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子宫内膜相关因素的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647.00 KB
- 文档页数:63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6月第6卷第18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
随着生殖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在获取高质量胚胎方面取得较大进步,但目前每个周期的活产率仍在25%~30%[1]。
如何提高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率已成为生殖医学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般认为,妊娠的建立主要取决于胚胎的质量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获取高质量胚胎技术较成熟情况下,不孕症患者在多次移植周期后仍无法成功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宫内膜容受性存在缺陷。
子宫内膜容受性指内膜的特定状态,在这状态下囊胚能够定位、黏附,穿入内膜并诱导内膜间质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植入内膜,整个过程受严格时间、空间限制。
一般认为,最佳子宫内膜容受性出现在自然周期促黄体生成素激增的6~9d 或激素替代周期予孕酮后的4~7d [2],通常被称为着床期或种植窗。
着床期内,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因素众多,包括内膜厚度、形态、血流分布,细胞表面胞饮突的改变,相关因子变化可对内膜的状态产生不利影响,使胚胎无法顺利着床,导致着床率与妊娠率较低。
本文从解剖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宏观至微观说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及超声检查方法。
1解剖学1.1子宫内膜厚度与类型子宫内膜厚度(EMT )在月经周期中的规律变化可反映内膜功能,因此常被用于评估内膜容受性,但对内膜厚度与妊娠率、成功妊娠所需内膜厚度下限值存在争议。
研究认为,内膜厚度在7mm 的临界点对容受性及妊娠结局有显著影响。
Ribeiro 等[3]对3350个移植周期进行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发现EMT 与活产率呈非线性相关,EMT <7.0mm 时活产率最低,且对新生儿体重有显著影响。
2019年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中,研究者将采用了个体化促排方案的患者,根据注射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当天EMT 分为A 组(EMT <8mm )和B 组(EMT ≥8mm ),比较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
结果发现,A 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明显低于B 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移植胚胎数后,发现EMT 仍是影响妊娠率的风险因素[4]。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症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不孕的病因病机,补肾活血论治的理论基础、方药配伍及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机制,总结内异症导致不孕症的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总结。
结果:现代医学认为内异症导致的不孕主要原因有:盆腔解剖结构异常;盆腔内微环境改变;免疫功能异常;卵巢功能异常;自然流产率增加。
经中医辨证分析,外感淫邪、内伤七情、劳逸失度或外伤手术导致冲任受损、瘀血内停的肾虚血瘀是其病因病机。
结论:采用补肾活血之法治疗子宫内异症之不孕切中病机,临床配伍得当可获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补肾活血;病因病机;方药配伍中图分类号:r271.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2)01-0014-02不孕症是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子宫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1]。
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的不孕主要症状为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腰腿痛、月经异常;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多出现后倾固定,骶韧带结节触痛,附件区可及囊性不活动包块,甚则于宫颈后穹窿可见局部隆起的紫蓝色斑点或结节。
通过中医辨证分析,子宫内异症导致不孕症之病因病机为肾虚血瘀,区别于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孕症,笔者予补肾活血并用,获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子宫内异症不孕的病因病机1.1 西医发病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是“3a”模式下的产物,即异位子宫内膜的黏附、侵袭和血管生成“三步曲”[2],但是细胞无限生长和凋亡数量减少,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才是其发病的关键[3]。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内异症患者不孕率高达40%,而在不孕症患者中,约80%有异位症,其中20%存在中度以上病变。
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盆腔解剖结构异常:重大内异症可导致病灶盆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如卵巢、输卵管周围广泛粘连,导致输卵管梗阻或扭曲,使输卵管蠕动异常,影响排卵和对受精卵的运输功能;(2)盆腹腔内微环境改变: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有异常物质可导致不孕;(3)免疫功能异常:异位的内膜被体内免疫系统识别为“异物”,激活体内免疫系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系统。
CD138对不孕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陈玉清;方瑞丽;罗苑娜;罗灿峤;聂钊堂【摘要】[目的]探讨CD138免疫组化在慢性子宫内膜炎(CE)诊断中的作用,及助孕患者合并CE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93例检查证实为正常宫腔形态,准备行助孕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和CD138免疫组化染色,同时收集患者病史、跟踪其生殖预后.[结果]①CE的检出率:CD138免疫组化高于HE 染色(27.96%vs 26.89%,P<0.05);②妊娠率:CD138阳性患者(7.7%)比CD138阴性患者(31.3%)低(P=0.017);③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既往有月经淋漓不尽史、人流史及合并有输卵管堵塞等与CE有一定联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证实月经淋漓不尽(P=0.014,OR=5.394,95% CI1.405-20.699),既往人流史(P=0.029,OR=3.194,95%CI1.125-9.073)、输卵管堵塞(P=0.028,OR=3.274,95%CI1.139-9.415)是CD138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138免疫组化可提高CE诊断率,既往淋漓不尽病史、人流史输卵管堵塞病史是慢性子宫内膜炎的高危因素,应建议其进行CD138免疫组化检测.【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5页(P569-573)【关键词】慢性子宫内膜炎;CD138;不孕【作者】陈玉清;方瑞丽;罗苑娜;罗灿峤;聂钊堂【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管理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不孕症是妇科较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升高。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子宫内膜容受性已成为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涉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内分泌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定义、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到提高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提高IVF-ET成功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方法,包括超声学、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等。
接着,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种因素,如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子宫内膜微环境等,并探讨了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宫腔灌注、干细胞治疗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提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IVF-ET成功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如基因表达、内分泌调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以及外在因素,如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案等。
基因表达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些基因如HOALIF、integrin β3等已被证实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
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对于维持正常的子宫内膜功能和胚胎着床至关重要。
内分泌调控也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素。
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雌激素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孕激素则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共同维持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也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生长因子,均在子宫内膜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不孕症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超声表现王丹丹① 【摘要】 目的:分析不孕症妇女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超声表现。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永安市立医院不孕症80例及健康体检的已育女性7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不孕症患者纳入B组,接受健康体检的已育女性纳入A组。
