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要诀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太极拳修炼十诀太极拳修炼的法门很多,然世人多在锻炼的层次上打转,多在有为法中执迷而不悟,由于不能由拳入道,上升不到修炼的层次,故不能在修炼上有真正的突破。
下面由店铺给您介绍:太极拳修炼十诀。
欢迎阅读!太极拳修炼十诀一、“松”字诀。
松是练太极拳之首要。
松是松开,把骨架松开;松是松长,把筋腱松长;松是松展,把肌肉松展放开。
在练太极拳走架时.三分意念用在外面身形体态拳架上.七分意念专注于体内骨筋肉,“意气君来骨肉臣”.循序渐进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全方位把人体各部位都松开,使身体各部位都松到正常健康的功能形态。
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无力。
大部分人都不认真关心自己的身体.日久天长,骨缝变狭窄,筋腱缩短.肌肉形成板块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运动系统疾病就会产生。
“松”的技术.就是用意念指挥骨、筋、肉,使其回到健康功能状态的最佳有效技术.一用就灵。
要想松得好,必须从“轻”人手.轻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样才能把职业力、习惯力全部弃掉。
轻中含一个…慢”字,慢才能调动、唤醒人体沉睡细胞、愚钝细胞。
太极拳修炼十诀二、“紧”字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肚腹都大,我觉得这是不健康的形态,原因有很多,加上在于这些地方“松”得太过。
“紧”的技术就是解决人体“松”得太过的技术。
十人九痔,肛肌下脱,用“紧”之术加“提”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腹松下垂用“紧”之术加“实”法可以解决。
乳房、眼睑下垂.用“紧”之术加“缩”法可以解决。
只要人勤,随时随地进行锻练.很快就会见到效果。
太极拳修炼十诀三、“柔”字诀练太极拳时,该松的部位松,该紧的部位紧,同时练习,效益殊胜。
“松”、“紧”两字诀修炼时要用柔力。
“柔”字诀讲的是柔力.钢丝绳、鞭子产生的力就是柔力。
人体是一个柔性体,产生的力也是柔力,用好柔力才能掌握人体本性,进入人体本质,才合乎人体之道。
练习柔力时,形体走螺旋、波浪式轨迹.这点要认真体会。
不要将柔力理解为不用力,柔力也有大小之别。
太极拳基本功步步禅14诀
基本标准:
1. 高度不变(行进过程中保持高度不变。
)
2. 两脚平行(前后脚在平行线上,平行线间距以站得稳为标准。
)
3. 三尖一线(鼻尖膝盖尖脚尖在垂直线上,拔后脚时上身不晃动。
)
4. 停顿放松(每次换步前身心放松,可以轻轻地跳起来。
)
进阶要求:
5. 拔脚意存(拔后脚时意存于原脚处。
)
6. 迈步轻柔(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7. 落脚如棉(前脚落地时像踩在棉花上)
8. 后腿曲撑(后腿似直非直,脚跟蹬地,但不用力)
细节调整:
9. 微收下颌(不低头,不前探)
10. 腰部直立(身体前倾,头背腰后腿成斜直线)
11. 溜臀折胯(臀部下溜,迈步前先折胯)
12. 尾闾中正(停顿时,尾椎骨中直不偏,端正朝前。
)
全程关注:
13. 面带微笑(神态轻松,嘴角上翘)
14. 整体和谐(整体放松协调,动作轻松自然,流畅优雅。
)。
24式太极拳动作要领起势:1、左脚分开半步。
2、两手慢慢前平举与肩同高。
3、屈腿下蹲,两手下落按到腹前。
野马分鬃:一、1、转腰抱手收脚,两手上下合抱。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手。
二、1、转腰撇脚。
2、抱手收脚2手相抱的时候上手高与肩平,下手与腹平。
3、转腰上步。
4、弓步分手前手心斜向上与肩平,后手按在胯侧,手心向下。
三、1、转腰撇脚。
2、抱手收脚,3、转腰上步向前迈出1步。
4、弓步分手白鹤亮翅:1、向前抱手,后脚跟半步脚掌落地。
2、重心后移坐腿转腰分手。
3、转向前方虚步亮掌。
前脚掌虚点地面。
搂膝拗步一、1、右手前摆。
2、两手交叉抡摆腰向右转前脚收回。
手摆向侧后方。
3、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
4、弓步搂手推掌。
二、1、轻轻地转腰撇脚。
2、摆手收脚眼睛看后手与头同高。
3、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耳旁。
4、弓步搂手推掌。
指尖与眼睛同高。
推到中间的轴线上。
旁边的手按在大腿外侧。
三、1、转腰撇脚。
2、摆手收脚。
3、上步屈臂收手到肩上耳旁。
4、弓步搂手推掌。
指尖与眼睛同高。
推到中间的轴线上。
旁边的手按在大腿外侧。
手挥琵琶1、后脚跟进半步。
2、重心后移两手交错、交换。
3、虚步合手、两个手成侧立掌。
倒卷肱一、1、撤手转腰翻掌。
2、提脚退步屈臂收手。
