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平面构成空间构成式
- 格式:ppt
- 大小:5.41 MB
- 文档页数:59
《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和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的“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构成"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的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活动。
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的目的、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和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是其他艺术造型的本质和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的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
设计性:设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的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的积累,也有对新形态的发现与创造.(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的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和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的纸张,如果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的纸张来达到效果。
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
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的思考平面构成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的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的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是一种富于理性的,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又便于在众多的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
空间构成形式
空间构成形式是指在空间中构成各种形式的方式和方法。
它是由几何学、建筑学、美术学等多个学科共同构成的,包括线型、面型、体型等多种表现形式。
空间构成形式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它关系到建筑的结构、形态、功能和审美特点,是建筑师进行空间设计的重要依据。
同时,空间构成形式也是美术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对空间的划分、构成和组合,营造出各种不同的美学效果。
在空间构成形式中,线型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是构成各种形状的基础。
面型则是由线型组成的基本图形,它们是构成平面布局的基础。
体型则是由线型和面型组成的三维形体,它们是建筑空间构成的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空间构成形式,如色彩、材质、光影等,它们在建筑和美术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这些空间构成形式,对于建筑师和美术设计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1 -。
平面构成形式平面构成的形式通常是有九种:1、重复形式:重复构成形式是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2、近似形式:近似构成形式是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3、渐变形式:渐变构成形式是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渐变包括(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4、发射形式:发射构成形式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发射包括(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5、空间形式:空间构成形式是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其中包括——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6、特异构成形式:特异构成形式是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7、密集构成: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
此外,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和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
8、对比构成:较之密集构成更为自由性的构成,称为对比构成。
9、肌理构成:凡凭视觉即可分辨的物体表面之纹理,称为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此种构成多利用照相制版技术,也可用描绘、喷洒、熏炙、擦刮、拼贴、渍染、印拓等等多种手段求得。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空间构成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10:31一、空间的概念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我们一般所讲的空间是一种具有高、宽、深的三次元立体空间,对于物体而言,就是它在空间中实际占据的位置,这种空间形态也叫做视觉空间。
而我们在平面构成中所谈到的空间形式,是就人的视觉而言的,它具有平面性、幻觉性、矛盾性。
在平面构成中空间感只是一种假象,三维空间是二维空间的错觉,其本质还是平面的。
平面性即二次元空间。
也就是有长与宽两种单元元素构成的空间。
前面所分析过的正负形的消失、减缺等形态特征,都是在平面空间中所存在的形式。
幻觉性这里指的是平面中的立体感,由几个面组合而得到的高、宽、深三次元的空间感觉。
不同形态线的肌理重复和渐变排列亦会产生出幻觉空间。
矛盾性矛盾空间实际上是一种错觉空间、幻觉空间,但是在构成形式上它与我们前面所讲的幻觉空间又有所区别。
矛盾空间是在实际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空间形式,它是以三次元空间透视中视平线的视点、灭点的变动而构成的特殊的不合理的空间。
这种独特的空间形式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视觉原理设计新的造型形式。
