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第六讲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一、科研论文特点及形式

6.1.1、科研论文意义

1、科研论文是对科研最新成果的记录,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2、论文撰写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

3、论文索引是反映论文价值的最直接体现,是评价科研成效的公认尺度。

6.1.2、科研论文特点

1、独创性或创新性:科研论文报道的主要研究成果应是前人(或他人)所没有的。无新观点、新见解、重要结果和结论,很难称其为科研论文。科研论文中往往强调“首次提出”、“首次发现”,表示研究成果价值重大,其结果具有独创性或创造性。在某一科学问题的原理、方法、实现技术等方面有突破或发展,可视为创新,即研究工作要有新意。

2、学术性:指科研论文具有的学术价值。包括对实验、观察或用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分析总结,形成科学见解;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要用足够的事实和缜密的理论进行逻辑的分析、论证与说明,也就是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反过来,作者或其他科研人员亦可用其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

3、可读性:科研论文中的文字描述是科研结果整理和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

要求:语言上简洁、准确、通顺;章法上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有据;引证上要忠实于原文,应仔细校对、准确无误。总之,文章内容应该简单、明了地说明结果(理论、实验、开发、设计、证伪等)的概要、图或表的内容要点特征,切忌在论文中重复具体数据。

6.1.3、科研论文类型

1、期刊论文:指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有专论(评述)、综述(Review)、论文(Article)、简报/讯(Communication)等。一般而言,综述、论文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而简讯篇幅较短,仅报到最新、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的特点

(1)原始报道:以书面形式发表的最原始的研究性成果;

(2)探索创新:提出新的观点或原理,建立崭新的理论;

(3)推翻旧论:推翻(或证伪)原有的理论或实验结论;

(4)丰富发展:在原有理论或实验基础上获得新的创见。

综述性文章

(1)对该领域研究情况总结较为全面;

(2)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评述;

(3)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发展方向;

(4)为读者提供较为翔实的参考资料;

(5)期刊论文中综述性文章篇幅较长。

专题性文章

(1)提出创新性理论观点和实验发现;

(2)比较完整地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

(3)介绍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发新进展;

(4)阐述新产品及新工程的最佳方案;

(5)期刊论文中专栏性文章篇幅居中。

报道性文章

(1)快速报道理论或送验的最新发现;

(2)简明扼要地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

(3)期刊论文中报道性文章篇幅最短。

理论性论文:其特点是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模拟分析。理论性论文的正文结构形式灵活,无固定格式,就将研究的对象或结果划分为若干有联系的层面或步骤,按一定逻辑关系逐层或分步对其进行分析、推导、模拟和论述。

实验性论文:其特点是提出新的设计思想、新的设计方法或新的设计方案,通过设计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获得新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实验性论文的正文结构与理论性论文不同,已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格式,基本结构包括“材料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三部分,侧重实验分析说明。

描述性论文:其特点是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说明,重点阐述新发现的自然、社会等领域内的现象及变化。描述性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描述”和“讨论”两部分构成,侧重事物或现象的说明。如论述新发明的仪器系统,描述新发现的地质现象,阐释新发现的动物或微生物物种,等等,这样的论文均属于描述性论文之列。

设计性论文:其特点是对新产品、新工程等最佳方案的设计原理、设计过程进行全面论述。设计性论文既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实验方面的,更有设计的描述说明(包括图纸),其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两大部分。有关建筑工程方面的论文常属此类。

2、学术著作:指在某一研究领域资深的专家和学者专题著作,或者为申请学位(如博士学位)而撰写的学位论文。根据作者对该论著内容的创新程度,学术著作有独著、编著、编写、主编、合编等之分。

3、会议论文: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由专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国内外学术会议,有关的学者及研究人员为该会议举办而撰写的、旨在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论文研究报道。有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和张贴报告之分。一般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发行。

二、科研论文检索与评价

6.2.1、科研论文检索

科研论文继续检索是指根据特定课题的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采用专门的工具,从大量文献中迅速、准确、相对无遗漏地获取所需信息(文献)的过程。这是科研人员从事课题研究的必要过程,也是科研选题的信息基础。

1、检索目的:主要目的在于获取最新的研究资源和科研动态,特别是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别是对所完成研究工作的创新性之评价。

2、重要作用:资源性开发,协助性决策,集成和创新,便捷及高效。

3、检索方式

(1)书目文献数据库→图书馆馆藏目录(联合目录)→获取印刷原文;

(2)计算机全文数据库(校园网)→获取电子原文或印刷原文;

(3)网络资源与传递→电子期刊、引擎、大型文献数据库、亚洲桥、图书馆馆际互借等→获取电子或印刷原文。

4、三大检索工具

(1)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

(2)EI(Engineering Index)《工程索引》

(3)ISTP(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国内也有一些重要检索工具。如:《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技论文引文分析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学术会议文献通报》、《专利公报》、《中国物理学文摘》等。

6.2.2、科研论文评价

科研论文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一篇科研论文所创造的学术成果、推动的科学进步、产生的实用价值以及论文本身的文笔水平等要素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过程。具有权

威性的论文评价结果,是衡量科研论文水平高低、价值程度的重要依据。

1、评价的必要性

(1)衡量学术水平:科研绩效,创新水平,贡献大小,评聘依据。

(2)展现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建设水平,科研整体实力。

(3)遏制学术腐败:建立评价体制,确立学术尊严,遵守学术规范。

2、论文评价内容

(1)理论价值:创新程度,预测功能,模型构建,模拟分析,成果应用。

(2)实用价值:直接应用,间接应用,潜在应用等。

(3)其他价值:除理论和实用价值外,其结构、表达、文体、文风等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论文评价原则

