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礼六仪
- 格式:docx
- 大小:14.30 KB
- 文档页数:1
婚仪六礼释义中国古代婚姻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媒聘婚,即经过明媒正娶的婚姻形式。
媒聘婚自周代起就有了一整套繁琐的礼节仪式。
《仪礼·士昏礼》规定,媒聘婚必须经过六道程序,这就是周代实行的婚仪六礼。
六礼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所述。
一、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亲,得到女方应允后再派使者送上雁作为礼物,并正式向女家提出缔结婚姻的请求。
为什么要用雁送礼呢?据说因为雁是候鸟,南迁北往都有定时。
古代认为男属阳,女属阴,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以雁为礼象征一对男女阴阳和顺。
也有的说,雁中雌雄成双是固定的,一只死亡,另一只就不再择偶,以雁为礼象征爱情的忠贞。
总之,以雁为礼有较深的寓意,古往今来一直沿用。
不过,行纳采礼时男方使者携带的雁并不真正送给女家,而是使者到女家后交给女子的父亲,出门时女子之父又将雁还给使者。
实际上,雁只是借其象征意义,在纳采礼的进行过程中起个道具的作用,并非男方送给女方的具体礼物。
二、问名是男方派遣的使者在纳采礼后,请问女子生母之名,以分清女方是嫡出或庶出,并问明女子本人名字、排行及出生年、月、日、时等情况,以便回来后占卜婚姻的吉凶。
问名也是以雁作为礼物,女家则要设酒宴对使者进行款待,然后由女子之父送使者出门。
三、纳吉男方得知女子之名后,即在祖庙占卜,预测婚姻是否吉顺。
获得吉兆后,就派使者带着雁到女家报喜,叫作纳吉。
行纳吉礼之后,婚约就算正式确定了。
当然,如果男家在祖庙卜得凶兆,预示婚事不成,那么就无须再行纳吉之礼了。
四、纳征亦称纳成,即向女方送聘礼。
纳吉之后,双方宣告正式订婚,男方要送给女家玄纁〔xun 勋〕束帛和俪〔li 历〕皮等作为聘礼。
玄纁束帛也就是红黑色与浅红色的帛五匹(一束帛为五匹,故“束帛”可指代数量),其中玄三匹、纁二匹。
古代认为阳奇阴偶,这象征阴阳齐备,顺乎天地。
俪皮是成对的鹿皮,有配偶成双的寓意。
周代以玄纁和俪皮为聘礼,主要还是用其象征意义,后来聘礼逐步为金钱财物所取代,故纳征又称“纳财”。
汉民族传统婚礼中的主要婚俗、婚仪简介及释义——六概略⽽⾔,我国传统婚礼⼤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整个婚礼可概括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婚前礼,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了。
★婚前礼: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的⼀些仪节。
古代婚姻取决于“⽗母之命,媒妁之⾔”,因此,婚前礼的⼀切仪节,从择偶⾄筹备正式婚礼的⼀系列环节,⼏乎都由⽗母双⽅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根本⽤不着操⼼——操⼼也没⽤啊。
【周礼婚制】经典的“五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世俗婚制】在“五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婚前礼的仪程及含义:『纳采』男⽅向⼥⽅正式求婚的第⼀步。
采⽤活雁作为贽见礼物。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1. 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雁来象征男⼥双⽅信守不渝的象征。
2. 雁为随阳之物,⼤雁⾏⽌有序,雁群在迁徙飞⾏时成⾏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
将这个原则⽤于嫁娶,长幼循序⽽⾏,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配⽽终,象征忠贞和⽩头偕⽼(后来有所发展,也⽤羔⽺、⽩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问名』问名⼀般是⼥⼦姓名、排⾏、出⽣年⽉⽇及时⾠等,发展到后世,称换庚帖。
这⼀过程也相当于订婚。
『纳吉』《仪礼.⼠昏礼》载:归⼘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
后来民间把纳吉改叫合婚了。
就是把男⼥双⽅的⽣肖及⽣⾠⼋字合⼀下,看⽣肖是否相克,⼋字是否相配。
纳吉和纳采⼀样,也⽤雁。
『纳征』《仪礼.⼠昏礼》载: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
币,原意为彩⾊丝,后世所谓的“彩礼”就是来⾃这个传统。
最初,天⼦⽤“⾕圭”,诸候⽤“⼤璋”,⼠庶则⽤⽞纁⾊的束帛和俪⽪,但到了后世,彩礼的内涵就丰富多了。
『请期』定成婚吉⽇的礼,由男⽅决定,然后正式通知⼥⽅。
后代婚礼在演变中发展出来催妆送妆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献中未见记载。
