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内部控制不当之处

常见内部控制不当之处

常见内部控制不当之处
常见内部控制不当之处

内控问题及产生原因对照表

课题论文: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

75992 公司研究论文 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 素分析 一、引言 自2001年底美国的安然事件发生以来,国内外大型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丑闻,如美国的世界通信、施乐公司,我国的中航油、四川长虹等。暴露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的薄弱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徒具形式等问题。为此,美国在2002年率先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制要求美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随后,中国也陆续颁布了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制度,包括在2007年沪深两市相继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 2008年5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本文对上市公司2008年至20xx年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析,探讨在《指引》实施及《基本规范》出台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组织架构缺陷的现状如何?是哪些因素导致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出现缺陷的?内部控制制度哪里还需完善?对我国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的认识

组织架构缺陷,改善组织架构缺陷,。同时也为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识别以及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1)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识别。2008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了内部控制审计准则5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S5)。AS5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定义进行了修改。重大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缺陷或其集合有可能导致年报或中期报告中的并非无关紧要的错漏无法被预防或发现。实质性漏洞是指内部控制缺陷或其集合有可能导致年报或中期报告中的重大错漏无法被预防或发现。Hamersley等(2008)认为内部控制缺陷可分为实质性弱点、重要缺陷、控制缺陷。Doyle等(2007)则认为可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公司层面缺陷、会计账户和交易层面缺陷。虽然美国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对缺陷的识别和严重程度评价有较为具体的操作指南,但这些操作指南仅限于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是围绕“重要账户和披露以及它们的相关认定”来进行的。我国的《评价指引》要求企业基于五目标进行全面评价,《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对策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科学有效地内部控制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全球经济化的步伐的逐步加快,企业的环境也应改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持持续的优势,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管理会计监督 一、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 近几年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时而发生,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使得市场信号失灵,这给政策的制定带来严重的影响,造成了资产的大量流失,从每种意思上说,企业内部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能否成功。对于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其管理水平;其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防止舞弊和错误的现象发生;再次、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提高其会计信息质量;最后、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维护资产安全。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 1.不相容职责未分离。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为了精简人员,出纳竟然兼职报销的职务,财务的专用章也由出纳保管,严重违反了我国《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会计人员的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分配和权限划分不明确,不相容的职务没有分离的现象很严重,并没有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2.账目管理混乱。一些企业不按照规范操作,滥用会计的科目进行核算,很多企业和部门甚至没有账簿,没有记账凭证,即使有账目也是混乱不堪,企业账户的设置不合理,造成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 3.会计凭证要素不全。会计要素包括自制要素和外来要素。外来要素需要单位的公章和税务章,自制的要素要有经办人和负责人的签章。另外会计凭证要素还需有日期、附件数、摘要、金额、凭证字号、借贷方和合计等。有些会计人员对外来的凭证审查不严格,对 原始的凭证要素填写不完整,自制凭证马马虎虎,导致日期、用途和摘要漏填,没有记载会计分录以及编号,一些从事记账的主管人员缺少印鉴,而且审核部门审核不严格,影响了会计资料的质量。 4.成本费用和物资采购管理不善。会计成本费用,包括在生产、销售过程中原料、动力、租金、工资、利息和广告等多方便的支出。我国的财务制度中,会计成本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财务费用等组成。由于我国的企业在生产技术上本身不占优势,增大了生产的成本,在销售、运输和原料方面往往铺张浪费,财务管理不严格,不规范。此外,我国企业存在很多实物财产管理岗位责任制不规范的现象,在验收、领用、发出和盘点等关键环节均出现了很多漏洞,各种物资财产被盗用或者损坏,流失严重。 5.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未及时更新。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XX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庁?号业务活动或事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有效 (1) 组织架构设 计 1.未按照《公司法》 要求设置股东会、董 事会、监事会会、经 理层; 2.内部机构设置权 职交叉重叠,权利义 务不对称。 1.未明确股东会、董事 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 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 则和工作程序; 2.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不 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授权审批结构不明晰。 1.未规定董事会、监事 会、经理层任职人员的 产生程序; 2.机构设置未及时与 业务发展相适应; 3.部分不相容岗位未 分离,未制定相应的补 偿控制措施。 1.按照《公司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 2.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 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均明确; 3.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有规范的程序;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公司经营业务相适应; 5.有明确业务授权审批权限指引; 6.内部机构的设置遵循了不相容岗位分离、职责权 限淸晰的原则。 运 行 1.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形同虚设,未 起到相互制衡的作 用; 2.内部机构的实际 运行与15计不符,导 致业务风险未得到 有效控制。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未按议事规则、工作程 序开展工作;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 层成员不具备履行职务 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素 质; 3.不相容岗位未进行相 互分离,且未分离的岗位 没有补偿控制措施。 1.董事会、监事会、经 理层成员产生程序不 符合公司制度的规定; 2.内部机构运行不顺 畅。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 互制衡;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产生程序遵守公司法的 规定和公司制度规定; 3.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 素质均能胜任该岗位工作;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根据公司经营业务的变动及 时调整; 5.不相容岗位均相互分离,未分离的岗位均有补偿 控制措施; 6.各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对工作权 限、工作程序均了解,并按岗位职责开展工作。 7.关键岗位实施了定期轮岗; 8.授权审批权限指引均得到严格执行。

