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用光纤陀螺中抗辐射光纤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19.03 KB
- 文档页数:5
光纤通信中的光纤陀螺技术研究光纤通信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提高了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带宽,还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光纤通信中的光纤陀螺技术是一项核心技术,可以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光纤陀螺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当前的研究进展。
一、光纤陀螺技术的原理光纤陀螺是一种将惯性导航传感器的想法与光学传感技术结合的仪器。
它利用光的属性,通过测量光的干涉来检测旋转,并利用检测到的旋转来确定具体方向。
其原理是采用光纤中的光纤环作为检测器,利用光纤中的两束激光束在光纤环中反射出现出变幻,使用光电探测器处理输出信号,可以实时地监测到旋转角速度。
二、光纤陀螺技术的应用场景光纤陀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惯性导航、火箭制导、天然气采集、地震勘查、精密测量、地球物理勘探、卫星通讯等领域。
以航空领域为例,航空领域的惯性导航系统需要计算对象在空间三维坐标系中的运动状态,并根据该状态实现精确导航和定位。
在这个过程中,光纤陀螺技术可以通过检测飞机的旋转来计算出飞机在空间中的角度和速度,从而帮助导航系统实现更为精确的定位和导航。
三、光纤陀螺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光纤陀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广泛受到关注,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
例如,近期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光纤陀螺,该系统使用了独特的“光纤耦合式陀螺”技术,能够实现在恶劣环境下的高精度测量。
此外,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陀螺的高精度声波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实时监测地球板块的运动,并精确测定板块之间的位移。
总之,光纤陀螺技术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光学传感器技术,而且是现代通信业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发展,光纤陀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望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推动光学通信领域的发展。
光纤陀螺用高稳定抗辐射光纤光源杨远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北京,100191)摘要:为满足空间用高精度光纤陀螺和光纤传感器对高稳定抗辐射光纤光源(SFS)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本征稳定的双程SFS方案,研究揭示了器温度、辐射影响机理,采用变参数智能控制技术,保持有源光纤中泵浦光能量稳定,得到了高稳定抗辐射SFS。
关键词:光纤陀螺;抗辐射;光纤光源SFS是一种基于掺铒光纤自发辐射的宽谱光源,是惯性级光纤陀螺的核心器件。
但掺铒光纤(EDF)必须通过掺入铒离子和其它辅助元素才能实现有效的发光,严重影响了掺铒光纤光源的抗辐射性能,如何提高掺铒光纤光源的抗辐射能力和保证其温度稳定性一直是影响惯性级光纤陀螺空间应用的“瓶颈”技术。
在SFS中,所有光学器件都集成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光纤的曲率半径很小,而且存在由热引起的损耗和特性变化,光源输出功率和波长温度变化没有确定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输出采样定值控制技术,使输出规律变化,并获得了解析的组合数学模型,为输出参数的智能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辐射对EDF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即由辐射引起损耗的变化,同时也存在辐射的自动恢复或被动恢复(褪色)过程。
在光纤光源中,辐射致损耗除了与辐射总剂量有关外,还与辐射剂量率有关,辐射引起的损耗还具有波长相关性。
在光纤光源工作时,由于存在较强的泵浦和信号光能量,其“光褪色”效应相当明显。
试验研究表明,980nm泵浦光的辐射损耗是引起SFS辐射变化的主要因素。
本文总结形成了辐射致损耗和“光褪色”增益模型,为抗辐射设计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
图1 抗辐射掺铒光纤光源结构图2 辐射特性测试及对比采用的变结构和变参数智能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其中实线方框内为光路部分,为一种本征稳定的双程后向结构。
虚线方框为控制部分,为基于SOC(System on Chip)单片机的数字控制系统。
与传统的反馈控制不同,反馈光信号为光纤中残余的980nm泵浦光能量,通过波分复用器从前向输出光中提取。
光纤陀螺仪精度提升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纤陀螺仪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精密仪器,在航空、航天、导航、测绘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纤陀螺仪是一种利用光学方法实现的惯性测量装置,其测量精度非常高,可以达到几十纳秒每小时,而且还有着良好的长期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信号的噪声、系统误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光纤陀螺仪的测量精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如何提高光纤陀螺仪的测量精度,成为了研究人员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光纤陀螺的结构和原理光纤陀螺仪主要由激光光源、光纤环路、光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等四部分组成。
其中,光纤环路是指光纤在环路内不断传递,从而探测出角速度信息的一个闭合光学回路。
光纤环路一般由光纤圆环、分束器、合束器等组成,其中光纤圆环是光纤陀螺的核心部件,其长度和固有频率决定了光纤陀螺的性能。
光纤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Sagnac效应”:在旋转体中旋转的光纤环路,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会随着旋转体的旋转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光程差进行修正,从而产生反向走回原点的相位移位差,在相干光探测器中产生干涉信号,通过对这个干涉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就可以得到光纤陀螺仪的旋转角速度。
