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脊肌附着部。约7%的骶棘肌在脊柱的附着部 可表现为垂直线样放射性增高。
颈下部。由于颈椎前凸或甲状软骨摄取99mTcMDP而在前位颈下部出现放射性增高。
脊柱融合不良可出现局部透光区。
正
a
常
变
异
b
23
11/3/2019
a.前位:左侧上颌骨(箭头)局灶性放射性增高,颈前“心形” 放射性增高(箭头),甲状软骨,这两者都是正常变异。b.后位: 颈部右侧见局灶性放射性增高(箭头),由颈椎骨赘引起。
基质(钙、磷盐) 比重65%
11/3/2019
骨显像的原理
显像原理
与骨骼无机盐离子交换、化学吸附 与骨骼有机成分结合
影响显像剂聚集因素 *
骨骼局部血流灌注量 无机盐代谢更新速度 成骨细胞活跃程度
似离子交换树脂
羟 基 磷 灰 石 晶 体
11/3/2019
7
K+ Na+ FMg+2 PO4 –3 P-C-P P-O-P
显像方法
9
11/3/2019
病人准备
无需特殊准备,疼痛而不能平卧者,予以 阵痛药物;
显像时,除去身上的金属异物。
延迟显像,注射药物后嘱患者多饮水、多 小便,避免放射性污染;2~6小时进行显像; 检查前排空膀胱,必要时进行导尿。
显像方法
10
11/3/2019
二.三相骨显像
血流显像:用64X64矩阵,弹丸式注射显 像剂,立即按每2~3s一帧采集20帧,序排 显示及20帧叠加显示。
显像方法
13
11/3/2019
七.SPECT/CT融合显像
将SPECT的功能图像和CT的解剖图像的空间位置/坐 标配准后进行叠加, 使融合影像获得增量的互补信息。 融合显像的优势是同机采集、 定位精确,明显改善了对 骨骼病变的检出率及鉴别诊断能力,降低了骨显像诊断 骨转移的假阳性,提高了诊断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