参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制度对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要,因此,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条件不成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然后通过举例分析了内部控制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提出存在的问题,最后就问题的探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建立良好、有序、健康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上市公司在优化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中有更好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ystem of internal contorl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listed companies, so the effective importation of internal contorl of listed companies are also increasing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conditions are not ripe, inevitably there will be many problems. The main methods used in this article is a case analysis, summarize the method, first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n through the exampl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actors af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problems, the ques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ood, orderly and healthy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o that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mechanis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a sound internal contorl system of

2018年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2018年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 的困难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一)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经过归纳总结,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环境薄弱 1、对内控认识不足,意识薄弱 企业对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或简单理解为内控仅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理解不到位,执行制度也成为做表面文章,形成一支笔或一言堂。 2、制度不健全。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控组织形同虚设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审计委员会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长或董事会董事,审监会往往与审计监察部属一套人马。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健全,因而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4、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唤醒员工的主题意识,只有领导足够重视,身体力行,内控才真正能成为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行为。 (二)风险意识不强 环境控制和风险控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实施必要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加以修正。目前我国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信息不通畅。 企业的信息被管理者控制,而企业员工对此一无所知。员工仅局限于自身所在部门,使一些业务出现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后不了了之。 (五)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1:内部控制框架 某国有大型集团公司在2008年12月26日召开了由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关于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高层会议。会议中,公司有关高层管理人员的发言要点如下: 总经理刘某:(1)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十分重要,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纪等现象的发生,这是关系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重点,尤其要注重加强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等内控要素方面的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可不必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能否被准确识别并得以有效控制,是衡量内控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建议重点关注集团内部各种风险的识别,找出风险控制点,据此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来自集团外部的风险不是内部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必过多关注。在内控建设与实施过程中,对于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回避。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集团公司可以从完善人事选聘和培训政策入手,健全内部控制。(1)建议子公司的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由集团统一任命,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2)注重加强内控知识的教育培训。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必须完成一定学时的内控培训任务;其他基层员工仍应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没有必要专门组织内控培训。 董事长吴某:以上各位的发言我都赞同,最后提三点意见:(1)思想要统一。对集团公司而言,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一切制度安排都要将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包括内部控制。(2)组织要严密。我建议由总会计师李某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我和总经理全力支持和配合。(3)监督要到位。应当成立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集团公司总经理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不断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 总会计师李某:由于集团公司是基于行政划转的原因而组建的,母、子公司内部连接纽带脆弱,子公司各行其是的现象比较严重。建议集团公司加强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权的控制,包括筹资权、对外投资权、对外担保权、重大资本性支出决策权等,对子公司重大决策应当实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制。 请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角度,指出该集团公司高层领导在此次会议发言中的观点有何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总经理刘某:(1)认为内部控制可以杜绝财务欺诈、串通舞弊、违法违规等现象发生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以及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只能合理保证有关目标的实现,不能完全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2)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影响较小的观点不恰当。企业文化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基本控制机制的有效运作。 常务副总经理张某:(1)认为外部风险不是内部控制问题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所称风险识别不仅包括内部风险,还包括外部风险。(2)对可能给企业带来重要经济损失的风险事项一律予以回避的观点不恰当。除风险回避外,企业还可以选择风险承担、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等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取决于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预期的成本效益、期望的风险容限等一系列因素。 总会计师李某:有关子公司重大决策权限的授权批准控制不恰当。不符合内部会计控制有关规定,重大决策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不应由总经理一人审批。 协管人事的副总经理周某:(1)由集团任命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直接对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子公司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应由子公司董事会任命并对其负责,接受集团公司董事会的监督。(2)只对中层以上员工进行内控知识培训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一个管理过程,只有全体员工都掌握了内控的知识和理念,才能真正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董事长吴某:(1)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内控的唯一目标的观点不恰当。内部控制的目标不仅包括经营目标,还包括战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目标和合规目标。(2)由总会计师全权负责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集团内部控制的观点不恰当。董事长对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负总责。(3)履行内控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直接对总经理负责的观点不恰当。履行内部监督检查职能的专门机构应当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负责。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管理上、风险防范及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应该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与健全。本文以重庆市腾飞能源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结合重庆市腾飞能源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措施,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我国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fierce, the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risk prevention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to profit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but the current domestic enterprise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has many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hich requires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enterprises. Taking Chongqing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Chongqing's soaring energy Co., Ltd.,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s ;issue ;countermeasure

