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39.1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热力环流和风

课标内容解读:(目标细化)

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风的形成过程,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视频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能力。

4.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

一、实验活动视频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实验活动,观看实验中的烟雾怎样运动,从而导入新课

二、目标展示,让学生一起细读本节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

1、要达成以上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检查大家预习情况,并补充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的知识。

2、让大家背着知识行囊开启本节课的探索之旅。结合导学案及课本,大家有四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第一个问题:地面受热均匀,大气有无明显运动,等压面怎样分布

第二个问题:等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首先怎么运动

第三个问题:大气的垂直运动会引起高空大气密度发生怎样的变化?气压呢?

第四个问题:大气在水平方向怎么运动?

总结:大家整理思路,相互描述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第六个问题:观察大屏幕,观察等压面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第七个问题:(1)大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吗?(2)高压的数值一定高于低压的数值吗?小试牛刀,练习本问题。

第八个问题: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

同学黑板画出海陆风、城市风示意图,并进行解释现象。

城郊之间也有热力差异,形成城市风,看下面两个小题:通过小题加强对城市风的理解。

在城市风的高空,气流有城市流往郊区,在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往城市,大气的这种水平运动就是风。下面我们继续本节课的探索之旅,大家有两分钟的时间先独立思考,再有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一:画出导学案两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比较大小

问题二:如果仅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将会如何运动?

问题三:高空的风受哪几个力的影响?最终稳定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的关系?南半球高空呢?

问题四:近地面的风受哪几个力的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摩擦力与风向的关系?

大家已经学会了在平行等压线上会风向,那么如何在弯曲的等压线中画近地面某点的风向呢?下面大家一起学习

问题五:如何在弯曲的等压线中画近地面某点的风向,并对点练习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判断风向,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会判断风向吗?知识拓展风向及风力大小。

风力越大,给人类带来的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越大,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合理对风合理的充分利用,又会给人类带来无限福祉。

四当堂达标

五总结反思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对象,从总体上来讲,他们知识面比较狭窄,大多数学生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较欠缺。但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探究欲望。

效果分析

本节内容是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理论知识有点偏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改理念,我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活动探究的方式,通过不同的案例材料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合作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展示案例”的“生—生”与“师—生”互动中将知识点逐个有序落实。

环节一: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实验活动视频,通过观察实验中的烟雾运动呈现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大气的运动。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环节二:结合预习情况理清基础知识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接触。

环节三: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探究活动开展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的,这样才能提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习要求:“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成果分享—教师点评”。在探究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设置“以问题为线索、以能力为主旨,以运用为目的”的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思考情境中,充分自由讨论,畅所欲言,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小组展讲并分享成果,阐述问题分析的思路,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环节四:理论联系实际。动手画海陆风、城市风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同学之间相互解释形成原理。

环节五:探究风的形成。先分析气压梯度力,再是高空风及近地面风,步步深入,到处如何在在弯曲的等压线中画出近地面的风向。

环节六:课堂演练。本环节分成基础训练和能力提升两部分,旨在及时巩固知识。特别是能力提升部分,设置一道开放性的综合题,激发学生思考,能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并且可以及时地查漏补缺,对于一些仍然含糊的知识点进一步地加以强调和梳理。

本节课通过案例活动探究教学基本上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课

堂实践情况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小组合作讨论热烈,上台展讲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基本上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地理研究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也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佳切入口,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学好大气运动的基础,为下节学习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打好铺垫,起到分散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把握的作用。

评测练习

【小试牛刀】

观察气压数值,并比较

1.A、A′气压值大小

2.A、C气压值大小

3.A、A′、C、C ′气压值大小

【小试牛刀】

读2015年5月19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首尔的风向可能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