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古籍整理_冯岭
- 格式:pdf
- 大小:187.84 KB
- 文档页数:2
藏医药相关著作
藏医药是西藏地区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以下是几本与藏医药相关的著作:
1. 《四部医典》:是藏医药最重要的典籍之一,由四部组成,分别为《蓝色敦珠》、《红色敦珠》、《黑色敦珠》和《白色敦珠》。
其中包含了藏医药的基本理论、方剂、诊断方法等内容。
2. 《藏医药大全》:是一部系统介绍藏医药理论和实践的著作,包括藏药概况、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内容。
3. 《藏医药方大全》:是一部收集了大量藏医药方剂的书籍,其中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使用方法等详细介绍,是研究藏医药方剂的重要参考。
4. 《藏医药学》:是一部介绍藏医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著作,对藏医药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5. 《藏医药杂志》:是一份专门介绍藏医药研究和应用的期刊,内容包括研究论文、临床案例、药材资源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最新藏医药研究进展的重要渠道。
- 1 -。
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中国藏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藏医药机构不仅致力于收集和保存藏医药传统文献,还通过影印古籍珍本的方式,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传播给更多的人们。
以下是一些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的介绍:一、《四部医宗金匮要略》《四部医宗金匮要略》是中国藏医药领域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由明代医家《汉武帝医官》整理而成,汇集了汉代、唐代、宋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医经验。
这本古籍珍本被誉为中国藏医药的“圣经”,影印品让更多的人可以研习和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精髓。
二、《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明代医药学家李时中创作的一部辞章丰富、内容广泛的藏医药著作。
它详细地记载了各种草药的特性、功效和用途,并附有详细的药物配方和疗效案例。
通过影印古籍珍本的方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中草药的药性和应用。
三、《本草经集注》《本草经集注》是明代药学家李时中的又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中的重要一部。
这本书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加入了更多的注解和扩展内容,对各类草药进行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描述和解释。
通过影印这部珍本,人们可以直接了解到古代草药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四、《辨证论治金匮要略》《辨证论治金匮要略》是明代医学家张仲景编写的一部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藏医药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影印这本珍本,人们可以学习到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以上仅是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的一部分介绍,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著作和文献值得被影印和传承。
通过保护和传播这些古籍珍本,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以及中医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藏医药巨著《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啦!小编说:藏医药巨著《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快和小编一起直击入选历程!《四部医典》挂图藏医药巨著《四部医典》项目申报视频播放结束后,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日前在韩国光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八次全会上的一幕。
最终,《四部医典》全票通过,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我们推动《四部医典》纳入世界记忆名录的出发点是为了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让中医药为建设人类健康共同体作更大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入选项目中,唯有《四部医典》项目未被评审专家提出任何质疑。
”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院长白玛央珍回忆,“我们向大会提交了汉、英两种语言文字的申报文本和专题介绍视频,利用一切机会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交流,宣传《四部医典》和我国政府保护发展藏医药事业的举措。
”《四部医典》挂图藏医药学的《内经》《伤寒论》《四部医典》是藏医药学的奠基著作,由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于公元8世纪末编著完成。
全书对传统藏医药理论和治疗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了完整的藏医药理论体系。
后经历代诸多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整理而更加完备。
在公元11世纪,宇妥萨玛·云丹贡布又进行了全面修订和增补。
《四部医典》全面反映了藏医药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和蒙古高原地区的藏医药学传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部医典》是藏医学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在藏医药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好比《黄帝内经》加《伤寒论》,不但记载了藏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也指导着藏医学的临床实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民族医学研究室主任甄艳介绍,《四部医典》不论是在院校教育,如西藏藏医学院、青海大学藏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藏医学院的教学中,还是在寺院传统医学教育,如拉卜楞寺曼巴札仓、塔尔寺曼巴札仓的传承中,甚至在目前开展的留学生教育中,都是必学、必背的经典。
