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20.18 KB
- 文档页数:4
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的增加,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大规模的畜禽养殖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和卫生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地纷纷开始制定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以控制和规范畜禽养殖的范围和规模。
二、目的和原则1.目的:为了有效治理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保护农田、水源和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原则:科学合理、分类管理,统筹兼顾,因地制宜。
三、划定依据1.地理信息:划定畜禽禁养区的依据之一是相关地理信息,包括农田、水系、居民区和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
2.环境承载能力:根据当地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综合考虑土壤、水源、空气等方面的情况。
3.农产品安全:重点考虑畜禽养殖对当地农产品安全的影响,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四、划定范围和标准1.划定范围:畜禽禁养区划定方案将根据具体地理和环境情况,在县级行政区域内划定禁养区。
2.区域划分:根据地理信息和环境承载能力评估结果,将禁养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级别的区域,包括严禁养区、限制养区和管控养区。
–严禁养区:对畜禽养殖的规模和种类都进行严格限制,禁止一切形式的大规模养殖,只允许小规模的农户养殖。
–限制养区:对畜禽养殖的规模和种类有限制要求,但相对宽松一些,允许一定规模的养殖,但需要进行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
–管控养区:对畜禽养殖进行管理和监督,对规模和种类有一定限制,但相对宽松,允许规模适度的养殖。
3.标准制定:划定方案将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划定标准,包括养殖规模、种类、环境保护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将制定相应的养殖管理政策,以保证划定标准的有效执行。
五、推行计划1.方案制定:制定方案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并征求相关专家、学者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科学合理。
2.试点推行:在制定方案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地区进行试点推行,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3.扩大推行:在试点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方案推行范围,推广到更多的地区。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第一章总则1.1任务由来为全面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国家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精神,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要求各地抓紧组织开展禁养区划定工作。
省环保厅也制发了《关于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和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工作的通知》和《黑龙江省畜禽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为此,市委、市政府责成市环保局、市畜牧兽医局牵头成立了哈尔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在各区市(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成果的基础上,与技术咨询单位配合,对所辖区域内禁养区情况进行整理、融合、对接,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结合各区市(县)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成果和我市实际,最终拟定《哈尔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1.2工作目标1.2017年上半年完成区县(市)禁养区方案划定,在此基础上,下半年全面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总体划定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报省环境保护厅、省畜牧兽医局备案。
2.2017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小区),切实解决禁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
1.3划定依据1.3.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15.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6.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防治法》(201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04.2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0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03)《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第64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第588号令);《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第474号令)。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xx厅、x环保厅《关于开展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的通知》(x〔x〕9号)及x畜牧局《关于转发〈畜禽养殖禁养区技术指南〉的通知》(x〔x〕21号)等相关精神,优化我区畜禽养殖业结构,减轻畜禽养殖业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快畜牧养殖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依法合规、科学可行的基本原则,将水源地保护区、文化风景区、煤矿塌陷区、人口聚居区、黄河湿地等区域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加强环境监管,促进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划分依据根据《关于开展畜禽禁养区划定工作的通知》(x〔x〕9号)等精神,综合我区实际情况,以畜禽养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原则,划定全区禁养区范围。
划分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6.《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7.《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8.《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9.《x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10.《x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1.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划分原则1.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原则;2.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3.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的原则;4.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5.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
四、划定范围(一)饮用水源地禁养区。
根据《xxx人民政府关于x市城市x 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调整方案的批复》(x〔x〕24号)要求,我区一、二级城市x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为第四水源地和第五水源地,涉及面积36.96平方公里,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22.774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面积14.186平方公里。
全县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划定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家、省、市、县“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等法律法规和规划,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快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和引导畜牧业绿色发展为目标,以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为目的,以统筹兼顾、科学可行、依法合规、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在我县行政区内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重点区域,兼顾重要河流岸带、重要湖库周边等对水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以划定畜禽养殖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为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二、划定原则及依据(一)划定原则。
