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SB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2-21T13:23:43.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林颖袁牧之张霞贺自力[导读] 准分子激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发生主要与角膜瓣下基质厚度有关,而与角膜瓣厚度无关林颖袁牧之张霞贺自力(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近视治疗中心广西柳州 545001)【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之间采用SB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50例(100眼)的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摘镜后视力多在0.6以上。
其中有10眼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除6眼因角膜较薄,手术未能全矫以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视力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视力分别为0.60±0.32、0.8±0.46、1.05±0.56、0.8±0.43、0.8±0.62。
SBK-LASIK术后第1d、第1mon、第3mon、第6mon屈光状态平均偏移分别为(1.07±0.63)D、(0.97±0.63)D、(0.79±0.63)D、(0.31±0.64)D。
屈光回退多发生在第12个月。
术后第12个月时屈光状态为(-0.55±0.21)D。
结论 SBK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其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角膜薄的患者以及再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032-02 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SBK)是前弹力膜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通过切削更薄的角膜瓣从而保留更厚的角膜基质床,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角膜的生物力学结构[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伴弱视临床效果分析作者:马玉娜马凤华姜孝志李晓白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3期[摘要]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伴弱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05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高度近视伴弱视患者50例(100眼),给予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39例患者裸眼视力已经达到预矫正视力,6例患者裸眼视力超过预矫正视力1行以上,5例患者裸眼视力没有达到预矫正视力。
术后患者出现高眼压病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没有出现医源性圆锥角膜。
结论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伴弱视的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伴弱视;临床效果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02-02本院将收治的50例(100眼)高度近视伴弱视患者,给予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鉴于该手术对高度近视伴弱视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05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50例100眼高度近视伴弱视患者,男女比例为27:23。
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6.15)岁。
手术平均等值球镜度为-7.15±4.47D(-6.69-13.92D),角膜的平均厚度为521um(511-559um)。
所有患者均符合高度近视伴弱视的诊断标准,且没有临床前期圆锥角膜、临床期圆锥角膜、精神疾患、胶原病、系统疾病、干眼症、眼睑异常及青光眼等症状。
1.2 方法1.2.1 术前检查术前给予患者全面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矫正视力、裸眼视力、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散瞳检影验光及屈光度,并给予患者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情况。
查看患者是否患有前期圆锥角膜、临床期圆锥角膜、精神疾患、胶原病、系统疾病胶原病、系统疾病、眼部活动性炎症、眼部炎症病变、干眼症、眼睑异常及青光眼等疾病[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观察目的:分析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20例(430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屈光度数将其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三组患者视力、术后屈光度数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20例患者术后视力裸眼视力明显提升,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发现A组、B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C组(P <0.05)。
术后A组、B组患者残余屈光度分布情况明显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0眼术后5眼主诉眩光,1眼欠矫-1.00 D,2眼过矫+1.50 D,3眼角膜瓣移,4眼高压眼,1眼视网膜脱落,8眼感染急性结膜炎,并未发生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结论:对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尤其是12.00 D以下近视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可以作为近视临床治疗的选择方式之一。
标签: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近年来不断被推广应用的矫正近视的屈光手术[1],具有极高的临床实用性优势。
临床实践证明,LASIK矫正术临床应用中可以切实提升患者视力,帮助近视患者重获良好的裸眼视力,患者接受度极高。
现阶段,国内众多基层医院已开展了角膜屈光治疗手术,并取得了显著的近期或远期临床疗效[2-5]。
本文选取220例(430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近期疗效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20例(430眼)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146眼),女142例(284眼),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6.5±3.5)岁。
所有患者手术前行等效球镜(SE)检查,SE 检查结果为-1.00 D~-24.50 D,平均(-8.82±2.86)D。
按照SE检查结果将220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例(195眼)患者屈光球镜检查结果为-1.00~-6.00 D,B组90例(175眼)患者屈光度检查结果为-6.25~-12.00 D,C组30例(60眼)患者检查结果为-12.25~-24.50 D。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眼部疾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术前检查项目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外眼、视力(裸眼视力、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睫状肌麻痹下主客观验光检查、间接眼底镜眼底常规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超声角膜侧厚、角膜地形图检查等,排除圆锥角膜、睑缘炎、干眼症、突眼症患者及瘢痕体质患者、全身免疫性胶原性疾病患者等。