2020六礼六仪演讲稿文档Document Writing六礼六仪演讲稿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六礼六仪演讲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五七班的李松霖,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六礼六仪,争做美丽学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可时至今日,很多的礼仪已被光阴这匹野马悄无声息地带走了,着实让人感到惋惜。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六礼六仪,意欲把已被世人抛弃的礼仪再次拾起。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明出行之礼。
记得今年暑假,我和父母在广州百鸟园游玩。
当我“咕咚咕咚”地将买来的饮料喝完后,随手便准备将饮料瓶扔出去,眼看那道完美的抛物线就要形成之际,我的心头一震,猛然想起了老师在六礼六仪学习活动中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出行时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是啊!我虽然无法制止别人,但完全可以做好自己呀!我要从自己做起,不乱丢垃圾。
想到这里,我脸上原本犹豫不决的表情瞬间化为乌有,继续坚定地向前走去,找到垃圾桶把饮料瓶扔了进去。
做一个文明人,其实既简单又不简单。
说它简单,是因为只需要一个动作、一句话或者一个微笑,只需要花上几秒钟便可以做到。
说它不简单,是因为我们通常会忽略它,短短几秒钟都不愿花费。
生活中,有很多人却连最基本的文明礼貌都做不到。
记得那天太阳炙烤着天地,天气十分炎热,人很难在那样的天气里保持清醒的头脑。
也就是在那天,我将妈妈一个不文明的行为制止了。
那天我和妈妈一人手拿一根冰棒,沿着路边行走。
妈妈吃完后随手一扔,冰糕棒便孤零零躺在了路边的一个角落里。
我看到了这一幕,慌忙上前,对妈妈说:“您怎么就扔地上了呢?六礼六仪里说,不要随手乱扔垃圾。
古代新婚的礼仪我国古代的婚礼礼仪,大体有六项,故称“六礼”。
据唐杜佑《通典》“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六礼之仪始备。
”可见,“六礼”在周代就已形成。
秦汉以后,六礼逐渐形成定制。
所谓“六礼”者,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新婚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古代新婚的礼仪纳采:所谓纳采,就是说采择之意,即男子选择妻子。
男方欲择某家之女为妻,便托媒妁交通女方,试探女家之意。
倘女家同意,则可收下男方送去的采择之礼。
纳采的礼物,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周制,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唐`杜佑〈〈通典礼典〉〉。
可见周代的纳采礼是用雁的,也称“奠雁”。
之所以要用雁作为纳采之礼物,是因为“雁飞成行,止则成例。
”胡培翚《仪礼正义》云:“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纳采用雁,为的是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纳采也有用羊者。
羊者,祥也,取其群而不党。
在古代,纳采还有一套繁琐的仪式。
杜佑在〈〈通典〉〉中记载了周代纳采情况“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
使者玄端至,傧者出,请事。
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
某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
女父对云:某之子愚蠢,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
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
宾不答拜,揖入。
宾升西阶,当阿东面。
使者致命曰:敢纳采。
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
授于楹间,南面。
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
又执雁,请问名,如初礼。
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曰某氏。
傧者出,请醴宾者曰:子为事故至于某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仆者。
宾对曰:某既得将事矣,敢辞。
傧者曰:先人之礼,敢固以请。
宾曰:某辞不得命,敢不从。
礼毕,出,主人送于门外,再拜。
”也就是说两家人是要有几番客套的。
问名:纳采仪式结束后,使者退而复返,向女方的父母问女儿之名,从纳采的仪式记载来看,纳采和问名当是同一时间进行的。
六礼六仪之出行之礼
最近,我们学校一直在学习和强调六礼六仪,六礼六仪指的是仪容仪表之礼、言谈举止之礼、待人接物之礼、文明出行之礼、文明餐寝之礼,成长六仪之礼(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毕业仪式、升国旗仪式)。
其中,我对文明出行之礼的印象最深,因为那次乘火车出去旅游我才亲自感受到。
那一次爸爸带我和姐姐去秦皇岛旅游,在郑州火车站乘车时,爸爸去电子取票口取票了,我和姐姐就在火车站瞎逛,突然在垃圾桶前看到了一片可能是擦过鼻涕的纸,好脏。
看上去已经被扔了好久了,不知顶过了多少人的鞋。
我和姐姐都不想去捡,正在这时,一个大哥哥跑到废纸旁,我估计他不会捡起来。
可是,他竟然弯下腰,把纸片捡了起来。
我姐姐忍不住问了一句,那么脏,捡它干什么?那位大哥哥把废纸扔到垃圾桶后说:“做好事嘛!如果人们看见垃圾都不管,那么世界就会到处是垃圾,那才叫脏呢,对吧!如果都主动弯弯腰勤动手,世界上的垃圾就会比现在少的多了多,你们说呢”?大哥哥说完,开心地耸了耸肩。