光纤陀螺仪和其它的陀螺相比,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其感应器件光纤不和陀螺转子相接触,因而有极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二、光纤陀螺仪精度提升的方法为了提高光纤陀螺仪的测量精度,目前研究者们尝试了很多方法,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1、传感器优化设计在光纤陀螺仪的传感器设计中,除了确定合适的环路长度和固有频率以外,还可以通过改进探头光纤的材料、工艺等方面,来优化设计。
在传感器光路中,光纤环路的长度和直径的大小对于光纤陀螺仪的性能影响非常大。
增加光纤环路的直径可以有效降低环路中被认为是噪声的小幅波动,从而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2、多个陀螺结构的融合为了提高光纤陀螺仪的测量精度,研究者们通过将多个光纤陀螺仪的测量结果进行融合,可以减小测量误差和系统噪声的影响。
新型机载光纤陀螺的性能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载光纤陀螺作为一种先进的导航仪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地质勘探、工程测量等领域。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机载光纤陀螺的应用已成为提高飞行精度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新型机载光纤陀螺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光纤陀螺的基本原理光纤陀螺是利用Sagnac效应测量旋转加速度的一种光学陀螺仪。
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光线分成两束,分别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通过一圆周光纤环,把两个方向上经过环的光线重新合并,如果环有旋转,就会产生相移,通过检测相移量就能够测量旋转角速度或加速度。
二、新型机载光纤陀螺的性能特点新型机载光纤陀螺相对于传统机载光纤陀螺,有以下性能特点:1. 高精度新型机载光纤陀螺采用了更先进的光电器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实现更高的温度稳定性和角速度测量精度。
其静态温度零位漂移小于0.1 °/h,动态零位漂移小于5°/h,角速度测量精度高达0.001 °/s。
2. 宽工作温度范围新型机载光纤陀螺采用先进的高温材料和散热设计,能够在 -55 ~ 100 ℃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可适应各种严酷的环境条件。
3. 小体积、轻量化新型机载光纤陀螺采用了先进的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和轻量化材料,重量只有传统机载光纤陀螺的三分之一,体积也大大缩小,可节省飞机空间,提高装载能力。
4. 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新型机载光纤陀螺的光路设计和材料选择均经过精细优化,具有更高的光路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采用自动校正技术,能够自动检测和消除光路漂移,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新型机载光纤陀螺的应用前景新型机载光纤陀螺具有更高的性能指标和更广泛的适用范围,将成为未来导航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它将有助于提高航空航天、工程测量等领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为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结语新型机载光纤陀螺的诞生,标志着光学陀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为导航、测量和定位等领域带来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光纤陀螺罗经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本文描述了SFIM研制的单轴光纤陀螺和惯性测量装置。
描述了光纤陀螺罗经的应用领域和它在各种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理由。
光纤陀螺仪的应用程序实现了从机械陀螺仪向集成混合导航系统的转变更新。
经过不断发展和攻关努力,现正专注小型化多轴的陀螺仪的研究。
最有希望的子系统是将旋转速率传感器与光纤陀螺仪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的惯性测量组合。
1、引言单轴光纤陀螺仪的基本设计已经被完成。
而在研制领域中仍然需要在实际设计和现有的生产条件下提高限制和分析误差的性能,光纤陀螺仪不断更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降低成本的需要。
已知的设计有很多共同的特点,但也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应对不同的应用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单轴陀螺仪的销售机会是直截了当的替换在此之前的单轴机械陀螺仪;使用在极端特殊的二维导航任务中,作为无人飞行器的导向罗经;作为经典惯性传感器组件中的传感器由三个单独的陀螺仪和三个加速计组成;应对古典式陀螺仪在灵活性和环境条件都完成不了的极端特殊的测量工作。
新设计的驱动程序的多轴陀螺仪仍属于高功耗光纤陀螺仪,相比纯机械陀螺,其仍存在相当大的尺寸,而且造价又一次成为考虑的因素。
所有这些都是多轴光纤陀螺仪朝着解决信号处理的多路复用和光学组件的普遍应用的方向发展的原因。
2、单轴光纤陀螺仪2.1 设计和基本配置众所周知,在实际的FOG 中,光学部分是最小的配置。
电子信号的读取和处理高度的集成在一起,以联合的模拟和数字ASIC实现。
为了完成,简单的总结和重复设计的主要特点,如下所示:1、低成本的多模激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波长820nm,多达15mw的光功率射入单模光纤尾纤。
它安装在热电冷却器、唯独传感器和显示器二极管半蝴蝶包中。
2、多功能集成光学模块包括一个含有偏光片的辫状射出或输入通道、Y型分叉管和一对与钛非漫射波导安装在Z切理铌酸盐底片上的调相器。
3、保偏光纤用来做尾纤和纤维线圈,其长度为100m,一个Sagnac相移大约为1μrad,输入速率为1 ° / h。
光纤陀螺用保偏光纤及光纤环测试方法研究的开题
报告
光纤陀螺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旋转传感器,通过利用光在光纤中
传输的物理特性,测量旋转运动。
光纤陀螺在惯性导航、姿态控制等领
域有重要应用。
然而,光纤陀螺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光纤本身存在固
有的非线性、温度漂移等问题,导致光纤陀螺的精度下降,需要定期进
行校准。
为了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保偏光纤和光纤环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
保偏光纤可以在光纤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偏振状态,保证光传输的线偏振性,从而避免了光纤的线性不稳定性。
光纤环测试方法则可以消除光纤
制造中带来的光程差,保证光路稳定,从而使光路偏转量与旋转角度成
正比关系,提高了光纤陀螺的精度。
