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文本单
- 格式:doc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13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观测
记录单
单元一:让我们认识科学
实验一:用手指感受温度
* 实验材料:冷、热水
实验二:水的“运动”
* 实验材料:水、酱油、醋、沙子、玻璃杯
单元二:物的组成与性质
实验三:用火柴棒燃烧观察物质变化
* 实验材料:火柴、试管、一些小木块、打火机
实验四: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 实验材料:多色泡沫板、手电筒
单元三:物理运动的描述
实验五:物体的弹性变形
* 实验材料:弹簧、手电筒、在原地跳跃的人
实验六:用细杆装置测量物体长度
* 实验材料:细杆、物体
单元四:光的传播与变化
实验七:利用棱镜分光
* 实验材料:手电筒、棱镜
实验八:光的反射
* 实验材料:镜子、手电筒
单元五: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实验九:种子的发芽
* 实验材料:黄瓜种子、盆栽、土壤
实验十:动植物的生长周期
* 实验材料:花卉、毛虫
以上就是本册教材的全部观测记录单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更好地认识科学,探索科学的奥秘。
天马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时间 小成员组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实验器材: 钉有三颗图钉、两颗铁钉、和两颗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钳工锤。
猜测:选用不同的工具,拔出三种东西所用的力和方便程度是不一样的。
实验过程:用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剥线钳和钳工锤分别去取出木板上的图钉、铁钉、和木螺丝钉。
感觉取出三种钉子应用哪几种工具最简单、最方便、最省力。
然后做好记录。
(先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分成四组做分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取图钉比较方便的是用小刀或剪刀来撬;取木螺钉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螺丝刀来撬;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羊角锤来撬;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天马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器材:1盒杠杆尺、1盒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钩码数(个)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数(个)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1、省力;2、费力;3、不省力也不费力实验过程:2222不省力也不费力2323不省力也不费力2214省力3223省力1422费力2332费力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天马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类型分组:()演示:()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实验器材:自主小杆秤、钩码猜测: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实验过程: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比较秤盘挂绳到提绳,提绳到秤砣挂绳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变化,结合杠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我们会发现提绳距离秤盘之间的距离越短称重就会越大。
第1课放大镜“比较不同的镜片”实验记录单班级_______ 第___小组日期:___年___月___日探究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镜片的特点探究过程一、观察四种镜片的特点放大镜镜片放大镜镜片(一面贴纸)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是 否侧面特点(可用简图表示)二、比较大小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的镜片用三种镜片观察课本封面图像并观察它们侧面的结构,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分别画出镜片的侧面简图。
我的发现1.放大镜片的结构特点:镜片中间,边缘。
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2.放大镜的越大,放大的倍数就越大。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自制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实验记录单班级_______ 第___小组日期:___年___月___日第3课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观察昆虫”记录表第组观察日期:第4课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记录单班级_______ 第___小组日期:___年___月___日交流与讨论1.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第5课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观察不同的生物细胞”实验记录单班级_______ 第___小组日期:___年___月___日交流与讨论1.我们观察到了哪些生物体的细胞?有什么新发现?2.比较不同生物细胞的异同?第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实验记录单班级_______ 第___小组日期:___年___月___日第7课微生物与健康“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实验记录单班级_______ 第___小组日期:___ 年___月 ___ 日。
实验名称
用纸造一座桥
实验器材:
报纸35张、胶带、剪子、尺子、胶水
制作过程:
1、研究用制造桥需要考虑的问题。
2、设计桥的形状——连体双管桥、直管框架桥、三角形吊桥、加固槽型桥,并画出图形。
3、根据自己设计的桥的形状自己动手造桥。
4、介绍自己建造的桥的特点。
5、在桥上放上一定的重物做实验,根据情况改变桥的结构和形状,尽量使桥变得更加牢固。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会随之改变。
实验名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 实验过程:
1、制作线圈圈数不一(10圈、20圈、30圈、40圈)的电磁铁四个。
2、分别用做好的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的有关:
当铁芯、电流和导线不变时线圈的圈数越多、磁力就会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时间:2016年12月6日
时间:2016年11月29日。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整册)XXX教学资源提供了一份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其中包括了三个实验:研究杠杆的秘密、研究轮轴作用、定滑轮作用实验。
每个实验都有实验名称、实验器材、猜测、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五个部分。
在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中,使用了杠杆尺和钩码,猜测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左边(阻力点)和右边(用力点)的情况和钩码距离支点的格数。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杠杆原理。