我和姐姐脸上火辣辣的,被说的心服口服,因为我们觉得大哥哥说的实在太有道理了。
礼仪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问个好,敬个礼,一个简单的行为,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
我以后一定会用六礼六仪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知礼守礼的人。
六礼六仪演讲稿六礼六仪教育,普及文明礼仪的理念,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下面公文站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六礼六仪,欢迎阅读参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五七班的李松霖,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六礼六仪,争做美丽学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可时至今日,很多的礼仪已被光阴这匹野马悄无声息地带走了,着实让人感到惋惜。
近日,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六礼六仪,意欲把已被世人抛弃的礼仪再次拾起。
在这次学习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明出行之礼。
记得今年暑假,我和父母在广州百鸟园游玩。
当我“咕咚咕咚”地将买来的饮料喝完后,随手便准备将饮料瓶扔出去,眼看那道完美的抛物线就要形成之际,我的心头一震,猛然想起了老师在六礼六仪学习活动中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出行时不能随手乱扔垃圾。
是啊!我虽然无法制止别人,但完全可以做好自己呀!我要从自己做起,不乱丢垃圾。
想到这里,我脸上原本犹豫不决的表情瞬间化为乌有,继续坚定地向前走去,找到垃圾桶把饮料瓶扔了进去。
做一个文明人,其实既简单又不简单。
说它简单,是因为只需要一个动作、一句话或者一个微笑,只需要花上几秒钟便可以做到。
说它不简单,是因为我们通常会忽略它,短短几秒钟都不愿花费。
生活中,有很多人却连最基本的文明礼貌都做不到。
记得那天太阳炙烤着天地,天气十分炎热,人很难在那样的天气里保持清醒的头脑。
也就是在那天,我将妈妈一个不文明的行为制止了。
那天我和妈妈一人手拿一根冰棒,沿着路边行走。
妈妈吃完后随手一扔,冰糕棒便孤零零躺在了路边的一个角落里。
我看到了这一幕,慌忙上前,对妈妈说:“您怎么就扔地上了呢?六礼六仪里说,不要随手乱扔垃圾。
”说着,急切的奔向那个角落……礼仪可能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十分遥远,但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礼仪就在我们身边。
我坚信在这次学习中,我们会收获更多关于礼仪的知识。
文明,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你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废纸;只需要你上楼时靠右行走;购票时有序的排成一队……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文明之花绽放在我们的校园,让文明的芳香围绕在身边……相信,有了六礼六仪的陪伴,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最美丽的学生!(一)仪容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仪表大方、衣着得体、干净整洁、习惯良好。
简述婚礼六礼的程序1.引言1.1 概述婚礼六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中非常重要且严谨的仪式,它是在我国古代婚姻制度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程序。
婚礼六礼包括了六个环节,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
这些环节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代表了婚姻从确定到最终成就的过程。
婚礼六礼的意义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婚礼,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通过六个环节的程序,新郎和新娘向亲友宣告了他们的婚事,也向祖先和先贤们缅怀感恩之情。
同时,婚礼六礼也是对婚姻制度的尊重和维护,它体现了对古代礼制、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在婚礼六礼的程序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步骤。
从纳采开始,双方家庭确定了婚事并进行了宴请,表达了彼此的喜悦之情。
问名是为了确认双方家庭的身份,并取得了双方亲友的祝福与认可。
纳吉是为了表达男方对女方的诚意与喜欢,并进行了一些小的仪式,象征着双方家庭的和谐和善意。
纳征是男方家庭给女方家庭送上聘礼,表示男方对女方的承诺和责任。
请期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出结婚的请求,并确定了婚礼的日期。
最后,迎亲是新郎一行人乘车前往新娘家庭,将新娘接回新郎家,正式成为一家人。
