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和104规约
- 格式:pptx
- 大小:206.49 KB
- 文档页数:45
iec104规约中单点和双点遥控的区别(原创版)目录1.IEC101 和 IEC104 规约的简介2.单点和双点遥控的定义3.单点和双点遥控在 IEC101 和 IEC104 规约中的应用4.单点和双点遥控的区别5.结论正文IEC101 和 IEC104 是两个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和远程控制的国际标准。
IEC101 规约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遥信和遥测,而 IEC104 规约则用于电力系统的遥控。
在这两个规约中,单点和双点遥控是两种常见的遥控方式。
单点遥控和双点遥控的定义如下:单点遥控:在电力系统中,通过一个遥控点对一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例如,通过一个遥控点控制一个开关的合闸或分闸。
双点遥控:在电力系统中,通过两个遥控点对一个被控设备进行控制。
例如,通过一个遥控点控制一个开关的合闸,通过另一个遥控点控制该开关的分闸。
在 IEC101 和 IEC104 规约中,单点和双点遥控都被广泛应用。
然而,这两种遥控方式有一些区别:1.控制方式不同:单点遥控只涉及一个遥控点和一个被控点,而双点遥控涉及两个遥控点和一个被控点。
因此,双点遥控的控制方式更为复杂。
2.应用场景不同:单点遥控通常用于对电力系统中的单个设备进行控制,例如开关、断路器等。
双点遥控则用于对电力系统中的多个设备进行协同控制,例如并联或串联控制。
3.通信方式不同:单点遥控只涉及一条通信链路,而双点遥控涉及两条通信链路。
因此,双点遥控的通信方式更为复杂。
总的来说,单点和双点遥控在 IEC101 和 IEC104 规约中都有重要的应用,但它们有一些本质的区别。
单点遥控适用于对单个设备进行控制,而双点遥控适用于对多个设备进行协同控制。
101、104、CDT规约区别
一般来说CDT,101,104属于调度类的规约,属于调度端与站内的通讯规约,CDT,101用于串口,104用于网络.
主要区别在于:CDT规约属于主动上送,不管调度发什么命令都会主动上送全站遥信遥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循环上送全站信号,遥信最大个数512,遥测256,信息类型是通过控制字来区分的,功能码来区分点号,101和104类似,除了报文头有区别,上送信息内容大体一致。
101与104是问答式,就是调度问什么回什么。
大致流程为:主站测试链路报文-子站回确认帧,调度总召,子站上送全遥测遥信,调度下发二级数据召唤报文,子站回变化遥测。
101与104通过类型标识区分信号类型,信息体地址判断信息点号。
三者遥信变位和SOE都是主动上送。
103主要用于站控层设备通讯,同样是问答式,通过ASDU号区分信息类型,FUN号,INF号区分点位。
另外CDT也能用于站内智能设备通讯。
101、104规约报文解析方法一、电力系统数据通信协议体系IEC60870-5系列:远动通信协议体系IEC60870-6系列:计算机数据通信协议体系IEC61850-7系列:变电站数据通信协议体系IEC60870-5系列;IEC TC57 WG03(远动规约)配套标准IEC60870-5-101:基本远动任务IEC60870-5-102:电能累计量IEC60870-5-103:继电保护IEC60870-5-104:IEC60870-5-101的网络访问其他规约类型;CDT、DNP3.0、MODBUS等。
二、远动传输规约IEC60870-5-104的解析方法1)程序启动后,首先发送链路连接请求帧,68 04 07 00 00 00起始字符:68H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4H(4个字节,即07 00 00 00)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7H-->0000 0111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由第三四位01可知是链路连接请求帧2)随后,接到模拟从站发送来的连接请求确认帧,68 04 0B 00 00 00起始字符:68H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4H(4个字节,即0B 00 00 00)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BH-->0000 1011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由第三四位10可知是链路连接确认帧3)主站发送测试链路询问帧,68 04 43 00 00 00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43H-->0100 0011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由第七八位01可知是链路测试请求帧4)从站发送链路测试确认帧;68 04 83 00 00 00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43H-->0100 0011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由第七八位11可知是链路测试确认帧5)主站发送总召唤激活请求命令;召唤全数据格式例如;68 0E 00 00 00 00 64 01 06 00 01 00 00 00 00 14起始字符:68H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EH(14个字节,即00 00 00 00 64 01 06 00 01 00 00 00 00 14)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0H-->0000 0000由第一位0可知是I格式帧;控制域第二个八位组:00H-->与第一个八位组的第2-8位组成0000 0000(高位)0000 000(低位)所以,发送序号N(S)=0(注:I格式帧计数)控制域第三四八位组:00H 00H-->0000 0000(第四个八位组,高位)0000 000(第三个八位组的第2-8位,低位)类型标识:64H(CON<100>:=总召唤命令)可变结构限定词:01H(SQ=0,number=1)传送原因:06H 00H(Cause=6,激活)APDU地址:01H 