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工笔画技法之十八描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22.59 KB
- 文档页数:5
[指南]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工笔画基础知识入门一、什么是工笔画工笔”是与“写意”相对应的概念,简单来讲,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
它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工笔白描、工笔淡彩、工笔重彩和没骨工笔。
从表现内容上又可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仕女和佛像)。
1、工笔画的特点是什么,工笔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了一套严整的技法体系,从而形成这一画体的独特风格面貌,其特点归纳如下:(1)线条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
工笔画对线的要求是工整、细腻、严谨。
一般中锋用笔较多。
(2)色彩以固有色为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有统一的色调,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
(3)装饰性与平面感在工笔画中装饰性尤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从构图、线描、设色到形象的细部处理都带有一定的平面感和装饰性。
关于装饰性一方面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手法,一方面是作者对生活中的形象通过提炼、夸张、创造而形成的美感效果。
2、什么是工笔重彩画,即浓重色彩的画法。
以矿物质颜料和粉质颜料为主,画面以色为主,设色浓重、艳丽、华贵,给人以高雅富丽堂皇的感觉。
重彩一般采用积染套色的方法,所谓“三矾九染”就是指此种画法。
每遍施色薄,层层加深,数通之后加染一遍胶矾水以固定已上去的颜色,使得画面色彩厚重、沉着。
二、笔墨纸颜料1、笔1)勾线笔工笔画多用中锋勾勒细而匀的线条。
一般选用狼毫类细而尖的笔。
常用的笔有衣纹笔、叶筋笔、大红毛、小红毛、蟹爪、狼圭、紫圭等等。
(2)染色笔(染色、清水各2只,)常用的染色笔有:大白云、中白云、小白云和其他软毫毛笔。
纯羊毫笔过于软,一般不太好用,白云笔较好,因为它外层是羊毫,中间部分是硬而挺的毛,因此既能含水分又有弹性。
(3)板刷类工笔画经常需要涂底色,或做大面积的平涂和渲染,因此需备有各种宽度的羊毛板刷或排笔。
(4)笔的保护方法新买来的笔,笔毛有胶,长时间不用会被虫蛀,可以先洗净后放好。
作画时笔不可久置水中,久浸毛质容易变软,有碍笔力挺健。
面是指有一定面积的墨色片状,绘画中的斧劈皴、晕染皴及染墨、染色等都是面的运用。
面的运用主要强调浓淡适度,水乳交融,明暗相间,浑然天成。
相对而言,面的应用比点线的难度高,所以,以大面积墨色作画的大写意画法很难画好,需要扎实深厚的功底。
在绘画中,有一种以书入画的论调,这是元人赵孟頫提出的理论,指用书法的方法来作画。
本来,在上古时期书画是一体的,汉字就是由图画变化而来的,所以汉字称为象形字。
但是在以后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和国画均发生了重大变化,均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独立发展着,且越来越不靠谱,书有书的独立规范,画有画的发展规律,一味讲以书入画是不合适的。
以书入画是若干种画法中的一种,他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用正锋勾肋线条,用书法的线性勾画景物,二是画面主景不渲染,象书法一样写完即成。
这种画法笔法上是写法运笔,他和元代以前画山水的线性不同,但经分析,以书法法作山水画南派山水较适宜,画北派山水并不甚好,因为书法的笔划线条通常讲究圆润,而山水画山石树木的线条则讲究刚硬,是相反的,如按书法线条画北派山水,往往显无骨力。
此外,书法通常是正锋用笔,而山水画多用斜锋和侧锋,握笔姿式和方法皆不同。
因此,事实上极力主张以书法运笔法作画的赵孟頫和黄宾鸿二位的书法体山水画以及其它人的书法体山水画都并不理想。
因此,只能将其看作是一种画法而巳,不可能将其作为山水画的基本规范,本人不信奉也不主张山水法书法,毕竟书画虽同源,但发展规律却是天差地别的。
讲以书入画针对人物画较合适,人物画的线条可以用书法的线条和运笔方法去画,故十八描中许多种描法与书法的线条相似,但以后又将此说移到山水画、花鸟画上来则就牵强了,因为山水花鸟与人物画不同,二者基本不是由线条构成,而多由墨点和墨团色块构成,在山水画中,尤现在的山水画中,使用笔毛分岔的散锋破笔和断断续续的战笔笔法作山水画较理想,如果用书法的线条来画效果并不好,然这一论调却误导了许多画家。