总之,婚礼六礼作为中国传统婚礼的核心程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
它不仅是一种结婚仪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体现了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尊重和重视。
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了解和传承婚礼六礼,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它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的重要元素。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和功能。
引言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概述文章的主题和重要性,并提供文章的框架。
在这部分中,我们将简单介绍婚礼六礼的概念和相关意义,以及本文的目标和期望。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它详细描述了婚礼六礼的程序。
六礼名词解释六礼是指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六种仪式。
这些仪式包括聘礼、纳彩、问名、纳采、定亲和亲迎。
聘礼是指男方家族给女方家族送的礼物,以示男方对女方的诚意和尊重。
聘礼一般包括金银首饰、衣物、钞票等,并且要根据当地风俗和双方家族的实际情况来定制。
纳彩是指女方家族接受男方家族送来的礼物。
纳彩的礼物通常是用于女方的婚嫁相关的物品,例如嫁妆、舞蹈衣物等。
纳彩仪式是女方家族表示接受男方家族的婚约,同时也是双方家族亲近的象征。
问名是在婚礼前夕,男方家族派代表前往女方家族,询问女方的全名和生辰八字。
这是为了进行卜课,以确保两个家族的八字相合,从而保证夫妻的和谐和幸福。
纳采是婚礼前的一项重要仪式,男方家族派遣代表团前往女方家族联络婚事。
纳采一般在女方家中举行,男方代表会向女方家族赠送礼物,并且进行详细的亲戚关系和婚姻事宜的商议。
定亲是指男方和女方家族正式确定婚约的仪式。
在定亲仪式中,双方家族会派代表签署婚约文件,确定婚期,并且举行隆重的宴会。
定亲仪式是正式宣布两个家族将联姻的重要一步。
亲迎是指男方家族前往女方家族接娘的仪式。
亲迎一般在女方家中举行,男方家族会派代表团前往,并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女方会穿上嫁衣,由男方家族的长辈和代表带领到新房,正式成为男方家族的成员。
六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中重要的仪式,代表了双方家族之间的关系和婚姻的确定。
这些仪式不仅仅是婚姻的形式,更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亲情的象征。
通过六礼的举行,两个家族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并且确定婚姻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尽管婚姻形式和礼仪有所改变,但六礼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被许多人用于传统婚礼中,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十礼六仪”解读十礼:1、仪表之礼:目标: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具体要求:(1)、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着装整齐,朴素大方,不穿背心、拖鞋、短裤出入教室、校园。
(3)、不穿名牌鞋,不穿中高跟鞋,以运动鞋或平底鞋为好。
(4)、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手链、手镯等饰物。
(5)、不涂脂抹粉,不描眉,不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6)、男生不留长发,不剃光头;女生不染发,不烫发。
2、餐饮之礼:目标: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1)、用餐时先请长辈、客人就座再动筷。
(2)、吃东西或喝汤时要小口吞咽,闭嘴咀嚼,尽量不发出响声,不大声说话。
(3)、尽量不起身夹菜,为别人夹菜要用公筷。
(4)、主动给长辈添饭加菜,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
(5)、提前离席,要向长辈、客人礼貌打招呼。
(6)、饭、菜、汤要吃净,不偏食、不挑食,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碗筷收拾要干净。
3、待人之礼:目标: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1)、学会体谅他人。
(2)、尽力完成答应别人的事。
(3)、待人热情、真诚,谈吐文明,主动为客人倒水,客人离开要起立并送到门口。
(4)、拜访他人应预约,并准时赴约。
(5)、用电子设备时,及时回复正常交往的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6)、尊重少数民族和外国友人的风俗习惯。
4、言谈之礼:目标: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1)、使用文明用语:请、您、谢谢、对不起、再见等。
(2)、交谈时要坐端正,目光要朝向对方。
(3)、听他人讲话时,要专注,不插话。