所有患者均参照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行手术方案设计[6]。
1.3 手术方法本次研究患者手术治疗使用的准分子激光机是鹰视蓝调酷眼激光机(ALLEGRETTO WA VE/Eye-Q激光系统),角膜刀设备是由瑞士ZIEMER 公司生产提供的AMADEUS Ⅱ平推式板层角膜刀。
术前结合患者中央角膜厚度、近视力、暗室瞳孔大小等基本情况调整手术方案。
术前点2次0.4%的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行表层麻醉,麻醉效果发挥后以患者瞳孔为中心置入负压环,于鼻翼为蒂做一角膜瓣,要求角膜瓣的直径为7.5~8.0 mm、厚度为110~140 μm。
结合患者屈光度检查与角膜厚度检查结果确定激光切削参数,术中切削直径要保证在5.0~7.5 mm范围内,切削后角膜基质床厚度要保证在250 μm以上,并大于角膜厚度的50%。
球镜度数切削量可在原治疗参数的基础上适当增加10%,散光矫正处理术保持同步完成。
切削操作完成后需回位角膜瓣,冲洗瓣下保证瓣下无碎屑、异物残留。
术后1个月内给予患者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预防感染,1~2滴,Tid,结合氟米龙滴眼液,2~3滴,Qid,玻璃酸钠注射液,10 mL/支,Qid。
1.4 观察指标术后随访半年着重统计观察三组近视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屈光度数改善情况及术后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角膜瓣移位、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视网膜脱落及急性结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4.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形式表示,行字2检验,用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三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与术前裸眼视力相比,220例患者术后视力裸眼视力明显提升,手术前后患者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三组患者术后随访半年,裸眼视力≥0.5情况下,A组、B组患者分布率明显高于C组,A组与B组患者视力恢复效果明显优于C组;裸眼视力≥1.0情况下,A组患者视力分布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2 术后三组患者屈光度数改善情况比较A组、B组患者残余屈光度分布情况明显优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 术后430只眼并发症发生情况220例(430眼)患者术后3个月5眼(1.16%)主诉眩光,眩光患者于三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30眼中有1眼发生欠矫-1.00 D,影响视力,术后3个月行二次LASIK术,另有2眼过矫+1.50 D,影响视力,行二次LASIK术,三组过矫或欠矫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30眼中3眼术后4周内发生角膜瓣移位,给予角膜瓣复位术处理,术后视力恢复1.0。
术后4眼发生高压眼,改用非类固醇类抗炎眼药后患者眼压恢复正常。
术后1眼发生视网膜脱落。
8眼术后半年感染急性结膜炎,多发于术后1个月内,病程较长,发病后10 d左右先后发生视网膜脱落,并伴有角膜瓣水肿隆起。
1眼术后1个月内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病情十分严重,伴有盘状角膜溃疡,角膜瓣区域有水肿病症,治疗3周后水肿消退,半年内未复发。
3 讨论近视患者行LASIK术治疗后屈光状态多伴有一定回退过程[7],术后短期内患者会伴有轻度过矫并发症,3个月后屈光水平会趋于稳定。
从屈光状态的回退过程来看,LASIK远期效果较佳。
本文研究发现,LASIK治疗12.00 D以下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12.00 D以上近视患者,近视度数越高行LASIK术治疗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会明显下降,手术治疗效果有效。
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8]结果相近,提示LASIK治疗近视具有显著的近期效果,可以于临床上推广应用。
本次研究发现,LASIK治疗近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LASIK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角膜瓣移位、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视网膜脱落及急性结膜炎等,并发症可控性较高[9-11],基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及时对症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患者视力水平。
有文献报道,LASIK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异物感,这便大大降低了术后人为的并发症的发生诱因[12-14]。
本次研究部分并发症的出现与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有直接关系,围手术期与患者沟通不足,患者对手术缺乏认知度,增加了围手术期间的并发症诱因。
这便提示在临床应用LASIK术的过程中需做好技术培训与医患沟通。
本次研究并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可见LASIK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有保障,可适当推广应用,尤其适合经济欠发达并已开展LASIK的医院或基层医院推广的首选治疗近视的手术方式之一,既经济又安全。
参考文献[1]刘香琼,李婧,易村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眼远期疗效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1986-1988.[2]巴俊,李艳红,吴岩,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三种不同切削模式的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1989-1992.[3]张丽,王艳玲.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39-40.[4]冉露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视力及眼调节力变化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21):100-101.[5]董子献,周行涛,赵振南,等.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3,15(7):405-408.[6]蒋贻平,刘琳琳,曾祥云,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的相关因素[J].广东医学,2013,34(11):1700-1702.[7]伍敏.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0):117-118.[8]周小军.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3,(2):113-113.[9]刘兴红,刘珍妮,黄靓,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158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22(10):1426-1428,1431.[10]杨明轩.传统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与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在矫正中高度近视时的疗效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39-40.[11]杜川,吴松,沈志兵,等.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24(2):61-63.[12]刘兵,赵蓉,邵德望,等.Q值调整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12(8):1629-1631.[13]温力,杨洪涛,钱会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1200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17(9):847-848.[14]王凤娥.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34(2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