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食用油脂11
- 格式:pdf
- 大小:298.45 KB
- 文档页数:57
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食用油是指用于烹调食品的植物油,其种类繁多,从原料、加工工艺和质量等方面可以进行分类。
食用油的分类标准一般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来确定,不同地区的分类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是一种以常见的分类标准为基础的食用油等级分类。
一、根据原料1. 植物油:包括菜籽油、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
植物油主要以油料作物的种子为原料,通过压榨或提取的方式获取。
2. 动物油:包括动物脂肪和骨油。
动物油主要以动物的脂肪和骨髓为原料,经过熔炼、脱臭等处理得到。
二、根据加工工艺1. 冷压榨油:冷压榨油是指在低温下对油料进行榨取,不经过高温加热处理。
这种加工方式能够保留油料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
2. 精炼油:精炼油是指通过去杂质、去色、脱臭等工艺对原油进行处理得到纯净的食用油。
这种加工方式能够去除油中的杂质、色素和异味,延长油的保存期限并提高稳定性。
三、根据质量等级1. 一级食用油:一级食用油是指质量最好的食用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特点。
这类食用油的原料选用优质植物油,并经过精细加工处理。
2. 二级食用油:二级食用油质量次于一级食用油,但也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特点。
这类食用油的原料一般为一级食用油的副产品,经过适当处理得到。
3. 三级食用油:三级食用油是指质量较差的食用油,一般用于非直接食用或加工制品中。
这类食用油的原料通常为低质或劣质植物油,经过简单处理得到。
四、根据酸价1. 一级酸价油:酸价指的是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酸价低表示油质优良。
一级酸价油是指酸价低于2的食用油,具有极高的质量和风味特点。
2. 二级酸价油:二级酸价油是指酸价在2-10之间的食用油,质量次于一级酸价油。
3. 三级酸价油:三级酸价油是指酸价大于10的食用油,质量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油的质量和等级并非只有这几种分类标准,不同地区和国家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分类标准和等级体系。
同时,食用油的质量和等级也可能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情况而有所不同。
食用油营养价值排名日常的烹饪出了调味料以外,食用油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食用油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油脂成分,对人体大有好处。
但食用油一般也分为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油在烹饪的方法和营养成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对于适合的人群也有一定的差别。
我们常见的食用油一共分为11种,故今日就对其进行一个排名吧。
11种常用油的营养价值1、花生油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
花生油含不饱和脂肪酸80%以上(其中含油酸41.2%,亚油酸37.6%)。
另外还含有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19.9%。
从上述含量来看,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据国外资料介绍,使用花生油,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
另外上,花生油中还含有甾醇、麦胚酚、磷脂、维生素E、胆碱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经常食用花生油,可以防止皮肤皱裂老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改善人脑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2、大豆油大豆油的色泽较深,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大豆油含有较多的亚麻油酸,较易氧化变质并产生“豆臭味”。
从食用品质看,大豆油不如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
从营养价值看,大豆油中含棕榈酸7-10%,硬脂酸2-5%,花生酸1-3%,油酸22-30%,亚油酸50-60,亚麻油酸5-9%。
大豆油的脂肪酸构成较好,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有显著的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中还含有多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D以及丰富的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
另外,大豆油的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所以大豆油也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优良食用油。
3、菜籽油菜籽油就是我们俗称的菜油,又叫香菜油,是以十字花科植物芸苔(即油菜)的种子榨制所得的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液体。
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
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
食用油标准号对照表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而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要求。
食用油的标准号对照表便是为了方便人们对不同食用油的相关标准进行对照和查询而制定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油标准号对照表,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食用油的相关标准。
1. GB 1535-2003《食用油脂》。
这是我国对食用油脂的国家标准,其中包含了食用油脂的分类、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等内容。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食用油脂的生产和销售,是食用油行业的基本标准之一。
2. GB/T 1536-2004《粮油食品中脂肪酸甲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这是我国对粮油食品中脂肪酸甲酯测定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粮油食品中脂肪酸甲酯的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油食品中脂肪酸甲酯的测定,为保障食用油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3. GB/T 1537-2004《粮油食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是我国对粮油食品中酚类化合物测定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粮油食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油食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为保障食用油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4. GB/T 1538-2004《粮油食品中生物酚类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这是我国对粮油食品中生物酚类测定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粮油食品中生物酚类的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油食品中生物酚类的测定,为保障食用油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5. GB/T 1539-2004《粮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这是我国对粮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粮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方法。