(1)创新性原则:根本特征,价值所在。

(2)公正性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3)准定量原则:定量与定性结合评价。

(4)可比性原则:公共参照系(SCI,EI)。

4、论文评价方法

指标评价法,期刊评价法,专家评价法,综合评价法。

三、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

撰写科研论文是为了交流、传播、贮存新的科技信息,让他人利用。因此,必须

按照约定的格式写作,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写作格式须按照拟投期刊的要求,并

根据投稿须知的具体格式撰写。

6.3.1、科研论文结构

1、题目:简洁、鲜明、确切而有特异性和可检索性。

2、作者及单位:按作者在研究中的作用、贡献、责任署名。

3、摘要:简明扼要提供论文的关键信息,中英文对照。

4、关键词:简洁、准确,便于作主题索引及计算机检索。

5、引言:切题,精炼、有吸引力,本文的目的性。

6、正文: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包括科学研究理论和实验结论,阐述应有的层次性和逻辑性。

7、结论:言简意赅的反映论文的重要结果,与引言相呼应。

8、致谢:单位和个人、科研基金资助的课题,实事求是。

9、参考文献:尊重前人的科学成果,设计科学、方法可靠,格式规范。

10、附录:补充项目。

6.3.2、科研论文写作

1、文字表述:简洁、准确、通顺、完整。

2、谋篇布局: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严谨。

3、其他要求:符合科研论文写作规范。

6.3.3、写作注意事项

1、关于署名:贡献、内容创意、数据采集、论文撰写校订。

2、关于致谢:贡献者、基金等。

3、关于保密:知识产权保护。

4、关于“首次”:科技查新确认。

5、关于取舍:数据、图表、内容精炼,紧扣主题。

6.3.4、论文投稿发表

1、投稿准备工作

(1)成果创新查新:查新流程,查新要素。

(2)投稿期刊选择:权威期刊,高引用率。

(3)投稿注意事项:投稿策略,切忌一稿多投。

2、发表规程

(1)发表过程:作者投稿、编辑初审、专家评审、稿件取舍、编辑加工、版权转让、付印出版。

(2)发表方式;公开发表、国外发表、国内附表、内部交流。

6.3.5、论文修改答复

论文投稿后,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期刊编辑部会将评审意见反馈给作者。对于编辑部反馈的评审意见,作者一定要仔细阅读,如要求修改,则必须按照审稿人的意见逐条答复,并在修改稿中用下划线标注出。

(1)透彻理解评审意见:须对专家评审意见进行反复阅读,透彻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解,便于对文章进行修改,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如此,既对论文发表大有益处,也对研究工作大有好处。

(2)逐条仔细修改答复;须对文章存在的问题与漏洞,逐条仔细做出答复。同时,认真修改原文,不仅是理解方面的问题,而且答复的过程也是对该项研究工作的重新检验。因此,认真地对待评审意见进行答复,对论文质量乃至科研水平的提高,均都大有益处。

(3)据实争取论文发表:期刊审稿意见有可能通过,也有可能退稿。对于编辑部退稿,可以进行申辩,或改投其它期刊。对于有争议的论文,作者应鼓足勇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妥善方式进行申辩,争取论文发表机会的到来。做到被拒不气馁,努力再进取。

四、典型论文与论著示例

6.4.1、期刊论文示例

强度型光纤浓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张伟刚等,《仪器仪表学报》)

6.4.2、学术论著示例

光纤光学原理及应用(张伟刚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6.4.3、会议论文示例

Novel Temperature-independent FBG-type Pressure Sensor with Stepcoated Polymers (ZhangWeigang et al.《OECC2003》)

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试题A

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 1、(D )一般指对研究情况的一种突入起来的领悟或理解,亦指突然月入脑际的,能阐明问题的思想。 A、判断思维 B、推理思维 C、想象思维 D、直觉思维 2、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 C )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组织实施。 A、1973年 B、1986年3月 C、1988年8月 D、1986年初 3、下列关于文献检索中,( D )具有便于继承和借鉴前人的成果,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的功能。 A、资源开发 B、协助性决策 C、继承和借鉴 D、便捷及高效 4、衡量国家科技领先的标志之一是:(A) A、获诺贝尔奖的人数 B、国民经济总产值 C、人口数量 5、科学是人们对自身及周围客体的(A )的认识。 A、规律性 B、本质性 C、准确性 D、直觉性 6、( B)是发表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期刊上的文章、通讯或报道,一般包括综述、文章、简讯(简报)等。 A、网络论文 B、期刊论文 C、学术著作 D、会议论文 7、( A )是指针对某一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召集一些相关的学术代表而举行的学术会议。此类会议规模相对较大,内容丰富,参会人数较多,影响面广。 A、代表会议 B、专题会议 C、研讨会 D、团体定期会 8、论文编辑加工设计的范围较广,其中( D )一般不动原稿内容,主要包括确定版式、批注加工和图标加工。 A、文摘加工 B、内容加工 C、文字加工 D、技术加工 9、( C)是追求事物的原本,以探索事物的本质为目的,以发现事物的内在的、特定的规律为目标。 A、常规认识 B、基础认识 C、科学认识 D、哲理认识 10、(A )是测量的正确程度,即测量结果却能现实测量对象所需测量特质的程度。 A、效度 B、实度 C、信度 D、测度 11、就具体学科使用的科研方法而言,科研方法分为理工科研方法和( D)之分。 A、广义研究方法 B、狭义研究方法 C、人文研究方式 D、社科研究方法 12、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知识产权化,即资产的主要形态是(B ) A、劳力 B、知识 C、产权 D、资源 13、(B )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技术难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A、科学方法 B、科研方法 C、哲学方法 D、一般方法 14、在科学认识活动中进行观察、测量、计算、存储信息的各种物质手段称为( B)。 A、科研态度 B、科研仪器 C、科研方法 D、科研理论 15、论文引言就是:(C) A、前言 B、绪论 C、引论 16、参考文献的编号一律用什么括号括起:(B)

