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说史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历史专题-步入近代考点聚焦考点1 文艺复兴(14—16世纪) 开始 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 实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是《___神曲_____》;达·芬奇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莎士比亚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作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考点2 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1.原因及条件 (1)经济根源:14—15世纪,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2)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而《__马可波罗行纪____________》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3)客观条件:当时天文、地理知识有了进步,造船技术提高,地圆学说流行,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客观条件。
2.代表人物、航线、作用 航海家 航行路线 作用迪亚士 发现非洲的好望角 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的封闭和孤立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哥伦布 发现美洲新大陆 达·伽马 找到通往印度的最短航线 麦哲伦其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比较分析] 比较郑和远航与哥伦布航海 郑和远航哥伦布航海 规模 船队庞大,船多人多船队很小,船少人少 目的 为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为了开拓国外市场,掠夺财富 性质 与各国友好往来殖民扩张活动影响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和经济联系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考点3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名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发展封建专制、等级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开始时间1640年1775年1789年标志议会重新召开__莱克星顿________的枪声攻克巴士底狱重大事件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1688年光荣革命《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通过《人权宣言》;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名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罗伯斯庇尔文件《权利法案》《__独立宣言________》《人权宣言》制度君主立宪制联邦制民主共和制结束1688年宫廷政变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94年雅各宾派专政结束意义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民族独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考点4 英法美重要文献重要文献国家颁布时间基本内容《权利法案》英国1689年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在英国开始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独立宣言》美国1776年7月4日宣称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宣告了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宣告了美国的诞生《人权宣言》法国1789年宣称人生来是__自由____的、权利上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考点5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1.克伦威尔内战开始——克伦威尔击溃王军主力——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独裁——查理二世复辟。
【历史】人教八年级历史下册材料八年级历史下册分析题专项材料(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3)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1953年;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详解】(1)依据“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
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根据所学可知,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1953—1956年进行的三大改造,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点睛】注意识记与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主体性;读图识史;有效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兴则国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让其掌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读图识史”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
一、使用“读图识史”的教学方法“读图识史”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这样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学生看到这些图片就可以联系到上课时的内容。
另外,图片可以对历史进行很好的诠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用图片导入新的课程相对于语言来说,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接受图片。
因此,使用图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比如,在教授“魏晋文化”这一章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图片,如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介绍这个时期的书法,用云冈石窟的图片介绍这一时期的雕塑文化。
2.图说重点有的历史知识点很难讲解,教师往往花费很长时间也很难让学生明白。
这时,可以借助图片的直观性,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
比如,在讲授“大跃进”这课时,可以使用华君武先生的那幅漫画进行讲授。
3.用图片将历史串起来历史的跨度是很大的,比如,在专题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选择不同的图片来构建历史的框架。
这样,学生通过这些图片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进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比如,在教授近代史时,可以用瓜分图来讲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4.用图片巩固历史教学在进行复习课时,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如果按部就班的讲授知识点,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受挫。
因此,可以将图片穿插其中。
这样,课堂就不会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提高。
5.对学生读图能力进行培养教师要在课堂上使用图片的同时,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隐性知识,把图片和课堂的内容结合起来。
让学生对图片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辨析能力。
1.观看图片,阅读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局部)《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画卷从商业、交通、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表现了北宋政治经济中心汴京当日繁盛热闹的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刻划细致形象,是一幅反映古代社会生活情况的历史艺术名作。
(1)从图片和文字介绍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点?(2)根据你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推断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2.右图是唐蕃会盟碑,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唐蕃会盟碑立于823年,高1丈4尺5寸,碑身的正面用汉藏两种文字刻写着盟约全文。