本文将从保偏光纤和光纤环测试方法两个方面入手,探讨光纤陀螺
的校准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光纤陀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原理,并分析光
纤陀螺在长时间使用后存在的问题。
接着,本文详细介绍保偏光纤和光
纤环测试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流程,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本
文将应用保偏光纤和光纤环测试方法对光纤陀螺进行校准,并对实验结
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光纤陀螺的实际应
用提供有效的校准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光纤陀螺仪调研报告1、 光纤传感器原理及优点光纤传感器是本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感器。
它是光纤和光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与以电为基础的传感器相比有本质的区别。
光纤传感器用光而不用电来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纤而不用导线来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
因此,它同时具有光纤及光学测量的—些极其宝贵的特点。
光纤传感器有很多优点,主要是电绝缘、抗电磁干扰、非侵入性、高灵敏度和容易实现对被测信号的远距离监控。
其中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的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很高,是某些精密测量与控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
这里的光纤陀螺仪就是应用光的灵敏度高和非入侵性,在高速旋转的弹体上还可以很精确的测出变化的特点。
光纤传感器由光发送器、敏感元件(光纤或非光纤的)、光接收器、信号处理系统以及光纤构成。
由光发送器发出的光源经光纤引导至敏感元件。
在这里,光的某一性质受到被测量的调制,已调制光经接收光纤耦合到光接收器,使光信号变为电信号,最后经信号处理系统处理得到我们所期待的被测量。
(如下图所示)2、 光纤陀螺仪的原理光纤陀螺是一种用来敏感相对于惯性空间角运动的装置。
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惯性敏感器件,用于测量运载体的姿态角和角速度,是构成寻北仪系统的基础核心器件。
光纤陀螺仪原理是基于萨格奈克(SagnaC)效应。
Sagnac 效应指; 当由一个光源发出的两束光在一个闭合的任意形状光路中沿相反方向传播时, 在环路沿其等效面矢量轴有一个转动时, 这两束光将产生一个正比于转速的位相差, 即Sagnac 相移, 可表示为;24R V A c ωΦ=Ω (1)式中; "R Φ 为Sagnac 相移;ω为光的频率; c 为真空中的光速;A 为面积矢量;Ω为速度矢量。
当用一个光纤环(如图1)来实现这个闭合光路时,上式可改写为;R 4cLDπλΦ=Ω(2)式中; L 为所用光纤的长度; D 为光纤环的直径;λ为所用光源的平均光波长。
这个位相差的变化可通过光的干涉转化为输出光信号的强度变化, 经光电转换便成为可测量的电信号;()1cos R I K =+∆Φ⎡⎤⎣⎦(3)式中; K 为与光源光强有关的系数。
光纤陀螺研究报告1. 引言光纤陀螺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播特性测量旋转的仪器。
它通过利用光纤的特性,实现了高精度的旋转测量。
在航空航天、地质勘探、导航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报告将对光纤陀螺的原理、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2. 光纤陀螺的原理光纤陀螺的原理基于光纤中光信号的传播特性。
当光信号通过光纤传播时,光纤会因为光信号传播的路径被旋转而发生相位差。
通过测量这个相位差的变化,可以推算出光纤陀螺所受的旋转角速度。
3. 光纤陀螺的结构光纤陀螺的主要结构包括光纤环、激光器、光探测器、信号处理部分等。
光纤环通常采用螺旋形结构,以增加旋转角度的敏感度。
激光器负责产生光信号,光探测器则用于测量光信号的相位差变化。
信号处理部分主要用于计算旋转角速度并输出测量结果。
4. 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光信号传播和相位测量。
在光信号传播过程中,激光器产生的光信号通过光纤环传播,光信号的路径会因为光纤环的旋转而发生相位差。
在光探测器接收到光信号后,通过相位测量技术测量光信号的相位差变化。
利用旋转角速度和路径长度可以计算出旋转角速度。
5. 光纤陀螺的应用光纤陀螺在航空航天、地质勘探、导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航空航天领域,光纤陀螺可以用于飞行器姿态测量、导航系统等。
地质勘探中,光纤陀螺可以用于地下测量、地震监测等。
在导航领域,光纤陀螺可以用于惯性导航系统,提高导航精度。
6. 光纤陀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光纤陀螺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未来的光纤陀螺有望实现更高的精度和更小的体积。
同时,新材料的应用和制造工艺的改进也将进一步提升光纤陀螺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光纤陀螺的集成化和微纳化也是发展的趋势,有望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
7. 结论光纤陀螺是一种利用光信号传播特性测量旋转的仪器,在航空航天、地质勘探、导航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纤陀螺的原理和工作原理都基于光信号的传播和相位差的测量。
光纤陀螺的精度和稳定性研究光纤陀螺是一种利用光纤的技术来测量角速度和角位移的设备,它在惯性导航、精密导航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优点在于精度高、稳定性强、寿命长、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光纤陀螺的精度和稳定性研究,为读者带来一份的科学知识。
1. 光纤陀螺介绍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旋转光路效应,将激光束从光纤中传入陀螺仪,在单位时间内测量旋转角度和旋转速度,从而得到角速度和角位移的数据。
它与传统的机械陀螺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并且摩擦和磨损小,减少了运动部件的故障和损坏。
2. 精度研究光纤陀螺的精度是指测量角速度和角位移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这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在高精度测量中。
目前,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来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例如:采用更高的分辨率、适度地减小量程、优化信号处理算法和补偿噪声等,使测量的误差尽可能地减小。
3. 稳定性研究光纤陀螺的稳定性是指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其测量精度的保持能力。
如果在复杂的环境中,光纤陀螺的稳定性较差,则会影响其应用价值。