这并不是说不能以书入画,山水画也可以完全用书法的线条来画,元代以后许多画家的山水画也确由线条构成,无论是勾线还是皴法,都用线条来表现,这大多受赵孟頫以书入画思想的影响,只是从实践看,这种机械的将书法线法搬过来的画法并不理想。
中国工笔人物画白描的研究与分析作者:李蕾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中国画人物的基础造型主要以白描为主,也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白描主要以具有书写性的线为主,不单单是一条线,它还有其自己的意义,白描主要靠线的虚实、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并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在古代时白描技法就已发展成熟,留下很多名作供后世学习和研究,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永乐宫壁画等,白描是学好国画的基本功,每条线都蕴涵深刻的意义,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白描;虚实关系;技法;性感性一、以线为主的白描造型1、线的主要关系(虚实性、装饰线、结构线、笔顺关系)白描中的线具有虚实性。
在工笔人物画中主要以线的虚实、深浅关系来表现人物的结构,把人物的立体感和结构表现出来。
在何家英的《秋冥》中,从这幅画的整体来看,人物面部的线条要比衣服的线要浅,这样才能表现出人物脸部皮肤的质感和通透感;单就其五官的用线来说,也要细分线的深浅变化。
如画眉毛时,墨色不能都是一样的浓度,要注意墨色浓淡变化,这样画出的眉毛才灵动传神,眼睛、鼻子、嘴的勾线也一样需要注意变化,虚实结合表现出人物的神韵。
画身体结构时要注意线和形体结构的关系,一般来说表现形体结构的线要实。
白描中的线有结构线和装饰线之分。
在作品《秋冥》中,画中女性的背部线条就属于结构线;她抱紧双臂趴在腿上,虽然穿着裙子看不出里面的腿,但是画家通过主观处理把腿和裙子的线条相结合,表现出腿部的存在,因为腿部是立起来的,膝盖处于最高点,必定会产生裙褶,画家利用裙褶来凸显出膝盖。
堆在地上的裙褶很多,不能按部就班的全部画出来,除了与人体结构相关的结构线以外,其他的线可称为装饰线,这需要画家的主观处理,从画面的整体来看画中缺少什么样的线,是横线、竖线、直线、还是曲线?装饰线的主要作用就是使画面看起来和谐统一,不变中求变,对立中求统一,装饰画面的美感。
白描中的线具有笔顺关系和书写性特点。
【国画知识】国画术语⼤全,看完了你就是内⾏了国画讲坛前天◆⽆声诗⽆声诗,指画。
古⼈以画虽不能吟,但有诗意,故称为⽆声诗能吟,但有诗意,故称为⽆声诗。
◆书画同源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的所谓:“何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仰观垂象。
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未分,象制肇始⽽犹略。
⽆以传其意,故有书;⽆以见其形,故有画。
”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
《殷契》古⽂,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是图画,近⼈郑午昌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
◆南北宗中国⼭⽔画⼀种理论学说。
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
他把李思训和王维作品分别以“青绿”和“⽔墨”两种⼭⽔风格的始祖,以此奠定中国⼭⽔画分“南北宗”之说。
董其昌把李思训和王维视为“青绿”和“⽔墨”两种⼦画法风格的始祖,并从此倡中国⼭⽔画分“南北宗”之说。
◆画分⼗门中国画名词。
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物、屋宇、⼭⽔、鞍马、⿁神、花鸟等。
北宋《宣和画谱》分⼗门,即道释门、⼈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门、畜兽门、花鸟门、墨⽵门、蔬菜门等。
南宋邓椿《画继》分⼋类(门),即仙佛⿁神、⼈物传写、⼭⽔林⽯、花⽵翎⽑、畜兽⾍鱼、屋⽊⾈车、蔬果药草、⼩景杂画等。
参见“⼗三科”。
◆⼗三科中国画术语。
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类。