(4)、听人言,要专注;不插话,悉心听。
(5)、不给他人起绰号,不说谎,不诽谤。
5、行走之礼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1)、走路抬头挺胸,目视前方,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靠右行,不拥挤,出入教室、办公室等轻声慢步,不影响他人。
南寻小学“六礼六仪”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生养成教育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进行此项德育活动。
二、领导机构组长:岳光辉副组长:魏姣兰组员:杨亚兴陈志超及全体班主任三、工作措施1、利用德育课、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班级板报、文化墙、班级网站等对“六礼六仪”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学习。
2、以月主题活动的形式,一月一主题逐个实行。
按月总结评比,每班评出十位“礼仪之星”、每个年级评出两个“礼仪示范班级”进行奖励。
3、各班设立“五项监管员”佩戴标志监督并记录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其结果纳入学生发展共同体的评比中。
4、少先队大队部每天在教学楼的两个大板梯口设立红领巾示范岗引领学生讲文明讲礼貌。
5、建立学生社团活动,常年引导学生课余活动,定期举行比赛,丰富学生在校生活。
6、校车设立学生乘车长,指导学生文明、有序、安全地乘车。
7、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举行“洁净长鸿争当环保小卫士”校园义工活动。
四、推进时间表2016年10月份制定德育活动方案,学校在教师、家庭、学生中宣传发动,组织学习“六礼六仪”的基本内容;2016年11月份文明礼仪知识竞赛,“仪态之礼”专题月活动;2016年12月份“餐饮之礼”专题月活动;2017年2月“小学生入学仪式”专题月活动;2017年3月份“出行之礼”;2017年4月份“交往之礼”、专题月活动;2017年5月份“学习之礼”专题月活动;2017年6月份“观览之礼”专题月活动。
五、预期效果1、穿着整洁大方,上学是能着校服、佩校牌、少先队员戴红领巾。
2、用餐后能打扫食堂卫生,残余物自己带走送入指定的地点。
3、能遵守交通规则,文明乘车礼让他人。
4、遇到师长、同学、朋友能主动打招呼,常用文明语。
5、上课守纪、学习主动、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6、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环境卫生,做有公德的小公民。
六、保障措施1、建立一支校长挂帅、德育主管、学部主任主抓,全体教师落实的德育队伍。
婚嫁六礼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具体内容传说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河之滨,整个过程经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道仪式,后来此仪式演变为中国传统婚嫁仪礼的范本,即为“六礼”。
1、纳彩——俗称议婚或说媒旧时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自由恋爱。
当男子长到十七八岁,家长就开始托媒人找女家,如果中意哪家姑娘,便托媒人去提亲。
若女方不允,便会婉言谢绝,但不得罪媒人。
若女方同意,男方才能再去女方家求婚。
在古代,纳彩常以活雁作礼,因为人们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洋北徂”,顺应阴阳往来;再者雁失配偶后,终身不再成双,人们取其忠贞之意,以雁为礼即表达求婚之诚意。
2、问名——俗称合八字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询问女方姓名以及生辰八字。
取回庚帖后,卜吉合八字,查其是否相生相克。
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配以天干地支,两字一组,四组共八个字。
据五行之说,相生相克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有的地区还根据双方的属相合八字,有“白马怕金牛,鼠羊不到头,蛇见猛虎如刀锉,猪见婴猴泪长流”等迷信说法。
3、纳吉——也就是订婚在唐代这一礼俗叫“报婚书”,近代又称“换帖”,即现代意义上的订婚。
纳吉时,男方要备礼到女方家,双方互换婚书,表示婚约达成。
旧时男方备礼用雁,到了近代逐渐演变为如耳坠、戒指、银帽等饰物。
纳吉之后,双方就算定下了婚事,至此,女孩子就“有人家了”。
4、纳征——下聘礼完婚前男方向女方家送彩礼。
彩礼的数量和品质各地均不相同,主要视家境的贫富而定。
行聘前,先由媒人执彩礼帖(礼品清单)与女方家商议,往往双方对数量、品质多存争议,需商议多次方能定下。
在古代行聘时,男方家备礼书,置于红漆木盘上,排队手捧肩挑礼品,伴以鼓乐送至女方家,女方家协助将礼品摆开,供亲友邻人观赏过目。
女方收下彩礼,婚约正式成立。
聘礼名称都有吉祥的涵意,数量为双数,取成双成对的意思,忌讳单数。
5、请期——俗称定日子由男方选定迎娶日期,同女方商议。
中式婚礼一定要知道的婚嫁六礼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
提亲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
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
