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戊糖途径及其他糖代谢途径
- 格式:ppt
- 大小:6.28 MB
- 文档页数:85
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
磷酸戊糖途径是一种是糖代谢反应途径,包括葡萄糖-6-磷酸、磷酸戊糖和糖酸盐。
以下是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
1.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磷酸戊糖途径发生在细胞质中,与细胞核和线粒体相隔离。
2. 糖分解和糖合成的共同途径:磷酸戊糖途径不仅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些碳骨架合成过程的前体。
3. 产生辅酶NADPH和三磷酸腺苷(ATP):磷酸戊糖途径产生
辅酶NADPH,这在细胞内有重要的还原作用。
同时,途径中
产生的ATP也用于细胞能量供应和其他生化反应。
4. 产生五碳糖醇磷酸物和核苷酸:磷酸戊糖途径中的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反应生成五碳糖醇磷酸物和核苷酸,这些物质在细胞核酸合成中起重要作用。
5. 磷酸戊糖途径是可逆的:糖醇磷酸和核苷酸可以通过逆向反应生成糖的途径,这使得磷酸戊糖途径可以根据细胞需要进行调节和适应新的代谢需求。
总的来说,磷酸戊糖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糖代谢途径,可以产生能量和还原物质,并且是其他生物化学过程的重要前体。
电子教案第二十五章戊糖磷酸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课前回顾≥提问:1. 呼吸链的概念、组成,及各成分的排列顺序?2.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3.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4. 化学渗透学说?≤教学目的≥1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特点、关键酶、调节、生理意义。
2 、掌握糖异生途径反应过程、限速步骤、限速酶;熟悉糖异生的调节、生理意义。
3 、熟悉糖的其它代谢途径4 、寡糖类的生物合成与分解(自学)≤重点难点≥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特点、关键酶、调节、生理意义≤教学内容≥一.戊糖磷酸途径的引出:葡萄糖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代谢主要是通过酵解和三羧酸循环途径进行的,这也是生物产生能量的主要途径。
但绝非唯一的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又称戊糖支路( Pentose Shunt )、己糖单磷酸途径( Hexose Monophophate Pathway )、磷酸葡萄糖酸氧化途径( Phosphategluconate Oxidative Pathway )、以及戊糖磷酸循环( Pentose Phosphate Cycle) 等,这些名称强调从磷酸化的六碳糖形成磷酸化五碳糖的过程。
戊糖磷酸途径是糖代谢的第二条重要途径,是葡萄糖分解的另外一种机制,在细胞溶胶中进行,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二.过程概述磷酸戊糖途径是指从 G-6-P 脱氢反应开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代谢途径。
该旁路途径的起始物是 G-6-P ,返回的代谢产物是 3- 磷酸甘油醛和 6- 磷酸果糖,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 5- 磷酸核糖和NADPH 。
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中进行。
关键酶是 6-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三.过程详述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一)物质代谢1 .代谢途径(图)( 1 )反应和中间代谢物( 2 )酶和辅酶( 3 )能量和还原力的传递( 4 )碳架的变化6C → 5C +CO2;5C + 5C → 3C + 7C ;3C + 7C → 4C + 6C ; 5C + 4C → 3C + 6C( 5 )抑制剂( 6 )总反应式3 G -6-P+6NADP +→ 3 CO2+6 NADPH+ 2 F -6-P+3-P- 甘油醛(二)能量代谢3 分子的 G-6-P 产生 6 分子的 NADPH+H+和 1 分子 3-P- 甘油醛,同时又返回 2 分子的G-6-P ,也就是 1 分子的 G-6-P 产生 6 分子的 NADPH+H+和 1 分子 3-P- 甘油醛。
糖醛酸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
糖醛酸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是细胞内的两种代谢途径,它们对于生物体内的能量产生和物质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糖醛酸途径是一种葡萄糖代谢途径,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
该途径将葡萄糖转化为葡萄糖醛酸,并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糖类和非糖类物质。
这个途径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维持血糖水平、合成脂类和胆固醇、解毒等。
磷酸戊糖途径则是一种产生 NADP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和 5-磷酸核糖的代谢途径。
它在细胞内普遍存在,对于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提供生物合成所需的还原力以及合成核酸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磷酸戊糖途径还参与了细胞内抗氧化防御机制,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
这两种途径在细胞内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生物体内的能量代谢和物质合成。
它们的正常运作对于维持细胞的功能和生物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生物体和细胞类型中的糖醛酸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具体的代谢过程和功能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于更详细和具体的信息,建议参考相关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教材或研究文献。
磷酸戊糖途径和其它糖代谢途径一、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二、磷酸戊糖途径的化学计量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物学意义四、磷酸戊糖途径的调控五、葡萄糖的异生途径六、乳酸循环Con pany vino se anda el Camino. (With bread and wine Youcan walk your road.)以面包提供的碳水化合物占人类吸收热量的很大比例.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途径和糖原代谢一、磷酸戊糖途径的过程(P entose P hosphate P athway, PPP)场所:细胞质氧化阶段:从6-磷酸葡萄糖氧化开始,直接氧化脱氢脱羧形成5-磷酸核糖。
非氧化阶段:磷酸戊糖分子在转酮酶和转醛酶的催化下互变异构及重排,产生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
中间产物:C3、C4、C5、C6和C7糖。
转酮酶和转醛酶5-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糖(一)不可逆的氧化脱羧阶段第一阶段包括脱氢、水解和脱氢脱羧3步反应。
是不可逆的氧化阶段,由NADP+作为氢的受体,脱去1分子CO,生成五碳糖。
21.6-磷酸葡萄糖的脱氢反应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作用下,以NADP+为辅酶,催化6-磷酸葡萄糖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内酯及NADPH。
2.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的水解反应在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酶催化下,6-磷酸葡萄糖内酯水解,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
3.6-磷酸葡萄糖酸的脱氢脱羧反应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作用下,以辅酶NADP+为氢受体,催化6-磷酸葡萄糖酸氧化脱羧,生成5-磷酸核酮糖和另一分子NADPH。
(二)可逆的非氧化分子重排阶段糖分子重新组合异构反应转酮反应转醛反应非氧化阶段的分子重排反应总图5-磷酸核糖转酮酶转醛酶转酮酶5-磷酸木酮糖5-磷酸核酮糖当组织需要NADPH 时,非氧化阶段由6分子的5C 糖生成5分子的6C 糖4.磷酸戊糖的异构化反应5-磷酸核酮糖经磷酸核糖异构酶催化,形成5-磷酸核糖(5-PR)。