元代汤垕《画鉴》说:“世俗⽴画家⼗三科,⼭⽔打头,界画打底。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三科”是:“佛菩萨相、⽟帝君王道相、⾦刚⿁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物、全境⼭林、花⽵翎⽑、野骡⾛兽、⼈间动⽤、界画楼台、⼀切傍⽣、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笔⼯笔画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种,与“写意画”对称。
工笔画中的一些特殊技法、基本染色技法1冲染法。
冲染法也称撞染法,积水积色法。
积水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清水。
积色法是先把墨或者颜色平涂,在六七成干的时候,点入颜色,一般是点入石色。
这两种办法最好先把画纸裱在画板上再进行。
2撒盐:特技的一种。
铺好底色后,趁湿在上面撒上食盐,任其自然渗化,形成雪花状的肌理效果。
3涂蜡:特技的一种。
在未画或画到中间过程时,在画面上不规则地涂抹上一些石蜡,使画面产生局部不挂色的班驳效果。
此法也可表现下雨时的效果。
4皱纸:勾好白描稿后,用喷壶把画稿稍微打湿,水不要太多,然后把画稿慢慢攥在一起轻轻揉搓,再展开扶平,用大白云笔蘸事先准备好的颜色(颜色略重),在画稿的背面皴擦点染,使颜色渗透,画稿正面产生碎瓷般斑驳的效果。
5弹点:是利用牙刷、毛笔及网筛等工具,将色在画面上弹洒成点的着色方法。
弹的点子较喷染的点子稀疏而大,而且可以使用稠厚的颜色,以便覆盖下层物象,用以表现某种景色和气氛。
6揉纸:把纸揉皱染底色,使底子出现自然纹裂的肌理。
7拓拍:把纸放在凹凸不平的底子上拓印,或用丝瓜瓤、纸团等蘸色拍打底子都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
8水洗:是画面的一种处理方法,可使画面更加统一、协调,同时也可以把表面浮色洗掉,使画面更加沉稳。
水洗时,先用清水把画稿打湿,用白云笔轻轻洗刷,可整体洗,也可局部洗,用力不要太大,否则会把画稿弄破。
也可以在画面颜料的水分全部都干了以后再洗。
9绢后作画:利用绢的透明性,可以在绢背后勾染,正面看有虚乎乎的效果。
也有人把主体画在绢上,把背景画在托画的纸上,画托好后产生虚实对比的效果。
关于用具绘制工笔牡丹之前,我们首先要准备好作画工具。
下面列出了绘制过程中会用到的各种画具。
因为考虑到初学者的因素,所以列出的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画具,在各地美术用品商店里都可以很方便的购买到。
1、笔:主要分底色笔、染色笔、勾线笔三部分。
笔者常用的底色笔有五寸、二寸、寸半底纹笔,底纹笔要求全为羊毫所制,笔锋柔软蓄水能力强,主要用来平涂底色。
白描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探析作者:李炳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07期摘要:白描是指用最简洁概括的笔墨,不加任何色彩的烘托渲染,进而描绘出生动鲜活形象的手法。
它既强调线条的气韵生动,又注重形体的结构形象,同时又能体现出画者的思想、情感、观念。
白描作为中国画的基础,无论是在柔和细腻的工笔画中,还是在肆意挥洒的写意绘画中,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底蕴都是不可代替的。
不论国画艺术的发展方向、手法、造型是怎么样的,白描艺术始终都是学习中国画的基础。
通过探究白描艺术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表现手法和笔法特点,分析白描在国画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关键词:白描艺术;线条;中国画一、白描艺术的发展脉络白描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中彩陶上的诸多美丽纹样,大都以简练古朴的线条来描绘物体,这便是当时人们表现物象的一个最为有效的手段,以此达到装饰美化陶体的效果。
秦汉时期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渐渐将书法中的运笔和毛笔展现的表现力引入绘画中。
当时的帛画、墓室壁画等都极有力地表现出对用线造型的认识,例如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御龙图》与《人物龙凤图》,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白描作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绘画技艺的发展和中国画理论的建立,白描的艺术表现手法更为丰富,越来越多的画家更倾向于白描技法的运用,比如被谢赫评价“古画皆略,至始协精,六法颇为兼善,虽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