旧时有人迷信所谓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
定亲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
一般“四洋红”或“六洋红”(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银圆);食品,个数“六十四”,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等,尚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称。
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
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
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
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以此抑制丈夫。
继“文定”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好日”的日子。
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
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意。
旧时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说喝了茶要冲淡婚事。
又称媒人为“媒百橱”,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谢媒酒”,但婚后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调解责任。
成亲请吃酒迎亲日子叫“好日”。
俗谚“请吃酒,挜拜生”,好日前新郎拿着红纸“知单”请长辈亲友吃喜酒(好日酒),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知”字。
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五子登科”彩头。
六礼三仪的内容六礼三仪,作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举行各种场合和仪式时所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它包括三仪:尊,卑,贵;六礼:冠,婚,丧,祭,宾,聘。
六礼即为人类社会中的六大重要仪式。
首先是冠礼,它是古代中国男子成年时的一个重要仪式,标志着他们从少年时代迈入成人的阶段。
冠礼是男子入仕门的准备,也是一个继承家族血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环节。
冠礼所需乐章、礼仪和具体步骤,都有严格的规定,以确保仪式的庄重和尊严。
其次是婚礼,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
婚礼不仅是男女两个个体的联姻,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
在婚礼中,有着一系列的仪式和规范。
从聘礼、过礼到交杯酒等环节,无一不体现着尊敬和珍视对方的态度。
此外,中国传统婚礼还注重婚庆仪式的热闹和喜庆,以此祈求新婚夫妇幸福美满,世代和睦。
再者是丧礼,中国古代对丧礼的要求非常严格,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在丧礼中,家族的长辈需遵守一定的礼仪,如戴孝、改名、安死者于棺木之中等等。
丧礼的举行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和告别,也是对生者的鼓励和教育。
同样地,它也是一个凝聚家族情感的仪式,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
祭礼是中国古代社会所特有的一种仪式。
祭礼的主要目的是向祖先致敬,以此祈求他们的保佑和指引。
根据中国传统观念,祖先是家族的灵魂,他们的精神力量可以影响后代的命运和发展。
因此,祭拜祖先是一种传承和弘扬优秀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祭礼中,家族需要准备丰盛的祭品,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形式进行祭拜。
这不仅是对祖先的敬重,也是对自身根源的表达。
宾礼是中国古代尊贵宾客的招待仪式,它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尊重。
宾礼的重要性在于展示家族的底蕴和礼仪之道。
当主人迎接贵宾时,需要满足一系列的礼节,如友善的问候、热情的接待和周到的安排等。
这些举动体现了主人的修养和涵养,也是中华文化中“待客如亲”的体现。
最后是聘礼,也称为娶亲仪式。
它是婚礼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男方向女方家庭表达婚姻愿望的方式。
六礼的名词解释
六礼是古代中国婚礼中的传统仪式,包括"问名"、"纳吉"、"纳采"、"问期"、"纳征"、"纳彩"六个环节。
其中,"问名"是指男方派人
向女方家庭询问女方的姓名;"纳吉"是男方派人送礼给女方表示诚意;"纳采"是男方拜见女方的长辈,以示尊重;"问期"是确定婚期的环节;"纳征"是男方向女方家庭提亲;"纳彩"是男方送彩礼给女方家庭,意
味着正式订婚。
六礼是中国婚礼中重要的仪式,体现了古代婚姻观念
和家族传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