3、坐腿虚步推掌。
二、1、撤手转腰翻掌。
2、提脚退步屈臂收手。
3、坐腿虚步推掌。
三、1、撤手转腰翻掌。
2、提脚退步屈臂收手。
3、坐腿虚步推掌。
四、1、撤手转腰翻掌。
2、提脚退步屈臂收手。
3、坐腿虚步推掌。
左揽雀尾1、转腰分手。
2、抱手收脚。
3、转腰向前上步脚跟先着地。
4、弓步棚手。
5、转腰摆臂两手送到前边翻转,手心相对。
6、坐腿转腰后捋。
两手摆到身体的侧后方。
7、转身搭手仍然转向正前方。
右手手心贴在腕关节的内侧。
8、弓步前挤,两手两臂撑圆。
9、坐腿引手。
10、弓步前按。
两手平行腕关节与肩同高。
右揽雀尾1、转手扣脚分手。
2、坐腿抱手收脚。
3、转腰向前上步。
4、弓步棚手。
5、转腰摆臂。
太极拳歌诀心法口诀集锦太极拳懂劲指明法歌诀懂劲就是明白力,化力发力力中庸。
首先受力卸人力,学会控制再进攻。
练出结构最佳形,练沉练整练放松。
松化松顺松即变,沉实沉稳沉上擎。
那处挨上那处照,不需强求用七星。
推手多时感觉灵,节节控制皮毛听。
一臂力量总有限,协调全动力难封。
力向对方无腿处,顺人加力效能增。
懂人必须规矩己,避免得机不能攻。
练出杠杆拨撬人,练出虚实再用空。
明白沾粘不丢顶,发挥动能悟静功。
快捷还须名师喂,真懂必须实践经。
经打经验经磨练,各家各劲铭骨中。
尝试一次又一次,反复多遍境界升。
先找力尾化人劲,再找化解在途中。
学会发人微有动,掌握化解同时攻。
初用往往四肢力,渐渐使用腰腿弓。
弯弓曲弓之字弓,周身一家六张弓。
初学用弓要如弓,弯曲四肢肾后撑。
增大幅度练耐力,一切渐回自然中。
化劲都有不同味,发劲人人有特征。
功夫与理要符合,技巧实用相适应。
人生有竟学无涯,蹬上高山更见峰。
艺不得法行路远,学而不练空谈兵。
循序渐进适老弱,超强训练宜年青。
学来人家用成己,举一反三四五通。
用功还须用心计,熟知人时心不惊。
心平气舒胸有数,应对总在预料中。
太极拳劲好弹性,太极拳劲整长惊。
太极拳劲较圆活,太极拳劲虚幻空。
太极拳劲静待动,太极拳劲绵中钉。
太极拳劲阴与阳,太极拳劲灵和轻。
太极拳劲沾又粘,太极拳劲化又封。
太极拳劲变不尽,太极拳劲巧妙精。
懂劲就是知规律,懂劲练出明白功。
懂劲一般练有用,套路劲别随意更。
懂到动时再懂静,懂劲反复境界升。
万人千姓一百劲,难能劲劲都适应。
不懂劲时似神秘,真懂也觉很普通。
懂劲自认已明白,清楚背面有陌生。
太极拳练功解歌诀学拳无路练为径,拳劲有道用乃通。
十看百问终糊涂,生欲受用下死功。
死功练出灵活劲,规矩求得拳正宗。
死功就是不退缩,一步一步攀高峰。
百遍不如千遍熟,千遍巧后万遍精。
年年不如月月练,天天不如时时功。
拳法秘诀一字练,练被练化练进攻。
练松练沉练变易,练气练意练觉听。
练快练慢练定力。
练刚练柔练中庸。
45式太极拳拳谱口诀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武术形式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拳谱口诀,用以传承和记忆拳法的要点。
以下是太极拳45式拳谱口诀的内容:1. 起势,两手分开虚抱球,左脚前进迈一步。
2. 左右野马分鬃,左手推出右手收,身体转向右侧。
3. 白鹤亮翅,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4. 搂膝拗步,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5. 手挥琵琶,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6. 左右摆蓝,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7. 左右单鞭,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8. 云手,双手交替推出,身体左右转动。
9. 单鞭,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10. 高探马,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11. 蛇形摆头,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12. 转身搬拦捶,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13. 如封似闭,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14. 十字手,双手交叉推出,身体左右转动。
15. 左右蹬脚,左脚向前踢出,右脚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16. 左右穿梭,左脚向前踢出,右脚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17. 左右摆蓝,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18. 左右单鞭,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19. 左右云手,双手交替推出,身体左右转动。
