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 格式:ppt
- 大小:642.50 KB
- 文档页数:12
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据传输和路由技术是网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保证了快速、稳定和安全的数据传输。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路由技术,并分步骤列出相关内容。
一、数据传输技术1. 什么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指在通信网络中将数据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的方法和技术。
2. 数据传输的三种基本方式- 并行传输: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适用于短距离传输,但受到信号干扰和时序不准确等问题的影响。
- 串行传输:逐个传输数据位,适用于长距离传输,但速度相对较慢。
- 并行-串行转换: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或将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进行处理。
3. 常见的数据传输技术- 电路交换:在通信开始前,建立起物理连接,数据通过此连接进行传输。
常见于传统的电话网络中。
- 分组交换:将数据分割为固定大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单独传输。
常见于互联网中。
- 报文交换:将整个报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传输,不分割数据。
常见于无线通信网络中。
4. 数据传输过程- 发送端将数据进行编码和分割,形成数据包或报文。
- 数据包或报文通过通信介质传输到接收端。
- 接收端进行解码和重组,恢复出原始数据。
二、路由技术1. 什么是路由技术?路由技术是指在通信网络中选择最佳的数据传输路径的方法和技术。
2. 路由算法的分类- 静态路由算法:提前设定好路由表,路由路径固定,不会随网络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 动态路由算法:根据网络的实时状态和特定的指标选择最佳路由路径。
3. 常见的路由协议- RIP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协议,通过最小跳数作为选择路由路径的标准。
- OSPF协议: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通过链路质量等指标选择最佳路由路径。
- BGP协议:用于互联网中的边界路由器之间的路由选择。
4. 路由表的学习和更新- 直接连接路由:将连接到同一网络的主机和路由器添加到路由表中。
《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教学设计“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是广东版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数据传输方式”“信道与带宽”和“信息交换方式”三大块内容。
考虑这几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内容的衔接问题,我计划用一个课时重点来讲解“数据传输方式”和“信息交换方式”两部分,这两部分知识理论性较强,涉及到的原理和概念较多,可以说是学生容易感到枯燥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基本的数据通信术语和数据交换的技术,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是如何传输的,为下节课的“网络协议”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1 能够区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式。
2 知道网络通信中常用的几种数据交换技术。
3 能够利用已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的方式;几种数据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
难点:使用线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首先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远古时代的壁画、古代的烽火以及现代的电报电话机,目的是通过阐述人类进行通信久远的历史以及随着科技进步,使通信方式的不断进步与革新的事实,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二、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式师:首先以电话机的工作原理为例,引出简单的通信系统以及模拟信号。
1 模拟信号:以电话机的工作原理为例,引出简单的通信系统以及模拟信号。
2 数字信号:由两台电脑直接通过串口相连实现通信,引出数字信号。
3 分析两种信号的特点:学生思考:为什么计算机在连人因特网时,需要使用调制解调器。
教师通过思考题的分析引出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4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
)5 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基带传输(数字信号)和频带传输(模拟信号)师:小结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两种方式:基带传输:在数字信道上直接传送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基带传输。
一般用于传输距离较近的数字通讯系统。
频带传输:对于频带信号(模拟信号)的传输就叫做频带传输。
诸城一中高二信息技术教案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教师寄语: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
【学习目标】1.了解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
2.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
3.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
【新课导入】现代信息社会,人们被由电话线、有线电视线、卫星和微波、无线电波及电视信号等组成的通信设施所传输的数据包围。
计算机数据也是用这些通信设施传输数据,本节课我们学习通信设施的电缆和传输设备是如何传输计算机信息及在进行信息传输时必须使用的协议。
【自主学习】一、研读课本P16—20,完成下列任务。
1.声波是一种__________信号,能够在空气中传播。
2.电话就是将人的声音信号变换成__________之后来传送的,再通过逆转换装置将其转换为声音信号。
3.计算机是以数字信号来表示和贮存信息的,数字信号只有两种状态,数字上用___和_______表示。
4.说明字符“A”是如何传送的?5.为什么计算机在拨号上网和远程联机过程中使用MODEM?调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信道(channel)是通信双方之间以传输介质为基础传递信号的_____________。
7.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例如:普通导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以及各种频段的无线电传播等)的不同,信道可以分为_______信道和________信道。
8.带宽与宽带各指什么?带宽(bandwidth)是指通信信道的_____________。
宽带是具备较高通信速率和较高吞吐量的_____________。
9.解释说明“分组交换技术”。
【当堂练习】1.计算机网络是指把多台处于不同地域的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按一定的几何结构互相连接起来,在一定的通信协议的控制下能够进行_____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简述数据通信的过程
