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健康的生活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2
中考生物专题练习健康的生活一、选择题(西城区一模)12.下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对应合理的是()A.服用处方药—自行购买和使用B.心跳、呼吸骤停—及时采用心肺复苏术B.静脉出血—按压伤口的近心端止血D.遇到巨大声响—张嘴的同时堵住耳朵14.某研究团队发现疟原虫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下列关于该研究的推断合理的是()A.对小鼠免疫系统而言,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自己”成分B.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非特异免疫C.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D.这一研究成果可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治疗上答案:12.B 14.C(海淀区一模)14.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其感染人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治疗疟疾患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按蚊是引发人体感染疟疾的病原体B.肝脏和红细胞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C.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D.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保护易感人群答案:14.C(朝阳区一模)14.甲型流行性感冒(简称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型流感病毒结构简单,可以独立生活B.甲流病毒属于传染源C.甲流病毒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D.注射甲流疫苗可以切断传播途径答案:14.C(东城区一模)14.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下列对学校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让患病学生离校接受治疗——控制传染源B.按规定给学生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C.要求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切断传播途径D.教室每天都要开窗通风——控制传染源答案:14.D(丰台区一模)答案:9.A(大兴区一模)答案:4.B 5.A 8.A(延庆一模)1.流感是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冬春季高发。
与普通感冒相比,季节性流感只能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引起,患者一般会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等症状,下列关于流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锻炼身体和注射流感疫苗是较好的预防措施B.自身患流感咳嗽、打喷嚏时,尽量用纸巾或手遮住口鼻C.从保护自身出发,流感季节尽量远离患病人群,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D.流感病毒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存,易发生变异答案:D(通州一模)14.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会表现出突发高热、咽喉肿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所包含的信息和相关知识正确的是()A.图中的病毒是抗体B.该免疫类型是非特异性免疫C.该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D.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答案】C【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A错误;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B错误;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C正确;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导致病毒失活,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掉,而不是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D错误。
2.下列生理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④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⑤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⑥纤毛的清扫作用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⑥ D.①④⑤⑥【答案】C【解析】①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④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⑥纤毛的清扫作用都是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③免疫细胞产生抗体、⑤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都是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C.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是药物直接杀死病原体,不是人体防线,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4.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
2024年中考生物读图理解题专题复习:健康的生活1.新冠肺炎在地球肆虐已经三年之久,目前,我国疫情已得到有效遏制。
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至2022年12月,全球累计感染新冠肺炎人数超过5亿,死亡人数超过600万,为了争夺生存的机会,新冠病毒与人类之间正在进行着侵染与反侵染的“战斗”,这一过程在自然选择中被称为。
(2)“全球已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有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1种变异毒株”变异毒株的致病性有的更强、有的更弱,这说明变异是(定向的/不定向的);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容易导致寄主死亡,病毒也就随之减少了传播的机会;致病性更弱的病毒不易导致患者死亡,病毒因此获得更多的传播机会。
请据此分析: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全球新冠肺炎的患者死亡率变化趋势分别应为。
(上升/下降)(3)有市民因接收快递被奥密克戎毒株感染,据专家介绍,离开活体的病毒在快递件上依然可存活3-7天。
可见,携带奥密克戎毒株的快递邮件在本轮新冠疫情中相当于;为防止新冠疫情的蔓延,你在生活中已经采取了哪些科学的措施(列举1项)。
(4)无症状感染者全程接种了疫苗,通过自我免疫,可清除新冠病毒,1-2周内核酸检测转为阴性,从免疫的类型上看属于免疫,其清除病毒过程如图二所示:其中A、B分别为人体内的哪种细胞。
2.安全用药不仅指根据病情恰当地选择药物种类、剂量,还包括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使药物顺利到达病灶处,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1)国际通行的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将药物分为处方药和。
(2)某些药物口服时药效会降低,如胰岛素会依次在、内被蛋白酶分解而几乎完全失活。
胰岛素尚未到达病灶,已经失效,该现象称为首过清除。
(3)有些药物不会被消化酶分解,如图所示,经消化道吸收后全部经过入肝。
肝脏是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经消化道吸收的药物,到达病灶前,先经过肝脏,可能被肝脏代谢而失去药效,这种现象也叫首过清除。
(4)为避免上述两种类型的首过清除,常通过手臂静脉注射给药,原因是药物可以经过上、下腔静脉到达心脏,再随循环、循环到达病灶,从而保证了绝大部分药物到达病灶时具有正常药效。