20. 左右摆蓝,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21. 左右单鞭,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22. 左右云手,双手交替推出,身体左右转动。
23. 左摟膝拗步,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24. 右摟膝拗步,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25. 右摟膝拗步,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26. 左摟膝拗步,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27. 左右摟膝拗步,左手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身体转向右侧。
28. 手挥琵琶,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收回,身体转向左侧。
太极拳的口诀
太极拳口诀:
1. 以柔克刚,慢中见快。
软硬相互调和,速度恰当要掌握。
2. 气上腾腾,云梯凌空。
用力时灵活伸缩,有如云梯般任意腾空。
3. 仰之弥高,俯之弥坠。
举起头,凌驾云端;动作低沉,站立发挥刚柔圆转。
4. 南山玉磨,一招精成。
搓动手脚及各关节,然后将力量完美调合,练习到动作一招精成。
5. 蹲踞小虎,式中拔苗。
腿膝夹住自己,收紧腰脊克刚屈能量,潜在劲须全翻放出,势如小虎蹲踞,把自己定住拔苗。
6. 离心式用,易而难熟。
离心式是个难关,要克服力的抵抗,保持身体的稳定和灵活,刚柔并济,方可练就完满。
7. 旋风临近,转慢加快。
身体转动慢下来,起步和停止都要谨慎,然后加速旋转,慢和快转换,如一阵旋风一般令人心灵打动。
8. 竹帘拂面,犹可昏昏。
腰肢轻柔,动作活泼,手臂似竹帘般拂向脸面,直至全身放松,静心
入定,让身心进入宙安状态。
太极拳16字要诀握
太极拳的16字要诀包括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个动作,它们是太极拳推手的基础和技击的主要方式。
“掤”意思是张开,象征着在技击中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
“捋”的意思是顺着对方的力道往后牵引,避免与对方硬碰硬;
“挤”是向前推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迫使对方的防守后退;
“按”是向下按压,用以阻止对方的进攻并寻找机会反击;
“采”的意思是抓住,可以从对方的力量中找到机会进行反击;
“挒”的含义是打开或撕开,意味着使用斜方向的劲力来分离对方的防御;
“肘”是指用肘部进行攻击,因为肘部的力量非常大;
“靠”则是利用身体的重心和冲击力进行攻击。
这些动作的练习要求速度均匀,不缓不急,如行云流水一样。
例如,“掤”需要做到肩胯要开,手足要合,吸为开,呼为合,起为开,落为合。
此外,演练太极拳时全身肌肉、关节一定要松开,最忌肌肉紧张。
太极拳十要展开全文太极拳十要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 3.松腰; 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学拳不光要明白师傅说了什么,更要领悟师傅没有说什么。
事实上,这“十要”背后对应的是“十个不要”。
只有避开这“十个不要”,才能避免在学拳路上误入歧途,少走弯路。
1、要虚灵顶劲不要无精打采杨澄甫把太极拳称做“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
太极拳要求柔而不软,沉而不僵,立身中正,处处有搠劲。
掤劲就是舒展饱满,支撑八面。
“顶头悬”不仅是掤劲立身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起精神、气势充盈的体现,虚灵顶劲可以使动作轻灵,姿势优美,起到提神亮相的效果。
正如王宗岳在《十三势歌》中说“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所以我们打太极拳中要注意头容正直,提神贯顶,切不可低头缩脖,精神不振,老态病容。
2、要松活自然不要紧张拼搏太极拳是一项松静柔化的武术运动。
“用意不用力”就是告诫人们不要紧张用拙力,生硬拼搏。
在武术运动中有的拳种以明快有力、放长击远为特点,比如长拳动作要求挺胸收腹,转肩直臂,而太极拳却要沉肩坠肘,含胸展背,表现劲力随曲就伸、松顺柔化的特点。
所以我们打太极拳要松柔沉稳,含蓄自然,不可挺胸直臂,大开大合。
如果说长拳美在刚健挺拔,像一个戎装少男,太极拳则美在自然松柔,像个典雅少女。
3、要立身中正不要俯仰歪斜“松腰”是立身中正的保证,杨澄甫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