第四节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反应场所:胞浆反应过程分两个阶段:1.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2.非氧化反应: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a)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b)一分子G-6-P经过反应,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次脱氢反应,生成一分子CO2和2分子NADPH+H+c)一般是3分子6-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第二阶段反应的意义:通过第二阶段一系列基因转移反应,将多余的核糖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可进入酵解途径。
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戊糖旁路(pentose phosphate shunt)。
三.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其活性的高低决定6-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量NADPH/NADP+比值调节此酶的活性:比值,酶活性比值,酶活性NADPH对该酶有强烈抑制作用四.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为核苷酸的生成提供核糖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a)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许多合成代谢b)参与体内羟化反应c)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Tip: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溶血性黄疸(蚕豆病)NADPH ,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红细胞膜易破损。
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一.概述:糖原(glycogen)--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
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1)肌肉:肌糖原,180 ~ 300g,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2)肝脏:肝糖原,70 ~ 100g,维持血糖水平二.糖原的合成代谢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 ------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合成部位:1) 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 2) 细胞定位:胞浆 糖原的合成途径:1.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2. 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1-磷酸葡萄糖基团转移的意义:由于延长形成α-1,4-糖苷键,所以葡萄糖分子C1上的半缩醛羟基必须活化,才利于与原来的糖原分子末端葡萄糖的游离C4羟基缩合。
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源来源,它是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糖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主要是通过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原合成四种途径来实现的。
首先,糖酵解是一种糖分解反应,能由糖原分解成大分子糖,小分子糖和其它糖苷,在这个反应中被分解的糖原分子会被分解成水和乙醛。
在糖异生过程中,糖分解的淀粉分子会被分解成次甘糖(乙醛)和葡萄糖(乙二醛),这两种小分子的糖苷在人体的细胞内被合成成糖原和糖类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
磷酸戊糖途径指的是通过水解磷酸戊糖酯分解成葡萄糖和磷酸组成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葡萄糖会被用来合成生物体糖醛酸,其中包括糖原、糖脂类和蛋白质等生物物质。
最后,糖原合成反应是指将葡萄糖和乙二醛结合生成高分子糖原分子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葡萄糖会被用来合成糖原酸,从而增强糖原分子的分子量。
糖的合成和分解是人体维持正常生活所必须的基本过程,它不仅起到供能的作用,也起到重要的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在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原合成这三种糖代谢途径中,糖分子被不断合成和分解,为人体提供了有效的能量来源。
同时,这也是维持细胞内糖内容的基础,保证人体的正常功能。
机体的生长、繁殖和发育等一系列活动,离不开糖的参与。
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和糖原合成这四种糖代谢途径,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把糖原变成有效的能源,并为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提供基础。
这些途径在糖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是人体血糖水平调节和维持正常生活的基础。
由此可见,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是一系列重要的糖代谢过程,它们合成和分解糖原,能够使细胞获得有效的能量,保证细胞能顺利地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糖代谢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而且能保持细胞的机能,因此,糖的合成和分解是物质稳定性和生物体正常功能的重要保障。
四.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一)磷酸戊糖途径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磷酸戊糖途径: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细胞定位:胞液1.两个阶段:a. 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 + H+ 及CO2b. 非氧化反应: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1)6-磷酸葡糖在氧化阶段生成磷酸戊糖和NADPHA. P172公式B. G-6-P 1 2 3 5-磷酸核糖(1: NADP+ NADPH+H+ 6-磷酸葡糖脱氢酶(脱氢)2:H2O 内酯酶(脱水)3: NADP+ NADPH+H+ +CO2) 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脱羧)C. 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6-磷酸葡糖脱氢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NADPH + H+。
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
(2) 经过基团转移反应进入糖酵解途径A. 每3分子6-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列反应中,通过3C (3-磷酸甘油醛)、4C (4-磷酸赤藓糖)、6C (6-磷酸果糖)、7C(7-磷酸景天糖)等演变阶段,最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
B. 这些基团转移反应可分为两类: a. 转酮醇酶(transketolase)反应,转移含1个酮基、1个醇基的2碳基团;接受体都是醛糖。
b. 转醛醇酶(transaldolase)反应,转移3碳单位;接受体也是醛糖。
C. P173公式D. 第二阶段反应意义:通过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将核糖转变成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酵解途径。
因此磷酸戊糖途径也称磷酸戊糖旁路(pentose phosphate shunt)。
a.磷酸戊糖途径的总反应式:3×6-磷酸葡糖+ 6 NADP+ 2×6-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 6NADPH + 6H++ 3CO2b.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1)脱氢反应以NADP+为受氢体,生成NADP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