【人教版】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A.给初生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B.患过天花的人一般不会再患天花C.给健康人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流感D.白细胞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答案】D【解析】【分析】(1)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主要是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
【详解】给初生婴儿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患过天花的人一般不会再患天花、给健康人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流感都是使人体产生各种抗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白细胞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B.当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弱时,会出现过敏反应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D.卡介苗可以预防麻疹,百白破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答案】A【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加快B.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受到的伤害增加C.当酒精的浓度超过20%时,水蚤会死亡D.过量的酒精会使水蚤的神经系统受损【答案】A【解析】【分析】探究实验主要是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
根据表格中酒精浓度不同,即变量是酒精浓度。
变量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
不同酒精浓度下,水蚤的心率不同。
【详解】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慢,A错误;酒精浓度越高,而水蚤的心率越慢,这实验说明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水蚤受到的伤害增加,B 正确;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C正确;酒精会麻痹神经系统,因此,过量的酒精会使水蚤的神经系统受损,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下列四种人体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人教版】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
所以题干中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移植的器官被排斥和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都属于免疫的功能,而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不属于免疫的功能。
故选D。
【点睛】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
2.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题训练:健康地生活一、选择题1.官方微博平安提醒网友:寄粽需谨慎、且吃且珍惜。
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禁止各类粽子携带或邮寄入境的。
这是因为一些品种的粽子含有肉类成分,可能会有虫卵和微生物。
若外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①在当地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传播②丰富当地生物多样性③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④破坏当地生态平衡⑤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①②⑤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⑤【解析】选C。
在适宜的环境中若有害生物流入境内,由于有害生物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因此有害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数量剧增,挤占了当地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灾害,使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如题干中所说的一些品种的粽子含有肉类成分,可能会有虫卵和微生物,没有天敌控制,可能会引起传染病的流行传播、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破坏当地生态系统,这属于外来物种的入侵威胁生物的多样性。
2.每年暑假都有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当你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及顺序是 ( )①仰卧平躺②打“120”急救③口对口吹气④清除口、鼻内异物和污物A.①③④②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解析】选B。
当你遇到某人因溺水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时,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在急救车到达前,根据病情和伤情,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做人工呼吸时,使病人仰卧平躺,头向后仰,这样有利于气体的进入;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有利于呼吸道畅通和胸部的扩X;如果口腔内有泥土、血块等异物和污物,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
然后再进行口对口吹气。
所以遇到有人因溺水停止呼吸时,应采取的措施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
3.下表中关于疾病的分类和预防的归纳,正确的是( )【解析】选C。
本题考查传染病的分类及预防。
脊髓灰质炎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而不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通过血液传染,属于血液传染病,通过注射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注射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而不是控制传染源;细菌性痢疾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注意饮食卫生能够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脚气病是缺维生素B1引起的,不属于传染病。
专题08 健康的生活1、调查显示,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吸毒人群经常共用餐具 B.吸毒人群经常共用注射针头C.吸毒人群经常在同一水池游泳 D.吸毒人群经常在同房间吸食毒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可见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吸毒人群经常共用注射针头。
考点: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
2、下列不能传播艾滋病的途径是()A.不安全性行为 B.饮食和接触C.输入含HIV的血液制品 D.已感染HIV的妇女哺乳婴儿【答案】B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3、下列关于健康地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没有副作用B.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先判断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C.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D.小刚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可指压远心端止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副作用的,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尽量避免药物人体的不良作用,才是安全用药的根本。