我们常见一些初学者打拳时腰胯紧张。
比如弓步时前倾,后坐时仰身,转身时左右歪斜,其原因是没有松腰松胯。
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之处,其病多在腰腿。
”如果能松腰、落胯、屈腿,就会保持端正的身型。
要做到松腰松胯,需要加强桩步力量。
如果两腿力量不够,应该姿势放高一点,不要蹲得过低,力不从心,造成腰胯紧张,上体歪扭。
4、要步法轻灵不要拖泥带水太极拳要求步法轻灵平稳,迈步如猫行,如履冰。
为此杨澄甫告诫人们,行步时把重心放在一条腿上,以实腿支撑,另一条虚腿才能转动轻灵,否则就会“上步重滞,自立不稳”。
最全的《太极拳》口诀一、起势口诀起势开合顶撑衡,左右分开独立行。
肩尽肩,胯尽胯,脊骨竖直高挺拔。
二、云手口诀交叉如镜兜起衣,身前共渡顺时移。
上手提,下手压,周身绕圈勿迟疑。
三、单鞭口诀首尾整合意在连,护肩贴耳步前踢。
手高下保,虚实相切,双手分出步子稳。
四、白鹤亮翅口诀合身退步往后施,单足懸空异步起。
肩开肩合,腰拧腰顺,轻松舒展一鹤姿。
五、摘星口诀上劲配合身翻转,劲到手到久久存。
左右开合,虚实切换,动静结合运劲短。
六、单腿蹬球口诀腿抬腕放跟部撑,劲从腹部脚抬发。
门当户对腿翘起,脚跟落地大势稳。
七、金鸡独立口诀肘抵腰肋两点顶,金鸡独立身轻盈。
左压右扶,平衡进退,身体挺直不前倾。
八、提莲口诀劲由掌心发蓄势紧,松开提起装境界。
阳手活腕动腰稳,气贯顶后注意反。
九、白鹤亮翅反手沉式口诀撑体拨开手推掌,步前旁出回手挡。
白鹤亮翅虚实换,转身回顾丹田放。
十、十字手口诀一手往上一手低,十字手法力量齐。
左闪右挡,灵敏勿慢,守中以静养生机。
十一、伏虎式口诀呼气腰腹尽量收,双手实肘收上顶。
呼气下蹲臀部后倾,放松身体跟地生。
十二、揽雀尾口诀上抬右腕下沉腰,揽雀尾下劲转。
右迅左抢,太极变幻,守中行气顺畅流。
十三、斜飞式口诀重心右移左腿顾,斜飞式劲力发。
斜形挨腰,斜退斜顶,虚实转换力图圆。
十四、蹬脚式口诀两手提起劲活腰,脚尖蹬起铲地虚。
双肩前握,劲透座椅,肩腿股腰齐用力。
十五、肘底看月口诀空松沉肘发劲力,日月无光肘底看。
稳定如山,前后收换,内外转换力到定。
十六、抱虎归山口诀虎口系定袖左环,腕低虚肩体倾斜。
腿蓄有力收顶身,左右回卷均匀呈。
十七、进步搬拦捶口诀提腕上劲发里劈,直拦捶入身劲发。
起手往前进力劲,气势宏伟拦搬拿。
十八、手倒式口诀手未放下意继延,手倒式法乃一般。
手低手高,往上弓身,收胸倒滑意意宽。
十九、素问式口诀腿拧腰两眼左顾,腿起眼中窄路走。
腿出臂入,迅猛连发,齐整劲力顶 :x二十、摆莲口诀两腿并摆松肩颈,双手摆莲化劲顶。
太极拳口诀心法动作要领是学好太极拳的入门和根本,必须弄通弄懂,在演练时严格遵守。
大家了解太极拳口诀心法吗?一起来看看。
一、虚灵顶劲虚灵顶劲是指演练太极拳时,始终保持头容端正,百会穴轻轻向上领起,有绳提之意。
此为演练太极拳最基本的要领之一。
要想做到虚灵顶劲,须先弄准百会穴的位置。
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顶端中央的发旋处,也即后发际正中向上七寸处,又称三阳、三阳五会、五会、巅上、天满、维会、泥丸宫、岭上、岭上满天等,为人体之制高点。
《拳论》说:“百会穴领其全身”。
虚灵顶劲就是要清气上升,虚达于百会穴。
清气如何上长?《拳论》说:“非平心静气不可,浊气必下降至足。
一势既完,上体清气皆使归于丹田,盖心气一下,则全体之气无不俱下”。
顶劲领起来,气归丹田,起于会阴,上行循腹里天突、廉泉、上督脉,亦由会阴起,过长强,顺脊逆行而上至百会。
何谓“顶劲”?《拳论》说:“顶劲者,是中气上冲于头顶者也”。
如果中气不向上领,正气即塌,四肢瘫软,无所依附,犹如一堆烂泥,打拳何从谈起?但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为真正的顶劲。
“顶劲上领,意思如上顶破天,不可用气太过”。
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气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
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
所以《拳论》说:“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似无,不过不及,折其中而已。
”“打拳全是顶劲,顶劲领好,全身精神为之一振。
”虚灵顶劲,既是打拳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要领,同时又是一种拳术境界。
练拳之初,很难真正领会其意,准确把握要领,只要由招熟渐悟到懂劲阶段,内气开始动荡,清气产生、丰盈,膀胱发热,丹田中正气浩瀚,才可真正体验灵机一动,清气上浮,周身空灵的奇妙境界。
但尽管如此,演练者从一开始,就须严格遵守虚灵顶劲的要领。
非如此,难于练好太极拳,不会产生清气,也不会有以后的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随心所欲的通达和自如。
二、含胸塌腰含胸塌腰是在开胯屈膝的同时胸脯向内微微含住,心气下降,两胁微束,腰劲自然下塌,周身血脉流畅无阻;要塌腰,必定含胸。
