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学I第四章 矿石的损失和贫化
- 格式:ppt
- 大小:396.00 KB
- 文档页数:24
矿山的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探究发布时间:2023-03-07T06:18:44.19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9期第10月作者:刘旭东[导读] 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是矿山开采中的两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它直接影响矿山、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寿命,因此,降低损失、贫化是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刘旭东山西北方铜业有限公司铜矿峪矿山西省运城市 043700摘要: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是矿山开采中的两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它直接影响矿山、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寿命,因此,降低损失、贫化是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
目前,桓仁矿业公司的生产技术管理非常完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在质量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的问题就是损失、贫化较大,为此曾做了不少工作,虽然效益显著,但目前仍有问题存在。
关键词:矿山;损失;贫化管理某矿山是一个多金属矿床,主要金属为铁、铜,此外伴生有铅、锌、钼、硫、金、银等,储量较大,资源丰富,其品位:铁25%~30%,铜0.2%~0.6%。
前期由于市场价格及管理中的问题曾导致亏损,2000年重新组建后生产技术管理有很大突破。
但损失、贫化问题始终难以达到理想化,因此降低损失、贫化,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1 损失贫化的原因分析1.1 地质条件方面的原因由于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多呈脉状、透镜状及羽毛状。
矿化极不连续,沿走向或倾斜具有膨胀、收缩、分枝、复合、尖灭、再生等现象,倾角变化大,时起时伏,对于这种矿体,现有的勘探网度将较难达到理想的探矿效果,尤其是钻探管理与施工,钻探打得太少控制网度稀,如松兰矿的-470m中段20采,按地质提供资料设计施工以来(底部结构采用有底柱斗颈式底部结构,采矿方法选用浅孔留矿法),实际揭露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矿房上采只有5m高时矿体就沿倾斜方向平缓16m,由于矿体变化大及断层节理发育、岩石不稳固,继续回采时,下盘围岩有较大的下垂体,极其不稳固,在考虑到人员安全问题,只能采取凿岩爆破的方式来处理,对于这种情况来说不但增加贫化还得改变底部结构。
合理控制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摘要:损失和贫化管理是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的两项重要指标,本文从现代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中的损失和贫化两项重要指标的管理出发,分析和研究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石损失与贫化的管理对策,并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影响损失、贫化的因素,探讨了损失、贫化与矿山经济的影响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损失、贫化管理措施。
关键词:、损失率、贫化率、三级矿量、品位1.矿石损失、贫化的概念及意义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正是衡量矿山资源开发与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与矿山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关系。
因此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企业损失、贫化的意义重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损失与贫化均是衡量矿山企业的重要指标,确定合理的损失、贫化指标不但是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也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的需求,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对矿山的资源的充分利用,研究矿山损失、贫化的合理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2.损失、贫化的管理2.1损失的管理矿产资源的采出是根据需要,以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力来置换相关的矿产资源,因此完全靠企业自觉行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就需要国家或行业要制订相应的标准确保损失率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加大对损失率的管理,淘汰落后的产能,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促进矿山企业健康发展。