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想与体会

关于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想与体会研一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这一课程。通过李老师的讲授,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写作。狭义地说,科研写作是指原创性研究结果的描述报导;广义地说,还包括学术期刊上其他类型的论文交流(比如综述论文),也包括科学家从事职业科学活动所进行的其他交流用的写作,学位论文、项目申请(建议)书、会议口头报告、墙报、推荐信、科普文章等等都是科研协作的类型。 在科研论文写作时要遵循正确、清楚、简洁的原则(三C原则)在论文写作时正确性同样代表了一个学者的学术声誉,不抄袭、不造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是一个合格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科研是创造科学知识的过程。简洁性对于知识的传播极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简洁的思维有利于取得好的科研成果。对比西方语言文化,我国文字和文学的简洁性更优。在这方面,笔者更加偏爱中文期刊论文对简洁性的要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备简洁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对所陈述的科研成果的论证的充分性。研论文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迷语,必须做到清楚的表达。清晰的论文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发布的研究成果。不要让别人有机会猜测或寻找研究的任何元素,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等。把各个元素都放在它们最应该存在的地方。运用规范的子标题和清晰的逻辑语言标识论文各个部件;段落之间保持良好清晰的连接层次性,主次分明;每一个段落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小主题,中心句居首或居尾;运用清晰简单的文字组成句子表达各种观点,在使用英文丛句的时候注意强调部分居于前,等等。这样写出来的论文最后看上去就会像一小截一小截短小精悍却又联系紧密的小树枝组成,而这些小树干又在更高层面逻辑严密地组成大的树干。 通过老师的对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了解到科研论文写作的规范,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 撰写科技论文:1)要在学习、积累和交流上动脑筋、下功夫。2)要在研究和探索中做文章。3)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4)学会写作无捷径。撰写要勤、撰写要恒、撰写要精、撰写要新。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育科研论文写作》培训有感 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培训的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教育科研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三、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四、如何搜集和整理文献资料五、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六、如何选择教育科研方法七、如何撰写和发表教育科研论文 大部分教师的误区:将教研作为教育科研,将教研论文作为教育科研论文。将教育科研论文写成工作经验总结 ,缺乏问题意识、科学方法、学术规范 教研与教科研的关系教研是教育科研的基础;教育科研是教研的深化。教研要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科研要围绕教研中的热点和难度问题展开。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 斯腾豪斯说过: “教师是课堂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的角度来看,课堂正好是检验教育理论的理想实验室 。对偏爱自然观察的研究者而言,教师是名副其实的有效的实践观察者。不管从任何角度理解教育研究,都必须承认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

我们教师常出现的选题不当:一是范围太大;二是研究问题不明确;三是研究意义不大;四是课题太难,条件不具备;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问题。 通过听陈博士的讲座,我对教研与教育科研有了清楚的认识,之前我分不清什么是教育科研什么是教研。而且,一想到写论文就怕,不知如何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如何设计教育科研方案,通过今天的学习,课题的选取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课题的来源也很多,可以反思 教育教学 ,留意各种争论,关注焦点、热点、难点,分析他人经验,探究问题的起因,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多注意平时教学中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随时把它记下来,就可以作为日后的写作材料。

