉73 狄黑皙74 邦巽子敛75 孔忠子蔑76 公西舆如子上77 公西葴子上参考资料:《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
孔子七十二弟子(一一简介)01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时孔子61,伯鱼50卒时孔子70).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四配之一:颜子]02闵损.鲁人.字子骞.少孔子五十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焉. [十哲之一:闵子骞]03冉有[耕].鲁人.字伯牛.以德著名.有恶疾.孔子曰:命也夫[十哲之一:冉伯牛]04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十哲一:仲弓]05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以言语著名.仕齐.为.临蒉大夫.与田常为乱.夷其三族.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其在宰予.[十哲之一:宰我]06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少孔子三十一岁.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诎其辩.家富累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宪居蒿庐蓬户之中.与之言先王之义.原宪衣弊衣冠.并日蔬食.衎然有自得之志.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吾贫也.非病也.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子贡好贩. 与时转货.历相鲁.卫.而终齐.[十哲之一:子贡]07冉求.字子有.仲弓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岁.有才艺.以政事著名.仕为季氏宰.进则理其官职.退则受教圣师.为性多谦退.故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十哲之一:冉有]08仲由.弁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岁.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仕卫为大夫.遇蒯[左篑右刀]*与其子辄争国.子路遂死辄难.孔子痛之曰:自吾有由.而恶言不入于耳.[十哲之一:季路]09言偃.鲁人.字子游.少孔子三十五岁.时习于礼.以文学著名.仕为武城宰.尝从孔子适卫.与将军之子兰.相善.使之受学于夫子. [十哲之一:子游]10卜商.卫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习于诗(子夏所叙诗义今之毛诗序是).能通其义.以文学著名.为人性不弘.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之.尝返卫.见读史志者云: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读史志曰:问诸晋史.果曰己亥.于是卫以子夏为圣. 孔人卒后.教于西河之上.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焉.[十哲之一:子夏]11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资质宽冲. 博接从容.自务居.不务立于仁义之行.孔子门人.友之而弗敬. [十哲之一:子张]1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与.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以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 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因出[休]之.人曰:非七出也.答曰:藜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娶妻.其子元请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四配之一:曾子]13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有君子之资.孔子尝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于诺为名.仕鲁为大夫.14高柴.齐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岁.长不过六尺.状貌甚恶.为人笃孝.而有法正.少居鲁.见知名于孔子之门.仕为武城宰.15宓不齐.鲁人.字子贱.少孔子四十岁.仕为单父宰.有才智仁爱. 百姓不忍欺.孔子美之.16樊须.鲁人.字子迟.少孔子四十六岁弱.仕于季氏.17有若.鲁人.字子有[若].少孔子三十六岁.为人强识,好古道.18公西赤.鲁人.字子华.少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于朝.闲宾主之仪.19原宪.宋人.字子思.少孔子三十六岁.清净守节.贫而乐道.孔子为鲁司寇.原宪尝为孔子宰.孔子卒后.原宪退隐居于卫.20公治长.鲁人.字子长.为人能忍耻.孔子以女妻之.21南官韬[适].鲁人.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以兄子妻之.22公析[哲]哀.齐人.字季沉[次].鄙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未尝屈节人臣.孔子特叹.贵之.23曾点.曾参父.字子晢[哲].疾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论语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之下.24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闾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25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特好易.孔子传之志焉.26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爱作]仕[官]. 孔子曰: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子若报其书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悦焉.27公良孺.