00H(ADDR=1,即0001H,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信息体地址:00H 00H 00H(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信息体元素:14H(召唤限定词QOI=20,站召唤全局)7)从站站发送总召唤激活结束命令,68 0E 06 00 02 00 64 01 0A 00 01 00 00 00 00 14传送原因;0A(结束字符)遥信报文;6)从站发送单点遥信数据帧;68 1E 02 00 02 00 01 05 14 00 01 00 0A 00 00 00 0C 00 00 00 0E 00 00 00 10 00 00 00 64 00 00 01控制域;02 00 02 00类型标识:01H(CON<1>:=单点信息)可变结构限定词:05H(SQ=0,number=5,由此可知有5个不连续的单点信息)传送原因:14H 00H(Cause=20,响应站召唤)终端地址:01H 00H第一个信息体地址:0AH 00H 00H(点号:10)第一个信息体数据:00H(遥信状态;分)第二个信息体地址:0CH 00H 00H(点号;12)第二个信息体数据:00H(遥信状态;分)。
101、103、104规约是在智能电能表通信规范标准中的三种不同的协议,它们之间有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分别对这三种规约进行介绍和比较。
101规约101规约是由中国电力公司制定的一种通信规范,主要用于电力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
它采用了二进制编码方式,数据传输效率较高。
101规约适用于较小规模或较简单的系统,具有较低的通信开销。
它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功能,如实时数据测量、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等。
101规约的缺点是功能相对较为简单,无法满足大规模系统和复杂应用的需求。
因此,在一些大规模电力系统中,较少采用101规约。
103规约103规约是在101规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通信规约,也是中国电力公司提出的标准之一。
103规约在101规约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和灵活性。
它采用了报文格式传输数据,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如串口、以太网和无线通信等。
103规约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大规模电力系统和复杂应用场景。
相比于101规约,103规约的主要优势在于功能更加丰富,可以支持更多的数据传输和控制操作。
它提供了分组传输、数据压缩和加密等功能,以满足不同系统的需求。
104规约104规约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的一种电力自动化系统通信规约,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和通信控制。
104规约与101、103规约相比,更加开放和通用。
它可以支持多种通信介质和协议,如以太网、无线通信和TCP/IP 等。
104规约具有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支持主站对子站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它还提供了完整的错误检测和恢复机制,保障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总结起来,101规约主要适用于较小规模或较简单的系统,功能相对较为简单;103规约在101规约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和灵活性,适用于大规模电力系统和复杂应用场景;104规约是更为通用和开放的协议,具有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适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
可以根据具体的系统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规约,以满足系统通信的要求。
检测规程、标准及验收标准
1) DL/T 814-2002 配电自动化功能规范
2) DL/T 721-2000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3) GB/T13729-2002 远动终端设备
4) DL/T 634.5-101 远动设备及系统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第101部分
5) DL/T 634.5-104 远动设备及系统标准传输协议子集第104部分
6) Q/GDW 370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
7) Q/GDW 382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
8) 生配电[2009]196 号《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与改造技术原则》
9) GB/T 14598.10-2007 《电气继电器第22-4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
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电快速瞬变/ 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10) GB/T 14598.14-1998《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第2
部分:静电放电试验》
11) GB/T 14598.18-2007 《电气继电器第22-5 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
护装置的电气骚扰试验- 浪涌抗扰度试验》
