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1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约》,略权益。
争。
2.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 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2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教师讲解:从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教师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请观察地图,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割占的土地最多? 学生回答: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❸板书设计➷时间:1856—1860年经过:1856年占领广州;1858年逼近天津;1860年火烧圆明园结果:失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❹教学反思➷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承接第一课鸦片战争所授课程。
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第一单元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认识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3.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4.分析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所产生的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5.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6.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6.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7.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8.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10.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1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12.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3.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回答: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将领。
3.教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学生回答: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
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讲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太平军进行那些军事斗争?学生回答:浦口、三河大捷——安庆陷落——受挫上海——天京围困——天京沦陷。
6.教师指出: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归纳)7.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8.教师总结指出: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
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显示拉近学生与历史的人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内容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原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原因。
2.难点: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史实。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资料:与本节课相关的历史事件资料、图片等。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呈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战争的基本情况。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管理】知识点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背景: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金田起义: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起义军称“太平军”。
永安建制: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封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为北王,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节制。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知识点2定都天京定都天京: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
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北伐和西征: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和。
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时期。
知识点3天京陷落天京事变: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1856年秋,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被杀,被处死,率部出走。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巩固措施: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洪仁玕写成《》,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军事防御: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和率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刘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率领的洋枪队和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天京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威胁。
1864年夏,病逝,陷落。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基础过关】知识点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拜上帝教创立后发展迅速,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A.宗教迷信严重 B.阶级矛盾严重C.人们渴望平等平均 D.拜上帝教有创造精神2.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的歌谣。
第一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习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一、知识体系西方国家的侵略英国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的抗争禁烟运动爱国军民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资政新篇》二、阶段特征阶段特征: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全方位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剧变的原因:19世纪前期,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接近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上升时期。
而这时的清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已显示出衰落趋势。
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日益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中来,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鸦片战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中国社会的剧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剧变的表现:(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为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3)中国政局发生变化:满洲贵族势力减弱,汉族官僚地主势力增强。
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的态度由排斥到抵抗,再到妥协、投降,继而“借师助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
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分化,以奕訢、曾国藩为代表的新官僚集团势力膨胀。
(4)社会矛盾、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国人民的斗争进入新阶段,带有新的时代特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外来侵略,形成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标志的第一次高潮。
(5)鸦片战争促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觉醒,重新认识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但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师夷长技上”。
三、重点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剖析: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已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在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案【知识框架——需笔记】【知识清单——需记忆】1. 鸦片战争(1840-1842年)的导火线: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 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3. 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4.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关税协定5.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略罪行: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俄国割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7.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8. 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后期)《资政新篇》9.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标志是: 天京事变10.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记忆重现——学以致用】1.右图是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广场的雕塑《较量》,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向来往的人们静静地诉说着曾经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
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2.“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
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
”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3.右图所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因为哪一条约的签订4.“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三元里人民抗英洪秀全领导的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学习目标】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简述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自主探究】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一阶段1.借口:英法分别以“”、“”为借口,年10月,挑起战争。
2.签订条约:《天津条约》:与、、、四国签订,获得、等10处为通商口岸、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与、、签订,被迫承认。
第二阶段1.1860年,英法借口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10月攻入北京,火烧。
2.签订条约:与、签订《北京条约》,内容:清政府承认继续有效;增开为商埠;割给英国;大幅增加。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平方千米。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丧失,中国的进一步加深。
【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第一段内容和第八页“相关史事”,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此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2. 观看《火烧圆明园》的录像,结合第十页“相关史事”和“材料研读”。
回答:通过视频和材料,你怎样评价英法联军的行为?3.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后,签订的条约及其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4. 结合教材最后一段,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有哪些?【拓展延伸】兔首和鼠首被掠夺流浪经历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真实写照,“她们”理应回到祖国怀抱。
你认为应当采取什么方式让“她们”回家?并陈述理由。
【学后反思】2答案【自主探究】一、第一阶段:1.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1856.2.俄、美、英、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莹、法、美;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二阶段1.换约;圆明园。
2.英、法;天津条约;天津;九龙司地方一区;赔款额。
二、1.沙俄;150多万。
2.更多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
【合作探究】1.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中去。
大约在17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它是如何发展的?结局如何?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太平天国运动。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2.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3.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二、定都天京1.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体例民地半封建社会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三、单元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及表现欲,经过前面一年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在书籍、影视作品中对中国近代史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但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等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补充材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历史核心素养。
同时,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再现战争场景,使其深切地感受这些历史事件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及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基本史事,认识到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西方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
3.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思考和理解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