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覆盖件模具研配方法 共18页
- 格式:ppt
- 大小:560.50 KB
- 文档页数:18
典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其加工工艺时代在发展*社公在逬步.生活水平在握高.人们对汽/・尤JC是宗叼汽乍的石求mi汽®不|叮!豎忡卞严TR我是H V 上匕泮返術成为人『]的忡代歩和休闲工具* 一种生活竝瞬品。
中国加入町oZJib汽乍丁•业又面临着新的股展形势’ 在汽车产最蛾册的同时’汽车品种也成倍增加F —般来讲'汽牟底盘类总成或部件的斐犁,尤H是爱功机的变醴周朋约在10-20年Z 同,和汽牟半身的变聲間期灼在2-3年,吐至0训川汕•」汽4&:乡們血速如怛必须依翰幻M 快速史环如I的九辽发述制洁乂庇烦依赖现代化的蠶字控制加丁技术即计算机辅助制isaiis札近年来*找国制造业信息化丁程发展迅速,成为全球匝要的制造棊地口2000年以来每年新帽柞爻数押谊备在5万合{套》以上,并以3詆的速度持续增fe l\所fl这贱都為技术九汽车车身覆孟件棋具制造中的应用与发展提洪r有利的釜件•与般的机械严砧和比,汽乍覆矗件从站构到制造工艺都有很大的区别,它貝有结构形拱St杂、匚罐空间曲面爭*尺寸较人,蒂度耍求高竹几瓦榄貝制造技棗难度人、戒卞髙、周期长:,质最难以捋制.汽乍人弔覆蔷件冲1® CAE/C J^D/CAM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汽牟设计制造方法’ZE縮親汽车车璽设计.榄具设计与调试周期、加快新车型开发速度等方閒都发彈着孕关莹缺的作用.且中汽车覆盖件棋只设计、冲斥丨艺设计分折此枪具制造是关撻技术的虧要组成議分。
作为孩心技术壬一的C酬技术是模具制造中a要的一环叫基于n®CAD模具结构设计,如何进行实型诲造(FMC)的泡沐模舉数控编程加工,如何实现包括型面和结构面任内的一体化数控「龙編程.全面应用. 呢好她刮用匚仃坡拧设备來实现汽乍覆孟件模貝优戍、乔效、低耗制竝込flT前币我的规实意丈“我圉汽车麹盖件棋具CAD/CAK1技术从2(]世纪M年代发展至今已有20參年历稈. 田内汽车親益件模具牛:产僅业普握采用了梯D昱术*槌4冲压方秦叩DL图的设计和I® 人结构图t勺设11沟C i-1 St :维CAD,现fl I K釘心衷向上维J; ' I H竝--SI I总削1;『甚至无图生产己逐步代汁穿件圏生产.模具CAM技术的疑展也足紧跟CAD的步伐"从最初的只対舉而部分进厅歎控编程加丁.到现在的菇面和型面全程序化裁控加I,都是随着EAD变化而隻化的.覆盖件1SHCAM技术的应用过粗是从当初仅二推型面的数控编程加I】慢慢涵盖至包括二维结构面在内的佢向数控编程加工“覆蠡件模貝实型铸造的泡诔模型也经历了纯手匚划线或用样板制作到型面2C加11、乩面手I】制作,再到当今采用全数控程序加工的制作模式。
目录序号内容页次1 模具编号方法 22 图纸图幅、图线及比例 33 模具技术要求 64 装配图图面画法85 冲压工艺过程图126 工序图241. 模具编号方法———1.1. 产品图号按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产品图号。
1.2. 工序号➢ 例如:4/5表示该零件共需5套模具完成,该模具为第4序。
➢ 若存在工序借用模具时,工序号的编排时不考虑该借用模具。
例如:某零件共需3套模具完成,但其中有一套使用借用模具,则其工序号应编排为1/2、2/2,其它依次类推。
➢ 同一产品件的改进模具,其编号依次在其工序号后面缀加—A 、—B 、—C ……。
➢ 若工艺方案调整增加模具,则在工序号后加-Zn 。
例如:某零件原有4套模具,因工艺方案改进,在第2序后需要增加1套模具,在第4序后面需要增加2套模具,其新增模具的工序号分别是2/4-Z1、4/4-Z1、4/4-Z2。
1.3. 模具零件序号 ➢ 装配图统一编写为00。
➢ 零件图序号的编写以主视图为主,以顺时针方向整齐排列为01,02,03,……。
➢ 对于工作组件,在装配图中只标注组件的顺序号,组件中各零件的顺序号在单独的组件图中编号。
如:在02号组件下的零件编号02-1,02-2,……,依次类推。
➢ 组件下的零件明细表在总明细表中体现。
2.图纸图幅、图线及比例2.1.图纸幅面的选用图纸幅面优先选用A0、A1,允许选用A0加长,A1加长,A2、A3、A4,如下图所示:2.2.图框格式的选用图框格式采用留装订边的图纸,格式和尺寸按GB10609.1-93的规定,如下图所示:2.3.图线型式及应用2.4.制图比例执行GB/T14690-93)制图比例优先采用1:1,1:2,2:1,5:1;允许采用1:2.5,1:3,10:12.5.字体(执行GB/T14691-93)➢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高选用14号、10号、7号、5号字体。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2 〕确定加工坐标系。