考点: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4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和抗体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原是“非己”物质,抗体是人体合成的蛋白质B.当抗原消失后,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C.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D.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即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特定的抗原【答案】【解析】B试题分析:抗原消失后,抗体还存留体内,不同的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不同。
【人教版】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A.引起传染病的传染源就是病原体B.胸腺、淋巴结和脾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C.抗体是在淋巴细胞刺激下由抗原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D.疫苗能杀死病原体,所以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A.传染病的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而不是病原体,所以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所以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C.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所以不是抗原产生的,所以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D.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免疫的第三道防线,该抗体只对该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所以D 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A.杀菌B.接种疫苗C.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D.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答案】B【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初三生物健康的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1.通过生物发酵制成的食品称为白色食品,下列哪项属白色食品()A.面粉B.海带C.花生油D.食醋【答案】D【解析】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的食品叫白色食品.A、面粉是小麦种子研磨而成的,没有经过微生物发酵,属于绿色食品.故不符合题意;B、海带是海洋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而成的,属于蓝色食品.故不符合题意;C、花生油是一种陆生植物花生的种子,经高温榨取的,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而成的,是绿色食品,故不符合题意;D、食醋是通过微生物醋酸杆菌对淀粉发酵制得的,是白色食品,故符合题意.故选D.2.“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又称“酸葡萄心理”,是指求事不成的一种心理平衡,这种情绪调节属于()A.转移注意力B.宣泄烦恼C.自我安慰D.遗忘【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一、转移注意力,二、宣泄,三、自我安慰,试着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方法一:当情绪不好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打球、下棋、外出跑步等,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方法二:把自己心中的烦恼向亲人或知心的朋友诉说甚至大哭一场,把积压在内心的烦恼宣泄出来,这样也会有利于身心健康,但是,要注意宣泄的对象、地点和场合,方法也要适当,避免伤害别人,方法三:当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者想做某件事而未能成功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适当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这样可以帮助你在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酸葡萄”心理,是一种自我安慰。
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春天是高发季节,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及时接种麻疹疫苗,出现感染症状及时就疹,并采取隔离措施。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保持室内通风是切断传播途径B.采取隔离措施是控制传染源C.麻疹病毒属于抗原D.麻疹疫苗属于抗体【答案】D【解析】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生物中考《健康地生活》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卫生习惯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是()A.早晚刷牙、洗脸B.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D.不随地大小便【答案】A【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详解】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为饮水和食物。
由分析可知,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便,都能有效的预防蛔虫病;早晚刷牙、洗脸,与预防蛔虫病无关,A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蛔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明确该病的传染途径。
2.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请判断受伤血管和急救措施()A.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B.静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C.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近心端D.动脉,按压捆扎伤口远心端【答案】C【解析】【分析】三种血管的出血特点和止血方法:出血类型出血特点止血方法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可用止血带或绷带在近心端止血静脉出血颜色暗红,血液流速较慢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在远心端止血毛细血管出血颜色红色,血液缓慢渗出可自然止血,也可用创可贴包扎伤口动脉出血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右手被割伤,喷出大量鲜红血液”,表明受伤的血管是动脉;应采取的急救措施是按压或捆扎伤口近心端。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动脉出血的特点是:颜色鲜红,血流较快,或喷射而出,以及止血方法。
3.下列急救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发现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患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处B.对溺水造成呼吸停止的患者,应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C.户外活动时遇到突发心脏病,呕吐且四肢厥冷的患者,要立即将其搬至屋内D.因外伤造成下肢出血时,可根据出血特点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