因此,研究光纤陀螺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人员通过降低环境温度、减小机械负载、研究隔振系统和优化结构设计等方法提高光纤陀螺的稳定性,并保证其在极端环境下也能够正常工作。
4. 常见应用光纤陀螺在军事、航空航天、自动驾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惯性导航系统中,光纤陀螺具有更好的性能,能够提供更精确、更可靠的角度测量信息;在飞行模拟中,光纤陀螺能够实时地测量飞机的各种角度信息,从而模拟更精细的飞行过程;在智能机器人中,光纤陀螺可用于机器人运动的控制和姿态稳定等。
5. 未来发展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光纤陀螺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
在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和稳定性,并且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
同时,将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将光纤陀螺的技术发展到更高的层次。
总之,光纤陀螺的精度和稳定性是其在现实应用中的关键,对于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和稳定性有着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价值。
光纤陀螺在测绘中的应用测绘是一门古老而又重要的学科,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各种新的测绘技术被应用于实践中,为测绘工程师带来了更高的精度和效率。
其中,光纤陀螺在测绘中的应用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一、光纤陀螺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光纤陀螺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高精度角位移测量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的传输和反射原理来测量旋转的相对速度和角位移。
它的核心部件是一段光纤,在光纤中激发出光脉冲,通过光纤的内部传输,再反射回来。
通过测量纠正后的光纤路径与未经旋转前路径的差异,可以精确计算出旋转的角度和速度。
光纤陀螺的最大特点是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陀螺,光纤陀螺无需物理接触,因此避免了摩擦和磨损带来的误差。
而且光纤陀螺的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微小的旋转角度变化,提供更加准确和精细的数据。
另外,光纤陀螺还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二、光纤陀螺在地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地壳形变是地球上自然活动的表现,是地震、地热、地质构造等现象的结果。
准确监测地壳形变对于研究地球内部结构、预测地震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光纤陀螺的高精度和高灵敏性使得它成为地壳形变监测的理想工具之一。
利用光纤陀螺进行地壳形变监测的原理是通过布设光纤传感网络,实时收集大量的旋转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地壳的微小变形和扭转,从而研究地表的运动情况。
通过长期的观测和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地震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
三、光纤陀螺在测量车辆行驶轨迹中的应用车辆行驶轨迹的测量对于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轨迹测量方法多依赖于GPS和惯性导航系统,但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信号受到遮挡和干扰,测量误差较大。
而通过光纤陀螺的应用,则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稳定的轨迹测量结果。
利用光纤陀螺进行车辆轨迹测量的原理是在车辆上固定一段光纤陀螺,通过测量光纤陀螺与地面之间的角位移,可以计算出车辆的移动轨迹。
光纤陀螺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光纤陀螺(Fiber Optic Gyroscope,简称FOG)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测量旋转的装置。
它通过光的干涉效应来感知旋转角速度,广泛应用于导航、航天、船舶、航空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基于Sagnac效应。
当光沿着一个闭合环路传播时,如果环路在一个平面内以某一速度旋转,光将会沿着环路两个方向分别传播一段距离,而在环路中会产生两束具有不同光程差的光。
当这两束光重新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
根据Sagnac效应,干涉产生的结果与旋转角速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干涉信号的相移,可以获得旋转角速度的信息。
3. 光纤陀螺的结构光纤陀螺一般由光纤环路、光源、探测器和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
光纤环路是光纤陀螺中最核心的部分,通常采用一个闭合的环路,光纤被环绕在其中。
环路一般通过一定的结构和材料来保持其稳定性和刚度。
光源发出一束光,经过分光器分成两束光,分别经过光纤环路的两个不同方向传播。
这里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器,因为激光的光线干涉效应最为显著。
探测器接收到光纤环路中两束光重新相遇后产生的干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信号处理器对探测器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理,然后通过算法获取旋转角速度的信息。
4. 光纤陀螺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机械陀螺,光纤陀螺具有以下优势:•高精度: 光纤陀螺可以实现更高的精度,达到0.01度/小时甚至更高的级别。
•高灵敏度: 光纤陀螺可以感知更小的旋转角速度,对于微小运动的测量非常有优势。
•快速响应: 光纤陀螺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可以在毫秒甚至微秒级别对旋转进行测量。
•高可靠性: 光纤陀螺不需要机械部件,减少了零部件运动带来的磨损和故障风险。
•可扩展性: 光纤陀螺可以通过增加光纤环路的长度来提高精度和灵敏度。
5. 光纤陀螺的应用光纤陀螺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5.1 航天导航光纤陀螺被广泛用于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和导航系统。
光纤陀螺光路系统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光通信作为一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陀螺是一种重要的惯性测量装置,在航空、航天、地震勘探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光纤陀螺是一种基于Sagnac效应原理的陀螺,具有无机械零件、长寿命、高精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