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粮油食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为保障食用油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食用油标准号对照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食用油的相关标准。
附件3:食用油脂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食用油脂制品是指经精炼、氢化、酯交换、分提中一种或几种方式加工的动、植物油脂的单品或混合物,添加(或不添加)水及其他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或不经过)乳化急冷捏合制造的固状、半固状或流动状的具有某种性能的油脂制品。
包括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
其申证单元为1个,即食用油脂制品。
在生产许可证上应注明获证产品名称及申证单元,即食用油脂制品[食用氢化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
食用油脂制品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0202。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 食用氢化油生产工艺流程动、植物油→精炼预处理→除氧脱水→氢化→过滤氢气、催化剂→后脱色→脱臭2. 人造奶油的生产工艺流程(1) 原料油脂、辅料→熔解混和→乳化→巴氏杀菌→急冷(A 单元)→捏合(B单元)→包装→熟成(2) 原料油脂、辅料、油溶性辅料调和→乳化→水溶性辅料→巴氏杀菌急冷(A单元)→捏合(B单元)→包装→熟成3. 起酥油的生产工艺流程(1) 可塑性起酥油的生产工艺原料油脂、辅料→预混合→急冷(A单元)→捏合(B单元)充氮→包装→熟成(2) 液体起酥油的生产工艺原料油脂、辅料→急冷(或不急冷)→搅拌→包装→熟成(3) 粉末起酥油的生产工艺原料油脂、辅料→熔化、混合→乳化→喷雾干燥(或冷却)→包装4. 代可可脂的生产工艺流程氢化、酯交换或分提后的食用油脂→再精炼→代可可脂(二)关键控制环节。
1. 食用氢化油①选取原料;②氢化过程; ③后脱色、脱臭2. 人造奶油①乳化程度;②巴氏杀菌;③物料进出A、B单元时温度的控制; ④熟成条件的控制3. 起酥油①物料进出A、B单元时温度的控制;②熟成条件的控制4. 代可可脂①物料进出A、B单元时温度的控制(有氢化工艺的); ②分提工艺(有分提工艺的)(三)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食用油脂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健康饮食的关键组成部分。
对于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是保障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从食用油脂的常用卫生学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酸价酸价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通常指的是油脂中含有的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是衡量油脂品质和保存期限的一个重要参数。
酸价高低直接影响着食用油脂的口感和储存稳定性,一般情况下,酸价越低,表示食用油脂的质量越好。
二、过氧化值过氧化值是食用油脂中脂质氧化程度的指标,是判断油脂氧化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
食用油脂中的脂质氧化不仅影响油脂的风味和色泽,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过氧化值的合格标准对于保证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三、水质指数食用油脂中的水质指数是指食用油脂中水分的含量,水分的含量过高不仅会影响油脂的口感和质量,还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
水质指数也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气味食用油脂的气味是评价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优质的食用油脂应该具有清香怡人的气味,而过氧化或者受到其他污染的油脂则会产生异味,影响其食用价值和安全性。
五、石鲜试验食用油脂中石鲜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出食用油脂中是否存在杂质和过氧化物,从而间接反映了其质量和安全性。
石鲜试验是食用油脂卫生学评价中常用的测试方法之一。
六、澄清度澄清度是评价食用油脂清澈程度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好的食用油脂应该呈现出清澈透明的状态,不应该有混浊或者悬浮物。
澄清度是反映食用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七、自由脂肪酸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过高的自由脂肪酸含量会影响食用油脂的质量和口感,甚至产生不利后果。
自由脂肪酸是食用油脂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之一。
食用油脂的卫生学评价指标涉及了多个方面,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水质指数、气味、石鲜试验、澄清度和自由脂肪酸等。
这些指标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食用油脂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饮食至关重要。
食用油脂酸价管理规范2021-11
新版食用油脂酸价管理规范
1、制定目的:为保证食品安全,规范门店食用油使用规范,防止食用油多次油炸,导致油脂酸价超标,同时避免过早丢弃食用油,控制成本制定本规范。
2、测试工具:使用“3M测油试纸”进行测试
3、测试频次
2.1添加新油时,使用前3天内不用测试酸价,从第4天开始,每隔1天进行一次测试。
2.2如果测试酸价在2.5时(具体见下附图),使用期间每隔3小时测试一次(超标处理见4.2)。
4、报废标准
4.1感官标准
4.1.1如果食用油在酸价在3以内,食用油使用中出现有棕黄变成深黑色,加热有黑烟情况,或伴有异味,感官异常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反馈店长,按流程进行报废。
4.2测试值超标
4.2.1食用油在正常频次测试酸价在2.5以内时正常使用测试。
4.2.2食用油在正常频次测试酸价接近2.5,应加强关注,保持使用
第1页共4页。
第3章脂质脂质(lipids)是一类含有醇酸酯化结构,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分布于天然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占99%左右),俗称为油脂或脂肪。
一般室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oil),呈固态的称为脂(fat),油和脂在化学上没有本质区别。
在植物组织中脂类主要存在于种子或果仁中,在根、茎、叶中含量较少。
动物体中主要存在于皮下组织、腹腔、肝和肌肉内的结缔组织中。
许多微生物细胞中也能积累脂肪。
目前,人类食用和工业用的脂类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
人类可食用的脂类,是食品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和人类的营养成分,是一类高热量化合物,每克油脂能产生39.58kJ的热量,该值远大于蛋白质与淀粉所产生的热量;油脂还能提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是脂溶性维生素(A、D、K和 E)的载体;并能溶解风味物质,赋予食品良好的风味和口感。