医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

科研选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 2〉先进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①原始创新:在所研究领域基本概念上的建立和突破,新方法的建立或在新领域内的拓展,即前认为尝试过的探索。它对科学和社会的贡献较大,难度也较高; ②次级创新:对现有概念、理论、方法等的补充和改良。2.科研设计 3.实施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观察法:研究者不能主动地控制研究因素。在自然状态下,观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规律,以阐述疾病的分布特征,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4.统计分析 5.归纳总结:常用方法 1.求同法;2.求异法;3.求同求异共用法;4.共变法;5.剩余法; 6.类推法。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受试因素(敏感、稳定)、实验效应观察指标应具有客观性、特异性、敏感性。医学科研设计的一般过程: 1.原始想法或问题的提出; 2.假设的形成;3.科研论证与分析性文献综述;4.方案的确定;5.实验、调查观察及搜集资料;6.数据处理与分析; 7.结果解释与论文写作。医学科研设计的原则:1.对照原则:对照是比较的基础,要确定被试因素与实验效应的关系就必须设立对照。1〉要求:遵循均衡原则。 2〉意义: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消除和减少试验误差。3〉形式、措施:历史、自身、相互、空白、标准对照、安慰剂对照。安慰剂:一种外形与实验药物完全相同但内容是无治疗效果的物质或用标准药物,不易识别。2.重复原则: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观察,即要求各组的实验单位都要有一定的数量,要考虑样本含量的大小。作用:控制试验误差和抽样误差。确定样本含量:可根据有关公式或表格估算。参考值: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研究人群中疾病的治愈率或有效率;显著性水平α;检验效能(1-β);合并标准差或合并阳性率;两个率或平均数显著差别时的最小差值。确定样本含量的方法:①两样本均数比较。②估计样本例数、计算检验效能和推算差值的公式。③样本拘束和总体均数比较。3.随机化原则随机抽样、随机化分组1〉概念:每一个受试对象都有相等的概率被分入各组。2〉意义:使组间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使不可控制的因素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影响较为均衡。 3〉方法:随机化数字表和随机化排列表。 4.盲法原则:1〉定义:临床试验中,如果试验的研究者或受试者都不知道试验对象分配所在组,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试验方法称为盲法试验。 2〉意义:为了有效地避免研究者或者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3〉分类:单盲试验、双盲试验及双盲、双模拟试验。除开放性试验或某些不宜设盲的试验如外科手术、引起生活方式改变等干预试验外,如条件许可,均应采用盲法试验。双盲实验: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病人读不知道每个病人接受何种治疗,这样可以使医生对每个患者询问、检查同样认真负责、实事求是。4〉注意点:盲法的原则应自始至终地贯彻于整个试验之中。a、安慰剂:应与所模拟的药品在剂型,外形等方面完全一致,并不含有任何有效成份。b、胶囊技术:将试验药与对照药装入外形相同的胶囊中以达到双盲目的的技术。因改变剂型可能会改变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的特性,因此,需有相应的技术资料支持。c、药品编盲与盲底保存:由不参与临床试验的人员根据已产生的随机数对试验用药进行分配编码的过程称为药品编盲。随机数、产生随机数的参数及试验用药编码统称为双盲临床试验的盲底。盲底应一式二份密封,交主要研究单位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申办者保存。 d、应急信件与紧急揭盲:应急信件内容为该编号的受试者所分入的组别及用药情况。在发生紧急情况,由研究人员按试验方案规定的程序拆阅。一旦被拆阅,该编号病例将中止试验,研究者应将中止原因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中。 e、揭盲规定:试验方案中,当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例数相等时,一般采用两次揭盲法。两次揭盲都由保存盲底的有关人员执行。5.均衡原则:齐同对比1>实验设计要求各处理组非试验因素的条件基本一致,以消除其影响,称为均衡。意义:在实验中,要求受试对象除了要观察的某种被试因素不同外,其他一切条件应尽可能与对照组相同或相近,以消除非被试因素对实验效应的影响。方法:了解总体分布的大致情况,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非被试因素,将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分层,再在分层的基础上,层内随机抽样进行实验对象分配。至于次要影响因素,按随机化原则处理。误差:研究所获得的实际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系统误差:在调查或测量中,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方法不当)引起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随机误差:由于偶然的原因(如实验室的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果变化。偏倚:研究中(从设计到执行的各环节)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使得研究结果与真实值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分类①选择偏倚:在对样本进行研究时,入选的研究对象与总体之间的某些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别,导致样本不能代表总体,因而使样本的研究结果与总体真实值之间有差别。方法:正确拟定观察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分层抽样;正确设立对照,贯彻随机化原则。②信息偏倚: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或测量时存在频度和(或)强度的差异,其结果是错误地划分被研究对象的暴露(研究因素)和疾病的状态。分5类:回忆偏倚、暴露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说谎偏倚、诱导偏倚。方法:提高资料搜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盲法; 签订科研合同;检查依从情况;加强教育注意医 德;定期检查研究记录;对每种实验方法、诊断 标准重复判断一致性。依从性:研究对象对干预 措施的执行、服从态度,包括服药、接受调查、 回答问题等。提高依从性方法:1.统计实际服药 片占应服药片之比了解依从性的情况;2.观察药 物的副作用估计依从性的高低;3.测定体内的药 物浓度的水平来考核依从性;并将测定结果及时 反馈给患者以提高依从性;4.询问病人也可找到 线索,设法改进依从性。③混杂偏倚:混杂因 子存在时,在分析结果时可能错误地把某一因素 当成某一结果的原因,即是存在混杂偏倚。方法: 限制、随机化、配比、统计学处理(标准化方法、 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技术)。配比控制混杂 偏倚的常用方法。指按照病例组(或暴露组)人 群混杂因素的分布情况选择对照组人群,使得对 照组的常见混杂因素分布与病例组(或暴露组) 相同。配比又分为个体匹配和频数匹配两种方法。 方差分析:基本思想:将全部观察单位的总变异, 按照需要和设计分成两个或以上的组成部分。其 自由度也分享应的部分,每部分表示一定的意义, 其中至少有一部分表示各组均数间的变异,一部 分表示误差。应用条件:随机样本、正态总体、 方差齐性。方法:完全随机设计:总=组间+组内 随机区组设计:总=处理+单位+误差拉丁方设 计:总=处理+行+列+误差。实验性研究:概念: 采用随机化分配的方法,将来自总体的代表性样 本(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 受相应的实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观察,并用 客观的效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试验措施的 效果评价。临床试验: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和 评价干预及对照措施疗效的前瞻性研究。特点: 实验措施分组(研究者决定,遵循随机化原则) 研究的真实性高(有效控制了选择和混杂偏倚) 有效控制人为因素的影响(盲法、安慰剂)。多 因素设计类型:析因设计:将两个或多个因素的 各水平分别组合,交叉排列惊醒实验的实验性研 究。可检验每个因素各水平间的差异及各因素间 的交互作用。特点:工作效率高,计算量大。交 叉设计:样本分配按异体配对方式,用两种处理 先后交叉进行观察,即在前一处理作用完全消失 后给与另一处理,最后比较分析。是RCT的一种 特例,要用盲法,适合某些病程较长的疾病。缺 点:两次实验之间要有间隔。优点有:节约样本 含量;能够控制时间因素及个体差异对处理方式 的影响;均等地考虑了每个患者的利益。正交设 计:按正交表和相应的交互表进行设计,对多因 素多水平进行非全面实验设计,不仅能了解各因 素的作用程度,还能知道各因素存在的低阶交互 作用,找出诸因素各水平的最佳搭配。特点:整 体考虑,综合比较,避免了析因设计的全面试验 工作量大的弊病。步骤:①确定观察指标②拟定 可能影响观察指标的因子和水平③根据所拟定的 因子以及打算要分析的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作表 头设计④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收集数据⑤对数 据作方差 分析,获 得结论。 重复测量 设计原 则:对照、 随机、盲 法。完 全随机设计概念:用随机化方法将受试者随机 分配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实施不同 的处理。