在研究轮轴作用实验中,使用了盒钩码、粗线绳、铁架台、大轮、小轮和轴。
通过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观察轮上挂钩码的个数,来研究轮轴作用。
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包括轴上钩码的个数、轮上钩码的个数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轮轴作用的原理。
在定滑轮作用实验中,使用了盒钩码、粗线绳、铁架台、滑轮和测力计。
通过在定滑轮上挂绳子和钩码,观察绳子平衡时两端的钩码数相同,再用测力计做相同的实验,比较测力计的数据与钩码的力大小。
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包括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和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定滑轮的作用原理。
总的来说,这份实验报告单提供了一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原理。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年级。
班级。
时间:实验类型:实验名称: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器材:三节电池、电池盒、多股绝缘胶线、大铁钉、大头针研究计划:研究的问题: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我们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检验的因素(改变的条件):电池的数量制作过程:制作电池数分别为1节、2节、3节的电源三个。
分别用不同的电源接通电磁铁吸取大头针,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电磁铁、大头针、电磁铁与大头针的距离、使用的线圈。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电池的数量吸大头针数量(个)磁力大小(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数排序1节2节3节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表,我们发现随着电池数量的增加,电磁铁的磁力也随之增大。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记录单本文是一份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记录了五个实验的内容、目的、器材和步骤,以及实验现象和结论。
但是文章存在格式错误,部分段落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和结论,需要删除或修改。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克丝钳。
实验步骤:1.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1.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2.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了解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实验名称:探究波和振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波和振动的现象,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产生条件。
实验材料:1.一根细长的弹簧2.一张大纸板3.一块石头4.一根绳子5.一只钟摆实验步骤:1.波的实验a.将一根细长的弹簧固定在桌子上,让另一端悬挂在桌子边缘。
b.用手控制弹簧的一端向下拨动,产生波动。
c.观察波动的传播现象和性质。
2.振动的实验a.在大纸板上放置一块石头,然后用手快速拨动纸板。
b.观察石头在纸板上的振动现象,以及振动传播的方式和特点。
3.摆的实验a.用绳子将一只钟摆固定在房间的梁上。
b.用手将钟摆被置开,观察钟摆的振动现象和特征。
实验结果:1.在波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弹簧的一端向下拨动后,波会沿着弹簧传播。
我们发现波有以下特点:a.波的传播速度很快,能够迅速传递信息。
b.波的传播方向与波动的方向垂直。
c.波动会造成波的频率和振幅的变化。
2.在振动的实验中,我们发现纸板振动时产生了类似波的传播现象。
我们观察到振动有以下特点:a.振动是物体周期性的来回运动。
b.振动的频率和幅度会影响振动的强弱和速度。
3.在摆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钟摆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了频率稳定的振动。
我们发现钟摆具有以下特点:a.钟摆的振动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
b.钟摆的振动是向心力和重力的平衡。
实验结论:波和振动是物理学中常见的现象,它们都具有振动传播的特点。
波的传播速度快,而振动则是一个物体在固定轨道上的来回运动。
波和振动的产生与外力的作用、物体的性质和周围介质有关。
进一步研究波和振动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
实验改进:1.可以使用不同材料的弹簧进行比较实验,观察不同弹簧的波动特性。
2.在振动实验中,可以改变石头的质量和纸板的大小,研究它们对振动的影响。
3.在摆的实验中,可以改变钟摆的摆长和悬挂点的位置,观察它们对振动周期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弹簧和绳子的太大力度产生伤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记录单4.先使用小轮子,测量测力计所示的轴作用力大小。
5.更换成大轮子,再次测量测力计所示的轴作用力大小。
6.记录实验结果,并总结轮大小对轴作用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使用大轮子可以减小轴作用力,使用小轮子则会增大轴作用力。
因此,在设计机械装置时,需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轮子。
实验名称:研究轮轴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轮轴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轮轴的特点。
实验过程:1.组装轮轴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
3.将钩码挂在轮轴的一端。
4.将测力计系在轮轴的另一端绳子上。
5.向下用力提起钩码,并保持平衡。
6.观察并比较测力计的读数,总结在轮上用力的特点。
7.更换一个更大的轮,然后继续比较轮大小的作用。
实验结论: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实验名称:研究滑轮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滑轮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滑轮的特点。
实验过程:1.组装滑轮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量。
3.将钩码挂在滑轮的一端。
4.将测力计系在滑轮的另一端绳子上。
5.向下用力提起钩码,并保持平衡。
6.观察测力计的用力方向,并记录测力的读数。
7.总结滑轮的用力特点。
实验结论: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实验名称:研究斜面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斜面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斜面的作用。
实验过程:1.组装斜面的实验装置。
2.用测力计测量两个钩码的重量。
3.在斜面上用测力拖动这两个钩码,观察并记录测力计的读数。
4.总结斜面的作用。
实验结论:斜面是省力的。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器具及材料:斜面实验盒,钩码,测力计。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坡度斜面的特点。