初三生物健康的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病症,哪一项是缺乏维生索C引起的()A.佝偻病B.坏血病C.地方性甲状腺肿D.贫血【答案】B【解析】【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解答:解:A、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佝偻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不符合题意.B、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少维生素C造成的,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长期不吃水果缺少维生素C会造成坏血病.符合题意.C、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为饮食中缺碘,应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注意用加碘食盐,不符合题意.D、贫血病是由于人体内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造成的,因为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材料,缺铁易得贫血.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熟练掌握各种维生素、无机盐的作用及缺乏症,即可正确解答.2.(7分)4月25日、5月12日尼泊尔分别发生了8.1级和7.5级特大地震,造成8500多人死亡,十万多人受伤,地震也给我国西藏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灾害。
地震发生后,我国迅速排出救援组织,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请据此分析回答:(l)医护人员对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的部位应是约1/3处;实施口对口吹气时,在确保患者畅通的情况下,捏紧患者鼻孔的同时,用口包住患者的口平缓吹气,且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随着吹气而起伏。
(2)某人因外伤大量失血危及生命,医护人员及时从血库调取了大量AB型血为其输血,挽救了他的生命,由此可知他的血型是。
(3)防疫人员在救援黄金72小时过后,及时勘察了灾区疫情,并采取了系列防疫措施。
初三生物健康的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1.运用已学知识分析,下列认识和做法正确的是()A.禁止酒后驾车的原因是:酒精是一种兴奋剂,饮酒后人的行为表现为不定向障碍B.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目的,还会杀死人体内有益的细菌C.用含有“瘦肉精”的饲料饲养的猪,其瘦肉比例高、蛋白质含量多,有利于人体健康D.为了保证水稻高产,提高大米质量,施肥应以无机肥为主,尽量减小有机肥的施用量【答案】B【解析】略2.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大量的病原体,但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得病,这是因为有免疫系统的保护。
右图中的免疫类型属于免疫,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是。
【答案】特异性抗原【解析】图中抗体清除病毒(抗原)的过程是第三道防线,因此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引起人体产生图中抗体的物质是抗原。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的特点以及抗体的产生,中等题,属于理解层次。
3.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关于健康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健康就是喜欢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B.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通过握手、同桌进餐传染C.人的健康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有关D.让自己心情愉快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不偏食、不厌食、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A、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A错误;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个: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除此以外,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B错误;C、健康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C正确;D、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心情愉快,要保持愉快的心情,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但并不是让自己心情愉快的生活方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D错误。
2023年广东省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健康的生活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2•广东)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被称为“现代文明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是慢性病,不传染
B.医学对这些疾病无能为力
C.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D.可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2.(2022•广东)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紧急处置方法。
下列应对措施错误的是()
A.发现有人晕倒,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B.发现燃气泄漏,要关闭气源、开窗通风
C.当有人心跳骤停时,应及时对其进行心肺复苏
D.当大静脉出血时,应及时在伤口近心端按压止血
3.(2022•广东)小明得了急性扁桃体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物
B.自行购买药物并随意服用
C.症状较重时自行加大用药量
D.病情稍有好转自行停止用药
4.(2021•广东)大规模推行新冠疫苗免费接种是我国应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措施,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B.可控制传染源
C.能保护易感人群D.不能预防流感
5.(2018•深圳)对待青春期身体与心理产生的问题,下列态度错误的是()
A.遇到困难时,应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B.对抗产生的性意识,拒绝与异性交往
C.女孩月经期间应注意卫生,适当运动
D.心脑肺功能增强,努力学习,锻炼身体
6.(2020•广州)下列各项中,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经常暴饮暴食
第1页(共12页)。
主题五人体生理与健康专题12 健康地生活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对接教材:溯本追源,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课标学业要求考点考向考法1、人体健康受传染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2、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