数据通信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过程。
下面是简要的数据通信过程:
1.发送方对数据进行编码: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转换为可以
在网络上传输的二进制形式。
这可以包括将数据分割为较小的数据包,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等。
2.发送方将数据包发送到网络:数据包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无线信号等)传输到网络中。
发送方通常使用网络协议将数据包传输到网络的下一跳。
3.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包通过物理网络和网络设备(例如
路由器、交换机等)在网络中传输。
数据包通过不同的网络设备和连接经过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将选择正确的路径将数据包转发到目的地。
4.接收方接收数据包:接收方在其接口上接收数据包。
接收方
也使用网络协议,例如IP协议,以接收和解析传入的数据包。
5.接收方解码数据:接收方将接收到的二进制数据包转换为可
读的格式,以便于应用程序或用户理解。
这可以包括将数据包重新组合为原始数据,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等。
6.应答或数据反馈:接收方可以向发送方发送一个应答或数据
反馈,以确认接收到数据包,请求更多数据或执行其他操作。
7.完成数据通信:数据通信过程结束,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通信的过程是动态的且可以在不同网络层次上进行。
例如,在互联网中,数据通信可以涉及多个网络层次,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物理层。
在每个层次上,不同的协议和技术可以被使用来实现数据通信。
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知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它不仅连接了电子设备和用户,还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
在计算机网络中,各种功能被广泛应用,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数据传输、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交流。
本文将就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进行论述。
一、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数据通信。
网络中的计算机节点通过通信链路相互连接,并利用各种通信协议完成数据传输。
数据通信分为点对点通信和广播通信两种形式。
点对点通信是指从源节点向目标节点发送数据,该数据只被目标节点接收。
广播通信则是指将数据发送给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所有节点都能够接收到这个数据。
在许多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使用分组交换进行,即将数据分为多个较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这样的方式更加高效和可靠,因为可以通过多条路径将数据包发送给目标节点,同时即使某些数据包丢失或损坏,也不会对整个数据传输造成太大影响。
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通过网络,用户可以访问和利用远程主机上的硬件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便捷性。
此外,计算机网络还可以提供软件资源的共享。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远程主机上的应用程序,这样就无需在本地安装大量的软件,节省了存储空间并方便了软件的更新与维护。
三、信息交流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通信工具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信息交流,如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语音聊天和视频会议等。
这种方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与共享。
此外,计算机网络也为用户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如新闻、学术资料、娱乐内容等。
网络搜索引擎的出现更是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远程操作与管理计算机网络还可以实现远程操作和管理。
第三课网络中的数据通信、网络协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信道、带宽、宽带的概念。
2、理解电话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中信号的传输原理。
3、理解modem的工作原理4、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借助自身的使用经验,领悟原理,使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2、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养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2、对日常生活涉及到的科学技术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网络通信中的信号传输原理、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
教学难点:理解分组交换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并能利用其原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多媒体机房,网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引入】:以“两个纸杯+一条细线”做成的简单通话器的实验导入,请两名同学试用这个简单通话器。
然后引导同学分析这个简单通话器的原理。
【设计意图】:以简单有趣的实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讲授(一)声音的传输原理【动画演示】:电话中声音的传输原理和过程。
【小组讨论】:网络中的信号是如何传输的?【视频讲解】:课件第一章第三节,网络中的信号是如何传输的。
(二)通信信号【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7-P18。
【课程讲解】:1.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信号中没有断开或不连续的的地方,如时间、温度、电波、声音;数字信号:信号仅取一些有限数目的值,如字符,二进制数,电脉冲。
.信号在网络中的传送2调制解调器(MODEM):信号变换器。
调制:从数字数据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
解调:从模拟信号反变换成原来的数字数据信号的过程。
【小组讨论】:无论是ADSL还是拨号上网,在计算机和电话线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装置,是什么?为什么要有那样一个装置?(答案看视频)(三)信道与带宽【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8。
【课程讲解】:1、什么叫信道?信道(channel)是通信双方之间以传输介质为基础传递信号的通路。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指的是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传输、接收和处理的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一般是通过数据包进行传输,因此数据通信技术的核心就是数据包的传输和处理。