太极十三字诀练习要领
1.重心稳定:身体要保持平衡稳定的同时,重心要始终沉于丹田,即
脐下三寸处。
2.气贯全身:气要贯通全身,不断流动,注入到每一个动作中。
3.轻灵起落:动作要轻盈、流畅,起落有节奏感,不要有突兀感。
4.身体沉稳:动作中的转移和转向都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不要有晃动。
5.力量圆滑:每个动作要以圆滑的力量推动,不要用生硬的力量。
6.内外合一:内功和外形要合二为一,通过内力的发挥去调整外形动作。
7.心意相应:动作要与心意相应,意念集中在动作中,以意导力。
8.感知身体:要时刻感知身体的变化,注意观察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
9.注意呼吸:练习时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通过呼吸调整内力的运行。
10.保持肌肉松弛: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肌肉的松弛状态,不要用力过度。
11.慢慢深入:练习要慢慢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中,不要急于求成。
12.反复练习:太极拳需要反复练习,多次演练才能熟练掌握。
13.保持耐心:练习太极拳需要耐心和毅力,不要急于求成,要持之
以恒。
练习太极拳的心法口诀汇总,简单易懂,学会可涨功力1 、概要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颚齿间,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
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脚尖,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心意、气力、筋骨,手足、肘膝、胯肩,内外六合分明,上下周身关联。
腋腿四窝名“四”,左与左对右亦然。
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顶徐延。
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开弓发若箭。
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着熟懂劲循序进,黏粘神明自通玄,谦虚谨慎重武德,急躁狂妄门外汉。
2、浅解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牵挂,思想沉静下来。
脐以上不准有气,气下沉至丹田(丹田在脐下二、三寸之间,个人的中指中节叫寸)。
初学时知道把气沉下就行,不能斤斤拘泥,否则,易于顾此失彼,挂一漏千。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身躯当笔直,不得佝偻、凸胸、左倾右斜,头应端正,不得俯、仰、摇、扭。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前后顶是指头部的前囟和后囱。
思想上体会这两处微微碰起就行,不能僵颈硬往上顶,颏须稍收敛,两眼直向前方平视,前后顶也就不易丢失。
低头便失前顶,容易精神不振,晕头转向;仰头便失后顶,容易呼吸紧张,横气填胸。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神,指眼神。
就是说手向左右内外上下运行时,须以眼神瞟送前边或上边的手,不得摆头晃脑或抬头去看手。
眼神也是全部精神所贯注,须知收敛、收视之功。
呼吸深沉,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吐纳术”。
太极拳的基本口诀武术教学,特别是太极拳教学,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
要在这个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就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方法。
口诀口令的运用,就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基本口诀。
欢迎阅读!太极拳的基本口诀太极拳的基本口诀(一)、秘授歌无形无象。
全身透空。
应物自然,西山悬磬。
虎吼猿鸣.泉清河静。
翻江播海,尽性立命。
《秘授歌》是唐人李道子所传,反映了通过太极拳的修炼所能印证的八种功夫境界。
修炼太极拳的关键就是锤炼平常人看不见、摸不着的太极阴面的东西,即神之虚灵、意之专一(专注一方)、气之内外(内气和外气)混化,积攒出功夫。
“无形无象”就是这种功夫境界的一种描述。
太极拳每招每式中的内功心法和专门的内功修炼法、太极松腰、太极球等松散之功、意气之功的修炼,其目的就是使周身内外上下、整个皮肉筋脉被意气滋润,练至似乎没有了形体存在的感觉,即无象无象了。