优点:简单易行,统计分析简单,医学 科研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适应面广,不论 组数、不论样本间含量等或不等,均可采用缺点: 要求实验单位间有较好的同质性,需要注意在小 样本实验时,受试对象完全按随机分配,可能造 成较大的抽样误差,因此,设计的效率低于配对 设计,从而要求样本含量相对较多。配对设计: 条件相同才能配对。配伍组设计(随机区组设 计)。概念:按照一定的条件,将几个条件相 同的受试对象划成一个配伍组或区组,而后在每 个区组内部按随机原则,将每个受试对象分配到 各组,对每组分别施与不同的处理,然后对其结 果进行方差分析。缺点:区组单位数与处理数相 同,不能有缺失值。优点:区组内各单位有较好 的同质性,减少误差,提高试验效率。拉丁方设 计三因素的水平数是相等的。随机对照试 验设计(RCT设计) RCT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 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 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 的效果。特点:①主动干预试验措施②前瞻性③ 试验同步,条件一致④结果到结束才获得。原则: 实行盲法实验;有足够的样本例数;随机化分组; 保持组间的均衡性。序贯试验设计对试验 对象逐个试验、逐个分析,一旦得出结论就立即 停止的试验。具有减少样本含量的特点,常用于 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较快获得结果。医学 调查研究方法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计划:调 查计划,整理分析计划。调查方法:普查;抽样 调查;典型调查;病例对照调查;定群调查。横 断面研究定义: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 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 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 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特点:开始时一般 不设有对照组;特定时点;在确定因果关系时受 到限制;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作因 果推论;在一定条件下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 代替或估计过去的情况。 分类:普查;抽样调查(单纯随机抽样;系统 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前瞻性研究:由 因索果定义:选定可能的暴露危险因素,追踪 观察暴露与未暴露人群的发病结局,从而判断暴 露与疾病的关联。方法:从人群中抽出一定的 研究对象,按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内是否暴露于 危险因素或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 不同的组,比较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显著,就 可以估计暴露于发病及死亡间的联系。优点:偏 倚较小,结果可信。缺点:所需观察的人群样本 很大,观察时间长,花费大,影响可行性。偏倚: 选择、信息、混杂、随访偏倚。资料分析指标: 率:发病率IR,死亡率MR,标准死亡率SMR。关 联强度:RR相对危险度AR特异危险度。 ARP特 异危险度百分比PAR人群特异危险度。队列研 究---属于前瞻性研究特点:①设立对照组②由 因及果(前瞻性)③属于观察法④能确证暴露与 结局的因果联系。设计方法①确定研究目的②选 择研究方法③研究对象的选择④资料搜集和随访 (基线资料的获取、随访的对象和内容、观察终 点和终止时间、失访及其处理)⑤质量控制。队 列研究中研究对象原则及来源研究对象是人 群,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包括暴露组和对照组。 原则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必须有可比性,非暴 露组应该是除了未暴露于某因素之外,其余各方 面都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的一组人群。暴露人群 包括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特殊人群包括有组织 的人群团体、职业人群和特殊暴露人群等。对照 人群分为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和多重对 照。回顾性研究:由果溯因定义:从某种欲 研究的疾病出发,去回顾探索危险因素的既往暴 露史,从而判断关联。优点:省时、省力、出 结果快。缺点:因资料积累时受研究者控制, 所以内容上未必符合要求。偏倚:选择、信息 (回忆偏倚)、混杂。率:AR 关联性:比值比 OR:病例组暴露与对照组暴露的比值,OR>1,暴 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越大,关联性越强。 病例对照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定义:选定 一组患有某病的病人,再按某种条件(如年龄、 性别…)选一组健康人或未患该病的其他病人, 调查两组人既往某些因素的暴露史,如某种暴露 的频率和数量在两组间无差别,那么这一暴露与 该病无联系,否则则有联系。特点:优点①简 便,省时、省力、费用低,效率高;②适宜发病 率很低的疾病病因研究;③可研究一种疾病与多 种暴露的关系;④可初步验证已明确的病因假设, 亦可广泛探索众多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关系,用以 建立病因假设。缺点:①容易受偏倚的影响;② 不能得到疾病的发病率;③在病因研究方面说服 力有限。应用:病因学研究、预防和治疗的研 究、预后研究。队列研究和病理对照研究的区 别与关联区别: 1>.观察人数与完成时间:病 例对照研究需要观察的人数较少,时间短,不需 随访。 2>.研究因子的数目:病例对照研究在一 个研究中可同时调查多个因子与一种疾病的关 系。队列研究则可同时调查一个因子与多种疾病 的关系。对于一种危险作用广泛的因子,只有通 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才能全面揭露其效应,特别是 长期健康效应。 3>.发生偏倚的可能性:⑴选择 偏倚:病倒对照研究发生选择偏倚的可能较大。 队列研究也有可能发生。⑵信息偏倚:病例对照 法需要被调查者回忆过去对若干因素的暴露史, 出现回忆偏倚的可能较大;队列研究因随访时间 较长,可能出现失访偏倚。4>.率与联系指标: 病例对照研究一般不知道总人口中的病例数和未 病者人数,所以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RR和 超额危险度。但可计算OR、 PAR。病例对照研究 虽可判断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有统计学上的 联系,但不易作出有因果联系的结论。从前瞻性 队列研究结果较易作出是否有因果联系的结论, 其说服力仅次于实验研究结果。联系:一般把 病例对照研究用于筛选可疑病因,建立假设,作 为病因研究的第一阶段,而把队列研究用于检验 假设,作为第二阶段。新近的趋势是主张在队列 研究中嵌进一个病例对照研究,以兼取两者之长。 但实际上仍须很大的规模,一般难以做到。诊 断性试验定义:一种准确、安全、简便易行的 新法代替或淘汰诊断旧法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步 骤:①确定金标准②选择研究对象③同步盲 法测试金标准医学界公认的最可靠的、准确度 相当高的诊断方法,作为比较的统一标准,能正 确区分有病与无病或阳性与阴性。指标:1〉可 靠性指标2〉真实性指标:会计算①敏感度SN=A/ (A+C)真阳性率,指筛检方法将实际有病的人正 确判为患者的比例。②特异度SP=D/(B+D)真 阴性率,指筛检方法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判定为 非患者的比例。③似然比LR=真阳性率/假阳性 率=真阳性率/1-真阴性率④Youden指数:一个 诊断方法的正确诊断指数。可用于比较两个诊断 方法,它表示诊断方法的真实度。Yi=(灵敏度 +特异度)-1= a/(a+c) + d/(b+d)-1⑤一致 率=(a+d)/(a+b+c+d)SN+假阳性率(误诊率) =SP+假阴性率(漏诊率)=1。论文资料 的处理:1.围绕论文题目的假说集中取舍材料; 2.保持材料之间的层次及内在联系; 3.科学的处 理阴性和不显著材料。格式及内容前置部分 题目特色:与众不同;新意:突出创造性;切 题:对象、干预措施、结果;具体:不夸大;简 明:<20字, 一般不加副标题;勿用化学结构式、 非习用缩略语与符号。 署名凡参与了研究的实质性工作者,都具有 作者资格,仅筹集资金、收集少量资料、提出一 般性的建议或仅为有关的主管领导,都不足以成 为作者,但可在文末对他们予以致谢按贡献大小 排列,应征得同意,第一作者是主要负责者。摘 要简短,有相对独立性,可单独引用,但应包 括关键性资料和数据,力戒空泛。目的是便于读 者概略的了解全文内容。<300字(结构式)目的、 材料与方法、结果、结论。目的(可简要交代研 究的背景);基本步骤(包括材料及方法,如研究 对象选择、分组方法、观察和分析的方法)。主 要的结果和发现(应尽量提供具体的数据及其统 计学意义);主要的结论及其意义(着重描述有创 新或较重要的内容)关键词能代表文章主要 内容或主题的词或词组 3-5个。正文部分引 言研究的动机、目的、内容和意义,可适当介 绍背景和理论依据。开门见山、引人入胜、实事 求是、精练(一般<300字)。材料与方法说 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以 便读者了解论文的研究设计的可靠性,也为别人 重复提供资料①研究对象;②研究方法;③实 验因素;④效应指标;⑤统计方法。结果核 心部分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 述言简意明,图标设计正确合理,由此引出推理 和结论。一般资料(基线资料):例数、年龄、性 别、分期、病理等研究结果:文字、数字、表、 图、照片。例数前后呼应、流失者的说明与分 析、副反应、并发症、法定计量单位、注意有效 数字、精确度的一致、图表必要的文字解释。讨 论对结果进行解释;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可靠 性;分析内在的联系、规律、现象;探讨其机制, 上升到理论;额外的发现;副反应、并发症的分 析;与其它结果的比较;推广范围、可行性;临 床意义、结论;不足、可改进之处;进一步研究 方向。致谢不一定要,应征得书面同意。参 考文献