背面用藏文叙述吐蕃的起源、唐蕃会盟的始末以及立碑的年月等。
下面就是部分碑文:自今而后,屏去兵革。
宿忿旧恶,廓焉消除。
追崇舅甥,曩昔结缓,边堠撤警。
戍烽韬烟。
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蕃汉二邦,各守现管本界,彼此不得征,不得讨,不得相为寇仇,不得侵谋境土……(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2)根据你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推断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3.中国古代夏商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观看下列四幅青铜器文物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铸有周武王灭商铭文的大铜鼎图二铸有周康王册命贵族并赐给臣民图三西周酒器——觥(1)从四幅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点?(2)根据你所获取的信息点进行推断,能得到怎样的历史结论?4.文字的出现是文明的产生的标志之一。
下列为有关古代文字遗存的图片。
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面四幅图中你获取到了那些历史信息点?5.观看图片,阅读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青花瓷作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1)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6.观看图片,回答问题。
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选择题1.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阶层是()A. 印度土兵B. 印度封建王公C. 印度农民阶级D. 英国下层军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印度民族大起义相关知识的掌握。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了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封建王公。
章西女王是起义队伍中的女英雄,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
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抗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所以ACD不对,故选B。
2.1775年,英国人史蒂芬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
8年后,他已经赚了10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钢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钢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钢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他的经历说明:()A.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B. 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C.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D.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英国的殖民掠夺相关知识的掌握。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讲的是英国人通过从事奴隶贸易获得的资金来发展资本主义,这说明了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所以ACD不对,故选B。
3.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20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军事基础。
”材料中所描述的事件是()A. 新航路开辟B.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 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属理解层面的要求,有一定难度。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揭示了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迅速提高,它们为了掠夺原料扩大市场,对亚非拉美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加剧,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工业革命后欧洲做为世界中心的地位最终确立。
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1.毛泽东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
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 平津战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期间,解放军按“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顺序,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
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使千年古都免于战火的破坏,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故选D。
2.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武昌起义》②《鸦片战争》③《大决战》④《开天辟地》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③④②①D. ②④①③【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
正确的顺序是:鸦片战争——武昌起义——开天辟地,党的诞生——大决战,故选B。
3.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
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周恩来的史实。
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都与周恩来有关,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故选D。
4.(如图所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
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
请问这一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义?()A. 粉碎了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B. 打破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C.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 标志着国民党军政权的垮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横跨陇海线,涉越黄泛区,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C。
5.被毛泽东誉为“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是()A. 百团大战B. 千里挺进大别山C. 三大战役D. 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的史实。
读图说史题集锦--新航路的开辟部分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欧洲画家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图二达.伽马航行的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
图一《新发现》画作中描绘了“罗盘”、“美洲”等元素,反映的是哥伦布航海。
15到16世纪,欧洲国家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发现了许多当时在欧洲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
新航路
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由此开始。
图二 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在迪亚士航行的基础上,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经莫桑比克等地到
达印度,从而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1)图一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1分)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2)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3分)
