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思维导图
- 格式:pdf
- 大小:116.65 KB
- 文档页数:1
组织⾏行行为学第1讲 导论组织⾏行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组织⾏行行为学的理理论基础与发展管理理者的技能和职能当今管理理者所⾯面临的挑战第2讲 ⼼心理理契约和承诺“⼼心理理契约”的定义、重要性违反⼼心理理契约的后果员⼯工承诺的正⾯面作⽤用以及雇主应该如何⿎鼓励承诺管理理⼼心理理契约的结缩模型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第3讲 了了解⾃自我认识⼈人⼝口学变量量的差异能⼒力力和能⼒力力的培养⽓气质的差异性格的重要性了了解情商第4讲 正确理理解他⼈人知觉的概念归因理理论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工作态度和态度的转变第5讲 员⼯工学习和创造⼒力力成⼈人学习的特点⽹网络时代的学习创造⼒力力的概念和理理论组织环境和创造⼒力力中国⼈人的创造⼒力力创造⼒力力的⿊黑暗⾯面第6讲 激励理理论和应⽤用激励的理理论激励理理论的应⽤用第7讲 群体和团队群体概述团队及团队建设第8讲 问题解决与决策问题解决决策定制模型群体决策群体决策的误区第9讲 管理理沟通帮你认识管理理中的沟通帮你掌握管理理技能沟通实战训练正确认识冲突第10讲 领导理理论与管理理领导理理论领导与管理理者新型领导理理论量量⼦子管理理思想第11讲 组织与组织⽂文化组织的概念影响组织结构设计因素传统的组织结构新型的组织结构现场研究、实验室研究、调查法、谈话法、个案研究模型、⾃自变量量、因变量量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全球化多元化、知识型员⼯工、终身学习、授权、刺刺激创新和变⾰革、处理理⼯工作家庭冲突定义:个⼈人和组织的互动作⽤用下所形成的信念,它关系到个⼈人和组织之间互惠的条款和条件。
它代表了了员⼯工和雇主对彼此的期望。
这个概念来源于社会交换理理论,即在⼈人⺠民所参与的关系中,经济因素和社会职责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交换达到平衡时⼈人们感到最舒适。
⼼心理理契约的破裂:由某⼀一⽅方没有完成被预期的职责所致,包括没有兑现承诺,或员⼯工和雇主对契约的理理解不不⼀一致。
第一部分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激励
第二章领导行为
第三章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章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六章人员甄选
第七章绩效管理
第八章薪酬管理
第九章培训与开发
第十章劳动关系
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
第十二章工资与就业
第十三章人力资源投资理论
第四部分劳动与社会保险政策第十四章社会保险法律
第十五章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
第十六章劳动争议调解仲裁
第十七章社会保险
第十八章法律责任与行政执法。
学习目标三、不同的领导行为导致不同的下级行为1、专制作风的领导易造成组织成员的消极态度和对抗情绪。
2、民主作风的领导容易形成团队精神。
3、放任作风的领导组织工作的效率最差。
四、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权威观(一)领导者树立权威的误区1、滥用职权2、讨好下级。
3、背景衬托。
4、拉开距离。
5、自吹自擂。
(二)树立正确的权威观1、破除对职位权利的迷信。
2、正确认识权力的来源。
3、正确使用权力。
(1)应该认识到影响力是双向的。
(2)坚持以权谋公。
二、领导者人才观对队伍素质的影响领导者是知才、选才、育才、用才的主体,其人才观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本组织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
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人才观:(一)唯台阶论与领导干部的逐级老化(二)轻商论与流通领域人才的匮乏(三)求全论与过失性人才的浪费(四)单位所有制论与人才流动的艰难(五)能人决定论与腐败之风的盛行(六)人情论与裙带关系的羁绊三、领导者人才观面临时代的挑战(一)理论观念的变革(二)思维方式的变革(三)工作方式的变革现代领导者在人事工作方式方法上,应从主要依靠个人直觉和经验的“经验型”,向主要依靠现代管理科学的“科学型”转变。
这种转变有三个内涵:1、要把劳动人事工作单纯依靠个人经验的方式,转变为依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现代理论,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使人事管理工作电子计算机化。
3、实现劳动人事机构的科学化。
2、动力系统。
它在人的活动中起着驱动作用。
3、调节系统。