尝试提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止血);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通过计划免疫等措施能够预防传染病考向一传染病考法1 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传播途径考法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考法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考向二免疫考法1 抗体和抗原考法2 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够影响人体健康考向三安全用药考法1 安全用药的常识考向四科学急救考法1 急救的方法考法2 出血的初步护理考向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考法1 吸烟、酗酒的危害考法2 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1.(新情境)(2023•宜宾)2022年10月,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在陕西西京医院将一头“六基因编辑猪”的多个器官移植到四只猴子身上,这是国际首次“猪—猴多器官移植”手术,这项研究或能缓解全球器官短缺。
从免疫角度看,植入的猪器官属于()A.病原体B.抗体C.抗原D.疫苗【答案】C【解析】抗原是指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所以,植入的猪器官是异体器官属于抗原。
故选:C。
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健康地生活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下列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春期脑神经细胞数目迅速增加
B.子宫分泌的激素维持女性第二性征
C.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
D.男孩在青春期偶尔遗精会影响健康
2.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救自缢死……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
下列现今的急救措施中与其相似的是()
A.人工呼吸B.按压止血
C.拨打120D.胸外心脏按压
3.下列习惯有助于减少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是()
A.吸烟酗酒B.好吃懒做C.荤素搭配D.脾气暴躁4.“我青春,我健康”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B.喝酒抽烟缓解压力
C.遗精、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D.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5.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性意识开始萌动
B.神经系统开始形成和发育
C.心脏、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D.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6.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发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两性相继出现第一性征
B.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C.男性遗精、女性出现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D.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
7.遇到外伤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若受伤部位有鲜红色的血液喷出(如图所示),其受伤的
第1页(共29页)。
高效复习中考复习:二十二、健康的生活考点1:传染病及其预防考点突破: 1.传染病(1)传染病:由各种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的特点: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指能够散布病原体的人或________。
如患流感的病人、狂犬等(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____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________________:隔离病人、扑杀处死焚烧患病禽畜等________________:清洁消毒场所、洗手,杀灭蚊蝇媒介等 ________________:注射疫苗、锻炼身体等点拨 传染病要流行起来三环节缺一不可,都要齐全才能流行。
中考直击:( )1.下表中关于疾病的分类和预防的归纳,正确的是编号 疾病 分类 预防措施 措施的作用 A 脊髓灰质炎 呼吸道传染病 室内通风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血液传染病 注射疫苗 控制传染源 C 细菌性痢疾 消化道传染病 保证饮食卫生 切断传播途径D脚气病体表传染病服用维生素保护易感人群( )2.对患有禽流感的鸡、鸭等家禽采取捕杀措施,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的哪一措施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者D.控制病原体 ( )3.人若进入有钉螺的水中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
该传染病的病原体是 A.钉螺 B.血吸虫 C.人 D.水 ( )4.下列疾病中都属于传染病的是A.乙型肝炎、夜盲症B.艾滋病、流行性感冒C.手足口病、糖尿病D.色盲、肺结核 ( )5.下列对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D.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护易感人群考点2:免疫与计划免疫考点突破:1. 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 _____________ 皮肤的保护、呼吸道黏膜的纤毛清扫等____________免疫第二道体液中杀菌物质(____)和______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第三道 _______________ 产生____________、消灭病原体(抗原) ____________免疫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胸腺;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2.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形成 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可遗传获得 产生在生活过程,受到病原体的作用而获得的 功能 对多种____________都有防御作用只针对____________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3.抗体和抗原(1)___________: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由___________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点拨 抗体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如乙肝抗体)只能和一种特定抗原(如乙肝病毒)结合。
消灭抗原后,还有部分抗体仍留在体内一段时间。
___________:引起人体内产生抗体的物质。
如病原体等异物。
点拨 抗原不仅指进入人体的病原体,还包括被移植的器官,癌变、衰老、死亡的细胞,引起4.免疫的功能:(1)____________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____________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____________、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5.计划免疫(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____________,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接种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___________免疫,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
点拨 注射抗病毒的血清属于抗体。
AIDS ) (1)病原体:____________(患者所有体液都有)(2)传播途径:____________、血液传播、母婴传播(3)注意: ____________、握手、蚊子叮咬不会传染艾滋病。