“全身透空”指无形无象的内外之气沁润躯体内外,畅通无阻,进入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境界,形成“混元一体”的整体功夫之象。
张三丰讲:“大修行人,将神气打成一片,于此之动,是太极之动,神与气两不相离也;于此而静,是太极之静,神与气自成一致也。
”“应物自然”是对有功夫之人的一种描述。
内功修炼有素的人,神意清净虚灵,无所挂碍,从不分辩,无私无欲,但又清澈明了,什么都知晓。
如此之人,自己练太极-拳8,1-既能知晓自身之神意气和大自然之花草树的互动信息,又能感觉内外混元时自身所形成的鼓荡和裹携状态;推手时,对方神意刚刚萌生、形体还未及起动,则自身已随感而应、随机而动,不早不晚恰到好处。
有此功夫的人对万事万物都能做到不贪、不执、不欲,只有这样才能应事接物不迷凡、不动心,情绪不起伏,自己的心性不仅能清静无为,而且能凝神聚气并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滋养。
“西山悬磬”者,西山比喻清静世界、神意发轫之所在;“悬磬”即空悬,要虚其心。
虚到什么程度?像庙里的磬,一碰即口向。
太极拳心法口诀太极拳24句心法口诀学太极拳,初学的学员不能要求太高,也不能操之过急。
下面是太极拳24句心法口诀,为大家提供参考。
“太极拳”秘传之心法24句口诀太极阴阳玄理明,万变千化不离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紧功始成。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
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沈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捧劲不离贯始终,周身似簧遇力应。
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
臂撑膝撑意亦撑,不撑自撑撑撑撑。
太极拳修炼五字诀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
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
我郡南关杨君爱而往学焉。
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
旋里后,市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得其大概。
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於是技。
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
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予自咸丰癸丑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
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廿余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於后,名曰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
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息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
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
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
要刻刻留意,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
举手不可有呆像。
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内。
两手支撑,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
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
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
38个太极拳动作歌诀(附视频),只发一次,记得收藏!第1式:预备势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转身左掤出左步,右采横掤任自然。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最忌板滞与偏抗,活泼全在转腰功。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本有舍己从人意,原为引人从己行。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预防敌拳又钻来,变成双掌推向前。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伸腰攻步为助势,左按腕节右按肘。
