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导学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 格式:docx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认识经济全球化(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2分)1.当今世界合作共赢始终是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从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看下列事件,其中属于同类的有( )①中国每年都会吸纳大量外国游客来华观光②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导致国际金融资本大量流出③美国莱曼汽车从设计到装配涉及多个国家④全球市场上都可以买到“中国制造”的商品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C。
①与④都属于贸易全球化,符合题意;人民币持续贬值会导致国际资本大量流出,属于资本全球化,美国莱曼汽车从设计到装配涉及多个国家,属于生产全球化,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③。
2.各国相互依存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现实情况,没有一个国家在现代生活和消费水平上能够完全自给自足。
如,一台中国产的呼吸机包含多达900件来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
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合理配置B.实现了各国经济的同步增长C.降低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D.能够使各国彻底规避金融风险【解析】选A。
没有一个国家在现代生活和消费水平上能够完全自给自足说明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合理配置,A入选。
实现了各国经济的同步增长的说法错误,B不选。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C不选。
经济全球化不能使各国彻底规避金融风险,D不选。
3.2020年1月15日,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宣告了双方的暂时休战,阻止了2020年双方贸易摩擦的继续升级,也阻止了2020年非常可能发生的全球经济衰退,符合两国的利益,对世界各国也是福音,并且有助于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
下列对经济全球化基本内涵理解不正确的是( )A.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B.市场规则的全球化C.分配制度的全球化D.金融运作的全球化【解析】选C。
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性的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指科技开发利用的全球化、市场规则的全球化、金融运作的全球化,但是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未涉及分配制度的全球化,C符合题意。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基础巩固】1.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领跑者,华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产品的零部件供应商。
目前,华为全球供应商已超2000家,其中包括富士康、高通在内的50家核心供应商。
这主要体现了( )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D.销售的全球化【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件产品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共同完成,体现了生产的全球化,A符合题意。
贸易的全球化指的是贸易超出一国的范围,材料未体现,B排除。
金融全球化指的是资本的跨国运动,材料未涉及,C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生产,而不是强调产品的销售,D排除。
2.德国冰啤配上热辣的小龙虾,时令的粽子馅是来自西班牙的黑毛猪肉……“食遍全球”成为许多中国人的生活常态。
在上海举办的“五五购物节”环球美食节分会场活动上,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让异国美食“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不少食品贸易商的共识。
中国人“食遍全球”的原因在于( )①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②贸易全球化为居民个性化消费提供了可能③消费结构优化取决于消费观念的变化④经济稳定增长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D 【解析】中国人之所以能够“食遍全球”,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收入的增加,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①排除。
“取决于”说法错误,居民消费观念影响消费结构,③排除。
3.二十世纪以来,由于不断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交通运输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十世纪的交通运输,出现了向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水上运输和铁路运输在动力、结构、速度、容量和总运输量等方面,都取得较大发展。
运输工具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②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③使全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更加突出④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 【解析】运输工具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有利于降低交通运输成本,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①②符合题意。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六课第一框认识经济全球化导学案(含答案)【探究一】透过华为公司理解何为经济全球化华为手机的生产是由不同国家共同完成的,其中主板和硬盘是由美国提供的,光驱是由日本提供的,声带网卡是由中国台湾提供的,组装工作在中国完成。
华为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一直十分抢眼。
2019年上半年,我的高端智能机(P&Mate系列)在德国、波兰、日本等20多个大国市场,发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00%,创下了发布28天全球销量超150万台的成绩。
在全球195个国家中,华为公司投资创立了241家子公司。
华为公司的大领导任正非先生在新西兰宣布,即将要在新西兰追加投资4亿新西兰元。
(1)请对照“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思考华为公司的经营与发展是否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
以上三段材料分别体现了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2)连线题:【探究二】关于全球化的生产,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三星、苹果等国际品牌的生产要由亚洲国家代工?这些工厂现在逐步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越南和印度,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用“比较优势理论”来解释,你是如何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请结合课本P60相关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
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
与三星、苹果等国际品牌本土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比,亚洲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现在,越南和印度的劳动成本又低于中国,所以“三星、苹果等国际品牌不本国生产而由亚洲国家代工,而且这些工厂现在逐步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越南和印度”。
【探究三】关于全球化贸易,请阅读课文P60相关链接中关于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国际贸易离不开货币。
不同国家(地区)使用不同的货币。
货币不同,怎么进行交易呢?不同的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大多是选择美元作为结算的货币单位。
两国把各自的货币都折算成美元来计算。
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第一框认识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感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树立科学精神。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法治意识: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世贸规则,承担相应义务。
坚持正确义利观。
公共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 学会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掌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探究点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合作探究】议题: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一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在全球拥有员工24.5万人,在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国设有16个工厂,每个工厂只生产飞机的一个部件,如法国负责生产机身中段和机头,德国专门生产机身前后两段,英国专门生产机翼。
各部分生产完毕后,分别运到法国和德国的两个总装厂进行总装。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1 000多亿美元增至2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
(1)上述材料分别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哪个方面的表现?(2)一架飞机要由许多国家和许多企业共同生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
(2)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
【核心归纳】区分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表现班的公文包、吃饭的桌椅、旅游的休闲鞋、孩子的玩具、拖鞋、睡衣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材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哪种表现形式( )A.生活用品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答案 B解析材料强调的主要是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体现了贸易全球化,所以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不符合题意。