加强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西藏》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西藏自治区卫生厅牵头组织完成了对西藏、青海、甘肃三省区申报的2001年度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课题的评标任务,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了10个课题,其中西藏5个。
同时,自治区卫生厅还继续加强了对藏医药的继承人工作,经过认真推荐、筛选和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审定,通过了14名指导老师和21名继承人,开始进行带教学习。
目前,组织编写的《西藏藏医药发展史》已完成初稿。
【总页数】1页(P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3
【相关文献】
1.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现状及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J], 张娥;谭睿;冯岭;顾健;李佳川;姚峰
2.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J], 樊利娜;冯岭;顾健;谭睿;李佳川;姚峰
3.科技部“中医药古籍与方志的文献整理(福建)”课题督导会议在我校召开 [J],
4.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研究
——以清代中医药古籍为例 [J], 吕娜娜
5.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医康复古籍文献整理研究的思考——试析中风康复古籍文献整理方法 [J], 李灵辉;林尔正;林玉婷;林丹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患者,患有放射性脊髓炎,当时都进ICU重症监护室了。
“家属请我过去,通过口服药加外疗,效果比较显著。
一开始气管都切开了,经常昏迷。
经过一周治疗,患者眼睛睁开了,两周后可以自主呼吸,三周后转到佛山中医院。
通过果聂疗法继续治疗,一个月后就完全好转出院了。
”
“此外深圳还有几位强制性脊柱炎患者,也是通过果聂疗法治好的。
”洛多医生研发的果聂疗法贴药,已经通过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验收。
“从2015年就开始立项,做果聂疗法的临床标准化研究和实践,2016年底完成,通过一千个病例,把果聂疗法的藏药浴和推拿等,实现了标准化。
”
140TIBET GEOGRAPHIC。
经筋理论与中医外治研究
黄福开;冯岭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08(017)003
【摘要】经筋理论是中医的经典理论之一,对中医外治疗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在经络理论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背景下,经筋理论与中医外治联系并不密切.本文立足于经筋理论的特点,强调经筋理论是中医外治领域系统化的应用理论,能为中医外治机制研究提供崭新的研究角度,对继承和振兴中医外治疗法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
【总页数】4页(P3-6)
【作者】黄福开;冯岭
【作者单位】北京藏医院暨北京民族医院,北京,100029;北京藏医院暨北京民族医院,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9
【相关文献】
1.中医内病外治的研究进展及思路--全身性疾病药物外治的文献回顾、发展趋势及技术要点 [J], 李忠
2.中医外治学术研究近况——全国第二届中医外治学术交流会综述 [J], 吴自强
3.“经筋理论”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J], 邱峰;张贤
4.基于经筋理论辨治运动障碍疾病——中医脑病理论与临床实证研究(五) [J], 周
德生;蔡昱哲
5.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近况——全国中医外治法学术经验交流会略述 [J], 张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樊利娜;冯岭;顾健;谭睿;李佳川;姚峰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咨讯》
【年(卷),期】2012(004)005
【摘要】藏医药的热潮,使从藏医药古籍文献中挖掘开发具有显著疗效的各类药物成为医药人员的重要工作.我国对藏医药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保护、整理、研究,以期充分发挥藏医药的优势,保障人类健康生活.藏医药古籍的数量多,流传曲折,使其保护整理工作紧迫而又艰巨.
【总页数】1页(P1)
【作者】樊利娜;冯岭;顾健;谭睿;李佳川;姚峰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北京藏医院,北京,100029;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西南交
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透视蒙医药:以古籍抒写历史——解读内蒙古蒙医药博物馆《馆藏古籍文献图解》
2.第三批400种中医药古籍整理工作启动
3.古籍数字化对古籍文献"藏用矛盾"的
影响研究4.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分类体系构建研究(上)——对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概念及其传统分类方法的解析5.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分类体系构建研究(下)——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的分类体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海南及港澳地区藏药古籍文献的普查
杜玉华;贾新云;王军;冯岭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2(021)008
【摘要】为抢救、挖掘和整理藏药古籍著作,全面反映我国历代藏药古籍著述概况,2009年经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批准“藏药古籍文献的抢救性整理研究”,列入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编号2009FY220100),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组织实施.深圳大学医学院承担了广东、海南及港澳地区的各级各类图书馆、博物馆、寺庙有关藏药古籍目录的收集、整理和普查工作.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杜玉华;贾新云;王军;冯岭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深圳大学医学院,广东深圳518060;深圳大学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60;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
