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与传热电子教案--chapter10
- 格式:pdf
- 大小:674.69 KB
- 文档页数:40
绪 论一、课程简介1、课程的研究对象——单元操作 (1)单元操作的概念指在各种化工过程中,遵守同一基本原理,所用设备相似,作用相同,仅发生物理变化过程的那些操作,称为单元操作。
(2)单元操作的特点①所有的单元操作都是物理性操作,只改变物料的状态或物理性质,并不改变化学性质。
②单元操作是化工生产过程中共有的操作,只是不同的化工生产中所包含的单元操作数目、名称与排列顺序不同。
③单元操作作用于不同的化工过程时,基本原理相同,所用的设备也是通用的。
(3)单元操作的分类根据单元操作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分为三类:流体动力过程、传热过程和传质过程。
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3、课程特点:理论与经验相结合的工程研究方法。
二、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1、物料衡算根据需要人为地划出一个封闭体系,那么有:输入物料=输出物料+(物料损失) 2、 能量衡算 同样对于一个体系有:输入能量=输出能量+(能量损失)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能量衡算大多为热量衡算。
3、平衡关系平衡是过程进行的极限状态。
通过讨论平衡关系,我们可以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及过程推动力的大小。
4、过程速率 过程速率与过程推动力成正比,与过程阻力成反比。
即:过程阻力过程推动力过程速率5、经济核算 三、单位及单位换算单位可分为二大类: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1)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只有几个,指定的几个独立的物理量。
由于同一物理量在不同的单位制中具有不同的单位和数值,象cm.g.s 制和工程单位制等给人类的计算和交流带来麻烦,为此规定使用统一的“国际单位制”,即SI 制。
SI 制有七个基本单位SI 制有以下两大优点:通用性: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国民经济中都采用; 一贯性:不需引入比例系数。
(2)导出单位其它物理量利用基本量从物理定律中导出,称为导出量,其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的总和称为单位制。
(3)单位换算经验公式(又称数字公式,根据实验结果整理而得)中各符号只代表物理量的数字部分,而它们的单位必须采用指定的单位。
《流体力学》课程教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第一章绪论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本章为绪论,涉及到流体的定义、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和流体的力学模型。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流体力学在本学科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内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流体与固体的典型区别,连续介质模型、不可压缩流体和理想流体的定义,了解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流体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正确应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分析解决液膜条件下流体的运动及及其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列出节名)及学时分配本章教学内容分2单元,每单元2学时单元1:流体力学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流体的定义与特点,,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流体的惯性, 流体的粘性;习题1-1, 4单元2:流体的粘性,压缩性与膨胀性, 不可压缩流体和理想流体的概念,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习题1-7,8,123.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本章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建立起流体及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重点放在流体与固体的本质区别,描述流体的基本模型及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本章的难点是:熟练、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正确运用牛顿内摩擦定律分析求解液膜条件下流体的运动及及其与固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4.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介绍不可压缩流体的概念及其工程应用意义,说明粘性的外部特性与内部特性的区别。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本章涉及到较多的物理基本概念,注意时刻提醒学生从最基本的物理现象出发去理解和把握物理概念,在受力分析及应用过程中注意结合以往课程的内容和知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屠大燕主编·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刘鹤年编·水力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李玉柱苑明顺编·流体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汪兴华·工程流体力学习题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周光炯等编·流体力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潘文全·工程流体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Vennard J K and R L Street. Elementary Fluid Mechanics. 6th ed. New York: JohnWiley & Sons,1982●Clayton T.Crowe, Donald F. Elger and John A. Roberson. Engineering Fluid Mechanics.7th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2001●山东工学院东北电力学院·工程流体力学·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0●陈卓如主编·工程流体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等。
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流体静力学:研究静止流体中压强分布规律及对固体接触面的作用问题流体动力学:研究运动流体中各运动参数变化规律,流体与固体作用面的相互作用力的问题传热学研究内容:研究热传导和热平衡规律的科学上篇:流体力学基础第一章流体及其主要力学性质第一节流体的概念一流体的概述⒈流体的概念:流体是液体和气体的统称⒉流体的特点:易流动性—在微小剪切力的作用下,都将连续不断的产生变形(区别于固体的特点)⑴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在容器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自由表面;不可压缩性⑵气体;没有固定容积;总是充满所占容器的空间;可压缩性二连续介质的模型⒈连续介质的概念所谓连续介质即是将实际流体看成是一种假想的,由无限多流体质点所组成的稠密而无间隙的连续介质.而且这种连续介质仍然具有流体的一切基本力学性质.⒉连续介质模型意义所谓流体介质的连续性,不仅是指物质的连续不间断,也指一些物理性质的连续不间断性.即反映宏观流体的密度,流速,压力等物理量也必定是空间坐标的连续函数(可用连续函数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第二节流体的性质一密度—--表征流体质量性质⒈密度定义: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流体质量⑴对于均质流体:ρ=m/v式中ρ-流体的密度(㎏/m 3)m-流体的质量(㎏)v —流体的体积(m 3)⑵对于非均质流体:ρ=⒉比体积(比容):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体积(热力学和气体动力学概念)⑴对于均质流体:v=V/m=1/ρ(m 3/㎏)3.液体的密度在一般情况下,可视为不随温度或压强而变化;但气体的密度则随温度和压强可发生很大的变化。
二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dv dm v m v =∆∆→∆0lim㈠压缩性⒈定义:当温度不变时,随作用在流体上的压力增大被所产生的流体体积减小,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⒉压缩性的大小表示⑴流体压缩系数κT -—等温压缩率当温度不变时,由压强变化所引起的流体体积的相对变化量。
即式中K T —体积压缩系数(P a -1)∆V —压缩前后流体体积改变量(m 3)V —流体原有体积(m 3)∆P —压强的变化量(P a )⑵体积弹性系数(弹性模量)E-—单位形变所需压力dPdV V P V V P V V K T 1lim 1/lim 00-=∆∆-=∆∆=→∆P →∆P(P a )☆一般情况下,液体可看作不可压缩流体。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一)一、实验目的1. 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
2. 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
3. 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层流和湍流。
4.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三、实验器材与设备1. 流体流动实验装置:管道、流量计、压力计等。