信息点一:__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______
(3)图一“新发现”指什么?(1分)
(4)结合上述两幅图文资料,请你谈谈对新航路开辟的看法。
(2分)。
福建初一初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结束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的是哪个王朝()A.隋朝B.唐朝C.宋朝D.秦朝2.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诼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3.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B.门下省审议C.尚书省执行D.门下省执行4.史书上说:“贞观之风,一朝复振。
”这段话反映的是谁在位时的景象?()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中其共同点是()A.抗击突厥B.重用人才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D.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6.有专家认为,“买东西”这个词来源于唐代。
其依据应该是()A.唐朝长安人买物品只能到东市和西市这两个地方B.唐朝时期才有东和西两个字C.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常与东边的日本和西边的欧洲做贸易D.舶来语,从阿拉伯传入中国7.某旅游者在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一卷被称为“现存世界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这位旅游者看到的印刷品应是()8.中华服装网发表了一篇题为“2006霓裳舞时尚——第二届国际品牌服装服饰风云榜”的消息。
早在唐朝时期“霓裳舞”就风靡一时,历史上与这支舞蹈有关的帝王是()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9.“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这素有“东方卢浮宫”之称的石窟是()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C.莫高窟D.龙游石窟10.学完隋唐历史之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B.近代前夜的危机C.繁荣与开放D.多元文化交融与经济高度发展11.假如你穿越回到唐朝,下列现象描述有误的是()A.在长安城内可以看到长年聚居的外国客人B.大家坐在茶馆里喝茶C.一些妇女牵着马在街上走D.长安商人使用交子做买卖12.南宋和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澶渊之盟B.靖康之变C.郾城大捷D.宋金订立和议13.南宋后期的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侵略与反抗一、选择题1.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首页头条位置推出《福建林则徐:一代忠贞垂史传》专题。
下列历史事件与林则徐有关的是()A. 虎门销烟B. 金田起义C. 安庆起义D. 黄花岗起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
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故选A。
2.一位同学参加江苏电视台的《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英国找到的改变了中英传统贸易中不利地位的特殊商品是什么”,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 烟草B. 瓷器C. 茶叶D. 鸦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
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英国为了海外市场向中国运来呢绒、布匹,但遭到中国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严重滞销。
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茶叶、生丝等销路旺盛。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故选D。
3.《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A. 俄国军队B. 英法联军C. 美国军队D. 日本军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对中国的侵略史实。
依据题干中“《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攻入北京,洗劫并焚毁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造成了圆明园的许多文物流失海外。
故选B。
4.《清史稿》记载:“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
”这里“革命”指的是()A. 黄巾起义B. 太平天国运动C. 三元里人民抗英D. 义团运动【答案】B第 1 页【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某重大事件发生的,希特勒感到欣喜,说“现在我们不可能失败了,我们有了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盟国。
”丘吉尔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他对战争形势作出评价:“胜利终究属于我们。
”蒋介石有了一种放松的感觉,破天荒地对副官说:“今天晚上去看戏。
”此处“某重大事件”应该是()A. 德国进攻波兰B. 太平洋战争爆发C. 苏德战争爆发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关问题。
根据材料提供的二战中希特勒、丘吉尔及蒋介石的态度,可以判断跟日本偷袭珍珠港有关。
由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参战,从而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
所以,希特勒、丘吉尔及蒋介石才表现出题干中各自对待该事件的态度。
故选B。
2.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和主要因素是()A. 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 美苏争霸C. 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 宗教纷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战的背景。
根据题干中“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随着德国、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特别是1937年德日意形成轴心国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准备发动一场重新瓜分世界的大战,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的威胁。
故选A。
3.1945 年5 月9 日晚,就在莫斯科欢庆胜利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前后的的两个“战争”分别指A. 一战、二战B. 二战、中东战争C. 二战、冷战D. 二战、科索沃战争【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冷战。
上述材料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二战、冷战,故选C。
4.下列事件和法国有关的是()①《人权宣言》②滑铁卢战役③启蒙运动④慕尼黑阴谋⑤珍珠港事件A. 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和法国有关的史实。
历史读图说史题的观察点
A.文物:地点、朝代、材质(制作材料)、形状、用途、种类、制作工艺、艺术(纹饰、图案、造型)、审美观、其它(文字、文字的载体、历史史实、政治制度等)
B.社会生活(衣食住行用):服饰、发型、发饰、家具、餐具(饮食)、茶具(酒具)、交通(路、车、船、飞机等)、通讯工具、房屋建筑(民居村落)、文体娱乐项目(如音乐、电影、舞蹈、体育比赛等活动),信息传播媒介(报纸、杂志、电报、电话、电脑等);
C.社会习俗:男子留辫、妇女缠足、剪辫、禁止缠足等、家庭婚姻、社交礼仪、人际关系等
D.社会生产:
a农业:耕作者、时间、地点(国家或地区)、耕作方式、农作物品种、生产工具(农具)、水利设施等。
b手工业(工业):生产者(或劳动者)、时间、地点(国家或地区)、生产部门、工作场所(生产环境、生产空间)、部门分工、生产规模、生产工具、生产组织形式(或工厂制)、生产效率等。
c商业:经商者(或商人)、时间、地点(国家或地区)、商业部门、经营场所、商品种类、经营方式、商品来源、商品流通(或市场)、标牌广告、市场繁荣、海外贸易等。
E.地图(请利用图例和注记)
a城市布局图:城市形状、城市功能、城市规模、城市交通、商业经营方式、人们精神面貌等
b疆域图:疆域四至、都城、少数民族、水利工程、陆上交通、政权机构、著名建筑、河流水系、沿海海域名称等等。
c航海路线图:航海人物、航行时间、航海路线、航行方向等
d战争图:时间、战役名称、交战双方、作战区域或方向、作战规模、战争武器、参战军种(陆军、海军或空军)等
※观察时可以参考图片的文字提示,但一定不要全文照抄,要将它们所反映出来的信息重新进行整理,然后做答,要改头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