陈人.字子正.贤而有勇.孔子周行.常以家车五乘从.28秦商.鲁人.字不[子]慈.少孔子四岁.其父董父.与孔子父叔梁纥. 俱以力闻.29颜刻.鲁人.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男女有别]出.而令宦者雍渠参乘.使孔子为次乘. 游过市.孔子耻之.颜刻曰:夫子何耻之?孔子曰:诗云;觏尔新婚.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30司马耕.宋人.字子牛.牛为性躁.好言语.见兄桓魋行恶.牛常忧之.31巫马施.陈人.字子期.少孔子三十岁.孔子将近行.命从者皆持盖.已而果雨.巫马期问曰:旦无云.既日出.而夫子命持雨具.敢问何以知之?孔子曰:昨暮月宿于毕.诗不云乎?月离于毕.俾滂沱矣.以此知之.32梁鳣.齐人字叔鱼.少孔子三十九岁.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 商瞿谓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妾]室.夫子使吾之齐[往].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男儿].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过.从之.二年而有子.33琴牢.卫人.字子开.一字张.与宗鲁友.闻宗鲁死.欲往吊焉.孔子弗许曰:非义也.34冉孺.鲁人.字子鱼[鲁].少孔子五十岁.35颜幸.鲁人.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岁.36伯虔.字揩[析].少孔子五十岁.37公孙龙.卫人.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38曹恤.[字子修]少孔子五十岁.39陈亢.陈人.字子元.一字子禽.少孔子四十岁.40叔仲会.鲁人.字子期.少孔子五十岁.与孔璇年相比.每懦子之执笔记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孟武伯见孔子而问曰:此二懦子之幼也.于学岂能识于壮哉?孔子曰: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41秦祖.字子南.42奚箴.字子楷.43公祖[句]兹.字子之.44廉洁.字子曹[庸].45公西与[蒧].字子上.46宰父黑.字子索[黑].47公西减.字子尚.48穰[壤]驷赤.字子从[徒]. 49冉李[季].字子产.50薛邦.字子从.51石处.字子里.52悬亶.字子象.53左[人]郢.字子行.54狄黑.字哲[析]之.55商泽.字子秀[季].56任不齐.字子选.57荣祈[旗].字子祺[旗]. 58颜哙.字子声.59原抗.字子藉.60公宾.字子仲.61秦非.字子之.62漆雕从.字子文.63燕[孔]伋.字子思.64公夏守.字子乘.65勾井疆.66步叔乘.字子车[南].67右[石]作蜀.字子明.68邽巽.字子敛.69施之常.字子恒.70申缋[党].字子周.71乐欬.字子声[市].72颜之仆.字子叔.73孔忠.字子蔑[后].74漆雕哆.字子敛[钦].75悬成.字子横.76颜相[何].字子襄.右夫子弟子历史风云网为您提供:新课标岳麓\人教\人民版各课教案\课件\试题\人物图文简介\原始史料\趣闻轶事\不同观点\拓展阅读等; 历年高考题、三轮复高考习资料、高考模拟试卷;学习复习方法、记忆技巧、答题技巧;历史故事、历史电子书!72人[原书76人]皆升堂入室者[02-11:十哲][01,12,子思,孟子:四配]历史风云网 国内最早、最专业、最有思想的中学历史文化教育网站!。
出自论语的名字1金圣叹《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命他们各言其志。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欲与天公试比高,唯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前面三人的豪言壮志,孔子只是“哂之”;曾点寄情山水,一派闲情逸志,却惹得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在整部《论语》中,咱们的大圣人仅此一叹。
2韩愈,字退之也在《论语·先进》里,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同样一个问题:听到什么就去做吗?子路来问,孔子说,家里还有父兄,怎么能不去问问他们的意见呢?冉求来问,孔子却说:听到什么就应该马上去做。
为什么答案截然不同呢?孔子解释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原来冉求行事退缩,故而需要鼓励他;而子由又太咄咄逼人,因而有必要给他上点“紧箍咒”。
孔子因人施教,于此可见一斑。
3翻译家董乐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台湾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将此句加了个逗点,变成:“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真是有“点”多余。
4毛泽东儿媳刘思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李宗仁,字德邻《论语·里仁》:德不孤,必有邻。
6张中行《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中行者,中庸之道也;狂者放达,狷者隐逸,各走极端。
中庸乃此二者之综合,既狂且狷,但不逾距,跟不狂不狷是有本质区别的,不狂不狷乃是老好人“乡愿”,为孔子所不齿也。
7柳永,字三变《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的三变,乃神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态度随和,平易近人;言语有礼有节,不轻易附和。
柳永在皇帝面前高唱“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在花街柳巷,人缘又是那么的好,也不亏此名了。
《论语》人物
按出场顺序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zōu邑(今中国山东曲阜 fù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全国各地也有孔庙祭祀孔子。
“礼”是孔子认可的一整套社会行为规范,孔子认为凡事都要依礼而行,曰“齐之以礼”,当然,行孝道也不例外。
孔子墓碑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为元朝统治中国的第八位皇帝元武宗卜儿只斤.海山所封,北京国子监有元武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原碑。
/view/53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