1.依法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2.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协调发展原则。
3.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规划相结合、协调、统一原则。
4.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原则。
5.重点突出和可操作性原则。
(二)划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6.《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7.《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X)9.《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10.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三、划定分类根据划定原则及依据,我县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划定为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适宜养殖区三大类(以下简称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
禁养区:是指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小区的区域。
限养区:是指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规模、数量,实行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它是禁养区与适养区的过渡区域。
适养区:是指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是发展畜禽养殖的主要区域。
【**市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定方案】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市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定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升全市农村环境质量,根据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省、市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
一、划分依据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省政府印发的《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强化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各市、县人民政府根据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划定禁养限养区,报上一级相关部门备案,并对社会公开”。
二、划定重点(一)畜禽禁养区划定重点1、饮用水源保护区。
2、入太湖主要河流两侧1公里及支流0.5公里范围。
3、有一级管控区的生态红线区域。
4、城市建成区。
5、设有省控、国控考核断面的河流两侧0.5公里范围。
(二)畜禽限养区划定重点1、入长江主要河流两侧0.5公里范围。
2、无一级管控区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
三、治理标准1、禁养区。
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7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养殖业调查,摸清家底,明确规模化养殖场清单,列出禁养区需关闭搬迁的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清单,2016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禁养区关闭搬迁工作”。
2、限养区。
限养区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设施。
逾期不治理或不能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2017年底前实施关停。
四、区域范围全市设置禁限养区66个,禁养总面积813.6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21.1%,限养总面积471.84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比例为12.3%。
其中,禁养区36个,部分禁养区14个,限养区16个(详情见附表及附图)。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为了保障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在国务院环境保护部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对土地、水、气和噪声等环境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不合理的养殖行为也会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为了改变现状,推动环保工作的有序进行,我们提出制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二、目的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并将其纳入环保规划和农业发展规划中,从而保障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三、方案内容【确定禁养区的标准】禁养区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划分:(1)距离重点城市、食品加工企业和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
(2)周边环境应当无污染源,例如化工厂、垃圾填埋场等。
(3)禁养区应当考虑到气候、地形、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合理选择地点。
(4)对于已经污染的区域,应当严格限制或禁止养殖,直至污染得到根除。
【划分禁养区的方法】禁养区的划分应当根据以下方法:(1)以县为单位进行划分,并依据上述标准确定禁养区的范围。
(2)同一区域内的养殖企业应当按照规模、类型、种类等因素进行分类,依据不同分类划分不同的禁养区。
(3)对划分出的禁养区进行评估、监测等跟踪管理,并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调整。
【建立监控和管理机制】为了保证禁养区的有效实施,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控和管理机制,主要包括:(1)制定详细的监管方案,对禁养区进行一定频率的监测和考核。
(2)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3)加强培训和宣传,让养殖企业和公众充分了解禁养区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四、预期效果实施本方案后,我们预计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保障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风险。
(3)促进畜禽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4)提高公众的卫生健康水平。
(5)推动环保工作的有序进展。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一、背景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畜禽养殖业的环保问题越来越关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禁养区的设置。
禁养区是指为保护水源、保障食品安全等原因,对养殖业实行禁区管理,禁止在该区域内新建或扩建畜禽养殖场。
禁养区的划定十分重要,既涉及环保问题,也涉及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
为此,本方案就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定提出以下方案。
二、划定原则1.保护水源:禁养区应围绕水源设置,防止养殖业对水质造成污染。
2.保障食品安全:禁养区应围绕居民区、食品生产企业等区域设置,保障食品的卫生安全。
3.科学合理:禁养区划定应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特征,充分考虑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定。
三、划定方法1.综合分析法:结合果园、菜地、农田等相关数据,结合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综合划定禁养区。
2.目视法:对当地养殖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水源、食品生产企业等区域周边情况,目视综合划定禁养区。
可能存在主观性问题,需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3.模型法:建立畜禽养殖影响模型,模拟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按照规定的限制条件综合划定禁养区。
四、划定结果经过综合分析法、目视法和模型法的评估,最终得出甲县的禁养区设立方案如下:以甲县市域为圆心,设置禁养区半径10公里,以水源、居民区、食品生产企业等区域周边为依据,划分为六个区域:北区、东北区、东区、西南区、南区、西北区。
具体划分方案详见附件。
五、执行措施1.生态环境部门对设立禁养区进行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相关企业要积极配合并落实环保措施。
3.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4.定期对禁养区进行评估,及时调整禁养区划分方案。
六、预期效果1.能够更好地保护水源、食品安全等方面,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2.有利于养殖业稳定和健康发展。
3.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力度,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的风险。
4.提高了全民环保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