2.2贫化的管理在实际开采中,贫化主要是脉石或围岩的混入,其主要因素是地质条件、采矿方法、经济因素。
对于贫化的管理更应该从经济的因素去考虑,可以用下面的公式:Q资[(1-p损)/(1-p贫)]t售≥m1+m2+m3式中:Q资:资源量t售:矿石销售价格m1:前期勘探投入的费用;m2:生产期预计投入的费用;m3:后期治理预计投入的费用。
矿产资源开采前,根据有关地质报告进行了设计,因此一旦开采方案确定下来,矿山开发企业就会根据市场价格,即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确定出矿品位,这就说明决定矿石贫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价格。
3.损失贫化的控制3.1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是重要因素合理的采矿方法是保证损失贫化是否恰当的重要因素,采矿方法对损失贫化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1、分段高度[4]:分段高度过低时势必增加采准、回采工程量,降低回采进路的稳固性。
在采矿学中,矿石的损失和贫化是两个核心概念,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影响。
一、矿石的损失矿石的损失是指在进行采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有价值的矿石未能被完全提取或采集,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矿石损失可能发生在开采、运输和加工等各个环节。
造成矿石损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技术条件、设备限制、操作失误等。
例如,采矿方法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矿石无法完全回收;设备故障或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矿石在运输过程中洒落或破损;加工过程中,技术不成熟或处理不当也会导致矿石损失。
矿石损失不仅对矿业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降低矿石损失是采矿工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改进采矿技术、提高设备性能、优化操作流程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矿石损失,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二、矿石的贫化矿石的贫化是指矿石中目标矿物的含量降低,或者矿石的整体品位下降。
这通常是由于矿石中伴生的其他矿物或杂质含量增加,导致目标矿物的比例下降。
矿石贫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矿床地质条件、采矿方法、选矿技术等。
例如,矿床中矿物的分布不均匀或存在多种矿物共生,— 1 —就容易导致采出的矿石品位下降。
此外,采矿过程中若无法将目标矿物与废石有效分离,也会使矿石品位降低。
矿石贫化对矿业经济和环境都有影响。
经济上,贫化矿石的价值降低,可能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环境上,贫化矿石可能需要更多的处理和提炼,增加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为了减少矿石的贫化,矿业工程师们在采矿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矿床评价,了解矿物的分布和品位情况,为采矿计划制定提供准确数据。
其次,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和选矿技术,以确保最大限度地提取目标矿物,减少杂质和废石的混入。
此外,加强矿石加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和监控,提高选矿效率,也是降低矿石贫化的重要手段。
总之,矿石的损失和贫化是采矿学中的重要概念,对矿业企业和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
矿石开采过程中损失与贫化的应用摘要: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无论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由于矿山的开采方法,矿体的赋存条件,矿石的运输,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矿石的损失和贫化。
矿石损失和贫化的管理,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产技术及经济效益的控制指标。
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技术性较强,涉及问题较多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针对某铁矿在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并探讨了矿石损失贫化指标计算方法,加强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从而降低矿石的损失与贫化。