汽车覆盖件产品的建模采纳车身坐标系,覆盖件模具建模采纳模具坐标系,数控加工编程时也采纳模具坐标系,如此有利于模具加工时的定位和找正。
〔3 〕数控加工工序设置。
加工工序一样可分为:局部粗加工→预清角→粗加工→粗清角→半精加工→小刀粗清角→精加工→精清角工序。
〔4 〕刀具的选择。
数控加工刀具选择的总原那么是适用、安全、经济。
〔5 〕加工程序参数设置。
包括行距、公差、加工余量、进退刀位置及方式等。
〔6 〕生成刀具加工轨迹,进行刀具路径检验。
〔7 〕对生成的加工轨迹进行后置处理,产生NC 程序。
3 数控编程中加工策略的选择及加工参数的设置〔1 〕局部粗加工。
由于毛坯的加工余量较大且分布专门不平均,直截了当大范畴的使用一种加工策略来进行全部粗加工,会造成刀具的不稳固切削,加速刀具磨损,对刀具使用寿命和模具加工质量不利,因此在真正粗加工前要进行局部粗加工,局部粗加工要紧针对模具的陡峭部位或模具局部镶锻件的部位,加工策略一样采纳采纳轮廓区域清除、等高加工方式或三维偏置方式,举荐使用同正式粗加工直径相同的刀具。
本加工实例局部粗加工使用? 50R25 的球头刀,公差为0.1 mm 。
加工策略采纳以凸模外形线为参考线使用三维偏置方式,余量为1.5 mm ,行距为5 mm 。
如图3 :图3 局部粗加工刀路〔 2 〕预清角。
要紧针对模具的内圆角即凹R 部位,清除这些部位的余外废料,有利于粗加工顺利进行,加工策略一样为笔式清角,举荐使用同正式粗加工直径相同的刀具。
本例中预清角采纳笔式清角策略,余量为1.2 mm ,切削方向采纳顺铣,分界角45 °,如图4 :图4 预清角加工刀路〔3 〕粗加工。
其目的在于从毛坯上尽可能高效、大面积地去除大部分的余量,粗加工时切削效率是要紧考虑因素。
加工策略举荐使用最正确等高、三维偏置或平行加工方式。
本例中粗加工采纳三维偏置加工方式,余量为 1.0 mm ,行距为5 mm ,切削方向选任意,如图5 :图5 粗加工刀路〔4 〕粗清角要紧针对粗加工后仍未加工到位的凹R 部位,加工策略常用自动清角方式,依照本加工实例特点,粗清角使用自动清角策略,刀具为? 30R15 ,公差0.05 mm ,余量0.5 mm ,切削方向选任意。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上机报告
1.插入——曲线——文本——文本属性设置为“古”——尺寸(500mm*500mm)——确定
2.插入——曲线——艺术样条——设置完后——确定
3.点击“有界平面”——选择刚刚设置的艺术样条——确定
4.点击“基准平面”——选择平面——距离设置150mm——适当拉大——确定
5.点击“创建草图”——选择刚刚平面——双击Z轴——创建矩形——确定
6.插入——来自曲线集的曲线——投影——确定
7.偏置曲线——选择刚刚投影得到的曲线——距离设置为100mm
8.点击“有界平面”——选择曲线——确定
9.插入——曲线——表面上的曲线
10.插入——来自曲线集的曲线——桥接(选择G2曲率)——确定
11.插入——网格曲面——通过曲线网格——选择刚刚桥接好的曲线——分别做曲面
12.点击缝合——分别选择目标和刀具
13.分析——形状——面——反射。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是汽车制造行业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外观、质量和安全性能。
合理的模具设计能够提高汽车覆盖件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够保证汽车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和设计要点。
一、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的原则1、合理性原则设计要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的,模具各部分应按照功能和制造工艺的要求进行选型、配置和调配,模具结构应简洁明了,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以增强设计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2、稳定性原则模具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磨损,设计者应该保证模具的结构稳定,各部分之间紧密配合,这样可以避免配件松动或变形,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保证模具制造的精度和一致性。
