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公共组织
- 格式:ppt
- 大小:544.51 KB
- 文档页数:10
第九章公共组织的文化与伦理第一节公共组织文化概述一、文化、组织文化、公共组织文化(一)文化定义:所谓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基本特点:1、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制约指导人类活动方式的原因;2、通过后天学习而得来,依据信息传播系统传递;3、具有适应性;4、具有整合性;5、不断变化。
作用:文化产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又对产生它的各种因素起反作用(推进或阻碍)。
(二)组织文化定义1:指组织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业务理念,包括组织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精神现象等。
定义2:指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特征:(1)意识性;(2)系统性;(3)凝聚性;(4)导向性;(5)可塑性;(6)长期性。
(三)公共组织文化定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文化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公共组织制度和公共组织机构;狭义的公共组织文化则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即在公共组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公共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各种组织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和精神活动状态。
(本章所分析的都是狭义的公共组织文化)二、公共组织文化的类型(一)根据结构——功能分析1、角色型公共组织文化;2、权力型公共组织文化;3、任务型公共组织文化;4、人本型公共组织文化;(二)根据隶属区域划分1、社会总体公共组织文化;2、区域公共组织文化。
(三)根据表现形式划分1、精英公共组织文化;2、大众公共组织文化。
(四)根据作用直接与否划分1、显性文化;2、隐性文化。
(五)根据民族文化差异划分1、西方公共组织文化;2、东方公共组织文化。
公共组织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共同属性外,也有自身独有的特征,集中体现在几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
公共管理学概述与公共组织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事务、公共事业及公共组织进行管理的学科。
公共管理学以科学的理论和现实的实践为基础,通过研究和探讨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的组织管理原理和方法,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工具,以实现公共事务的高效运行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公共管理学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管理的范畴和特点、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公共管理的实践方法等。
公共管理的范畴包括政府、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事务等各种公共组织的管理,以及在公共决策、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管理。
公共管理的特点是其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性质,其目标是在满足公众需求的同时,保持公正、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制度理论、决策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理论等。
制度理论研究公共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包括行政制度、政策制度和法律制度等;决策理论研究公共决策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决策环境和决策工具等;组织理论研究公共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包括公共组织的目标、权力关系和工作流程等;领导理论研究公共管理者的领导行为和领导能力,包括领导风格、领导目标和领导效能等。
公共管理的实践方法包括政策分析、组织设计、绩效评估等。
政策分析是指对公共政策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估,以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改进建议;组织设计是指对公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合理设计,以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工作效率;绩效评估是指对公共组织和公共管理者的绩效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以评价管理效果并提供决策依据。
公共管理的实践应用广泛,涉及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事务等各个领域。
在政府部门中,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保护公共利益和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在非营利组织中,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效率、增强组织竞争力和实现社会责任;在社会事务领域中,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正、提高社会福利和实现社会稳定。
公共组织是指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和社会事务机构等。
公共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公共性,即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性质;2.具有权力和责任,即具有行使公共权力和承担公共责任的特权和义务;3.具有组织结构,即以部门、机构和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4.具有公共财政支持,即通过公共财政进行资金保障。
第二章 公共组织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一、组织的含义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三、公共组织的类型一、组织的含义•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对组织含义的理解:英国斯宾塞,将“组织”一词引入社会科学领域;切斯特·I·巴纳,一个有意识地协调两人或两人以上活动与力量的系统;美国卡斯特、罗森茨韦克,有目标的、心理系统、技术系统、有结构的活力整体;西蒙,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得复杂模式。
组织的特征与共性第一,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第二,组织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第三,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第四,组织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第五,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组织的定义•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公共组织的定义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物,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
而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2个方面人木能够为权责规章制度团体设计硬件信息技术)简述,材料分析1、人员。
任何组织都是以人为核心的,组织首先不是物质关系得体现,而是人际关系的体现。
2、目标。
公共组织的目标是实施对公共事物的管理和协调公共利益关系。
3、职能。
组织是组织目标的具体化,它决定着组织规模、内部职位设置等方面的内容。
4、机构。
机构承载组织的各项职能。
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机构体现出来。
5、职位。
职位是公共组织运行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职位设置保证了组织权力的流动和组织资源的整合与分配。
6、职权。
职权是被组织正式承认的权力,它主要来自于组织的认可,与职位密切相关。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7、权责。
权责划分时保证组织角色明晰化的基本手段。
8、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以书面文件等形式对组织构建、组织行为、运行程序等进行严格规范。
公共管理学第十章非政府公共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各类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公共事业组织包括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显著特征是民间性、互益性和同类相聚性。
公共企业组织,是指以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以企业营利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一类特殊的企业组织。
社会中介组织是指介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参与社会管理,提供中介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
从社会中介组织的经济属性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类:非营利性中介组织;营利性中介组织。
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民间自治组织是指在政府指导下,由基层群众组成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组织。
世界各国的公共企业主要分布在以下一些领域: (1) 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领域(2) 基础工业领域(3) 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一些支柱性产业(4) 某些高科技产业(5) 对国民经济起重要调节职能的部门非政府公共组织发挥社会作用的主要途径有两类,即传统途径与现代途径。
简答题1、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概念及特征是什么?中国的非政府公共组织有哪些类型?答:概念:非政府公共组织,是指那些独立于政府与企业之外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各类社会组织。
特征: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七大基本特性(1)组织性。
指有正式的组织机构,组织有成文的章程、制度、有固定的工作人员等。
(2)民间性。
又称非政府性,指非政府及其附属机构,也不属于政府或受政府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