光纤陀螺的精度和稳定性对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路系统作为光纤陀螺的核心部分,决定了光纤陀螺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因此,研究光纤陀螺光路系统的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本论文将从光纤陀螺光路系统的工作原理入手,分析光信号的传输特性,建立光路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光路径稳定性的光路系统优化算法。
针对光路系统中的光源、光纤、光路器件等关键部件的不稳定性,我们将结合相关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光路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对光纤陀螺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光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
具体地,我们将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和仿真分析,探究光纤陀螺光路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影响,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我们将根据所得到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精度实验,并考虑光路系统的优化措施。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达到以下预期成果:1. 建立光纤陀螺光路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光信号的传输特性。
2. 研究光路系统中各个关键部分对光纤陀螺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3. 实验验证优化措施的有效性,以提高光纤陀螺的稳定性和精度。
五、参考文献1. 王振忠. 光纤陀螺技术及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2. 杨亮. 光纤陀螺传感器的精度提高及应用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12.3. 黄建华, 路健林. 光纤陀螺技术研究进展[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1, 30(3): 1-6.。
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和意义陀螺稳定装置是惯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军事、政治、民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陀螺稳定装置是各种航天器姿态稳定中的关键部件[1]。
武装直升飞机、坦克经常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作大机动运动,为了瞄准目标,确保作战性能,瞄准装置是必需的,而陀螺稳定随动系统是瞄准装置的核心子系统,其实现的主要功能是:隔离运载体对瞄准装置的角运动干扰,使瞄准装置的视线轴稳定、快速地盯住目标,并减小由于颤振引起的图像模糊,提高摄像质量[2][3][4]。
防空雷达的天线体积庞大,经常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为了使其实现跟踪目标或按预定规律搜索的任务,也需要陀螺稳定装置来隔离这些干扰[1]。
在民用场合,相机在各种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与此同时,应用场合对其提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比如,在一些场合常常需要对高速景象作快速的拍摄,并且要求获得高清晰度的图像,这时,人一般很难完成,因而,需要稳定伺服装置,使相机机动地跟踪图像,并保证摄像机在基座振动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因为这是视频跟踪的前提。
在情报、政治领域,经常要对感兴趣的运动目标进行拍摄,所有操作可能需要远距离或者秘密地进行,这就要求将相机安装在一个运载体上,而运载体的振动将会导致图像的模糊,最终会使目标在视场中丢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精密、微型的陀螺稳定伺服装置是必需的关键组件。
用来测试导弹等空间飞行器轨迹的经纬仪如果加上陀螺,就可以安装在舰船上,不受基座振动的影响,从而扩大它的使用范围。
所有这些表明,陀螺稳定装置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在这些应用当中,它起到的基本功能是一致的:隔离运载体或基座的角运动运动干扰,使装载在运载体上的光学镜头或雷达天线(被稳定对象)在惯性空间的某几个指向保持稳定,并能根据指令要求,使被稳定对象在有干扰作用的情况下沿着一定规律转动[1]。
对于陀螺稳定装置的研究,自1904年Otto Schlick提出直接式陀螺稳定装置起,已经有了近一百年的历史,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1]。
光纤陀螺的应用与技术研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光纤陀螺技术在导航系统、航空航天、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卫星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纤陀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测量角位移的惯性导航传感器,它拥有体积小、重量轻、响应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
本文将分别从光纤陀螺概述、光纤陀螺工作原理、光纤陀螺的应用、光纤陀螺技术进展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光纤陀螺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研究。
一、光纤陀螺概述光纤陀螺是指利用光纤技术来检测陀螺仪转动的一种光学陀螺仪,是目前最先进的惯性导航传感器之一。
在高速移动的控制系统中,精准的角度传感器是十分关键的元件,而光学陀螺的优点在于,不受机械惯性的影响,可以获得高精确度的角度测量结果。
光纤陀螺作为一种高精度、高稳定的角速度传感器,包含了激光器、光路、探头、光电器件等部分,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光纤陀螺工作原理光纤陀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纤的光学特性来检测出转动角度,其基本构成包括光路系统和电路系统,光纤陀螺通过真空腔体结构,固定有一个转速极高的陀螺旋转体,这个旋转体上有一个大量绕行的光纤环,利用光纤自身的光学特点,通过反射、相位差和光纤束往返传输等方式,测量陀螺旋转体的角速度,实现精确定位和高精度角速度测量。