典例2 一个“雪碧”饮料瓶上印有以下文字:由“雪碧”及“SPRITE”商标持有人可口可乐公司授权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灌装及在指定区域内销售。
《认识经济全球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1. 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意义;2.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和影响;3. 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 学会分析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和挑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文献:学生需阅读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相关文献,包括学术论文、新闻报道、专家评论等,以便对经济全球化有更全面的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3. 撰写报告:每个小组需撰写一份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报告,包括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发展历程、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
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需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2. 真实观点:学生需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3. 逻辑清晰:报告需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四、作业评价1. 报告质量:评价报告的内容是否丰富、观点是否明确、分析是否合理;2. 小组合作:评价小组合作过程中成员的参与度、贡献度;3. 课堂发言: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独到见解等。
五、作业反馈在作业评价后,我们将向学生提供反馈,包括对作业的总体评价、改进建议以及鼓励等。
同时,学生也可向教师提出疑问或分享自己的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全球化的知识。
三、作业内容具体如下:1. 阅读材料:提供一些关于经济全球化的阅读材料,包括学术论文、新闻报道、专家评论等,让学生自行阅读并总结主要观点。
这一步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经济全球化的全面理解。
2. 课堂讨论:组织一场课堂讨论,主题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发表观点。
教师和其他学生将作为听众,提供反馈和建议。
这一步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3. 撰写报告:学生需根据课堂讨论的内容,撰写一份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发展历程、影响以及应对策略等。
《认识经济全球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认识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高中生而言,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特点及其影响,有助于培养其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及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发展、个人生活的影响。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测试,评价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概念、特征的掌握程度。
2. 过程参与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3. 成果呈现评价: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短文或制作一份手抄报,评价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全球经济联系的短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表现。
2. 新课讲解:(1)讲解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
(2)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包括科技进步、国际分工深化、市场机制作用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企业、个人的影响。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本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4.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概念及特征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经济全球化”的短文,不少于800字,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述充分。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是否理解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是否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等。
同时,教师还需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六课第一框认识经济全球化导学案
【课标内容】
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描述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趋势。
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正确义利观,阐释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义。
【学习任务】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了解并能区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学会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4.理解并掌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5.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世界经济出现了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与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贸易全球化:随着的提高和的深化,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的依赖度不断提高。
(3)金融全球化: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
注意: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种动因共同驱动的结果,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客观的。
知识点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的必然结果。
(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
(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三: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含义:跨国公司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或,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
2.跨国公司目的:实现。
3.跨国公司的影响
(1)积极影响: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全球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2)消极影响: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自主探究】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民生福祉提高;国家分工深化,各国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广泛。
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比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发达国家长期占据高端,获取了大部分利润,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无比艰难。
又如,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时,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更加尖锐,一些国家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分化严重等问题更加突出。
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习题小测】
1.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已经成功收购土耳其纺织银行75.5的股权,这是中资银行首次在土耳其设立营业性机构。
这主要体现了
A.金融全球化
B.信息全球化
C.贸易全球化
D.生产全球化
2.中国在未来参与全球治理时,不仅需要政府、国家层面的参与,还需要社会层面的参与,包括企业、地方、民间、非政府组织、海外华人华侨等。
参与全球治理的依据是
A.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威胁日益加深
B.生产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C.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D.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D.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目标
3.2019年10月19日,以“跨国公司与中国”为主题的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举行,在逆全球化、全球贸易和投资不振的背景下,来自全球的115家世界500强企业、284家行业领军企业、5100多位嘉宾参会。
这彰显出
①跨国公司对中国扩大开放的信心
②贸易保护主义没有生存的空间
③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影响力的增强
④经济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主导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 A
2 C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