凌跨群雄,旷代绝笔”的西晋画家卫协,有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的顾恺之,有其画被誉为“曹家样”的曹仲达。
此外,這一时期的绘画理论也开始得到初步建立,其中尤以谢赫《古画品录》等一系列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白描画发展至唐宋时期,线条的样式与技法逐渐趋于成熟,此时的美术空前繁荣并散发出浓郁的世俗气息,出现了一大批不同形式、画风多样的画工。
绘画艺术渐渐形成独立且完善的学科,大体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种门类。
曾经作为赋彩工笔画基础的白描技法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白画”。
第二讲勾线与白描1、白描在图画纸上起好稿子以后,我们用熟宣纸过稿。
过稿子用铅笔(2B)轻描,然后用毛笔勾线,最后用橡皮擦去铅笔线。
完成的画稿就是白描稿。
白描:中国画技法名。
源于古代的“白画”。
主要多用于画人物或双勾花鸟画。
工笔画都是以白描为先,这种方法实与书法的双勾响榻有关。
唐代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麟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用墨线钩描物象,不施色彩者,谓之白描。
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頫,所作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推为白描高手。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
宋元间画家并有采用白描手法来描绘花鸟,如北宋仲仁,南宋扬无咎、元代赵孟坚、张守正等。
2、传统的毛笔执笔方法很多初学者根本没用过毛笔,在这里我先说一下传统的毛笔执笔方法执笔方式,以「双钩法为最普遍」。
推-拇指由笔管内侧向外推。
压-食指由笔管外侧向内压。
钩-中指由笔管外侧向里钩。
挡-无名指指甲由笔管内侧向外挡。
托-小指抵着无名指,而衬托之。
执笔以指实掌虚为原则。
外实如莲花半开,内虚可容蛋。
笔管以正直为原则。
严格来说,应是锋正,而非管正。
用力要适度,过紧过松皆不宜。
如果你感觉传统的执笔方式太困难,你也可以象拿圆珠笔那样拿。
但是我们工笔花鸟画的勾线用笔基本都是中锋,象拿圆珠笔那样拿笔,画中锋线条更吃力。
3、勾勒花卉用笔要点要点一、死笔挫腕运肘运肩勾勒花卉,宜用细而尖硬的红毛笔或紫毫描笔,用中锋画出的线才圆而有力,粗细自如;倘若笔杆歪斜就会出现侧锋,粗细不能自由控制,画出线条也扁而不圆。
拿笔要指实掌虚,拿住笔不可转动,叫“死笔”,用中锋一定要“挫腕”,就是腕子扬起来笔才能垂直于纸面。
勾线时要端坐,平心静气,把纸铺平压牢;运笔时不可运指,要用手腕扶纸面,短线运肘,长线运肩,即以肘或肩为圆心,以臂为半径,可以画得所想画的长短线条,这一方法叫做“死笔挫腕运肘运肩”。
中国画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中国画按题材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类?()A. 人物画B. 花鸟画C. 风景画D. 山水画答案:C解析:中国画按题材通常分为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风景画不属于中国画传统的分类范畴。
2. 被称为“画圣”的唐代画家是()A. 顾恺之B. 吴道子C. 阎立本D. 张择端答案:B解析: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他的绘画风格独特,对后世影响深远。
3. 中国画中“墨分五色”指的是()A. 红、黄、蓝、白、黑B. 焦、浓、重、淡、清C. 橙、绿、紫、粉、青D. 干、湿、浓、淡、焦答案:B解析:“墨分五色”是指墨的焦、浓、重、淡、清五种不同的色度。
4. 以下哪位画家以画马著称?()A. 徐悲鸿B. 齐白石C. 张大千D. 黄宾虹答案:A解析:徐悲鸿擅长画马,他笔下的马形态各异,富有生命力。
5. 工笔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A. 宣纸B. 生宣C. 熟宣D. 皮纸答案:C解析:熟宣吸水性较弱,适合工笔画的绘制,能更好地表现细腻的线条和色彩。
6. 中国画的“写意”强调的是()A. 形似B. 神似C. 工整细致D. 色彩鲜艳答案:B解析:写意画注重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境,强调神似而非形似。
7. 《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A. 黄公望B. 倪瓒C. 王蒙D. 吴镇答案:A解析:《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