二、平面上形成空间的因素我们对于形体的空间感觉,是视野中许多形态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视野中有你熟悉的形体和环境关系时,你就很容易对距离和空间作出判断,反之则很难或不能判断某个形体的大小、距离,也就是说,任何形体,它的空间感的形成,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形体作为参照。
依据这一视觉原理和经验,就可以在平面中制造具有纵深感的三维空间。
重叠空间:两个形体相重叠时,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这也就是平面的深度感,是感知形体空间最明显的一种启示。
大小空间:由于透视的原因,相同的物体在视觉中会产生近大远小的变化。
第六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一、骨格1、骨格概念骨格是指支撑形象的内在构架。
骨格是平面构成作品中的空间框架,骨格就是依照一定的规律对基本形进行管辖编排,构成形象特有的排列组合方式,但骨格并不是基本形的外轮廓。
2、骨格的分类2.1 按结构分为规律性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
规律性骨格:是按照数学方式进行计算的有序排列骨格。
如:重复、渐变、发射、特异等骨格。
非规律性骨格: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它体现了很大的随意性,如密集、对比等骨格。
2.2 按功能分为有作用性骨格和无作用性骨格有作用性骨格:是指空间中基本形的位置、大小、方向、疏密等受格线的控制,同时骨格线本身还是图像或空间的一部分。
无作用性骨格:是隐藏在图形与空间中,基本形的变化构成遮掩了骨格的作用。
2.3 按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单一形式的骨格和复合形式的骨格单一形式的骨格:是指构成框架中只有一种骨格形式存在。
复合形式的骨格:是指构成框架中的骨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一)重复构成(二)渐变构成(三) 发射构成(四) 特异构成(五 ) 对比构成(六) 近似构成(七) 空间构成(八) 肌理构成(一)重复构成1.重复构成的概念重复构成是指在同一视觉空间中,以相同的基本形(它涉及到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色彩、肌理等因素的相同)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空间构成。
2、重复构成的形式2. 1 重复构成分为骨格重复构成和群化构成骨格重复构成——是规律性骨格中最基本的形式。
就是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在距离相等的情况下进行的规律性排列。
骨格重复构成又可分为绝对重复构成和相对重复构成。
绝对重复构成:是重复构成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指在重复的骨格中,同一基本形按相同的方向、色彩连续并置排列。
这一基本型可以是单体的,也可以是单元化的。
相对重复构成:指相同的基本形作方向、色彩等的变化构成。
2.2 群化构成——是基本形重复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不像一般重复构成那样四面连续发展,而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平面构成的形式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
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
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骨格与基本形变化不大的构成形式,称为近似构成。
近似构成的骨格可以是重复或是分条错开,但近似主要是以基本形的近似变化来体现的。
基本形的近似变化,可以用填格式,也可用两个基本形的相加或相减而取得。
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骨格与基本形具有渐次变化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渐变构成。
渐变构成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变动骨格的水平线、垂直线的疏密比例取得渐变效果;一是通过基本形的有秩序、有规律、循序的无限变动(如迁移、方向、大小、位置等变动)而取得渐变效果。
此外,渐变基本形还可以不受自然规律限制从甲渐变成乙,从乙再变为丙,例如将河里的游鱼渐变成空中的飞鸟,将三角渐变成圆等。
-形的大小、方向渐变-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格线和基本形呈发射状的构成形式,称为发射构成。
此种类的构成,是骨格线和基本形用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以及几种发射形式相叠而组成的。
其中,发射状骨格可以不纳入基本形而单独组成发射构成;发射状基本形也可以不纳人发射骨格而自行组成较大单元的发射构成;此外,还可以在发射骨格中依一定规律相间填色而组成发射构成。
平面构成形式平面构成的形式主要是点、线、面在三度空间中以视觉所能感受到的单位进行组合。
构成图形时,点、线、面分别起到构成基本元素的作用。
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有:点、线、面。
而这些基本元素经过分割,重组,以至重叠后会产生许多种不同的组合关系,这些不同的组合关系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平面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中可将单个形态按照一定的方法重新排列和组合而形成不同于原形态的新形态。
使人们在审美欣赏中得到新的感受。
构成法则就是最为重要的形式法则之一。
现代构成从造型上来看就是通过各种形态要素(点、线、面)及其组合来构成形象的科学。
构成艺术和设计艺术密切联系,共同探讨有关视觉形象问题。
下面我们就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做简单介绍。
1、对称式:按照相等的间隔,并使画面产生平衡、稳定感,采用轴线对称或者中心对称的方法,能突出事物特征,表现稳定、庄重、高雅的情调,产生均衡、完整的效果。
2、均衡式:对称形态之中求得变化的统一,达到力与美的完善结合。
均衡在视觉上产生舒适的感觉,并给人以安定、庄重、整齐的美感。
3、非均衡式:打破对称,打破均衡,将视觉元素进行随意排列,营造一种新奇、变化的气氛。
这类构成方法充满生机,具有运动的韵律,开拓了构成设计的无限可能性。
4、发射式:具有引导功能的形态,指引着人们视线的流动。
发射式设计体现了流动的节奏和韵律感,使画面活泼、跳跃、轻松、愉悦,使人在活动中感受到各种信息。
5、重复式:将视觉元素有规律地排列,可以唤起人们的记忆。
例如,形状的重复与发展;颜色的重复与统一;文字符号的重复与变化等,在设计中都是一种重复式构成手法。
3、发射式: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形态进行适当组合,形成点、线、面的穿插和移动,体现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趣味性。
4、渐变式:将形态自然的过渡,让人看起来很自然。
一般来说,渐变的形态会产生一种连贯感,易于接受。
5、重复式:将视觉元素有规律地排列,可以唤起人们的记忆。
例如,形状的重复与发展;颜色的重复与统一;文字符号的重复与变化等,在设计中都是一种重复式构成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