揽雀尾总诀:太极拳法妙无穷,掤捋挤按雀尾生。
掤势劲点在两臂,捋势劲点在掌中。
挤势劲点在小臂,按势劲点在腰攻。
欲知此中玄妙处,勤练推手功乃成。
第4式:单鞭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第5式:提手上势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第6式:白鹤亮翅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第7式:左搂膝拗步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8式:手挥琵琶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
第9式:进步搬拦捶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
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
第10式:如封似闭扬掌格肘十字封,化开合手闭含攻。
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
第11式:十字手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掤开敌两臂。
缠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
第12式:抱虎归山十字手开采挒上,抱虎全凭力臂长。
盼前顾后搂按打,趁势捋挤也难防。
第13式:肘底看捶左掤右粘护中打,捶居肘下叶底花。
缠托折叠掌劈面,肘底相机破擒拿。
第14式:左右倒撵猴轻灵撤步似水流,引而后发倒卷肱。
走化闪战扳挽劲,惊走猴王佛心留。
第15式:斜飞势右腕被捉本无妨,翻掌下沉即消殃。
太极拳口诀大全1.预备势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2.起势两臂前搓松下肩,与肩同高变下按,右手抹眉两臂展,同时腰带右脚开。
屈膝下蹲两手起,头顶松肩手变按,右手抹眉右脚开,两手翻转抱球来。
3.揽雀尾左朋重心右移腰右转,两手抱球在胸前,提起左脚再左转,胯托左腿向前迈。
重心前移蹬后脚,上下分手左朋生,面向正前眼远视,呼吸自然顶头悬。
4.揽雀尾右朋重心后移左脚扣,重心左移两手随,腰向左转右手引,然后抱球到胸前。
腰向左转带右腿,复向右转迈右腿,重心前移弓步成,屈臂向上右朋生。
前拱后塌裆劲生,屈臂要圆易放松,意要放远内劲涌,身要平正不前倾。
捋:重心略后臂右转,随腰右转两手翻,复向左转坐后腿,手形不变随腰转。
挤:腰带右臂向右转,右臂外撑左手按,松圆远视要进身,外形不动内里转。
按:重心后移两手收,头顶肩松沉下肘,左脚蹬地两手推,上身不俯要收臀。
注意前弓和后坐,头顶收臀腰放松,后坐吸气上下随,前弓呼气上下合。
5.单鞭重心后移身法正,腰胯带动右脚扣,两手平抹向左行,与肩同高眼随行。
两手屈臂向右转,右手后伸要立掌,左手内翻到胸前,腰向左转合起手。
复向左转变勾手,右腿坐稳气下沉,后胯托起左腿迈,弓步按掌单鞭生。
6.提手上势重心后移扣左脚,重心左移松勾手,两臂平展松两肩,腰向左转提右脚。
复向右转送右腿,脚根着地合起手,右手在前与眼平,左手合到右肘下。
7.白鹤亮翅两手下履右靠生,双手翻转到胸前,右手收到小腹上,左手转圆到脸前。
腰向右转带左腿,复向左转向前点,左手下按右手托,上顶下松长身形。
8.左搂膝拗步重心不动腰右转,右手向下复后转,伸臂挑腕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重心右移左脚起,复向左转送左腿,左手向前搂左膝,弓步右掌向前推。
9.手挥琵琶势右脚跟步复下落,右手回手到胸前,左脚略动虚步落,左手前伸琵琶成。
10.左搂膝拗步稳住重心腰右转,右手向下往后伸,转腕挑掌收耳旁,左手随腰来转动。
八十八式太极拳口诀第一式—预备势⑴两脚开立;⑵两臂平举。
第二式—起势⑴屈膝下按。
第三式—揽雀尾⑴收脚抱球;⑵弓步掤手;⑶转身抱球;⑷弓步掤手;⑸转腰举手;⑹坐腿后捋;⑺弓步前挤;⑻坐腿后引;⑼弓步前按。
第四式—单鞭⑴扣脚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
第五式—提手⑴扣脚转体;⑵虚步合手。
第六式—白鹤亮翅⑴转身抱球;⑵虚步亮掌。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⑴收脚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
