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593.00 KB
- 文档页数:54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贸易差额论的提出学派是()A.重工主义学派 B.重农主义学派C.古典学派 D.重商主义学派2、主张对外贸易顺差,并将金银视为财富的唯一形式的理论是()A.比较优势理论 B.贸易差额理论C.要素禀赋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3、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认为对外贸易应追求()A.顺差 B.平衡C.逆差 D.收支相抵4、法国生产单位酒所需劳动力比英国少40人,生产单位毛呢比英国少10人,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B.法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C.英国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5、如果甲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乙国生产一单位粮食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单位布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根据比较优势理论()A.甲国应生产出口粮食,乙国应生产出口布 B.甲国应进口粮食C.甲国应生产出口布,乙国应生产出口粮食 D.乙国应进口布6、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建立的基础是通过批判()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7、欧洲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是()A.贸易差额理论 B.比较优势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 D.绝对优势理论8、最早对重商主义提出质疑的英国学者是()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大卫·休谟9、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A.约翰·穆勒 B.亚当·斯密C.李斯特 D.大卫·李嘉图10、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B.相互需求强度差异C.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D.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11、甲国使用同样数量资源比乙国能生产更多的X,则乙国在X生产上具有()A.绝对优势 B.比较劣势C.绝对劣势 D.比较优势12、甲国生产单位布和小麦分别需要6天和9天,乙国为10天和12天,则()A.乙国进口小麦 B.甲国出口布C.乙国出口布 D.甲国出口小麦13、依据绝对优势理论,如某国在某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则该产品()A.机会成本高 B.劳动生产率低C.单位劳动投入少 D.边际成本递增14、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贸易应发生在()A.发达国家之间 B.发展中国家之间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D.需求相似国家之间15、根据相互需求理论,贸易利益分配取决于()A.国际具体交换比例 B.两国经济实力C.进出口产品性质 D.比较优势大小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绝对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A.劳动力在一国范围内的各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B.规模收益不变C.商品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移动,两国的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D.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E.两国商品和劳动是完全同质的2、绝对优势理论的理论贡献包括()A.绝对优势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从生产领域探讨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B.认为贸易是互利互惠的,为自由贸易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C.认为贸易是单方面受惠的D.绝对优势理论解决了国际交换比例问题E.绝对优势理论为所有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3、下列哪些属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A.国际分工中若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B.国际分工中若一国在两种产品上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不存在C.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该集中生产优势比较大的产品D.两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后,通过自由贸易,对两国都有利E.两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后,通过自由贸易,只对落后国家有利4、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在于()A.只讨论两个国家的情况,不具有代表性B.古典贸易理论的理论假设过于苛刻,不符合现实情况C.没有解决国际交换比例问题D.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不科学E.比较优势理论没有解释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5、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共同点包括()A、都认为只有劳动生产率有绝对差异才能够发生贸易B、都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C、贸易的发生对贸易双方互惠互利D、认为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E、都没有解决交换比例问题三、判断题1、重商主义的实质是主张自由贸易。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日期:汇报人:CATALOGUE目录•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概述•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现代发展•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与现代国际贸易实践•总结与展望CHAPTER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概述01定义背景定义与背景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至二战二战后至今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观点030201CHAPTER绝对优势理论02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8世纪中叶首次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这一理论源自他对英国纺织工业的观察与研究。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专业化生产,每个国家都能够提高其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绝对优势理论的起源CHAPTER比较优势理论03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比较优势的存在。
比较优势理论最初是作为解释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而提出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为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核心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的起源VS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换。
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其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以及不同产品所需生产要素的比例。
一个国家如果拥有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那么它应该专注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如果相对缺乏劳动力资源,则应该专注于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国际贸易具有指导意义,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来选择生产的产品类型和数量,并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比较优势理论也启示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不要过度干预贸易,而是通过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法律环境来促进贸易的发展。
此外,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策略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
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践意义CHAPTER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现代发展04新古典贸易理论假设条件比较优势动态效应03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当代自由贸易理论01产业内分工02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国际贸易新发展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局限性全球价值链分工异质性企业与战略性贸易政策资源与环境约束010203CHAPTER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与现代国际贸易实践05国际贸易实践中的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应用贸易自由化古典自由贸易理论主张贸易自由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最大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