内部控制缺陷综述

东方企业文化?公司与产业 2013年12月 110 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综述 王宁宁 蔡学玲 吴俊岭 (燕京理工学院,廊坊,065201)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成果,发现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主要有公司财务特征、治理特征和外部监管三方面,研究成果较为成熟。但是其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期望本文的研究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并为该课题的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3)12—0110—02 一、造成内部控制缺陷的因素 随着《萨班斯法案》的颁布,国外学者可以获得内部控制缺陷更详尽的资料,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也愈来愈火热。我国受其影响,先后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它们均对内部控制缺陷做出了详细规定,因而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实证研究也如雨后春笋。笔者在阅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后,认为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公司财务特征。Ge ,Mcvay (2005)通过对261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后认为,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发生的概率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负相关,与公司业务复杂程度正相关。该文通过对缺陷的分类不仅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了内控缺陷与公司特征的关系,而且为公司更加清楚的识别缺陷提供了方向。Ashbaugh-Skaife 等(2006)研究显示,存在内控缺陷的公司具有经营复杂性、近期组织结构变更、会计计量风险高、审计师辞职频繁和内控资源投入少的特征。Doyle 等(2007)研究发现,规模小、成立时间短、业务类型复杂、财务状况差、增长速度快和经历重组的公司,相对其他公司而言,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几率更大。 我国学者在公司财务特征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方面的研究颇多。蔡丛光(2010)以上交所2003-2006年披露内控缺陷的33家公司和54家控制公司作为样本,对内控缺陷自愿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公司规模、报告分部的数量对公司发现和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显著,但是公司的成长性、股权集中度对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田勇(2011)对深交所2009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445家A 股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公司经历重组显著影响公司内控实质性漏洞的存在。倪利(2011)对2009年上市A 股公司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子公司数目、组织结构变革和销售收入增长对公司管理层披露内控缺陷的影响显著。田高良等(2010)以深市2008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494家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概念模型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经济因素和管理层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建设越薄弱、公司经营越复杂和会计计量风险越高的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越大,而发生财务报告重述和审计师变更的公司管理层越倾向于披露内控缺陷。与该篇文章研究方法相同,熊敏(2010)对沪市2009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522家制造业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具有上市年限长、拥有更多的子公司、近期经历了兼并重组的特征,而近期陷入财务困境和经历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公司更可能披露内控缺陷。 2、公司治理特征。Krishnan (2005)认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的比例与内部控制质量显著正相关。与其结论不同,Krishnan ,Visvanathan (2007)以SOX 实施后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对内控缺陷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中财务专家比例越小、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越多的公司更易披露内控缺陷。但是审计委员会规模与内控缺陷披露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YanZhang ,JianZhou ,NanZhou (2007)同样发现审计委员会中非会计和财务专家的数量愈少,公司披露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愈大。Beng (2009)以在2003.07-2004.11期间披露任何一项实质性缺陷的208家公司为样本,通过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规模越大、审计委员会成员中非会计和财务专家比例越高和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的公司更能及时的改进内控缺陷。 