数据通信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传输技术
数据传输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
有线传输常用的技术包括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等;无线传输常用的技术包括蓝牙、Wi-Fi、4G等。
数据传输技术的选择会影响到数据传输的速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2.数据压缩技术
数据压缩技术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使得数据在传输中占用的带宽更小。
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包括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会牺牲一定的数据质量以换取更高的数据压缩比,无损压缩则是不会牺牲数据质量。
3.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使得数据在传输中更加安全。
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AES、DES、RSA等。
数据
加密技术可以防止黑客攻击和窃取数据等安全问题。
4.数据校验技术
数据校验技术是指在数据传输中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监测的技术。
常用的数据校验技术包括CRC、MD5等。
数据
校验技术可以防止因传输过程中数据被篡改而导致的数据错误。
以上是计算机网络中主要的数据通信技术,它们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通信技术。
通信网络中常见的数据传输媒介与特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数据的传输媒介是构成通信网络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重点介绍通信网络中常见的数据传输媒介以及它们的特点。
1. 有线传输媒介有线传输媒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传输方式之一。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有线传输媒介及其特点。
1.1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是一种由金属中心导体、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和外绝缘层构成的传输媒介。
它具有以下特点:- 高带宽:同轴电缆能够传输宽带信号,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 抗干扰性强:金属屏蔽层能够有效地防止外界干扰,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 传输距离有限:同轴电缆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适用于局域网等小范围通信。
1.2 光纤光纤是一种利用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媒介。
它具有以下特点:- 高带宽:光纤能够以光速传输数据,带宽非常高,可以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
- 抗干扰性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 传输距离长:光纤的传输距离较长,可以覆盖广域网络。
1.3 双绞线双绞线是一种由一对绝缘电缆线通过绞合而成的传输媒介。
它具有以下特点:- 低成本:双绞线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
- 传输距离有限:由于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双绞线的传输距离相对较短。
2. 无线传输媒介无线传输媒介是一种无需使用物理连线的数据传输方式。
下面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无线传输媒介及其特点。
2.1 Wi-Fi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通过接入点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数据传输。
它具有以下特点:- 便捷性:Wi-Fi可以让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互联网,提供了更加方便的上网方式。
- 传输距离有限:Wi-Fi的传输距离通常在几十米到几百米之间,适用于小范围通信。
2.2 蓝牙蓝牙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常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它具有以下特点:- 低功耗:蓝牙设备的耗电量相对较低,能够节约设备的能源。
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协议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中,数据的传输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么在网络数据传输中有哪些协议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协议。
一、TCP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是互联网通信中的一个主要协议。
TCP协议在网络中主要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确保数据包的有序和完整性。
TCP采用了三次握手的方式建立连接,保证了通讯的可靠性。
同时,TCP协议还实现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能够有效的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
在TCP协议中,发送的数据被分成多个数据包。
每个数据包都有序号,接收方通过这个序号来判断数据包的顺序和完整性。
如果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TCP会尝试重新发送数据包,直到接收方收到正确的数据包为止。
这确保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
二、UDP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即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互联网通信中的另一种协议。
与TCP协议不同,UD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不保证数据包的可靠性和有序性。
UDP协议主要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程序,如VoIP、视频直播等。
与TCP协议不同,UDP协议没有握手过程,发送方可以直接向接收方发送数据包。
数据包不进行排序和重传,因此UDP协议的传输速度要比TCP协议快。
但是由于UDP协议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因此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数据丢失和乱序等问题。
三、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协议,即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响应协议。
HTTP协议主要使用在Web上,用于传输HTML页面、图片、视频等资源。
HTTP协议基于TCP协议,通过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HTTP协议采用了请求-响应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并处理请求后返回响应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