两组均在月经第8、15、22天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汇总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月经第8、15、22天,与A组比较,B组子宫内膜A型占比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第8、22天,与A组比较,B组子宫内膜B型占比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第15天,B组子宫内膜C型占比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月经第8、15、22天,和A组相比,B组子宫内膜厚度均相对较低;B组子宫内膜A型均相对较低;B组子宫内膜容积≥2 mL占比均相对较低,<2 mL占比均相对较高;B组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相对较高,收缩期最大速度均相对较低(P<0.05)。
结论:与健康女性相比,不孕症妇女的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内膜容积缩小、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升高,收缩期最大速度降低,针对上述指标检测有利于不孕症的临床筛查和初步诊断。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不孕症 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 Ultrasonographic Manifestations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d Uterine Artery Hemodynamics in Infertile Women/WANG Dandan.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7): 153-157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ultrasonographic manifestations of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d uterine artery hemodynamics in infertile women. Method: A total of 80 cases of infertility at Yong’an Municipal Hospital and 70 pregnant women who underwent health examinations from June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mong them, patients with infertility were included in group B, and pregnant women who underwent health examinations were included in group A. The two groups received 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on the 8th, 15th and 22nd day of menstruation,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d uterine artery hemodynamic indicators were summarized,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Result: On the 8th, 15th, and 22nd day of menstruation,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proportion of endometrial type A in group B were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n the 8th and 22nd day of menstruation, compared with group A, the proportion of B-type endometrium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On the 15th day of menstruation, the proportion of C-type endometrium in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On the 8th, 15th, and 22nd day of menstruation, compared with group A, group B had a relatively lower endometrial thickness; the type A of endometrium in group B were relatively low; the proportion of uterine content volume ≥2 mL in group B were relatively lower,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uterine content volume <2 mL were relatively higher; the pulsatile index and resistance index of group B were relatively higher, while the maximum systolic velocity were relatively lower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healthy women, infertile women have a decrease in endometrial thickness, a decrease in uterine volume, an increase in pulsation index and resistance index, and a decrease in maximum systolic velocity, testing these indicators is beneficial for clinical screening and preliminary diagnosis of infertility. [Key words] Transvaginal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fertility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Uterine artery hemodynamics First-author's address: Yong’an Municipal Hospital, Fujian Province, Yong’an 366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7.036①福建省永安市立医院 福建 永安 366000通信作者:王丹丹 不孕症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育障碍性疾病,现阶段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国内女性不孕数量有明显的升高,已经成为育龄阶段女性发生率较高的疾病类型[1]。
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CD38、CD138的表达情况分析梁荣丽;罗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中CD38、CD138的表达情况.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8年3月我院行子宫内膜活检的12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研究,依据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结果分为慢性子宫内膜炎阳性组39例、可疑组37例、阴性组44例.比较3组患者CD38、CD138表达情况.结果:阳性组患者CD38阳性、CD138阳性及CD38阳性或CD138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可疑组和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疑组患者CD38阳性、CD138阳性及CD38阳性或CD138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子宫内膜炎阳性与可疑组治疗干预后12个月内阳性组受孕率高于可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CD38阳性、CD138阳性及CD38阳性或CD138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中CD38、CD138表达可作为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的可靠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期刊名称】《赣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9)006【总页数】3页(P590-592)【关键词】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子宫内膜;CD38;CD138【作者】梁荣丽;罗宋【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广东佛山52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32临床研究表明,慢性子宫内膜炎是不孕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由于慢性子宫内膜炎难以被发现,延误了患者对不孕症的诊治效果。
因此,及时发现慢性子宫内膜炎有利于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已有研究指出,子宫内膜间质中异常浆细胞浸润是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主要依据[1]。
有专家认为,CD38、CD138是浆细胞的良好标记物,可作为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可靠依据[2]。
中西医治疗改善不孕症患者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11-05T05:20:37.212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张锡敏,麦灿荣[导读] 辅助生殖技术现广泛应用于生殖领域,为广大不孕不育患者带来福音,但在ART过程中很多因素均会导张锡敏,麦灿荣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辅助生殖技术现广泛应用于生殖领域,为广大不孕不育患者带来福音,但在ART过程中很多因素均会导致妊娠失败,其中因子宫内膜过薄导致妊娠结局不良者约占2.4%。
本文通过对近10年有关不孕症患者薄型子宫内膜治疗的文献整理与研究,总结出运用祖国医学、西方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治疗改善不孕症患者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状况,以期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上将连续3个自然排卵周期促黄体生成素峰值日子宫内膜厚度不能达到7mm称为子宫内膜薄。
西医研究认为薄型子宫内膜妇女RI指数高于正常女性,且腺上皮生长速度较慢,其发病机制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影响血管发育,导致子宫内膜血液供应下降,如此恶性循环后,诱发薄型子宫内膜[1]。
在祖国医学中并没有对薄型子宫内膜的记载,按中医理论,薄型子宫内膜属中医学“无子”范畴。
1.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1.1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进展王晨晔等人通过对60例门诊住院病人进行分组,通过探讨运用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鲍严钟医师临证经验方“养膜助孕方”对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的作用机制,结论表明鲍氏养膜助孕方通过补肾益精,养血活血,通畅胞脉增加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妊娠率[2]。
邓小满等人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发现丹参注射液应用于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中,可改善子宫内膜的形态以及局部血流状况,促进内膜的发育[3]。
宁坚娟等人研究亦证实了采用补肾活血汤可有效增厚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其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