2007年12月我国证监会在《年报准则和年度报告工作通知》中首次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自此审计委员会由之前的“自愿设立”发展成“必备机构”。刘亚莉、马晓燕、胡志颖(2011)在这一制度背景下,认为2007年以前自愿设立的审计委员会有可能对公司的日常管理有更多的参与,而当年刚成立的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则会大大降低,因此假设当年才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对于当年已成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相比,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大。该假设通过了实证检验。董卉娜、朱志雄(2012)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成立时间愈长、规模愈大、独立性愈强的公司存在内控缺陷的可能性愈小。然而,田勇(2011)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漏洞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审计委员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影响不显著。黄娅妮(2011)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认为由于管理层可能具有凌驾内部控制系统的能力,因此假设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可能性更小,并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其结论不同,倪利(2011)对2009年沪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得出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分离、独立董事比例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虽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却并不显著的结论。 3、外部监管特征。从外部监管方面看,外部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形成了外在的压力。Ashbaugh-Skaife (2006)认为当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当薄弱而且企业不具备足够的资源修正内控缺陷时,审计师会认为该项审计业务的预期成本超过收益,便会辞职,故企业发生审计师变更通常意味着其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另外,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伴随内部控制实践的逐渐丰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出现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五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简介 (一)中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以下作用: 1.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减少和避

免企业风险。 2.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叠,造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出现,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化。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目前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应对、控制的有效机制,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就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3.内审未有效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确保良好的控制环境.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我国很多企业虽设置了内审部门,却没有具备真正意义的独立性,因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忽视企业文化,未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是整个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程度,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和实施有

内控管理缺陷分析整改报告

2016年XXX公司内控管理缺陷分析 整改情况汇报 为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严格内控手段,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XXX公司把内控评价分析工作作为重要的管理任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风险防范,推进内部控制工作不断改进深化。同时,还将继续加强内控队伍建设,加大内控培训力度,提升全员的内控意识,培养内控文化,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各项经营业务健康、持续、安全发展。 通过对2016年XXX公司内控管理工作的梳理、总结、评审,确定XXX 公司内部控制缺陷5项(见附件3:内部控制缺陷汇总表)。XXX公司内控管理小组认定为一般缺陷中的设计缺陷,需要修订、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或流程,且有效传达并得到遵循。 根据梳理的5项管理缺陷,XXX公司内控管理小组对5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限期整改。