三、光纤陀螺的应用光纤陀螺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飞行器导航、导弹制导、漫游导航、无人车辆导航、地震勘探、探测船舶定位、卫星姿态控制、雷达探测、矿山勘探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民用、军用飞行器中使用,光纤陀螺提供了精确的飞行安全保障,解决了传统机械陀螺存在的短板。
四、光纤陀螺技术进展近年来,光纤陀螺技术的进展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展更高精度、更高性能的光纤陀螺研究,二是开发更高效的光纤陀螺信号处理、运算和控制技术,三是探索应用场景,挖掘潜在的应用领域。
现代光纤陀螺技术的发展,不仅扩展了其应用范围,还在技术上实现了多中心的共性研究,满足了不同领域的需求。
综上所述,光纤陀螺技术的应用与技术研究发展迅速,并已在各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面向遥感平台应用的光纤陀螺特性研究光纤陀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实现测量角速度的装置,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长寿命等优点,因此在遥感平台的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光纤陀螺在遥感平台应用中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其在遥感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一、光纤陀螺原理及特性光纤陀螺是利用Sagnac效应测量角速度的一种装置。
Sagnac效应是指在以一定速度转动的环形光程差器中,由于光在相对静止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变,因此在同一时间内绕着环形光程差器转动一周的两束光程经过的光程差不为零,从而产生干涉。
根据光程差和角速度的关系,可以通过测量干涉信号得到光纤陀螺的角速度。
光纤陀螺具有很高的精度和灵敏度,在遥感平台的应用中,其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精度高:光纤陀螺的测量精度可达到0.01°/h,可以满足遥感平台对角速度测量精度的要求。
2.灵敏度高:光纤陀螺对角速度的测量范围宽,并且在测量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3.温度稳定性好:光纤陀螺的温度稳定性好,可以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要求。
4.抗干扰能力强:光纤陀螺可以有效抵抗外界振动、冲击和电磁干扰,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5.寿命长:光纤陀螺的寿命长,可以满足遥感平台长时间、稳定运行的要求。
1.角速度测量范围:光纤陀螺的角速度测量范围是指其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角速度范围。
根据遥感平台的实际工作情况,需要研究光纤陀螺在不同角速度范围下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2.温度稳定性研究:遥感平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工作,温度变化对光纤陀螺的性能影响较大。
因此需要对光纤陀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测量精度和温度稳定性进行研究。
3.抗干扰能力研究:遥感平台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干扰,包括振动、冲击和电磁干扰等,因此需要研究光纤陀螺的抗干扰能力,确保其在复杂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寿命测试:光纤陀螺作为遥感平台的重要测量装置,其寿命对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进行光纤陀螺的寿命测试,评估其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寿命和可靠性。
卫星用光纤陀螺中抗辐射光纤的研究张玉艳27肖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光纤陀螺在卫星上应用中光纤抗辐射的研究,详细描述了抗辐射光纤研究对于光纤陀螺在空间应用的意义,分析了辐射影响光纤陀螺空间应用的主要原因,即在辐射条件下,普通光纤损耗增加,严重影响光纤陀螺的性能。
抗辐射光纤能在不增加光纤陀螺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其抗辐射性能。
抗辐射光纤与光纤陀螺的抗辐射加固技术相结合,将确保光纤陀螺在卫星上的正常工作。
关键词:光纤陀螺空间应用抗辐射光纤24 引言光纤陀螺是一种基于光学SAGNAC效应的角速度光纤传感器,它以其全固态、没有转动部件和摩擦部件、寿命长、动态范围大、瞬时启动、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开始取代传统的机械陀螺。
与激光陀螺仪相比,光纤陀螺没有闭锁问题,装配简便,功耗低,可靠性高而且成本低[1]。
随着光纤陀螺技术的成熟,其精度可达到惯性级要求,满足卫星姿态控制需要。
辐射是影响许多空间应用的最主要的因素。
光纤陀螺及其光学器件在辐射环境中是十分可靠的,最大的影响是保偏光纤环的损耗[2]。
本文介绍了通过对抗辐射光纤的研究,提高光纤陀螺抗辐射的性能,进一步满足在空间环境下的应用要求。
25 光纤陀螺的基本原理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光纤陀螺为数字闭环解调的结构。
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3],以多功能芯片Y波导为核心的全保偏光路结构。
包括超辐射激光二极管SLD光源、耦合器、光电转换探测器、光纤环等几个部分。
图中BS为保偏光纤耦合器,光纤环采用保偏光纤,PIN-FET为探测器,Y波导是集偏振器、分束器、相位调制器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MIOC),DSP为数字信号处理器。
图1 数字闭环光纤陀螺原理框图Fig.1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losed Loop Fiber-Optic Gyroscope27张玉艳,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光电技术研究所,10008334426 卫星用光纤陀螺光纤陀螺具有不同的类型,按原理上分类,可分为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和谐振式光纤陀螺(RFOG)。
卫星用光纤陀螺中抗辐射光纤的研究张玉艳27肖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3)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光纤陀螺在卫星上应用中光纤抗辐射的研究,详细描述了抗辐射光纤研究对于光纤陀螺在空间应用的意义,分析了辐射影响光纤陀螺空间应用的主要原因,即在辐射条件下,普通光纤损耗增加,严重影响光纤陀螺的性能。
抗辐射光纤能在不增加光纤陀螺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其抗辐射性能。
抗辐射光纤与光纤陀螺的抗辐射加固技术相结合,将确保光纤陀螺在卫星上的正常工作。
关键词:光纤陀螺空间应用抗辐射光纤24 引言光纤陀螺是一种基于光学SAGNAC效应的角速度光纤传感器,它以其全固态、没有转动部件和摩擦部件、寿命长、动态范围大、瞬时启动、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等优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开始取代传统的机械陀螺。