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撰写的六个步骤

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撰写的六个步骤 导读:一篇优秀论文从构思到修改完成,最终定稿,其撰写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题目一般说来,在开始研究之时已经确定了课题研究题目,但课题题目和优秀论文题目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尤其是一些周期较长、内容较广的教育科研课题,其研究效果往往需要通过几篇优秀论文才干表示出来的。因此,优秀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题目。它可以和课题研究题目相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不论是否一致,一个好的优秀论文题目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新颖。真理是在不时发展的,任何科学研究也都在不时完善和进步的,教育科学研究当然也不例外。假如选择的题目,只是在前人的圈子里"原地踏步",教育研究就难以发展。因此,题目必需新颖。新颖包括着两层意思,一是指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即要有动向水平。具有开创性的题目,就很新颖。二是指在原有的问题之外,提出新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也具有新颖性。 (2)宜小。优秀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过大,即切口要小。题目过大,容易写得空泛,初写优秀论文时更是如此。如《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这个题目就太大了,难以写好。因此,广大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选择一些小的题目进行写作。如《中学数学教研组管理初探》,这样的题目比较小一些,容易写好。有些大题目,则可以分成几个小题目来写,使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有必要说明,我们并不一概反对选大题目,只是就当前广大教师的实

际情况而论,因一般教师难以集中很多的时间、精力来搜集资料,研究、撰写题目较大的文章。 (3)准确。这是指优秀论文的题目和内容要名实相符,也就是说,题目要能准确地反映优秀论文所研究的内容。一篇优秀论文的题目可以是明确点明题意的,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也可以是不明确点出题意的。如《影响初中同学道德行为的几个因素》,哪几个因素不具体指明、还可以问题式的,如《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同学的数学思维能力》,无论用哪种形式,题目都应该能确切地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反映所要论述的内容。 (4)简短。题目要简短明,使人看了一目了然,马上就能明白作者想要论述的问题。假如题目过长,或过于拗口,就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心理,减弱兴趣。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的比较实验》,这个题目就显得太长了些,可以改成《中学语文教学中三种教法的比较实验》,省去十个字,题目更简短明确,也没有违背原来的题意,阅读者看了,同样能理解优秀论文所要研究、论述的问题。那么,怎样选题呢?选题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题必需恰当,假如选题不当,优秀论文就可能"流产",或没有多大价值。因此选题是优秀论文成败的关键。选题总的原则是:第一,要选择客观上有科学价值的课题。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化教育改革的难点、重点、热点);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教育实践中的新发现、新发明;空白