中考直击:( )1.移植到人体内的器官不易成活,从现代免疫学的观点看,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A.抗原 B.抗体 C.传染源 D.病原体 ( )2.下列与人的免疫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是所有的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B.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C.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D.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 )3.对右图中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4.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病人大多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的症状为手、足和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对患者实施隔离治疗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B.人体的皮肤能阻挡病原体的侵入属于特异性免疫 C.能引起婴幼儿患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属于病原体D.对病人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5.下列有关艾滋病病原体类型和非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班级: 姓名: 日期:5月18日高效复习A.衣原体:血液传播B.病毒:空气飞沫传播C.真菌:性接触传播D.细菌:母婴传播()6.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牛痘预防天花属于特异性免疫 B.肺结核、螨虫、蛔虫病都属于传染病C.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D.吞噬细胞可包围细菌、衰老的细胞等将其消化分解()7.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中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考点3:用药和急救考点突破:1.安全用药: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都要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危害。
2.药物分类:(1)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不需要医生处方在药店中即可购买的药品。
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如感冒、腹泻等。
(2)____________: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如精神病类药物。
3.药物还可根据有效成分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家庭药箱:外用药:各种药膏、药水、药油、创伤烧伤药等内服药:感冒药、退烧镇痛药、消炎药、腹泻药、解痉止痛药、维生素等急救药:硝酸甘油、复方降压片、心痛定等5.急救(1)立即拨打紧急呼救电话:____________。
(2)在救护车来到之前,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____________法。
(具体操作方法P91课本)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____________。
每30次心脏挤压2次人工呼吸。
最新的心肺复苏的操作顺序由原来的“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e)—胸外按压(Circulation)”调整为:C-A–B 。
(3)出血和止血类型血液颜色血液流出的情况止血方法________ 红色渗出或缓慢流出清洗伤口,贴创口贴________ 暗红连续不断流出“120”紧急呼救,压迫伤口的________端________ 鲜红喷出或涌出“120”紧急呼救,压迫伤口的________端中考直击:()1.下列有关健康生活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凸透镜矫正B.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的标识是OTCC.吸烟可以使人打起精神,所以说吸烟对人体无害D.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和同桌进餐传染()2.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情况,面对突发情况,以下处理措施,不合理的是A. 遇到有人溺水时,先保持其呼吸道畅通后,再实施人工呼吸B. 遇到煤气中毒者,先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再实施人工呼吸C. 受伤时若出现喷射状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进行止血D. 遇到突发心肌梗死病人,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帮助其服药并拨打“120”()3.抢救呼吸和心跳骤停的落水者时,需要采取心肺复苏的措施,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心肺复苏措施的正确顺序是①开放气道②人工呼吸③胸外按压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考点4:评价自己的健康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考点突破:1.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1)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一种__________上、__________上和__________方面的良好状态。
点拨身体健康:指身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具有良好的情绪反应;社会适应能力:指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2)____________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点拨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2.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1)“生活方式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现代生活中,一类区别于传染病的,慢性的、____________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中风)、恶性肿瘤(癌症)。
(2)引起“生活方式病”的三大因素:不良的________、_________因素、_________的影响。
(3)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等。
(4)烟、酒、毒品对人体的危害:a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越强。
b酗酒: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肝脏硬化,增加患癌症危险,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车祸元凶之一)。
低浓度促进水蚤心率,高浓度抑制。
c毒品:(鸦片、大麻、可卡因)会损害神经系统,降低免疫功能,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中考直击:()1.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良好的情绪和适度的情绪反应表示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下列调节自己情绪的行为不正确的是A.听音乐分散注意力B.找个适当理由安慰自己C.向好朋友诉说烦恼D.和朋友通宵打网络游戏()2.下列是日常生活中采取的一些措施,正确的是A.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B.静脉出血可按伤口的近心端C.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进行娇正D.遇到巨大声响时应闭嘴堵耳()3.某同学跌倒发生骨折和外伤出血,下列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A.拨打“120”急救电话B.准确判断出血的血管类型C.原地进行适当的止血处理D.马上对骨折处进行复位()4.青少年要坚决拒绝毒品,下列都不属于毒品的是A.咖啡香烟B.可卡因吗啡C.病毒大麻D.摇头丸海洛因()5.关于“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探究的变量是金鱼的条数B.实验进行一次即可,不需要重复实验C.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烧杯中盛有清水的一组D.实验结论是烟草浸出液能加快金鱼的呼吸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