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X〕17号)和省农牧厅、环境保护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顺利推进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我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为目的,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防治结合、减少污染”的总体要求,参照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范围,加强环境监管,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促进畜牧业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统筹兼顾、合理布局。
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统筹兼顾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
严格按照环境保护目的和畜牧业生产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置边界范围。
(二)因地制宜、协调一致。
各县区根据环境保护特点和畜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应与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相适应。
(三)以人为本、依法依规。
以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基础,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管控措施。
三、划分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X)、《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X)、《X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X省规模养殖场畜禽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意见》等。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10篇】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工作的实施方案 10篇【篇一】一、工作思路以保障环境敏感区域和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环境安全、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为目标,以统筹兼顾、科学合理、协调一致为基本原则,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保护地、城镇人口聚居区等区域为重点,合理划定禁养区范围。
以提高环境质量和维护环境安全为核心,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切实加大禁养区内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管理力度,促进我县畜禽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发展。
二、禁养区划定和养殖场关闭搬迁工作目标和任务(一)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643 号),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XX〕xx 号)要求,20 xx 年年底前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二)工作任务。
按照《xx 龙江省环境保护厅 xx 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划定畜禽禁养区和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工作的通知》(xx 环函〔20 xx〕67 号)要求,依法落实畜禽禁养工作的责任主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落实补偿措施,确保 20 xx年年底前完成禁养区内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关闭或搬迁工作。
具体任务是: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由畜牧兽医局牵头,环保局、国土局、住建局、湿地局、林业局、旅游局、水务局、交运局、各乡镇配合,具体负责我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关闭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绘制禁养区划定图。
畜禽养殖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小区)调查摸底由畜牧兽医局牵头,各乡镇政府、林业局配合,按照我县禁养区划定的范围和省市界定的畜禽规模场标准逐一调查统计,并形成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汇总表。
制定养殖场关闭搬迁具体政策由财政局牵头,畜牧兽医局、环保局、国土局、住建局、林业局、各乡镇配合,按照不同畜种、畜舍面积等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关闭搬迁政策和补偿标准。
XX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
为加快提升我区生态环境质量,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确保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的主要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XX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技术规范,制定本方案。
二、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的基本原则
(一)生态优先,依法划定
严格执行国家和XX市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二)因地制宜,符合实际
坚持从XX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出发,统筹产业发展布局与环境保护工作,划定合理适度的禁养范围。
(三)统筹协调,总体规划
在充分考虑XX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供应保障前提下,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利用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
(四)突出重点,科学推进
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环境敏感区域的保护;采用科学方法,确定禁养边界,确保工作开展的科学性。
三、禁养畜禽种类及规模
(一)禁养畜禽种类
包括猪、牛、鸡、鸭、羊等畜禽种类。
(二)畜禽规模
禁养畜禽规模需达到XX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养殖规模标准的畜禽集中饲养场所,本方案中禁养对象为辖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
四、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范围
XX区畜禽养殖禁养区总面积256.67平方公里,包括XX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52.55平方公里,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共117.17平方公里,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86.95平方公里。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市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永定河山峡段):
XX区永定河山峡段(上游至斋堂镇沿河城,下游至三家店水闸)两岸外沿100米。
面积为39.27平方公里。
2、镇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斋堂水库):
斋堂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划定为斋堂水库宗地范围以内区域。
斋堂水库宗地范围为:拦河大坝处为水库大坝下游坡脚以下100米,延伸至公路以西外延100米、泄洪洞出口以南400米及水库林木范围外延100米,两坝头各外延300米(溢洪道进
口、输水洞工程已包括在内,溢洪道闸口下溢洪槽工程的范围为建筑物周围外延150米);泄洪洞进出口处为建筑物周围各150米范围;库区为水库470米高程以内,左右两岸公路以内部分;斋堂调度中心站处为建筑物周围90米范围;斋堂进库水文站处为建筑物周围90米(测流断面上、下游各外延90米,左、右两岸以外各外延150米)。
总面积2.53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为:由水库一级保护区边界与入库主河道交汇点沿入库主河道上延3000米处至水库大坝范围内的水库汇水区域(不含一级保护区范围),面积10.75平方公里,合计13.28平方公里。
(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1、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68.36平方公里:分为四部分。
百花山部分:东起田寺石塘东梁,西至八亩堰鳌芋沟北坡,北起田寺北沟,南至XX区交界梁;白草畔部分:东起流动耩梁,西至门头沟与河北省交界,北起梯子沟南梁,南与XX区交界;梨园岭部分:东起龙门涧西梁,西至草帽子岩,北至椴木沟南梁至郑峪沟;小龙门部分:西至西大义尖,东至大地沟东梁,北起大沙河,南至郭家坑南梁。
2、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缓冲区,面积48.81平方公里:分为四部分。
百花山核心区外围:东起西达摩沟,西至鳌芋沟口,北起田寺东沟,南至三角塔梁;白草畔核心区外围:台岭至秋林铺路以西—张家铺南梁—简昌西坡—梯子沟;梨园岭核心区外围:东至洪水口大地沟口,西至大栖口东梁,北起东灵山南坡,南至109国道;小龙门核心区外围:东起东龙门涧西坡,西起洪水口东坡,北自椴木沟,南至东涧沟。
(三)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86.95平方公里(包括龙泉镇和永定镇)。
(四)其他法律、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禁止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区域
五、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抄送:区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
XX市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2月2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