2. 流体粘度实验装置:粘度计、计时器等。
3. 流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表面张力计、铂丝等。
4. 其他辅助工具:量筒、滴定管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流体流动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流速下的压力和流量数据,分析流体流动的规律。
2. 流体粘度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流体粘度,探讨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3. 流体表面张力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研究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压力-流量曲线,分析流体流动状态。
2.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粘度-温度曲线,探讨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3.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表面张力-液体种类曲线,研究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二)六、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 培养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实验原理1. 流体的定义和分类。
2. 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
3. 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层流和湍流。
4.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八、实验器材与设备1. 流体流动实验装置:管道、流量计、压力计等。
2. 流体粘度实验装置:粘度计、计时器等。
3. 流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表面张力计、铂丝等。
4. 其他辅助工具:量筒、滴定管等。
九、实验内容与步骤1. 流体流动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流速下的压力和流量数据,分析流体流动的规律。
2. 流体粘度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流体粘度,探讨温度对粘度的影响。
3. 流体表面张力实验:测量不同液体的表面张力,研究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传热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传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传热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1.了解传热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掌握热量传递的三大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学习传热方程及其求解方法。
4.能够运用传热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如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等。
5.能够运用传热方程进行简单计算,求解热量传递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对热量传递现象的认知水平。
2.激发学生对传热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未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热的基本概念、传热方式、传热方程及其应用。
1.传热的基本概念:热量、温度、热传递等。
2.传热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传热方程:傅里叶定律、牛顿冷却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等。
4.传热方程的应用:热量传递问题的求解与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传热现象和问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传热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热现象,提高其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传热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如《热力学》、《流体力学》等。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传热现象和原理。
4.实验设备:准备热传导实验仪、对流换热实验仪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热现象。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其对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流体力学》实验教案(全)(一)不可压缩流体定常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术;2、验证流体定常流的能量方程;3、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自循环伯努利方程实验装置图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溢流板;5.稳水孔板;5 / 456.恒压水箱;7.测压计;8.滑动测量尺;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 11.测压点; 12.毕托管 13.实验流量调节阀。
三、实验原理:在实验管路中沿水流方向取n个过水截面。
可以列出进口截面(1)至截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截面的测压管中读出值,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各测压管与各测压点,毕托管测点的对应关系。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后,检查泄水阀关闭时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若不平则进行排气调平(开关几次)。
3、打开阀13,观察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及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压管水头的变化情况。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是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再调节阀13开度1~2次,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液面降到标尺最低点为限,按第4步重复测量。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1、把有关常数记入表2.1。
2、量测()并记入表2.2。
3、计算流速水头和总水头。
4、绘制上述结果中最大流量下的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轴向尺寸参见图2.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可以绘在图2.2上)。
六、结果分析及讨论: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3、测点2、3和测点10 、1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4、试问避免喉管(测点7)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如抬高或降低水箱的水位)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
Section 3 Heat Transfer summarize1.Heat Transfer and its application2.Nature of heat flow (three type)3.Typical heat-exchange equipment•1.Heat Transfer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purpose of heat transfer involve:(1) heat up or cooling ,(2) heat exchange(3)heat preservation, reduce heat lossThe mechanisms by the heat flows are three:Conduction Convection Radiation----热传导----对流--热辐射Nature of heat flowIn gases,---conduction occurs by the randommotion of moleculesz In metals,.--conduction results from the motion of free electronsConvection对流convective flow of heat---a particle of fluid crosses a specific surface, such as the boundary of a control volume, it carries with quantity of enthalpy.对流---流体内部质点发生相对位移的热量传递过程There are two types of convection :z natural convection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温度不同造成的浮升力引起的流动z force convection 强制对流流体受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