通过对内控缺陷的分析,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进行整改、完善,并持续改进。根据内控管理要求,让内控管理参与者充分认识内控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意义,修订和编制相关管理制度,使内控机制真正成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途径。截至2017年8月,XXX公司内控管理小组对2016年新增内控缺陷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并对整改完成情况进行汇总(见附件3: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完成汇总表),确定已按时完成对2016年新增管理缺陷的整改,在执行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缺陷整改有效。 XXX公司经理层和内控管理小组确认本整改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保证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对内控缺陷的整改,使经理层充分认识到公司原来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的部分管理制度,未根据公司发展变化情况不断更新完善,存在现行制度与管理需求有脱节或是偏差,必须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补充,不断完善各项内控制度,提高人员内控管理素质和水平。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持续改进和健全XXX公司的内控制度,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监管部门的要求、新政策的规定及企业内部经营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调整,使内部控制与经营规模、业务开展、市场竞争和风险管控等相适应。 XXXXX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2017.8.16.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庁?号业务活动或事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一般缺陷有效 (1) 组织架构设 计 1.未按照《公司法》 要求设置股东会、董 事会、监事会会、经 理层; 2.内部机构设置权 职交叉重叠,权利义 务不对称。 1.未明确股东会、董事 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 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 则和工作程序; 2.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不 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授权审批结构不明晰。 1.未规定董事会、监事 会、经理层任职人员的 产生程序; 2.机构设置未及时与 业务发展相适应; 3.部分不相容岗位未 分离,未制定相应的补 偿控制措施。 1.按照《公司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经理层; 2.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 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均明确; 3.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有规范的程序;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公司经营业务相适应; 5.有明确业务授权审批权限指引; 6.内部机构的设置遵循了不相容岗位分离、职责权 限淸晰的原则。 运 行 1.股东会、董事会、 监事会形同虚设,未 起到相互制衡的作 用; 2.内部机构的实际 运行与15计不符,导 致业务风险未得到 有效控制。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 会未按议事规则、工作程 序开展工作;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 层成员不具备履行职务 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素 质; 3.不相容岗位未进行相 互分离,且未分离的岗位 没有补偿控制措施。 1.董事会、监事会、经 理层成员产生程序不 符合公司制度的规定; 2.内部机构运行不顺 畅。 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 互制衡;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产生程序遵守公司法的 规定和公司制度规定; 3.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的知识结构、能力 素质均能胜任该岗位工作; 4.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根据公司经营业务的变动及 时调整; 5.不相容岗位均相互分离,未分离的岗位均有补偿 控制措施; 6.各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对工作权 限、工作程序均了解,并按岗位职责开展工作。 7.关键岗位实施了定期轮岗; 8.授权审批权限指引均得到严格执行。

关于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

关于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 困难 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遇到的困难(一)目前许多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内控功效表现紊乱、机制失衡,从而引发的经济犯罪和经营失误屡见不鲜。经过归纳总结,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控制环境薄弱 1、对内控认识不足,意识薄弱 企业对内控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或简单理解为内控仅是指内部会计控制。理解不到位,执行制度也成为做表面文章,形成一支笔或一言堂。 2、制度不健全。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控组织形同虚设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审计委员会等,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长或董事会董事,审监会往往与审计监察部属一套人马。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健全,因而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4、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唤醒员工的主题意识,只有领导足够重视,身体力行,内控才真正能成为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行为。 (二)风险意识不强 环境控制和风险控制,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如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等,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内部监督缺乏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实施必要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加以修正。目前我国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信息不通畅。 企业的信息被管理者控制,而企业员工对此一无所知。员工仅局限于自身所在部门,使一些业务出现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后不了了之。 (五)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办法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办法 【摘要】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首先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有关用来识别缺陷的技术方式问题以及认定缺陷的权利限制问题。本文探讨了几个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办法。 【关键词】会计实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类,缺陷的定义也不同,按照缺陷出现的方式以及缺陷形成的原因分析,一般是出现在设计以及运行环节,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分为设计缺陷以及运行缺陷;按照缺陷的严重程度以及影响范围来说,可以分成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以及一般缺陷。所以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一个严格而复杂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一、缺陷识别 (一)测试识别 测试识别是指利用符合测试条件的技术手段等方式来对企业内部控制中出现的设计缺陷以及运行缺陷进行识别。其中设计缺陷是由于在控制过程中不合理的设计而导致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即使整个运行过程是正常有效的,但最终还是不能实现理想的控制目标。假设管理者和企业的员工

