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词汇(2)
- 格式:ppt
- 大小:18.05 MB
- 文档页数:29
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作者:徐洁来源:《新一代》2011年第03期摘要:文化差异是造成翻译困难的重要原因,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它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以及如何采取灵活的翻译手法,尽可能减少文化亏损,全面传达词汇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词汇;文化差异;指称意义;语用意义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3-0185-02翻译是译者对所认识的事物的再认识和再表达,这种再认识和再表达常常是从不同的角度,按照译语民族的习惯方式进行的,所以说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文化的差异必定造成翻译的困难。
王佐良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1989)因此,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本文拟从词汇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来看英汉文化的差异及差异在翻译中的补偿。
一、英汉词汇层上的跨文化差异(一)指称意义上的文化差异词的指称意义即语言交际中所表达出来的词语的最基本的意义,也就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思。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差异和人们在对客观事物做出反映和概括时,始终都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这种反映或概括就在不同的语言上表现出差异。
1.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文化中不存在或不常见。
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如hot dog,hippy,fairplay,等都是汉语文化中没有的词汇,而汉语中的“天干”、“地支”、“楷书”、“赤脚医生”等也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
(刘川,段跃萍,1998)2.原语文化在概念上加以明确区分的实体,译语文化不加区分;或反之。
一种语言用单个词语明确标记的东西,另一种语言却可能兜圈子才能表述。
文化重点(cultural load)直接影响着语言词汇的多寡,特化程度和分化程度。
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
例如,在英语中的brother是“兄”或“弟”,sister是“姐”或“妹”,汉语中没有一个字与brother或sister完全相等。
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一、语言差异与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下列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以使听者发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以使对方不快或气愤;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国外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应,面无表情,鸦雀无声;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得前仰后合。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
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
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难。
学习一种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择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社会的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之语言”,即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这里我们粗略探讨一下英语国家的人(或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以美国人为代表)与中国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我们只围绕语言交际这一方面进行考察。
至于其他,如生活方式、衣着打扮、举止行为、饮食习性等等与语言交际无关的差异,则不赘述。
即使在语言交际范围内,我们也只能探讨一些最常见的差别。
比如,“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在中美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含意是大不相同的。
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人员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而且中学教师也是知识分子。
中西方交际中文化差异不同之分析摘要:我们知道,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当然他们在交际方面也有许多的不同。
从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一﹑对事物认识的差异;二﹑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在交际中可能要出现错误。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掌握不同的语言,更要掌握不同的文化习惯,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并设法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切合点:注重交际文化和背景文化,并尽力使这个切合点成为两种文化的交融点,这对成功进行国际交往会产生很大影响。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文化背景一、引言名族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其不同的文化现状。
跨文化交际包含着许多方面,不仅是文化,而且还存在于社会环境中。
不同的种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形式的相同语言和文化背景有时传递的信息则是相背的。
如果我们不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交际中可能要出现错误。
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从文化交际角度看,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二、对事物认识的差异(一)值观与道德标准的差异西方人认为人是所有有价值事物当中最为重要的;而在东方人则认为社会是最重要的,所以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之间的观念就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中国现实生活认为人们应该以集体为优先,不能有英雄主义。
然而西方人则更注重个人自由,崇尚英雄主义。
因此在与国外朋友交际时,我们不可以对于外国友人的英雄主义行为进行责问。
多多了解这些差异并尊重差异才会使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交流素质的人才。
(二)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差异由于各民族的演变历史和发展的环境不同,造成其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包含不同的价值,具有不同的内涵。
[1]西方国家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国人却崇敬龙。