最大限度地降低矿石开采中的损失与贫化,达到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使其更好地为中国梦建设服务,是每一个矿山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不断地降低矿石的损失和贫化,就能在已有的条件下延长矿山的寿命,而且也能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
因此,它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关键词:矿石开采;损失;优化中图分类号:985 文献标识码:A引言:矿石开采的产量和质量与开采过程中的贫化损失有直接关系,而贫化和损失又受到设计和生产中技术方法的影响,如今对于传统的采矿方法所造成的贫化和损失已经有了系统的管理方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采矿方法也给我们在贫化和损失上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寻找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提高矿石的产量和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1. 矿石开采效率现状矿石采出品位、回采率和贫化率是衡量矿山生产过程中对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三个重要指标,矿石采出品位和回采率高、贫化率低说明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好,反之说明矿产资源利用效率差。
1.1、矿石回采率2014年和2015年矿石回采率指标见表1,2014年和2015年矿石回采率的月值和全年平均值都高于考核值,矿石回采率由2014年的98.86%下降到2015年的98.35%,下降了0.51%。
表12014年和2015年矿石回采率统计表2.造成充填采矿法贫化损失的根本因素及问题分析2.1、地质条件对矿石开采贫化损失的影响影响矿石开采贫化损失的第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开采地的地质情况,而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的话,主要是因为矿体形态复杂,矿岩不一,由于采矿的地质形态一般都比较特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对于每一个地质环境的开采都要进行特殊的处理。
关于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矿石损失与贫化问题的若干问题矿山开采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矿石的损失和贫化,矿山设计中应采取各种措施及方法,提高产出矿石的数量与质量,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和改善矿山开采的技术经济效果。
矿石的开采损失,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采矿方法的选用、生产管理等)等的综合影响而导致矿石量的损失。
矿石的贫化是指在开采过程中由于上下盘围岩或夹石的混入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采出的矿石的品位较未开采前工业矿石品位降低的情况。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矿石损失与贫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有:(1)地质研究工作不够,提供设计的矿体的空间形态及开采技术条件的控制程度差,使设计的采准、切割等井巷工程布置不当,造成废石混入及丢矿。
(2)采矿方法工艺及结构参数选择不当。
(3)开采顺序选择不恰当造成的大量矿石的损失与贫化。
(4)生产管理不善,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认真。
实际开采过程中降低矿石开采损失与贫化的措施:(1)加强地质勘探及研究工作,认真弄清矿体赋存规律及开采技术条件,给设计和生产提供比较确切的,有关矿体的产状、形态、空间分布情况、储量及品位的变化规律等资料,使采矿方法及工艺选择切合本矿山的实际。
(2)加强矿山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与测定工作,为设计与生产提出有关的指标及数据,使采场的布置形式、矿房面积、矿柱尺寸、支护型式的计算,矿房回采地压管理等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为设计新的采矿方法与工艺提供较确切的数据。
(3)在基建及生产过程中加强生产探矿与矿体的二次圈定工作,使采准、切割、落矿等工程设计建立在比较可靠的地质资料基础之上。
(4)设计中正确选择和应用采矿方法及其布置形式、结构参数与回采工艺等,这是降低矿石开采损失与贫化的关键。
(5)开采设计中合理地确定开采顺序。
(6)采空区的处理与矿柱的回采纳入矿山开采设计中。
(7)生产中加强矿山生产管理,建立健全有关的生产规章制度是降低有关损失贫化的重要因素。
矿石开采过程中损失与贫化的应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无论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由于矿山的开采方法,矿体的赋存条件,矿石的运输,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存在着矿石的损失和贫化。
矿石损失和贫化的管理,不仅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产技术及经济效益的控制指标。
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技术性较强,涉及问题较多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针对某铁矿在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分析并探讨了矿石损失贫化指标计算方法,加强矿石损失与贫化管理,从而降低矿石的损失与贫化。