科研论文写作简介

科研论文写作简介 引导语:通过科学实践所获得的科研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后,按论点和论据所写成的论证性文章。一篇优秀论文既要求内容丰富、新颖、科学性强,又要富有理论性和实践性,且文字通顺,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一、题目:文章最重要和最先看到的部分,应能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最简明的提示。 1.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并紧扣文章的主题,要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作用。 2.字数不应太多,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3.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4.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括号或破折号另行书写。 5.若文章属于“资助课题”项目,可在题目的右上角加注释角号(如※、#等),并在脚注处(该文左下角以横线分隔开)书写此角号及其加注内容。 6.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应附有英文题名,所有字母均用大写,放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的下面。 二、作者署名: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能反映实际情况。 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论文写作指导老师Q:1366273999,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2.研究工作主要由个别人设计完成的,署以个别人的姓名;合写论文的署名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3.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4.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迅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三、摘要: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必须将论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规定不超过15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 2.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显著性。 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写,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等作为文摘的开头。 四、关键词: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 1.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并标注与中文一一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区别之。 3.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3.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六、正文:科研论文的主体,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

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

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一、不定项选择题 1、应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其最终目的是 C A、选择该病暴露因素 B、使论文具有可读性 C、达到齐同对比、均衡化抽样 D、观察指标稳定可靠 E、使研究内容达到先进性、创新性 2、专业设计主要包括 E A、选择观察对象 B、需组织多少观察病例 C、观察结果可重复性 D、减少或排除抽样误差 E、确立研究目的和建立假设 3、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BCDE A、解决实验结果可重复性 B、提高实验效率 C、保证样本代表性 D、样本间可比性 E、观察结果精确性 4、临床设计中的主要困难是 ABCD A、不能再人身上复制疾病模型 B、样本一致性差 C、只能应用整体水平进行研究 D、观察条件不易控制 E、观察结果离散度大 5、专业设计中建立假设是 BCD A、对某一问题的学说设定 B、一种科学预见 C、主观预测 D、对提出问题的释疑 E、推理指导下安排实验与调查 6、实验设计中的处理因素是指 D A、随机化 B、盲法 C、观察对象代表性 D、分组因素及其水平 E、指标的客观性、稳定性 7、实验设计中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是 ADE A、随机化与盲法 B、观察对象金标准 C、制定明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D、设立对照组 E、达到有统计意义的最低样本含量 8、机遇误差(抽样误差)的数据特点是 ADE A、个体反应差异 B、数据差异具有方向性 C.数据常不呈正态分布 D.数据趋向于接近均值水平 E、可通过统计学处理缩小 9、产生偏倚的数据特点和控制是 CE A、数据无规律,随机变化 B、个体反应差异所产生变化 C、不能用统计学方法控制 D、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E、实验设计不周所产生的数据变化 10、选择性偏倚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BCDE A、个体反应差异 B、测量上具有主观倾向性 C、选择病例未应用金标准 D、分组时有关特征构成的差异显著 E、抽样及分组时未采用随机盲法 11、样本代表性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BCDE A、诊断金标准 B、贯彻随机化原则 C、是否排除了偏倚产生 D、确定达到统计要求的最低样本含量 E、抽样及分组时未采用随机盲法 12、数据资料能进行统计学处理的必须是哪一类资料AE A、抽样误差产生数据 B、诊断性偏倚产生数据 C、分组偏倚产生数据 D、入院率偏倚产生数据 E、具有组间可比性、随机盲法分组产生数据 13、求样本大小设定的统计学范围是 BCE A、设定总体标准差 B、设定检验水准 C、设定检验效能 D、设定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值 E、设定把握度 14、哪些实验设计中应用正交设计 DE A、单个处理因素、两个样本均数比较 B、单个处理因素、两个样本含量不等的均数比较 C、两个处理因素、且每个因素又有两个水平的实验设计 D、三个处理因素以上(含三个处理因素)、各因素之间又存在交互作用 E、三个处理因素以上(含三个处理因素)、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15、交的表头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ABCDE A、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因素 B、确定各实验因素水平数 C、看主效应水平数 D、各因素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查交互作用表 E、安排正交试验数据作方差分析的误差计算途径 16、两样均值对比(正态、方差齐条件下)选择应用CE A、X2检验 B、秩和检验 C、方差分析 D、数据变量转移 E、t检验 17、多样本均值对比(正态、方差齐条件下)选择应用 C A、X2检验 B、秩和检验 C、方差分析 D、数据变量转移 E、t检验 18、均值对比(正态、方差不齐条件下)选择应用 BD A、X2检验 B、秩和检验 C、方差分析 D、数据变量转移 E、t检验 19、计数(率)对比实验中,选择应用 A A、X2检验 B、方差分析 C、t检验 D、F检验 E、Bartlett法 20、多组均数(呈正态,方差齐)比较,若需求任意两组之间均数差异是否存在显著意义应选用 DE A、X2检验 B、单因素方差分析 C、t检验 D、q检验(SNK) E、LSD法检验 21、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的具体形式的假设检验是 D A、t检验 B、X2检验 C、方差分析 D、秩和检验 E、多元相关分析 22、秩和检验,作为首选统计方法,仅在哪几种情况