8. 以下哪种技法不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A. 勾勒B. 晕染C. 透视D. 皴擦答案:C解析:透视是西方绘画的概念,不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
9. 中国画中“没骨法”的特点是()A. 不用墨线勾勒轮廓B. 以线条为主C. 色彩浓重D. 画面写实答案:A解析:没骨法不依赖墨线勾勒外形,直接用色彩描绘形象。
10. 郑板桥擅长画的是()A. 竹B. 梅C. 兰D. 菊答案:A解析:郑板桥以画竹闻名于世。
11. 中国画的装裱形式不包括()A. 立轴B. 油画框C. 手卷D. 册页答案:B解析:油画框是用于装裱油画的,不是中国画的装裱形式。
1工笔人物重点 第一章1.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人们一般以笔触洗练,水墨淋漓的方法完成的画称为写意画,把工整细致,色彩鲜丽的方法完成的画称为工笔画。
2.1973年和1979年先后在湖南长沙发现的战国时期的楚墓帛画《龙凤人物图》和《人物御龙图》是迄今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既有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
3.人物画至唐代达到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
4.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在历史经历过两个重要的时期,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是盛唐时期.5.目前我能见到最早的卷轴人物画作品是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和,《烈女图卷》。
6,东吴三国的曹不兴画佛像风格独特,被誉为《曹衣出水》,南朝宋国的陆探微,梁国的张僧繇,晋朝的卫协等各有所长。
7。
凹凸法或叫“渲染法”是吸取了印度佛像的画法才出现的,即使人物的衣服产生凹凸,分出阴阳向背增加了空间感,体积感,达到更高的视觉真实。
9: a 唐代的人物画由于国力强大,文化繁荣,总的面貌气度恢弘博大,刚劲厚重,工整浓艳,丰顾典丽代表作品和画家如阎立本的《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韩滉的《文苑图》。
b:唐代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百代画圣”;画风 被当时称为“吴家样”特殊的线描画法被当时誉为“吴带当风”。
传其作品有《送子天王图》;《地狱变相图》;《鬼伯图》。
10宋代以后,人物画的社会地位逐渐让位于山水,花鸟画,盛唐面貌已不可见,风俗画有张择端的《清明河上图》;李嵩的《货郎图》;李唐的《采薇图》;马远的《踏歌图》还有李公麟的线描画法“淡毫轻墨,不施丹青”等。
11:壁画,敦煌壁画;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壁画.中国经典的庙堂壁画。
第二章 工笔人物画的基本特点其他一,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人物画的最大特点是“传神”,最高境界是神似,然而传神是建立在写形的基础之上的,顾恺之提出了“以形写神”的论点;既要注意对象的客观外在形体,更注重通过主观想象,对客观对象进行取舍,概括之后的“心中形象”。
一、美术的概念和种类1、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类型。
2、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以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
3、绘画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看,绘画可分为水墨画、素描、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从题材内容看,绘画可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从作品的形式看,绘画可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4、中国画又称水墨画,它在世界绘画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中国画的基本特征:①首重立意,胸有成竹------中国画的构思②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③多点透视,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④随类赋彩,色彩相和------中国画的色彩法则⑤情景相生,气韵生动------中国画的意境⑥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中国画的独特形式5、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