3、先进性原则模具设计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例如使用CAD/CAM软件、结构分析软件等工具,以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使模具可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升级的汽车制造工艺和技术要求。
二、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流程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分析和调研在进行模具设计之前,需要对汽车外观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调研,掌握汽车覆盖件的尺寸、形状、强度等特点,了解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等相关信息,以便为模具设计提供精确、详尽的基础数据。
2、方案确定依据分析和调研的结果,设计师可以确定适合的模具设计方案,包括基础结构、操作方式、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方案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生产效率、成本等各种因素,并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协商。
3、3D设计在确定方案后,设计师可以使用CAD软件制作三维模型,对模具的各个部分进行设计和修正,以达到尽可能精确和合理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用其他辅助工具对模具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模拟,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4、工艺设计设计师需要根据模具结构和客户要求,制定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案,确定加工工序、工艺参数、质量控制标准等,以保证模具加工的精度和一致性。
5——1 凸模凸模与底板的分块(1)基本上取一体方式,但材质不同时,只在加工困难的部分采取局部镶块方式。
铸件形式堆焊形式镶块形式5——1 凸模凸模边缘的形状(1)1.边缘尺寸1)铸件2)镶块2.镶块部分台阶的分法镶块凸模的分块与凹模的分块线必须错开。
5——1 凸模凸模工作表面(1)1.一般情况2.不得让开凸模表面时1)用细状物按压面积少的物件外轮罩内轮罩门下梁支柱类5——1 凸模凸模工作表面(2)1)整形工序的退料板(内板时)2)主要包括整形(凸点等)的加工,给冲压件施以很大的力时。
3)顶出器也不能让开时。
5——1 凸模凸模固定方法(1)一般情况内侧紧固面积不够时,也可在凸模外缘固定。
凸模外缘处的紧固面积不够时,有时用反方向固定。
但是,这样制造时很难, 故应尽避免。
5——2 凹模凹模与底板的分块(1)从成本上考虑希望采取整体方式,但当凹模与底板的材质不同、或考虑试制时的调整时,采取分块方式。
1)一体时2) 分块时5——2 凹模凹模与顶出器的分块(1)1.变薄拉深时2.压弯时1)以零件料外线分块2)R大的情况在R切点处分块。
(左图)一般考虑R≥5t的部分(但是,对于板厚薄的零件,因为离开凹模时有可能变形,故多数情况下不采用压弯的方法。
3)翻边直线部分少于2倍以上的料厚时,在R切点处分块。
如左图所示,以板弯曲点分块。
5——2 凹模凹模的形状(1)1.座式2.实心式3.座+镶块式(安装座、固定座)5——2 凹模凹模的分块(1)1.重量与长度的关系1)变薄翻边时原则上为小分块,重量为15~20kg2)压弯翻边时为大分块2.分块的方法·为使制造容易,转弯R都在直线部分分块。
a与R特别小的情况,在R的R切点附近分块。
·翻边线弯曲时,尽可能在刃口切线方向分块。
最小允许60°。
·断面形状中a<60°时,为避免尖角,如左图所示的分块。
105——2 凹模凹模的分块(2)凹模的端点为尖角时,因为下列理由要加一富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