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理文化常识图文
- 格式:pptx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21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1、湖南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1)湖南位于祖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2)湖南的邻省:北面湖北省、西北重庆市、西面贵州省、南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东面江西省)。
(3)现行行政区区划:湖南现有13个省辖市(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郴州市、永州市、娄底市、益阳市、常德市、怀化市、张家界),1个自治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
(读七年级上册P3 湖南省政区图熟悉湖南的13个省辖市)2、面积、人口、民族:湖南总面积为21.2万平方千米,2005年,湖南总人口为6732.1万人,人口密度318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较高,湘中、湘南、湘北较为稠密。
湖南主要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湘东的边远山区。
3、湖南地形特点:(1)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像一个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4、主要的地形区:湖南地形大致可分成四部分:①西部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②南部、东部分别为湘南、湘东山地。
湘南山地包括南岭的主体部分及其附近的山岭。
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③中部是湘中丘陵。
④北部的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5)湖南的最高峰—武陵山脉的壶瓶山、怀化的最高峰——雪峰山脉的苏宝顶。
(读七年级上册P15湖南地形图和P16湖南山脉图)5、气候: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度—30度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雨热同期。
6、洞庭湖:位于湖南的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对长江洪水起调节作用。
7、湘、资、沅、澧四大水系:(1)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流经湖南东部,水流平缓。
河流沿岸城市有:株洲、湘潭、长沙。
(2)沅水: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是湖南最长、也是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其干流上修建的五强溪水电站是湖南最大的水电站。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1、地理位置:湖南位于祖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是祖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
由于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
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2、现行行政区区划:湖南现有13个省辖市、1个自治洲(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
省会城市——长沙市。
与我市(永州市)相邻的有:邵阳市、衡阳市、郴州市。
3、地势特点: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西、南三南峰峦起伏,山岭相连。
东有幕山脉和罗霄山脉,西有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南有南岭山脉,中部是低山和丘陵,北部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阔平原,即洞庭湖平原。
全省地势恰是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雪峰山是湖南东西两部分自然和经济的重要界线。
4、主要的地形区:湖南地形大致可分成四部分:①西部是湘西山地分布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②南部、东部分别为湘南、湘东山地。
湘南山地包括南岭的主体部分及其附近的山岭。
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③中部是湘中丘陵。
④北部是洞庭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5、亚热带季风气候:湖南大致位于北纬25度—30度之间。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雨热同期。
土壤类型以红壤和黄壤为主。
6、洞庭湖位于湖南的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而现在的洞庭湖面积缩小了很多,对长江的调节能力也大大减弱。
(洞庭湖较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治理措施:主要有退田还湖;在长江中、上游和洞庭湖水系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7、湘、资、沅、澧四水:湘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的海洋山西麓,主要流经湖南东部地区,流域面积约占湖南总面积的40%,是湖南归重要的河流。
资水发另有所指于桂东北和湘西南地区。
有“滩河之称”。
沅水发源于贵州东部云雾山,是湖南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先后在干流用支流上修建了凤潍水电站和五强溪水电站。
2022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地理全面复习-图文湖南乡土地理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1、湖南的位置:湖南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
大部分地区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简称“湘”。
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其北邻湖北省,东邻江西省,南邻广东省,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贵州省,西北邻重庆市。
(请同学们掌握湖南的邻省)2、湖南行政区划:全省划分为13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行政中心吉首),省会长沙市。
二、自然环境1、湖南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①、地形特点: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②、地势特征: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③、主要山脉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阜山脉、罗霄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2、气温、降水的分布概况:①、气温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6℃~18℃,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明显。
②、降水的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700毫米之间,降水丰沛。
时间分布:湖南雨季集中在4~6月,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50%。
降水的变化大,降水强度大是湖南省降水的一个明显特征。
空间分布: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3、气候主要特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4、洞庭湖的概况:①、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长江中游以南,由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组成,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西北面有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等数条水道接纳长江来水,然后从东北面的城陵矶附近在入长江,成为一座天然水库,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
②、目前的洞庭湖较以前比较,面积大为缩小;面积缩小的原因有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
湖南地理文化常识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湖南地理文化常识1.概况湖南省由于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其境,故简称“湘”,。
地处长江中游南岸,东邻江西;西靠渝黔(重庆、贵州);南连粤桂(广东、广西);北接湖北。
长沙市是湖南省级行政中心(既省会城市)。
全省面积万多平方千米,省区轮廓像一个“人头”。
人口6600多万,有汉、苗、土家、瑶、回、维吾尔、壮、白等民族。
2.地形湖南省地形以丘陵与山地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东有幕阜山、罗宵山脉,西有雪峰山、武陵山,南有南岭,中部丘陵、低山起伏,北部是以洞庭湖为中心的广阔平原,既洞庭湖平原。
全省地势恰似一个三面高,中部低,朝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
主要地质灾害有: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多发生于山区。
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库治理、河道整治3.气候湖南省大致位于北纬25°至30°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属亚热带、湿润地区。
气象灾害主要有:寒潮、干旱(伏旱、秋旱)、洪涝、冰雹、龙卷风、大风等现象。
植被以亚热带长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以红壤和黄壤为主。
4.水资源湖南省境内河网密布,有大小河流4700多条,多属洞庭湖水系。
人们常用“三湘四水”泛指湖南,四水就是指洞庭湖水系的湘江、沅江、资水、澧水,以湘江为第一大江,全长817千米;在沅江上有湖南最大的水电站:五强溪。
洞庭湖总面积282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对调节长江的水量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之一。
5.矿产资源湖南省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良好,矿产已发现100多种,素称“有色金属之乡”。
其中诸量优势矿种有锑(产地:锡矿山,有锑都之称)、钨、铋、高岭土、雄黄、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和石煤等11种,均居全国第一位;锰、石墨、钒居全国第二位;锡汞、铅锌居全国前列,水口山有“铅都”之称6.生物资源湖南省生物资源种类多,分布广泛。
丽丽最会考的湖南地理文化常识
1。
Xx地处绝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在五带中位于北温带;在我国温度带中位于亚热带。
Xx位于我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南岸,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庭湖以南,处于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过渡地带,北邻xx,东邻xx,南邻xx、xx,西邻xx、xx。
2。
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湖南东、西、南三面山岭相连,地势高峻,中部多为丘陵和盆地,起伏和缓;北部为平原,地势低平,从总体上看,全省地势恰似一个东、直、三面高,中北部低,朝北部敞开的“马蹄形”盆地。
3。
主要山脉的分布:东、西、南三面是山地,东面是幕皇山脉、罗雪山脉,南面是南岭,西面是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
4。
气温的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季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四季变化较明显。
一月平均气温在5℃以上,气温由商向北降低;7月份全省除少数山地外,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25℃以上。
5。
降水的分布概况:湖南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毫米左右,降水主违。
湖南雨季集中在5月左右,这期间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40%左右。
降水的变化太和强度太是湖南省降水的明显特征。
山地降水一般多于平原。
6。
气候的主要特征湖南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