在工具材料上,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的。
在表现方法上,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在画面构成上,它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
二、素描基础知识:1、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画家和美术爱好者进行绘画基本功训练的最好手段之一。
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描绘物象的造型艺术形式。
素描可以是绘画和设计的构思记录——草图形式出现,也可以是独立的绘画艺术作品。
2、任何复杂的物体都是由简单的形体构成的,最基本的四种形体:方体、柱体、锥体、球体。
“十八描”著名连环画家徐恒瑜卢辅圣杨文仁【十八描】第二十七集20世纪80年代中国线描艺术的刀锋、著名中国画家、著名连环画家——徐恒瑜著名连环画家徐恒瑜徐恒瑜1944年生,四川邛峡人。
著名画家,擅长中国画、连环画。
曾任邛崃文化馆美术干部、四川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编审。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
2002年参加百年中国画展。
出版有个人画集。
作品中国画《强者夺魁》获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一等奖《辉煌乐章》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阳光下的土地》获首届中国人物画展优秀奖;连环画《李慧娘》、《水牢仇》获第二、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家》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岷山千里雪》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
主要作品有:《强者夺魁》、《辉煌乐章》、《祥和的土地》、《水牢仇》、《七进阿佤山》、《泪美人》、《捉泥猪》、《李慧娘》、《家》、《八仙过海》、《西厢记》、彩色连环画《西厢记》……彩色工笔画《强者夺魁》少年时家境不好,没有进过专业的美术学校,全凭着自身对绘画的喜好,窝在一间简朴的陋室中,日夜伏案临摹古今名画,天分与勤奋使得他练就了扎实的功底。
徐恒瑜的成功,除了绘画天赋外,得益于他的勤奋和不懈的追求。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作连环画,1973年他画的连环画获了奖,一举成名。
他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斩获重奖,留下了《水牢仇》、《七进阿佤山》、《泪美人》、《李慧娘》、《家》、《八仙过海》、《西厢记》……等一部部广为流传的长短篇连环画精品佳作。
徐恒瑜的白描连环画《泪美人》最具个性的是画家对线条的运用,作品采用圆转流动、顿挫有致的铁线描。
他笔下的线条有铁线的韧性,有游丝的畅达,潇洒流利,浑融大气,追求和谐、美与叙事性;人物刻画生动委婉,造型准确,栩栩如生;场景丰富,构图巧妙,环境充满诗情画意。
这套连环画共计138幅,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美社出版了不同的两个版本。
中国画工笔画技法之十八描简介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
下面来看看中国画工笔画技法之十八描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画工笔画技法之十八描一、高古游丝描:用尖笔圆匀细弱描出,要有轻柔秀劲古逸之气合。
易于表现娴静幽闲,典雅雍穆之情趣,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二、行云流水描:用笔如轻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柔和、流畅不滞。
三、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法描出,粗细均匀,富有纪律性,无丝毫柔张之迹,宜于表现佛陀庄严肃穆之情,所以历代宗教绘画常取此法以用,以元代的《永乐宫壁画》等。
四、琴弦描: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心手相应而不乱,如唐代周肪的《听琴图》等。