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二、领导班子心理结构的改善与领导集体的优化领导成员心理素质合理结构的主要标志是“互补”。
(一)在认识系统上互补(二)在动力系统上共振(三)在调节系统上同步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在理想上互勉。
2、在信念上一致。
3、在世界观上共鸣。
4、在意志上互励。
(五)群体为高(六)以人为本(七)追求卓越(八)勇担风险(二)借助于良好风气实现定势化组织风气是干部职工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它不同于有形的规章制度,却时时发挥着无形的规范作用。
组织行为学知识框图:一、组织:1、定义2、组织存在的条件3、组织和环境4、组织的演变5第一章1、行为:个体、群体、组织1、定义2、产生3、发展:人力资4、组织行为与组织过程第三节:一、研究方法的历史与演进二、研究分类三、具体的第二章个体基本心理第一节:个体行为:一、个体的行为概念与特征;二、过程与心理特征三、影响个体行为模式的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情势因素、:个体心理过程:一、知觉:定义、感知觉的二社会知觉:社会知觉特点、社会知觉偏差三、归因:归因理论、归因偏差四、学习:第三节:个体心理特征:一、1、个体心理特征与差异定义23、心理特征在组织中的作用二、能力:定义、分类、工作中能力因素三、态度与价值观:态度基本问题:一、1、定义2、内容二、态度构:认知、情行为意向三、态度的功能(卡茨):公认知或理解。
四态度对心理行为的影响:社会知觉、共五关于态度的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相符理论。
六、组第二节:工作态度一、内容: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承诺二、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三、工作满意度织与消极行为四、工作满意度测量:问卷法、访谈法、关键事件法行第三节:一、概念二、价值观形成三、价值观理论四、价值观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为第四章第一节:内容型:(马斯洛)需要理论;(奥尔德佛需要理论学应用过程型:(佛隆)期望理论模式;(劳勒)期望模式;行为改造型:(斯金纳)强化型激励理论;(凯利)归因理论;(韦纳)归因理论第四节:综合激励理论:(波特和劳勒)综合激励模式第五节:激励的一般原则:物质与精神、正与负、内与外、按需激励、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第五章工作压力第一节:工作压力概述:一、基本概念二、工作压力与来源三、压力的影响:12、不良影响3、个体差异第二节:压力管理:一、应对压力的方法:1、概念2、策略和方法:二、应对压力技术: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脱敏训练三、压力管理的组织途径第六章群体心理与群体基本问题:一、群体定义与分类:1、概念2、特征4群体行为—平衡模型三:1、规模群体行为特征:一、社会助长作用二、社会四、去个性化第三节、团队与团队建设:1、概念2、团队类型3、团队角色5、创建成功团队第七章人际沟通与人际沟通:一、概念二、过程与要素三、人际关系五、人际沟通网络六、有效沟通公第二节、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作用二、人际关系状态1、人际需要:(舒茨)三共维人际关系论;(魏斯)社会关系率2、人际吸引因素组第八章领导与决策领导行为理论框架:一、概念二、东方领导理论织领导理论:一、特质理论:1、斯托格蒂尔的3、鲍尔特质理论行二、领导方式理论:1、怀特与李皮特三极端理论2、利科特管理系统理论34、布莱克和默顿99为管理方格图5、坦南胞姆和施密特领导行为连续一体论三、领导权变理论:1、菲德勒模型2、卡曼领导生命周期学3、豪斯目标设置理论4、弗鲁姆和叶顿领导—参与模型第三节、决策的基本问题:一、概念与决策模型:1、概念2、模型:最佳决策模型、满意决策模型、隐含偏好模型直觉决策模型二、决策的类型:程序决策与非程序决策、确定性决策与非确定性决策、直线决策与授权决策三、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1、个体决策2、群体决策技术: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名义群体法、阶梯法、决策树第九章组织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一、正式组织:1、基本特点2、基本问题34、结构新发展组织文化二、非正式组织:1、概念、特点与形成2、权利与领导3、结构456、应对策略组织承诺与组织凝聚力:一、个体与组织心理契约:1、心理契约23、心理契约模型二、组织承诺:1、概念与内容2、影响因素3、组织承诺对组织行为的影响4三、组织凝聚力:1、概念2、影响因素3、作用4、如何增强凝聚力5、第三节、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内涵1、概念2、内容3、结构二、组织文化特性三、组织文化作用四、组织文化建设心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