论社交场合中的英语和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密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由于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各国各民族人民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也会呈现出不少差异来。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社交场合中的英语和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列举一些典型事例来总结分析在社交场合英语与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以及中国人与外国人在社交场合交流时应注意的事项,从而使交际各方了解社交场合英语与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避免谈禁忌话题,避免发生误解和不愉快,使得交际能够愉悦、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社会发展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话题差异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ve been increasingly following the advance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world views and values may often meet various obstacles when they are chatting. So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recogni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hat topics , and it will help us achieve an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different topics一、社交活动的重要性社交,指的是社会上人与人的之间的各种交际往来活动,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此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
英汉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摘要: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无法独立于语言之外存在,就像语言离不开文化。
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新世纪以来学者对英汉词汇的研究从不间断。
本文主要从英汉词汇体现的不同内涵、不同情感、不同表达以及概念缺失、网络新词中的文化差异四种现象来探讨。
本研究运用对比、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研究内容分析,从而试图解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差异对比一、研究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1.研究意义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造成词义概念和外延的差异、严格地讲,两种不同的语言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的。
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是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1)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We all known that , the vocabulary ,in conection with a nation of religious, mythological, literary, artistic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which is mostly belong to the non-correspondence connotation or zero corresponding word. Such as English boycott; throw in the towel and other terms, if we not explain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the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and understanding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鲜活生动的词汇文化内涵,还要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是学生能够对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做出深刻的了解。
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简介:中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差异不少英语爱好者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外浯埂可与外国入交流其实不然.如果不了解中阳文化的差异.对西方礼仪矢『]之甚少.那么在与外围入交流中会造成许多误会.本人就从包括“迎送...不少英语爱好者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外浯埂可与外国入交流其实不然.如果不了解中阳文化的差异.对西方礼仪矢『]之甚少.那么在与外围入交流中会造成许多误会.本人就从包括“迎送、会谈、宴请、交际、接待”等几个方面略谈中两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交流。
一、称谓礼数。
称呼恰当,是尊重对方。
与外宾初次见面,最安全的称呼是男子称先生(Mr·),女子称夫人(Mm·),女士称(Ms·),小姐称(Miss)。
这些称呼均可冠于姓名、职称、衔称等前面。
如“怀特夫人(MrS White)”、“秘书小姐(Miss Secretary)”;而我们中国入出于对客人的尊重.不肯直呼客人的姓名或父母的姓名。
两方入则不同,除非在正规场合.在⋯般场合中.他们更愿意别人直呼其名。
例如:Lindalane Chapman.如果你称呼她Miss Chapman(Chapman 女士)或者Miss Linch (Linch小姐),她会感觉你与她不熟。
二、交往语言。
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翻译,陪同老板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生意人,你不能说:“你一路上辛苦了”.而J立该说:“Did you have agood night?”或“Did you have a good flight?”如果你说:“You must be very tired.或You must be exhaust—ed.”客人会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差,人家才这样说。
外国朋友到家中做客,中国人会说:“欢迎,欢迎”,客人会一笑。
点点头。
如果翻译成英语,就是“Wel—come!W elcome[”或“你来了?(You have come!)”这种英语在外国不常用。
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文摘要:文化规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除掌握一定的词汇和必要的语音、语法知识外,还必须重视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本文就日常交际中的打称呼、招呼、饮食文化以及“身势语”等几方面体现的文化差别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使人们提高对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中的影响的敏感性,以便更好地用英语深入、灵活、得体和有效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
关键词:称呼;招呼;饮食文化;身势语;差异一、称呼(call):1,亲属称呼语,英汉皆有亲属称呼语。
但汉语中采用亲属称呼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英语中的亲属称呼语要远少于汉语。
例如,英语中的“uncle”,在汉语中有四种关系:父亲的兄弟(伯父或叔父),母亲的兄弟(舅父),父亲姐妹的丈夫(姑父)母亲姐妹的丈夫(姨父)。
同样“aunt”一词在汉语中也有四种关系。
这种一对多的关系可列表如下:爷辈、父辈、同辈、晚辈爷爷grandfather 伯父弟堂哥brothernephew 侄女女niece2,直名称呼中美文化都有直呼其名的招呼方式,只是美国人更习惯于称名,而不是全名(fu ll name)。
一方面,它表现出一致关系,即双方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