【相关文献】
1.全国古籍普查平台丛书著录经验谈——以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
2.图书馆古籍文献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3.基于藏医药古籍文献对当前藏药说明书不良反应项窥见
4.古籍及民国文献普查回顾及馆藏特色研究———以山西农业大
学图书馆为例5.图书馆古籍文献普查与保护工作探析——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图书馆古籍普查平台著录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汇合日月之华:藏药掠影
冯岭
【期刊名称】《中国青年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漫长岁月里,在不完全为人类足迹所至的辽阔雪域,上演着远比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拼拼杀杀要悲壮得多的活剧。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冯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91.4
【相关文献】
1.揽日月双华留一脉湘承——记龙鼎湘江行政总厨留双华先生 [J], 枫叶
2.八百米完达山矗登天之梯一千目红色场日月换新天--云山农场城镇建设掠影 [J], 邹怀芳;张晓强;刘家明
3.华翼展翅翱翔蓝天——天津华翼蓝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掠影 [J], 雷羽
4.敢叫日月换新天——井冈山扶贫开发掠影 [J], 周光辉;赵洪庭
5.敢教日月换新天——榆林市城市建设局工作掠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 仲格嘉;黄福开;冯岭;吴金鹏;张伟
作者机构: 北京藏医院科教处,北京100029
出版物刊名: 中国藏学
页码: 128-13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4期
主题词: 青海;四川;甘肃;藏医;从业状况
摘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藏医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掌握藏医医生从业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社会学方法对青海、四川、甘肃三省部分藏区的藏医专家、管理人员和群众(患者)开展调查,分析了藏医医生基本情况、社会地位、医疗技术和藏医门诊情况等方面的现状,总结了藏医医生从业状况的主要特点,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7第11卷 第10期 2009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10 Oct . ,2009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藏医药古籍是藏医药学知识的主要载体,发掘、整理藏医药古籍是传承藏医药知识的重要途径。
藏医药古籍整理受到藏族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正确指引下,藏医药古籍整理得到了党和政府、藏医药理论和临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提出了加强古籍保护的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这就为藏医药古籍的系统性、专业性保护和整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 古代藏医药古籍整理医乃“生生之具”,关乎人类健康,言其小者,可以治病养生;言其大者,可以利国利民。
藏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藏族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
《五部遗教・大臣篇》记载,公元前200年左右,聂赤赞普推举为王时,提出六点疑虑,其中之一就是“有毒何以治?”表现了对医药的重视。
松赞干布时期称医生为“活命医生”。
对藏医药古籍的整理是发展藏医学的必经途径。
公元8世纪末,《四部医典》的问世,是宇妥・元丹贡布吸收了《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等医书的内容,总结了藏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完成了这部里程碑式的巨著,体现了宇妥对藏医药古籍整理的成就。
《四部医典》著成以后,藏王赤松德赞将其埋入桑耶寺。
公元11世纪被发现以后辗转传到宇陀萨玛・元丹贡布手中。
新宇陀对《四部医典》进行了精心校勘、考证和注释修订,同时撰著了注释《四部藏医药古籍整理冯 岭(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院科研处,北京 100029)摘 要:藏医药古籍整理受到历代藏族统治阶级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的正确指引下,藏医药古籍整理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藏医药古籍普查、整理、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藏医药;古籍整理中图分类号:R2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0- 0007- 02收稿日期:2009-07-15基金项目: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2007FY220500)作者简介:冯岭(1953-),男,安徽巢湖人,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民族医学。
Collation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FENG Ling(Science and Research Division of Beijing Tibetan Hospital, 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 :The collation of the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had alway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Tibetan ruling clas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under the correct guidance of the Party's minority policies and health policies, great importance has been attached to and periodic successe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collation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Nationwide general investigation,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f ancient Tibetan medicine books now have no time to be delayed.Key words :Tibetan medicine; collation of ancient books 采用活血化瘀与补益法合用,常用四物汤加黄芪、鳖甲或用鳖甲煎丸[13]。