12) GB/T 7261-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13) DL/T 478-2001 《静态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14) GB/T 15145-2008 《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15) Q/701-205.000-2010 《质量手册》
16) Q/701-205.002-2010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传输规约检验
1 101 规约连通性测试
2 104 规约连通性测试。
104规约和101规约的应用场景以104规约和101规约的应用场景为标题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定义了数据的传输规则和格式,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正确解析。
而在互联网领域,104规约和101规约是两种常用的通信协议。
本文将分别介绍104规约和101规约的应用场景,并对比它们的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规约。
一、104规约的应用场景104规约,也称为IEC 60870-5-104规约,是一种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的通信协议。
它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 电力系统监控与控制104规约可以用于监控和控制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开关等。
通过与设备进行通信,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测量数据和告警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2. 电力调度与管理104规约还可以用于电力调度与管理系统,用于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调度计划、负荷预测、供需平衡等功能。
通过与各个电力设备的通信,可以实时获取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负荷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管理。
3. 电力设备维护与管理104规约还可以用于电力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包括设备的巡检、维修、保养等工作。
通过与设备进行通信,可以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及时进行维护与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101规约的应用场景101规约,也称为IEC 60870-5-101规约,是一种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的通信协议。
它主要用于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实现工业自动化的目标。
1. 工业过程监控与控制101规约可以用于监控和控制工业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如阀门、传感器、执行器等。
通过与设备进行通信,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测量数据和告警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实现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2. 数据采集与传输101规约可以用于工业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包括采集现场设备的数据和将数据传输到上层监控系统。
101.104子站端通讯规约101规约和104规约常用于调度中心和子站之间通讯。
101规约一般用于串口通讯,也可用UDP方式;104规约则用于网络通讯,采用TCP/IP方式。
目前公司在eComm和DCAP系统中只有101规约和104规约发送端(即子站端/从站端)软件,没有接收端(即主站端)软件;而PDS系统中,有101规约和104规约接收端(即主站端)软件,以及104规约发送端(即子站端)软件。
步骤1确认信息(1)101 串口 UDP104 网口 TCP/TIP 提供本机和对方IP 和端口(2)配置文件公共地址链路地址域长度单点遥还是双点遥信信息对象地址长度等主站-〉子站总召报文:68 09 09 68 73 1F 64 01 06 1F 0000 14 30 16 链路地址传送原因公共地址信息对象地址(3) 点表数据对照表2新建通讯设备※ DCAP 参数数据管理工具※ ECOMM新建通讯设备新建通讯设备类型为 TCPSERVER查看安装盘中是否有101.104规约Config104.exe 必须和数据库 ecomm.mdb 在同一个文件目录下3修改配置DCAP 在 Comm101Rtu.ini 中修改其相关配置ECOMM 进入Config104XML.exe 新建配置,另存一个文件如 104xml4生成数据对照表※DCAP用CTMfor104.exe根据已给点表生成数据对照表ECOMM 在进入Config104XML.exe 新建配置,另存一个文件如 104xml 后修改其配置5启动通讯程序DCAP 启动 Comm101Rtu.exeECOMM 新建通道在Root (ecomm节点)上新建通道把已另存的104xml文件上传到通道启动 Ecommserver =调试诊断首先确认信息,和对方协商通讯口配置和互操作性:● 对101规约而言,通讯双方必须约定采用串口还是UDP方式,以及串口的设置(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停止位)或UDP的设置(双方IP和端口)● 对eComm系统的104发送软件而言,必须指定对方的IP地址,如果端口不指定,可以设为0;对DCAP系统的104发送软件而言,如果指定对方的IP地址和端口,则分别设置到远方网址和远方端口,如果不指定,远方网址和远方端口必须清空(不能写0)如果不能确定对方IP和端口,不要随便填。