与激光陀螺仪相比,光纤陀螺没有闭锁问题,装配简便,功耗低,可靠性高而且成本低[1]。
随着光纤陀螺技术的成熟,其精度可达到惯性级要求,满足卫星姿态控制需要。
辐射是影响许多空间应用的最主要的因素。
光纤陀螺及其光学器件在辐射环境中是十分可靠的,最大的影响是保偏光纤环的损耗[2]。
本文介绍了通过对抗辐射光纤的研究,提高光纤陀螺抗辐射的性能,进一步满足在空间环境下的应用要求。
25 光纤陀螺的基本原理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光纤陀螺为数字闭环解调的结构。
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3],以多功能芯片Y波导为核心的全保偏光路结构。
包括超辐射激光二极管SLD光源、耦合器、光电转换探测器、光纤环等几个部分。
图中BS为保偏光纤耦合器,光纤环采用保偏光纤,PIN-FET为探测器,Y波导是集偏振器、分束器、相位调制器于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光学器件(MIOC),DSP为数字信号处理器。
图1 数字闭环光纤陀螺原理框图Fig.1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losed Loop Fiber-Optic Gyroscope27张玉艳,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7号,光电技术研究所,10008334426 卫星用光纤陀螺光纤陀螺具有不同的类型,按原理上分类,可分为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和谐振式光纤陀螺(RFOG)。
目前已实用化和正在研究中的光纤陀螺主要为IFOG,其光学系统按所采用的光纤又可分为采用单模光纤(Single Mode Optical Fiber)的消偏光纤陀螺和采用保偏光纤(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构成的保偏光纤陀螺两大类[4]。
两类光纤的耐辐射特性是不同的,这里讨论的是我们已有应用的全保偏型数字闭环干涉型光纤陀螺。
2.1 优势IFOG之所以能被用于卫星姿态控制主要是因为其长寿命、高可靠性和全固态结构的优点。
尽管其空间应用的长寿命性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验证,但是对IFOG光学和电子器件的实验表明,IFOG有能力满足空间应用长寿命的要求。
对于可靠性的要求,一种可行的方式就是使陀螺更易于与冗余的元件和电子设备相连接。
卫星姿态控制的最小配置是三只陀螺,一般正交放置。
为提高可靠性,可以使用四到六只陀螺,来对错误进行探测、隔离、或是修正。
结合这些冗余的IFOG,更高的可靠性结构是可以实现的。
另外,IFOG尤其适用于各种封装结构和环境的限制。
因为其标度因数只取决于光纤环的直径、长度,和耦合进IFOG的光功率[5]。
IFOG技术可分为两种类型:开环和闭环。
开环在输入/输出的线性度上具有局限性,闭环基本上解决了开环在线性度方面的局限性,并且由于它的零位中心工作和数字输出,保证了比起开环方案具有更好的标度因数精度和动态范围[6]。
闭环IFOG精度可达到惯性级要求(0.01º/h),满足卫星姿态控制的需要。
光纤陀螺的成本低一直是其优势所在,随着器件的规模化、组合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降低其价格。
2.2 空间辐射卫星在空间轨道运行,接受来自空间的各种辐射。
包括太阳的电磁辐射及粒子辐射。
太阳的电磁辐射包括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及无线电波等。
粒子辐射主要是来自地球辐射带、太阳宇宙线及银河宇宙线的电子、质子、α粒子,重离子等高能带电粒子辐射。
在外层空间,寿命长、功耗低和抗干扰,是对惯性器件的基本要求[7]。
IFOG的抗辐射性能不是其固有的优点,但是辐射不会成为IFOG空间应用的障碍。
IFOG及其光学器件在辐射环境中是十分可靠的,最大的影响是保偏光纤环的衰减。
保偏光纤环为IFOG敏感部件,它是由几百米到一千米的光纤绕制而成的。
光纤长度和线圈直径决定了IFOG的精度。
在IFOG表面涂覆抗辐射材料,可以提高其抗辐射的性能,但是必然意味着质量的增加。
人造卫星对结构重量的要求是相当苛刻的,因为人造卫星每增加一千克重量,需要发射系统增加几百千克[8]。
IFOG受辐射影响最主要的部件即为光纤环,解决了光纤的抗辐射性能问题,对于IFOG的抗辐射性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27 抗辐射光纤抗辐射光纤(Radiation-Resistant Fiber)的研究在十几年前就开始了[9]。
不过大都集中在850nm波长附近。
目前光纤陀螺的工作波长一般为1310nm或1550nm。
国外在光纤陀螺用的光纤辐射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
随着光纤陀螺的应用拓广,空间飞行器上光纤应用数量的增加,对抗辐射光纤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3.1石英光纤辐射损耗石英光纤在高能辐射作用下,可以使光纤芯石英玻璃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变色、变硬、变脆、分解、破坏等),在石英芯内产生各种缺陷(点缺陷、位错、色心),从而使光纤的光传输性能恶化。
最主要的表现为形成“色心”。
这是因为,石英玻璃中含有杂质离子(Cl、OH和着色离子),产生杂质吸收损耗,345特别是Fe、Cr、Mn、Cu、Co、Ni、Pb等着色离子,在较高剂量辐射条件下,光纤中部分自由电子会被这些着色离子捕获,从而在光纤中形成“色心”,即新的吸收带,使光纤损耗增加[10]。
在光纤陀螺中,SAGNAC相位检测的信噪比等于光纤损耗的平方根,而光纤陀螺的最佳性能来自于最佳的信噪比[11]。
当光纤损耗变化时,系统解调的变化会导致陀螺输出的零位漂移,系统的噪声加大,系统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以致光纤陀螺无法正常工作。
在对无抗辐射加固的光纤陀螺试验中,当辐照剂量达到5Krads后,陀螺就无法工作。
光纤陀螺普遍采用保偏光纤。
而保偏光纤较普通石英光纤有更特殊的掺杂,还有人为应力的加入,辐射对其影响会更加复杂。
为此,我们采用的保偏光纤为国产的传感用熊猫型保偏光纤,长度为500米,工作波长为1310mn。
辐照源为60Co,总剂量为20Krads。
表1为对保偏光纤环辐照前后参数指标的对比。
表2为国外一些保偏光纤辐照特性的实验数据[12]。
从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辐照后保偏光纤损耗较辐照之前变化很大,但是消光比的变化不是很明显。
表2数据也说明了辐射对保偏光纤的影响,同时证实了光纤抗辐射性能提高的可能性。
表1. 保偏光纤辐照前后参数指标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radiation effects data about PM fiber指标辐照前辐照后损耗(dB)0.52 10.1消光比(dB)30 28表2. 保偏光纤辐照数据Tab.2 Database of radiation effects on PM fibers生产商波长(nm)辐照总剂量(krads)温度衰减(dB/km)25ºC 1.3 3M 1300 173M 1550 50025ºC20Corning(Fujikura) 1300 10 25ºC 4.7Fibercore 1309 10 22ºC11 由于光源、耦合器、探测器、IOC集成光学调制器都有特殊的光纤作为尾纤,因此,光纤受辐射的影响也会反映到对器件的影响。
尾纤的长度一般比较短,在不大的辐射条件下,受辐照影响最严重的是保偏光纤环。
因此,对抗辐射光纤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构成光纤环的光纤。