在工作时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标准和流程进行工作活动,但这并不能确保确保内部控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这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中的设计缺陷。一般而言,设计缺陷的识别有两个关键因素,即存在的缺失以及设计不合理。存在的缺失是指内部控制的标准以及流程中存在一定的缺失,如在会计估计变更的过程中缺少一定的审核批准程序。设计不合理是指在一定的内部控制标准以及流程下进行工作活动时,由于实行了不恰当的控制方式或则由于内部控制标准以及流程的不全面性导致对实现控制目标产生了不良影响。 运行缺陷是指在合理的设计方案下,内部控制并没有按照设计的标准进行运行,或者执行内部控制的管理者没有权利或者能力不足,以致于不能保证控制有效地实行。识别运行缺陷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过程来进行测验。如,某企业部门需要调用一笔资金,但资金的调动往往需要总经理先签字批准,在紧急的情况下,部门可能会先使用先使用资金随后再请总经理补签手续,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便可以判定该企业在资金审核批准控制过程中存在着运行缺陷。 (二)迹象识别 迹象识别是指通关观察内部控制的趋势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目标,从而达到识别内部控制中设计的缺陷和运行过程中的缺陷的目的。换句话说就是根据内部控制中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结果来判断内部控制的迹象。在已经发生严重偏离

企业内部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2013年)(题后附有详细的答案解析_引用具体指引条文)

71、穿行测试法是指在内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选取一笔交易作为样本,追踪该交易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表或其他经营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以此测试控制措施运行的有效性。(F) 正确 错误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三、关于实施审计工作 (四)了解潜在错报的来源并识别相应的控制 穿行测试是指追踪某笔交易从发生到最终被反映在财务报表中的整个处理过程。注册会计师在执行穿行测试时,通常需要综合运用询问、观察、检查相关文件及重新执行等程序。在执行穿行测试时,针对重要处理程序发生的环节,注册会计师可以询问被审计单位员工对规定程序及控制的了解程度。实施询问程序连同穿行测试中的其他程序,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充分了解业务流程,识别必要控制设计无效或出现缺失的重要环节。为有助于了解业务流程处理的不同类型的重大交易,在实施询问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应局限于关注穿行测试所选定的单笔交易。 72、如果知悉对基准日内部控制有效性有重大负面影响的期后事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T) 正确 错误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三十三条在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并不存在、但在该基准日之后至审计报告日之前(以下简称期后期间)内部控制可能发生变化,或出现其他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注册会计师应当询问是否存在这类变化或影响因素,并获取企业关于这些情况的书面声明。 注册会计师知悉对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准日内部控制有效性有重大负面影响的期后事项的,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否定意见。 注册会计师不能确定期后事项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程度的,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73、企业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T) 正确 错误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二条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 74、被审计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时,可以利用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执行的审计程序及获取的审计证据。(F) 正确

部门内部控制自评及缺陷整改报告 -

XXXXX内部控制自评及缺陷整改报告 根据内部控制自查工作安排,结合设计研究所(以下简称:设研所)的控制目标和管控重点,我们对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自查。 一、 2013年度设研所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本年度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设计是分组进行工作,共分为3个小组,由组长进行分组管理体系建设,小组依据各自项目分工开展各自工作。 内部管理制度流程由小组负责人负责各自小组成员的日常工作安排、出差、考勤及工作情况的考核,再由本部门负责人统一开会了解各个小组的工作开展情况。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内部培训,营造良好的内控气氛,包括管理制度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岗位职责描述、业务流程等内容。形成重制度、重程序的良好工作氛围。 (2)研发组织建设关键要点包括研发组织、研发流程体系、劳动价值体现、职业生涯规划、团队文化五个方面,进行明确组织职责、合理分工、责任落实,使各个员工能够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实现整体使命和目标。 (3)技术专业按电气行业的特征,将产品研究、原料配置、产品调试、工程记录分为项目管理、技术开发管理、