第八式—手挥琵琶⑴跟步落手;⑵虚步合手。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⑴收脚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⑷坐腿摆掌;⑸上步屈收;⑹弓步搂推;⑹坐腿摆掌;⑻上步屈收;⑼弓步搂推。
第十式—手挥琵琶⑴跟步握拳;⑵虚步合手。
第十一式—进步搬拦捶⑴转体握拳;⑵上步搬拳;⑶上步拦掌;⑷弓步打捶。
第十二式—如封似闭⑴坐腿后引;⑵弓步前按。
第十三式—十字手⑴转身分手;⑵收腿抱手。
第十四式—抱虎归山⑴转体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
第十五式—斜揽雀尾⑴转腰举手;⑵坐腿后捋;⑶转体搭手;⑷弓步前挤;⑸坐腿后引;⑹弓步前按。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⑴转体摆掌;⑵收脚摆掌;⑶摆步摆掌;⑷跟步落手;⑸落拳穿掌。
第十七式—左右倒卷肱⑴转体摆掌;⑵提脚屈收;⑶退步推掌;⑷转体摆掌;⑸提脚屈收;⑹退步推掌;⑺转体摆掌;⑻提脚屈收;⑼退步推掌;⑽转体摆掌。
第十八式—斜飞势⑴收脚抱球;⑵转体上步;⑶弓步分手。
第十九式—提手⑴跟步转掌;⑵虚步合手。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⑴转体抱球;⑵虚步亮掌。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⑴落手摆掌;⑵上步屈收;⑶弓步搂推。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⑴跟步落手;⑵虚步插手。
第二十三式—闪通背⑴上步提掌;⑵弓步架推。
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⑴转身握拳;⑵上步撇拳。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⑴收脚收拳;⑵上步搬拳;⑶上步拦掌;⑷弓步打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⑴上步抱球;⑵上步掤手;⑶转腰举手;⑷坐腿捋手;⑸转体搭手;⑹弓步前挤;⑺坐腿后引;⑻弓步前按。
第二十七式—单鞭⑴转体摆掌;⑵收脚勾手;⑶弓步推掌。
太极拳练习要诀
一、太极拳练习要诀二、太极拳练习禁忌三、太极拳练习的好处
太极拳练习要诀1、太极拳练习要诀--静
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存有杂念。
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
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
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这样比较容易见效。
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2、太极拳练习要诀--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因单纯不用力来解释。
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
太极经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爆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
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
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爆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
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
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
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3、太极拳练习要诀--慢
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
慢是相对快而言。
慢的原则是要求“贯穿”,不能有断续。
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衔接,所谓“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使拳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穿,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
一般来说,一套拳(指传统的老架太极拳)大约应控制在25-30分钟之间为适宜。
锻炼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