另一方面,它表现出居于优势(如年长些,辈分高些,社会地位高些),另一方居于劣势。
因此直名称呼中也表现出对社会地位、年龄、辈分的牵涉。
中美各自在使用此称呼方式时对于辈分和年龄的不同情感、心理,都与各自的文化息息相关。
3,通用称呼语,通用称呼语指可以广泛应用于同一社会范畴内各成员的称呼语。
例如,汉语中的“同志”、“师傅”等,英语中的Mr./Mrs./Miss加上姓,或“sir ”(先生)/“Madam”(女士)等。
如今的汉语称呼语中也有了“先生”、“小姐”之类的词,这与中国自先秦以来的“先生”、“小姐”有截然不同的意义。
这一现象也反映出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也由讲政治、讲集体向讲经济、重个性的方向发展。
5下 2014年 第15期(总第461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46【广角镜】 Wide-angle Lens一、东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语言中的主要表现1.东西方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所谓称谓用语即是对对方的一种称呼,受各国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差异因素的影响,致使各国名族地区所形成的称谓用语系统不尽相同,这只要体现在称谓用语的字数和指称的范围差异比较大。
在西方社会一般崇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西方家庭中的英语称呼就直呼其名;或是在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等之间均可以直呼其名,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在表达亲密情感。
这就与东方的中国称谓大相径庭,东方文化自古以来就承载着“重名分,讲人伦”的传统伦理思想,懂礼节而行,称谓用语上有明显辈分之分,例如:父母不能直呼其名(当然在中国也是有一些特殊地区风俗习惯和家庭因素而直呼父母名字)、而对于长辈更是不能直呼名字,一般得以老爷爷、老奶奶等称呼,如果直呼名字,就会被论及谁家的孩子没礼貌。
另外在中国的“老”也是有其特别的含义,其代表着见识广阔、聪明而又智慧,而在西方,若在他们的姓之前加上“old”进行称谓,就显得多此一举,会适得其反,会惹恼对方,因为这样的称呼在一定意义上是暗讽他们进入风烛残年、失去了斗志和活力。
具体东方与西方对长辈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如表1所示。
东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语言中的表现郝璐璐(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摘 要:语言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产物,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交际。
本文从三部分来做论述和分析:第一部分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在交际语言中的主要表现;第二部分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交际语言影响的原因;第三部分为避免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交际语言影响的对策。
关键词:文化差异;交际语言;表现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5-0246-02表1 东西方称谓用语的文化差异称谓用语方面家人、亲戚用语社交称谓用语取名方面东方(以中国为例)爸爸、妈妈、伯父、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舅舅、姐姐、哥哥等等先生、小姐、大哥、大姐等古代尤其忌讳晚辈的名字与长辈的相同,相同在一定意义上是不尊敬;而特别是封建时候,名字是不能和皇帝或是有权势的人谐音或是同音西方(以美国、英国为例)一般不用father、mother、uncle 等,而是可以直接称呼其名Mr、Mrs、Miss、Sir、Madam 等,但在不是非常正式场合下,不管是上级与下级还是长辈与晚辈等,也是可以直呼其名在美国用名人的名字给孩子命名,不仅不会引起麻烦,相反会引以为傲。
汉英语言词汇的文化对比分析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能脱离对方独立存在。
汉语和英语都有丰富的词汇,汉英大量的对应词语是汉英翻译的语言基础。
从词性上来讲,两种语言都有实词和虚词之分,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感叹词等。
文化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反映客观事物的角度方法有很大差异,如black tea(红茶),black coffee(浓咖啡)。
英语描述亲属关系的称谓词语较汉语少,处理起来也较困难,可以采用释义的方法,如他的舅舅(his mothers brother )。
下面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汉英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
一、文化与词语选择汉英两种文化传统在选词上的不同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中国自古以农业文化立国,农业人口众多,所以出现许多与农业有关的谚语等词汇,如瑞雪兆丰年;春打六九头等。
而英国靠近大海,这种地理位置决定英国人喜欢与大海有关的事,因此英语中不少俗语都和海洋有关,如Swim against the waters run deep. 2.由于各自风俗上的差异,使得一些汉英语言中的词语也有所不同。
如猫头鹰在汉语中为不祥之物,在英语中却说成as wise as an owl.龙在汉语文化中代表神圣尊贵,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等;而在英语文化里,龙则是罪恶的根源,是引人犯罪的恶魔。
因为在基督教中,dragon是evil,是魔鬼Satan(撒但)的化身。
3.汉英两种语言在联想意义上也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一些成语的选词的不同,如:体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豪饮如牛(drink like a fish)。
4.由于宗教信仰等的不同,从而使得语言的选词不同。
汉语受佛教进入中国的影响,引申出借花献佛、不看僧面看佛面等表达;英国等西方国家信仰基督,基督教文化是其传统文化的体现,如a kiss of death(死亡之吻),Holy Spirit(圣灵)等。
中英文化十大差异在开放的现代社会,跨文化的言语交际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
交际中的文化差异随处可见,言语环境中的文化因素受到普遍重视.下面是英汉文化中十大常见差异。
1、回答提问中国人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以肯定或否定对方的话来确定用“对”或者“不对”。
如:“我想你不到20岁,对吗?”“是的,我不到20岁。
”(“不,我已经30岁了。
”)英语中,对别人的问话,总是依据事实结果的肯定或否定用“Yes”或者“No”。
如:"You’re not a student,are you?”"Yes,I am。
"("No, I am not. ")2、亲属称谓英语的亲属以家庭为中心,一代人为一个称谓板块,只区别男性、女性,却忽视配偶双方因性别不同而出现的称谓差异。
显得男女平等。
如:英文“grandparents,grandfather,grandmother”,而中文“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再如,父母同辈中的称谓:英文“uncle”和“aunt",而中文“伯伯、叔叔、舅舅等,姑妈、姨妈等”。
还有,英文中的表示下辈的“nephew和niece"是不分侄甥的,表示同辈的“cousin”不分堂表、性别.3、考虑问题的主体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
比如:你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4、问候用语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考方向。
您去哪里?您是上班还是下班?而西方人往往认为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能随便问.所以他们见面打招呼总是说:Hi/Hello!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How are you?It's a lovely day,isn't it?5、面对恭维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和夸奖应是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