3.2分析和讨论在石英光纤的制作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掺杂进各种离子。
例如纤芯掺杂微量锗以提高其折射率。
生产石英光纤的原料四氯化硅、四氯化锗还有氟利昂等,氧化反应和载运气体氧气、氩气[13],会有过渡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卤化物等掺杂在光纤中。
如前所述,这些杂质导致石英光纤在辐射条件下损耗增加。
抗辐射光纤就是要使这些杂质越少越好,而对减小辐射产生影响的掺杂物加入到光纤中。
目前一种可行的方式为采用包层掺氟的纯石英纤芯光纤。
纯石英光纤具有最好的抗辐射性能。
包层掺氟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二氧化硅的折射率。
由于纤芯中不含有影响折射率的氟素掺杂物,它的瑞利散射很小,而且损耗也接近理论的最低值。
经过氢处理的光纤具有更好的抗辐射性能,采用大芯径的光纤比小芯径具有更好的光退色效果,对光纤先进行较高剂量的预辐照,经过较长时间等光纤基本恢复后,对辐射的敏感性会降低[14,15]。
这些对于光纤的抗辐射加固方法都可以被考虑进去。
另外,长工作波长是IFOG避免光纤衰减的固有优势。
34628 结论光纤陀螺的优点,使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闭环干涉式光纤陀螺(IFOG)可用来做卫星姿态控制。
而且本文从光纤陀螺抗辐射的角度,提出了研究抗辐射光纤的方案。
对于抗辐射光纤的性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和测试。
8 致谢卫星用光纤陀螺中抗辐射光纤的研究得到了航天812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众多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 王海,光纤陀螺与GPS组合定姿技术在航天器上的应用研究,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12卷第1期,2004,49~54[2] Boucher, Richard H., Woodward, Warren F., Lomheim, Terrence S.; Shima, Ralph M.; Asman, David J.,Killian, KevinM.; LeGrand, Jason, Goellner, Gregory J. Proton-induced degradation in interferometric fiber optic gyroscopes[A]. In:Photonics for Space Environments III[C]. Bellingham: 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1995, 120~163[3] 宋凝芳,张春熹等,闭环光纤陀螺数字检测电路的集成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第25卷第6期,1999,732~734[4] 肖文,混合去偏干涉型光纤陀螺系统研究,中国惯性技术学报,第5卷第4期,1997,48~51[5] Bielas, Michael S., Taylor, William T., Progress in interferometric fiber optic gyroscopes for space inertial referenceunits[A]. In: Fiber Optic and Laser Sensors XI[C]. Proc SPIE Int Soc Opt Eng v2070, 1994. 132~141[6] 吴国祯,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光纤陀螺技术的新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628研究所[7] 宋明龙,朱海元,章生平,卫星抗辐射加固技术,上海航天,第2期,2001,56~60[8] 沃西源,国外先进复合材料发展及其在卫星结构中应用,航天返回与遥感,第15卷第3期,1994,53~62[9] 角田恒巳(日), 掺氟石英光纤的抗辐射特性,四川通信技术,1997,44~48[10] 李荣玉, 石英光纤抗辐照加固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第34卷第2期,2000,215~217[11] Herve C. Lefevre著;《光纤陀螺仪》,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18~20[12] Melanie N. Ott, Radiation Effects Data o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Optical Fiber: Database Summary, NASA GoddardSpace Flight Center[13] 陈根祥,光波技术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4~8[14] Alexander L.Tomashuk, Vladimir A.Bogatyrjov, Evgueny M.Dianov,Konstantin M.Golant,Hermetically coatedH2-containing radiation-resistant optical fibers,SPIE,vol.4547,2002,69~73[15] A.l.Tomashuk, K.M.Golant, E.M.Dianov, O.I.Medvedkov, Radiation-Induced Absorption and Luminescence in SpeciallyHardened Large-Core Silica Optical Fib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vol.47, NO.3,2000,693~698 Research on the Radiation-Resistant Optical Fibers for Fiber-Optic Gyroscopesin the SatellitesZHANG Yuyan XIAO WenInstitute of Optics and Electronics,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Beijing, 100083Abstract: The radiation-resistant optical fibers for Fiber-optic gyroscopes (IFOG) used in satelliteshave been discussed. IFOGs are now being considered for use in the space, particularly the satelliteattitude determination. Radiation tolerance is a key challenge in many space applications. IFOGs arereliable in radiation environment except for the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 coil. So the choice of347radiation-resistant optical fiber is important. And some critical techniques of radiation-resistant optical fiber are presented here too.Keywords:Fiber-optic gyroscope Space application Radiation-resistant fiber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