最大限度地降低矿石开采中的损失与贫化,达到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使其更好地为中国梦建设服务,是每一个矿山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不断地降低矿石的损失和贫化,就能在已有的条件下延长矿山的寿命,而且也能提高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
因此,它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标签:矿石;损失;贫化;管理;计算方法;经济效益矿山企业在矿石开采过程中,矿石的损失率与贫化率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控制指标,它能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利润。
所以,在矿山企业生产管理中,决不能忽视降低矿石的损失与贫化的管理。
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损失在采场中的未采下和采下的工业矿石或金属含量,称为损失,用百分数表示的为损失率。
矿山开采过程中,开采原矿中混入的废石等致使矿石品位降低,称矿石的贫化。
用百分数表示即为贫化率。
采下或放出矿石中所含废石的百分数为废石混入率。
开采损失包括未采下损失和采下损失。
贫化分为不可免贫化和可免贫化。
可免贫化按生产阶段又分为:采矿贫化或称一次贫化和放矿贫化或称二次贫化。
地下开采的采场和各种采矿方法,均应计算采矿(一次)出矿(二次)和总的矿石损失率,金属损失率,贫化率和废石混入率。
计算矿石的损失与贫化,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某矿山开采中,抽出一班一定数量的出矿车,将车中的原矿倒出,人工手选矿石和废石,进行分别称重;按公式求出贫化率,出矿总车数乘以贫化率,求出采下混入废石量,再算出采出矿石量,最后求得总量。
采矿工程技术实用损失、贫化两率计算公式汇总 Q —矿体(矿块)工业储量,t ; 矿石量平衡式:T = Q - Q 0+ RQ 0—开采过程中损失的工业储量,t ;金属量平衡式:T a ′=( Q - Q 0) a + R a ″R —混入采出矿石中的废石量,t ; 矿石损失率:000100⨯=Q Q q (直接法) T —采出矿石量,t ; 00100)1(⨯⨯''-''-'-=Q T a a a a q (间接法)a —工业储量矿石的品位,% ;a ′—采出矿石(包含混入的废石)的品位,% ; a ″—混入废石的品位,% 。
1. 废石混入率:00100⨯''-''-==a a a a T R r2. 矿石回采率:000100)1(⨯-=-=r Q TQ Q Q K3. 矿石贫化率;00100⨯'-=a a a ρ4. 金属回收率:00100)1(⨯-=ρQ TE三级储量计算:1. 开拓储量 3年 Kr At Q k k )1(-=2. 采准储量 1年 K r AtQ z z )1(-=3. 备采储量 6个月 12)1(⨯-=K r At Q B BA —矿井年产量,t ; k t —开拓储量的保有期限,a ;r —废石混入率,% ; K —矿石回采率,% ;千吨采切比计算: 长度表示:1000⨯∑=T L K 采切,m/kt 用体积表示:1000⨯∑=T V K 采切,m3/kt其中:γ⋅-=∑副VQ T式中: 采切K ——千吨采切比,m/kt 或m3/kt ;∑L ——采场采切巷道的总长度,m ;∑V ——采场中采切巷道的总体积,m3;T ——采场采出矿石量,t ;Q ——采场工业储量,t ;∑副V ——采切工程中的∑副V 副产矿石体积,m3;γ——矿石容重,t/m3。
14 矿石损失与贫化率计算14.1 一般要求14.1.1 矿石损失贫化计算范围,一般指从采场开采至回采结束,将矿石运出坑口(露天采场)整个采、出矿过程中的矿石损失和变化。
14.1.2 矿石贫化损失的计算单位,坑采一般以采场(矿块)为基本计算单位,并按同一采矿方法进行综合;露天开采应按开采台阶、分电铲工作面进行计算和汇总。
14.1.3 矿石贫化损失计算期限或次数,应视采矿场回采速度而定。
每年未应综合计算实际的年度总贫化率和总损失率。
计算公式,依据矿山实际情况从14.2和14.3中选用。
14.1.4 采用间接法(难以进入采场检测)计算损失率和贫化率的金属矿山,应按一种主要金属指标进行计算。
14.1.5 取准取全原始数据,是计算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的基础。
为了准确地计算一个矿块的地质品位、地质矿量、出矿品位和出矿量,必须重视采样、计量工作,使其样品数据具有代表性。
14.1.6 采用直接法(地测人员能够进入采场内测量编录)计算的采场,应以地测实测资料,地质采样和编录资料为依据,在有关图纸上,计算出采下矿石量、废石量及损失矿量;采用间接法(当采用探孔分段崩落法、深孔留矿法,地测人员难以进入采场工作)计算的采场,应以采、出矿取样(电耙道取样、矿车取样)和计量(直接计量或矿车计量)方法,求得出矿品位和出矿量。
14.1.7 对于开采损失贫化计算的原始资料,综合计算资料以及各种图表要建立台帐管理。
14.2 矿石损失率计算方法14.2.1 地下开采采场损失率计算:14.2.1.1 用于金属矿的直接计算方法公式P直=(D1+D2)/Q×100%式中:P直为采场开采矿石损失率(%);D1为采场采下矿石损失量(吨);D2为采场未下矿石损失量(吨);Q为采场地质矿量(吨)。
说明:①上式中采下矿石的损失量可采用单位面积取样法(或清底板上矿粉)确定。
D M=S×E×CD1=(S×E×C)/C1式中:D M为采场采下损失金属量(吨);D1为采场采下矿石损失量(吨);S为采场各分层充填面积或采空区底板面积总和(m2);E为采场单位面积样品的总重量(kg/m2);C为采场单位面积样品的平均品位(%);C1为采场内矿体的地质平均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