但是过多摄入油脂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近几十年来争论的焦点。
食用油脂所具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食品的品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油脂在食品加工时,如用作热媒介质(煎炸食品、干燥食品等)不光可以脱水,还可产生特有的香气;如用作赋型剂可用于蛋糕、巧克力或其它食品的造型。
但含油食品在贮存过程中极易氧化,为食品的贮藏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3.1 组成与分类3.1.1 分类脂质按其结构和组成可分为简单脂质(simple lipids)、复合脂质(complex lipids)和衍生脂质(derivative lipids)(见表3-1)。
天然脂类物质中最丰富的一类是酰基甘油类,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的脂质组织中。
表3-1 脂质的分类主类亚类组成简单脂质复合脂质衍生脂质酰基甘油蜡磷酸酰基甘油鞘磷脂类脑苷脂类神经节苷脂类甘油 + 脂肪酸长链脂肪醇 + 长链脂肪酸甘油 + 脂肪酸 + 磷酸盐 + 含氮基团鞘氨醇 + 脂肪酸 + 磷酸盐 + 胆碱鞘氨醇 + 脂肪酸 + 糖鞘氨醇 + 脂肪酸 + 碳水化合物类胡萝卜,类固醇,脂溶性维生素等3.1.2 脂类的主要组成成分3.1.2.1甘油甘油(图3-1)的学名叫丙三醇,是最简单的一种三元醇,它是多种脂类的固定构成成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专项技术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生产企业要求Foo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Requirements for edible oil, fat and its product establishmentsX X X X年X X月X X日发布X X X X年X X月X X日实施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发布目次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人力资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食品安全小组.....................................................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人员能力、意识和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 (5)5前提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食用油一二三级标准《食用油一级标准》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食用油还有标准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食用油的一级标准。
一级食用油呀,就像是我们班考试得第一名的同学一样,是特别棒的!它的颜色很清亮,就像清澈的小溪水。
味道也很纯正,没有奇怪的味道。
比如说玉米油,要是达到了一级标准,那做出来的菜可香啦!妈妈用一级标准的玉米油给我炸鸡翅,金黄金黄的,咬一口,外酥里嫩,好吃得不得了!所以呀,我们买食用油的时候,要看看是不是一级标准的,这样才能做出美味又健康的饭菜哟!2.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食用油的一级标准。
你们看,一级食用油是非常干净透明的,就好像一块透明的水晶。
而且它闻起来香香的,没有一点怪味。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家买了一级的花生油,用它炒菜的时候,整个厨房都充满了浓浓的花生香味。
炒出来的青菜也特别绿,特别好看,吃起来可美味啦!一级食用油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小魔法师,能把普通的食材变得超级好吃。
所以,大家要记得选一级食用油哦!3.嘿,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食用油的一级标准。
一级食用油呀,那可是食用油里的“明星”。
它的品质可好啦!颜色清清爽爽的,一点杂质都没有。
就像我最爱喝的橙汁,如果里面有杂质,肯定就不好喝啦。
一级食用油也是这样,干干净净的才好。
还有哦,用一级食用油做出来的点心,又香又好吃。
上次妈妈用一级的大豆油做了蛋糕,我一口气吃了好几块呢!小朋友们,以后让爸爸妈妈买一级食用油,好不好?4.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食用油的一级标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一级食用油看起来亮晶晶的,像星星一样。
它的味道也特别好闻,就像花园里的花香。
比如说芝麻油,如果是一级的,那拌凉菜可香啦!每次家里吃凉拌黄瓜,只要放上一级芝麻油,我都能多吃一碗饭。
所以,我们要选这种又好看又好闻的一级食用油,这样我们就能吃得更健康啦!5.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食用油的一级标准。
一级食用油啊,就像是童话里的仙女魔法水,特别神奇。
它很纯净,没有一点脏东西。
食用油等级分类标准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原料,它不仅是烹饪中的重要调料,还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
在市场上,我们常见到各种各样的食用油,它们的等级分类标准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食用油的等级分类标准是由国家标准规定的。
根据《食用植物油脂》国家标准,食用油分为一级食用油、二级食用油和三级食用油。
一级食用油是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的油品,其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二级食用油是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的油品,其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三级食用油是指符合国家食用油质量标准的油品,其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级标准。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食用油的等级分类标准是根据油品的质量指标来确定的。
食用油的质量指标包括外观和色泽、气味和味道、酸价和过氧化值、透明度和杂质等。
一级食用油的质量指标要求最为严格,外观和色泽应清澈透明,气味和味道应纯正,酸价和过氧化值应低于国家标准,透明度和杂质应符合国家标准;二级食用油的质量指标要求次之,三级食用油的质量指标要求最低。
再次,我们需要了解食用油的等级分类标准是根据油品的生产工艺来确定的。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和包装储存等。
一级食用油的生产工艺要求最为严格,原料应选用优质食用油原料,加工工艺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包装储存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二级食用油的生产工艺要求次之,三级食用油的生产工艺要求最低。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食用油的等级分类标准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一级食用油是最优质的食用油,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都得到了保证,适合各类人群食用;二级食用油是中等质量的食用油,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适合一般人群食用;三级食用油是最低质量的食用油,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不宜长期食用。
综上所述,食用油的等级分类标准是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根据油品的质量指标和生产工艺来确定的,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