实验过程:1.组装斜面的实验装置。
2.把木板分别搭在高低不同的木块上,做几个不同坡度的斜面。
实验名称:密闭容器中的空气压力
实验日期:2024年3月15日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测的方式,了解密闭容器中空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密闭容器、压力计、气体收集瓶、橡皮塞、水平尺、温度计、实验笔记本。
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a.将密闭容器和压力计清洗干净。
b.准备好气体收集瓶,并将其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瓶口完全被水覆盖。
c.用水平尺测量密闭容器的内外径。
2.测量初始条件:
a.将密闭容器放在平面上,观察其外观是否完好无损。
b.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3.实验操作:
a.将密闭容器的口紧密封闭,确保没有气体泄漏。
b.将压力计连接至密闭容器的气孔处。
c.用橡皮塞将压力计封堵。
4.实验记录与观察:
a.仔细观察密闭容器内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b.观察压力计中的指针是否有变化,并记录下读数。
5.实验结果:
a.在不同时间点时,观察密闭容器内外的情况并记录。
b.使用压力计测量密闭容器中的压力,并将读数记录在实验笔记本上。
6.数据处理与分析:
a.根据实验数据和记录,分析密闭容器中空气压力的变化规律。
b.在实验笔记本中进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7.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密闭容器中空气压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
而增加的结论。
8.实验评价:
本次实验操作流程清晰,实验结果准确。
但在实验记录上可以更加详
细一些。
备注: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并由老师或家长指引下进行操作。
实验记录单班级:姓名:1、阅读下列文字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过程。
●托勒密的地心说古时候人们直观地观察到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似乎是静止不动的。
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约生于公元100年,总结了前人的观点,他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了以下的观点:(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3)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伴随着地球运动,而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的东升西落。
●哥白尼的日心说就像我们做模拟实验一样,任何理论模型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天文观测精度的提高,人们发现地心说与观察到的日、月、行星在天空的位置并不完全相符,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受到古代学者的启发,提出了以太阳为心的天体运动体系假说,他意识到假说一定要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为此他搭建了一个小型天文台,设计了观测仪器,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测,最终他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创立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日心说的主要观点是:(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2)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3)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4)太阳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支持日心说的证据,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1)用红笔..圈出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用黑笔..划出支持该观点的证据。
(2)将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整理在韦恩图中地心说日心说再次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
假说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将亮片贴在地球仪一处,打开手电筒,使其处在手电筒能照射的位置,如“初始状态”所示。
将地球仪自转半周、一周、一周半,标出亮片所在位置,观察亮片所处位置是白天还是黑夜。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记录单班级姓名小组日期我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任务:取出核桃仁并评价实验材料:核桃、螺丝刀、羊角锤、石块、核桃夹、塑料碗选用的工具工具使用方法(夹、撬、敲、压、砸等)评价使用感受(省力、省时等)取出效果(取出核桃仁的完整度)不用工具借助螺丝刀借助羊角锤借助石块借助核桃夹我的发现:1.使用工具和不使用工具的区别是;使用不同工具的区别是。
2.工具和技术的关系是:《斜面》记录单班级姓名小组日期我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测试任务:模拟古人搬运物体实验材料:塑料槽、纸盒、水槽、重物、水、塑料板、支架、弹簧测力计、木块、石块、细绳模拟测试一:用塑料槽搭建斜面模拟测试二:用木板搭建斜面任务评价是否完成任务是否需要人为施加力力的大小/N 木块石块木块石块我的发现:利用斜面搬运物体,从上往下(“需要”或“不需要”)人为施加力;从下往上可以,而且斜面越缓越。
《不简单的杠杆》实验记录单班级姓名小组日期我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模拟测试:利用杠杆撬起和移动重物任务: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将一块大石块从A点撬到B点实验材料:小石块、大石块、木板、支撑物、格子纸带我的发现:1、大石块移动的距离与支点的位置(有关/无关):支点越靠近大石块,大石块移动的距离越(远/近)。
2、我还发现:。
《改变运输的车轮》实验记录单班级姓名小组日期我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实地测试:运输物品实验材料:小推车、平板、纸箱子、桶装水、秒表任务目标工具是否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用力情况其他指标运重物运水我的发现:使用运输物体,更加(☐省力☐费力☐省时☐费时☐平稳☐晃动☐灵活☐呆板)《灵活巧妙的剪刀》实验记录单班级姓名小组日期我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任务:剪刀的功能测试实验材料:白纸、布、普通剪刀、废弃网线、解剖剪我的发现:剪刀是一种结合了和原理的工具,剪刀的功能是更,不同结构的剪刀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实验记录单班级姓名小组日期我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实验材料:字模、印刷板、拓印圆盘、染料、刷子、白纸、格子纸1.活动一:模拟活字印刷2.活动二: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我的发现:印刷术给记录和传播信息带来的改变是《信息的交流传播》实验记录单班级姓名小组日期我是☐材料员☐操作员☐记录员任务:完成胡萝卜独轮车,对比书籍和电脑传播信息的效果实验材料:带有胡萝卜独轮车制作方法的书籍和电脑、制作材料包(胡萝卜、小刀、细绳、吸管、木棍)我的发现:1.书籍和电脑传播信息的效果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