五、折芦描:此由园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须方中见园,可以隶法为之。
六、钉头鼠尾描:落笔如钉之头,似有小钩,收笔则如鼠尾,一气拖长,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于细劲中仍见骨力。
清末之三任常用此法。
七、橄榄描:用笔最忌两头有力而中间虚弱,应起驰极轻,中间极沉着如唐人佛家正用此笔。
八、蚂蝗描:柔而不弱、无雍肿断续之迹,如梁楷《八高僧故事卷》。
九、曹衣出水描:衣纹多用直笔紧束,所谓曹衣(即曹不兴)出水笔法,最要沉着,如唐代的阎立本《步辇图》。
十、战笔水纹描:战战兢兢即颤也,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
十一、阑叶描:此法用笔省轻重变化,但忌浮滑轻薄之习,唐代吴道子常用此法,多表现天女武神长裙深浅地,衣带飘舞之风姿。
十二、混描:在浓墨的衣纹线之侧,以淡墨或色彩以衣纹复线,反之亦可在淡墨线上以浓墨复线,以增加丰富的效果,此法古人常用。
十三、减笔描:马袁、梁楷多用此法,以少许胜人之多许,少难于多,用笔简括,一气哈成也。
十四、撅头描:用秃笔,坚挺拔中含有婀娜之意最异粗恶,此法宋人常用之,如梁楷《六祖图》。
十五、蚯蚓描:春蛇秋蚓,以喻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亦不足取,当如篆书圆笔为住如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十六、竹叶描:视芦叶为短,半叶为长,乃介于两者之间的描法,仍用金错刀书法,以中锋写之,如李唐的《采薇图》。
十七、枯柴描:如山水画中有乱柴皱,用笔以,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为宜。
黄慎常用此法。
十八、枣核描:近似橄榄描法。
工笔画技巧部分1、分染: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
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2、统染: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3、罩染: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4、提染: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5、烘染: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6、点染: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
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
7、斡染: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
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也会用到。
8、醒染: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9、复勒:设色完成以后,用墨线或色线顺着物体的边缘重新勾勒一次。
10、水线:工笔画常用手法之一。
工笔设色中遇到物体的边缘或者线条的时候,经常会采用留一道亮边的手法来区分局部色彩或用来保留线条或用来体现物体的厚薄程度,这条亮边就称之为水线。
同时,保留水线也能较好的体现出工笔国画所独有的装饰趣味。
11、立粉法:点花蕊的重要手法之一。
长锋笔饱蘸粉黄(藤黄+白色),也可略调一点胶进去,色彩的浓度要非常大,同时竖立笔锋,缓慢点出蕊的形状,湿润时色彩会高出纸面1毫米左右,等待干了就会形成两边高中间凹的视觉效果,很有立体感。
工笔画色彩部分1、草绿:约70%花青+30%藤黄调配而成,画工笔花卉的叶子最常用的色彩之一。
2、汁绿:约80%藤黄+15%花青+5%朱磦调和成的嫩绿色,常用来作为反叶的底色和嫩叶的底色。
3、老绿:草绿中微加墨或微加点胭脂,常用来罩染处于暗部的叶子色彩,薄薄的老绿也可用来渲染反叶。
4、檀香色:约70%藤黄+20%朱磦+10%三绿调配而成,加大量水以后常用来刷背景,也可作为嫩芽和托叶的底色。
5、米黄:约70%藤黄+30%赭石,主要用来刷背景,在重彩画的绘制中打一层米黄底色容易取得色彩和谐。
6、三绿:石绿+白色而得,白色加的越多则就变成四绿、五绿等。
三青、四青等色彩也是同理。
7、老赭:朱磦+墨调和而成,接近熟褐色。
常用来提染枝干或提染叶面被虫咬蚀的部分。
8、胭脂水:胭脂色+大量水调和而成。
主要用来复勒线条,曙红水、花青水等说法同理。
猜你喜欢:
1.工笔画渲染技法
2.工笔画绘画技法
3.国画工笔的18技法
4.工笔画技巧
5.工笔画服饰画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