101及104规约报文解析方法101、104规约报文解析方法一、电力系统数据通信协议体系IEC60870-5系列:远动通信协议体系IEC60870-6系列:计算机数据通信协议体系IEC61850-7系列:变电站数据通信协议体系IEC60870-5系列;IEC TC57 WG03(远动规约)配套标准IEC60870-5-101:基本远动任务IEC60870-5-102:电能累计量IEC60870-5-103:继电保护IEC60870-5-104: IEC60870-5-101的网络访问其他规约类型;CDT、DNP3.0、MODBUS等。
二、远动传输规约IEC60870-5-104的解析方法 1)程序启动后,首先发送链路连接请求帧,68 04 07 00 00 00起始字符:68H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4H(4个字节,即07 00 00 00)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7H --> 0000 0111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由第三四位01可知是链路连接请求帧 2)随后,接到模拟从站发送来的连接请求确认帧,68 04 0B 00 00 00起始字符:68H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4H(4个字节,即0B 00 00 00)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BH --> 0000 1011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由第三四位10可知是链路连接确认帧 3)主站发送测试链路询问帧,68 04 43 00 00 00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43H --> 0100 0011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由第七八位01可知是链路测试请求帧 4)从站发送链路测试确认帧;68 04 83 00 00 00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43H --> 0100 0011由前两位11可知是U格式帧;由第七八位11可知是链路测试确认帧5)主站发送总召唤激活请求命令;召唤全数据格式启动 68字节数 OE发序列发序列收序列收序列类型标识 64信息数 01原因 06原因 00公共地址 11公共地址 00信息地址 00信息地址 00信息地址 00召唤限定词 14例如;68 0E 00 00 00 00 64 01 06 00 01 00 00 00 00 14起始字符:68H应用规约数据单元长度(APDU):0EH(14个字节,即00 00 00 00 64 01 06 00 01 0000 00 00 14)控制域第一个八位组:00H --> 0000 0000由第一位0可知是I格式帧;控制域第二个八位组:00H --> 与第一个八位组的第2-8位组成0000 0000(高位) 0000 000(低位)所以,发送序号N(S)=0(注:I格式帧计数)控制域第三四八位组:00H 00H --> 0000 0000(第四个八位组,高位) 0000 000(第三个八位组的第2-8位,低位)类型标识:64H(CON<100>:=总召唤命令)可变结构限定词:01H(SQ=0,number=1)传送原因:06H 00H(Cause=6,激活)APDU地址:01H 00H(ADDR=1,即0001H,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信息体地址:00H 00H 00H(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信息体元素:14H(召唤限定词QOI=20,站召唤全局)7)从站站发送总召唤激活结束命令,68 0E 06 00 02 00 64 01 0A 00 01 00 00 00 00 14传送原因;0A(结束字符)遥信报文;6)从站发送单点遥信数据帧;68 1E 02 00 02 00 01 05 14 00 01 00 0A 00 00 00 0C 00 00 00 0E 00 00 00 1000 00 00 64 00 00 01控制域;02 00 02 00类型标识:01H(CON<1>:=单点信息)可变结构限定词:05H(SQ=0,number=5,由此可知有5个不连续的单点信息) 传送原因:14H 00H(Cause=20,响应站召唤)终端地址:01H 00H第一个信息体地址:0AH 00H 00H(点号:10)第一个信息体数据:00H(遥信状态;分)第二个信息体地址:0CH 00H 00H(点号;12)第二个信息体数据:00H(遥信状态;分)。
Modbus、103、101、104、DLT645通讯规约的区别目前电力系统主要为有线通讯,其中包括串口,网口,光口。
分布式光伏有时还会用到无线通讯。
通讯的规约种类也是比较多,下面我将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串口通讯目前经常使用串口通讯的还是比较多的,因为串口通讯还是比较稳定,屏蔽线有抗干扰作用。
而且在国内使用比较早,认可度比较高。
常用串口通讯的规约有CDT 规约、DISA规约(CDT规约升级版)、modbus规约串口、103规约、调度101规约、DL/T645等。
1)CDT规约是一种使用比较早的规约,报文类型是广播式的,及子站会通过通讯线向通讯管理机广播报文,再由通讯管理机将规约转换成后台上位机可以识别的报文,从而解析出来,显示在上位机上。
DISA规约是CDT规约衍生版,它的规约包含遥测点,遥信点的数量要比原有的CDT规约要多。
报文格式没有明显区别。
接线方式为RS-232。
即收、发、地三根线。
由于通讯距离较短,大概在10米左右。
在目前用的比较少了。
如今市场部分小电流接地选线设备,直流屏还保留着这种通讯方式。
2)Modbus通讯是一种常见的通讯,使用比较广泛。
使用的也是屏蔽双绞线,即RS-485。
这种通讯方式通讯距离比较长。
理论上可以达到1000多米,当然这也要根据厂家通讯管理机通讯接口的能力而定。
目前有的厂家保护也是保留着这种通讯方式。
如新能源使用的光伏箱变测控,风电箱变测控等。
这种通讯方式比较简单,属于问答式。
报文也是比较容易看懂。
便于调试过程中查找问题。
3)103串口通讯一般用于微机保护上,目前南京磐能,许继等厂家自己保护与站内上位机通讯用的是103规约。
这种规约可以将微机保护内点无误差的上送,包括总招和变位数据。
作为站内保护设备具备103通讯功能是基本前提。
4)101通讯作为调度通讯规约。
在现场的接线有时候为四线制,有时候为三线制。
这种规约目前用在地调上。
将数据通过数据网柜传到地调中心。
5)DL/T645规约通常用于电度表上,不做多余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