科研论文写作

Whitesides Group: Writing a Paper George M. Whiteside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 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 MA 02138, USA 1.What is a scientific paper? A paper is an organized description of hypotheses, data and conclusions, intended to instruct the reader. Papers are a central part of research. If your research does not generate papers, it might just as well not have been done. “Interesting and unpublished” is equivalent to “non-existent.” [科技论文是集假说、数据和结论为一体的概括性描述] Realize that your objective in research is to formulate and test hypotheses, to draw conclusions from these tests, and to teach these conclusions to others. Your objective is not to “collect data.”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并证实假说,得出结论,不是简单的数据收集。] A paper is not just an archival device for storing a completed research program, it is also a structure for planning your research in progress. If you clearly understand the purpose and form of a paper, it can be immensely useful to you in organizing and conducting your research. A good outline for the paper is also a good plan for the research program. You should write and rewrite these plans/outlines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 At the beginning, you will have mostly plan; at the end, mostly outline. The continuous effort to understand, analyze, summarize, and reformulate hypotheses on paper will be immensely more efficient for you than a process in which you collect data and only start to organize them when their collection is“complete.” [论文并不仅是收集研究结果,也有助于形成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的框架][好的文章提要也是研究工作的好计划,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反复修改这些计划或提要。研究工作开始时,应有完善的计划;工作结束时,应充分的总结。] 2.Outlines 2.1 The reason for outlines. I emphasize the central place of an outline in writing papers, preparing seminars, and planning research. I especially believe that for you, and for me, it is most efficient to write papers from outlines. An outline is a written plan of the organization of a paper, including the data on which it rests. You should, in fact, think of an outline as a carefully organized and presented set of data, with attendant objectives, hypotheses and conclusions, rather than an outline of text. [按照提纲进行写作是最有效的方法][提纲是一篇论文的行文计划,应该包括论文所依靠的数据。提纲不仅仅是列出各段的内容,而是按照目的,假说,结论来精心组织数据。] An outline itself contains little text. If you and I can agree on the details of the outline (that is, on the data and organization), the supporting text can be assembled fairly easily. If we do not agree on the outline, any text is useless. Much of the time in writing a paper goes into the text; most of the thought goes in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data and into the analysis. It can be relatively efficient to go through several (even many) cycles of an outline before beginning to write text; writing many versions of the full text of a paper is slow.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题) 15 1、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是: A、爱因斯坦 B、牛顿 C、诺贝尔 答案:A 2、衡量国家科技领先的标志之一是: A、获诺贝尔奖的人数 B、国民经济总产值 C、人口数量 答案:A 3、衡量一个人的技术水平的高低之一是: A、论文 B、家产 C、经历 答案:A 4、理论要不要经过实验验证: A、一切理论都要 B、有些理论不一定要 答案:B 5、检验理论正确的实验是必须能够重演的: A、是 B、不一定 C、不是 答案:A 6、称赞你的论文的人都是: A、坚持真理的人 B、认同你的观点的人 C、奉承你的人 答案:B 7、一篇论文其关键词可以选择几个: A、两个 B、3~8个 C、9个以上 答案:B 8、论文引言就是: A、前言 B、绪论 C、引论 答案:C 9、参考文献的编号一律用什么括号括起: A、大括号 B、中括号 C、小括号

答案:B 10、参考文献号一律用: A、阿拉伯数字 B、汉字 C、英文 答案:A 11、论文中对重要的公式: A、应编号 B、不应编号 答案:A 12、论文中使用别人公开发表的结论,并注明出处的属于: A、引用 B、抄袭 C、剽窃 答案:A 13、论文是如何写出的: A、研究后写出的 B、编写出的 C、从书上抄来的 答案:A 14、博士学位论文至少应有: A、创新点 B、新理论 答案:A 15、论文中对表的题目要求为: A、表的题目在表上部 B、表的题目在表下部 C、随便什么位置 答案:B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5分,共5题) 25.01 16、 在一篇题目为《目标运动分析新论》论文中,论文摘要是: “在我的《TMA理论》那本书中,介绍了TMA的经典方法,在本论文里,主要叙述目标运动分析的几种新的方法,它们是:1)识别-滤波-控制原理;2)交互多模型方法;3)多站信息融合的方法。” (1)、上述摘要犯了那几方面的毛病? A、使用“我的”第一人称 B、使用了缩略语TMA C、前两句是过去研究信息,应删掉 D、没有交代成果与结论 E、以上全部是 答案:E

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想与体会

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想与 体会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关于科研论文写作的感想与体会研一上学期,我学习了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这一课程。通过李老师的讲授,我加深了对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的理解,对于如何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下面将本学期的收获与心得记录如下: 首先,我了解到了什么是科研写作。狭义地说,科研写作是指原创性研究结果的描述报导;广义地说,还包括学术期刊上其他类型的论文交流(比如综述论文),也包括科学家从事职业科学活动所进行的其他交流用的写作,学位论文、项目申请(建议)书、会议口头报告、墙报、推荐信、科普文章等等都是科研协作的类型。 在科研论文写作时要遵循正确、清楚、简洁的原则(三C原则)在论文写作时正确性同样代表了一个学者的学术声誉,不抄袭、不造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是一个合格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科研是创造科学知识的过程。简洁性对于知识的传播极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简洁的思维有利于取得好的科研成果。对比西方语言文化,我国文字和文学的简洁性更优。在这方面,笔者更加偏爱中文期刊论文对简洁性的要求,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具备简洁性的同时更要强调对所陈述的科研成果的论证的充分性。研论文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迷语,必须做到清楚的表达。清晰的论文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发布的研究成果。不要让别人有机会猜测或寻找研究的任何元素,包括研究背景、目标、方法、结果、结论等。把各个元素都放在它们最应该存在的地方。运用规范的子标题和清晰的逻辑语言标识论文各个部件;段落之间保持良好清晰的连接层次性,主次分明;每一个段落表达一个观点或一个小主题,中心句居首或居尾;运用清晰简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