流程管理、市场管理。 (4)研究所为技术开发、产品开发两大开发系列,并通过市场管理、项目管理、技术开发管理、流程管理等进行贯通,分清了战略侧重点,分清了各专业职能的分工,又明确了管理职责,扩充和丰富了研究所的职责范围和层次、深度。 二、本部门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 本自评报告旨在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依据总厂《内部控制评价暂行办法》,结合本部门主要经营业务和《内部控制手册》控制目标,对本部门截至2013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三、本部门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及自查的主要内容 本部门严格按照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依据总厂《内部控制评价暂行办法》,结合本部门主要经营业务和《内部控制手册》控制目标,对本部门截至2013年12月31日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一)内部控制评价包括以下工作程序: (1)成立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工作方案。从职能部门中选配熟悉业务、参与日常监控的业务骨干组成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工作方案。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缺陷及治理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缺陷及治理对策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缺陷及治理对策 时代进步的今天,企业管理体系分工越来越明确,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管理至关重要,其中也存在这不少的缺陷,我们将对这些缺陷找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迎来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面临的危机也在加大,市场化的发展让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特别是面对国外那些大型的企业,中国企业的跨国发展,外资企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面对着那些成熟体系的外企,不要被优胜劣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将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工作。 一、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缺陷的原因 从中外企业发展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制度与体系是存在于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的一套用来进行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的内生机制,在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其设计和运行的合理性和效率性也已成为衡量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标志虽然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展和健全,近年来我国各类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与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组织结构、管理层次和运营过程有了紧密的联系与融合,但是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必备的完整性、综合性、灵活性和缜密性等要求而言,许多上市公司在建立、健全、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对运营和风险的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这种现状无疑需要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管理者对此加以重新审视和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否则会使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始终处于低水平、低效率的重复建设或停滞的状态之中。 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缺陷 1.对内部控制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国外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而中国经济发展形式却是一片大好,就这几年中,中国企业的发展创造出了中国速度。市场的大面积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XXX 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庁?号 业务活动或事项 重大缺陷 重要缺陷 一般缺陷 有效 1 . 未按照《公司法》 1.未明确股东会、董事 1.未规定董事会、监事1. 按照《公司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要求设置股东会、董 会、监事会、经理层职责 会、经理层任职人员的 经理层; 事会、监事会会、经 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 产生程序; 2.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 件、 设 理层; 则和工作程序; 2.机构设置未及时与 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均明确; 2. 内部机构设置权2.内部机构设置僵化,不 业务发展相适应; 3. 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有规范的程序; 计 职交叉重叠,权利义 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3.部分不相容岗位未 4 . 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与公司经营业务相适应; 务不对称。 3.授权审批结构不明晰。 分离,未制定相应的补 5 . 有明确业务授权审批权限指引; 偿控制措施。 6 . 内部机构的设置遵循了不相容岗位分离、职责权 限淸晰的原则。 1.股东会、董事会、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1.董事会、监事会、经1.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相 监事会形同虚设,未会未按议事规则、工作程理层成员产生程序不互制衡; (1)组织架构 起到相互制衡的作 序开展工作; 符合公司制度的规 定; 2.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产生程序遵守公司法的 用;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 2.内部机构运行不顺 规定和公司制度规定; 2.内部机构的实际 层成员不具备履行职务 畅。 3.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成员的知识结构、能 力 运行与15计不符,导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素 素质均能胜任该岗位工作; 运致业务风险未得到 质; 4. 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根据公司经营业务的变 动及 行有效控制。 3. 不相容岗位未进行相 时调整; 互分离,且未分离的岗位 5. 不相容岗位均相互分离,未分离的岗位均有 补偿 没有补偿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 6. 各岗位均制定了岗位职责,岗位人员对工作 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