由肝硬化引起的黄疸加茵陈蒿20~100g ;凝血酶原显著降低或出血者加仙鹤草30g,白茅根60g,另加云南白药3~6g,每日3次口服;肝性脑病加石菖蒲10g,郁金15g。
◆参考文献[ 1 ] 杨国敏.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肝临床应用与耐药预防[ J ] .中国医刊,2007,42 ( 11 ):64.[ 2 ] 徐巍,苏乐群,李宏建. 乙肝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 [ J ] .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 ( 9 ):737.[ 3 ] 张涛,贾继乐.2005年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治疗共识要点[ J ] .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5,21 ( 4 ):240.[ 4 ] 邓志华. 慢性乙肝药物治疗现状[ J ] .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24 ( 4 ):220.[ 5 ] 邢思邵,刘燕玲.名老中医之路[ M ] .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9:53-63.[ 6 ] 李文.中草药抑制HBV-DNA 的实验研究[ J ] .中医杂志,1997,16 ( 5 ):45-47.[ 7 ] 顾伟. 慢性乙肝抗炎护肝治疗的单味中药研究进展[ J ] .四川中医,2008,26 ( 6 ):39.[ 8 ] 韩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研究进展[ J ] .山东医药,2008,48 ( 25 ):88.[ 9 ] 蒋忠胜. 苦参素治疗拉米夫定停药后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步体会[ J ]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49.[ 10 ] 于洪亮,唐立尧,魏斌. 4种常见中药治疗乙肝的研究进展[ J ] . 药学实践杂志,2006,24 ( 1 ):31.[ 11 ] 王雅静.慢性肝炎中医降酶四法应用[ J ] .中医药信息,1999,16 ( 2 ):28.[ 12 ] 董振华,季元.祝谌予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经验[ J ] . 中国临床医生,1999,27 ( 6 ):20-21.[ 13 ] 戚忠玺,姜剑军.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肝炎近况[ J ] .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 ( 2 ):154-157.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卷医典》的专著。
公元15世纪,藏医学中南北两派争鸣,南派苏喀・洛哲给布刻印《四部医典》,这是现在所知最早的关于《四部医典》的刻印本—扎塘版《四部医典》。
他还在整理《四部医典》的基础上,著成《祖先口述》。
五世达赖时期,摄政王桑杰嘉措修订《扎塘版四部医典》,校勘不同版本,重新修改、注释《四部医典》,结集成《四部医典・蓝琉璃》,组织画师绘制79幅医学曼汤。
这一时期,五世达赖组织人校勘整理《四部医典》,木刻印刷了《新老宇陀传》《宇陀内外治十八支》《蓝琉璃》等医书。
19世纪,十三世达赖土丹嘉措时期重新刻板印刷《四部医典》《蓝琉璃》《秘诀部补遗》《晶珠本草》等藏医学典籍。
十三世达赖还亲自校订《四部医典》。
2 新中国成立以后藏医药古籍整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藏医药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藏医药古籍整理也得到了党和政府、藏医学理论和临床专家学者的重视。
1984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是“组织、联络、指导、协调”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工作。
藏族古籍是少数民族古籍中藏量最多的,对藏族古籍的整理包含了对藏医药古籍的整理。
同年,在呼和浩特召开的首次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上,对藏医、蒙医等民族医药古籍整理提出了具体规划。
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各藏区非常重视藏医药古籍的整理。
西藏藏医学院藏医药科技研究所先后出版发行了以《四部医典大详解》为主的藏医药古籍典著10余部,同时抢救、挖掘、整理完成了《藏医饰花精要集》《措如・才朗论文集》《利乐新月之光》等众多学术价值很高的藏医理论著作和工具书。
抢救整理并出版了上百部藏医药重要古籍孤本资料。
1973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了藏医药研究院,该研究院已经收集和整理了大批藏医药古籍手抄本、善本、孤本。
2006年12月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今藏医药文献书目编制》一书,收集了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图书馆收藏已久的藏医药学珍贵文献资料及西藏大学图书馆、西藏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私人收藏等古籍藏医药文献资料。
该书对藏医药古籍书名、摘要、作者、年代、版本、收藏处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并翻译成英文和汉文。
[1]青海省成立了全省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工作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制定了《全省藏医药古籍整理“十一五”工作规划》。
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致力于藏医药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出版工作,先后抢救、挖掘《藏医秘诀宝库》《子书精要》等藏医药古籍,其中60%为手抄本,内容涉及藏医药学历史、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药物方剂、炮制工艺等各个方面。
在国家的支持下,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出版工程,计划在2010年前完成《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160部)《中国藏医药大全》(100卷)和《四部医典挂图大详解》(6卷)三部大型丛书的整理出版。
[2]甘肃省在一些大中专院校开展藏医药教育,培养了大量的藏医药人才,藏医药古籍的发掘与整理工作也取得很大成效。
四川省德格印经院是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德格印经院古籍文献中,有相当数量的藏医学文献。
1987年,成立了德格藏医药研究所,组织名老藏医进行古典藏医药学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截止1988年止,研究所已整理出《米旁医学选集》《四部医典注释》《藏医尿诊脉诊注释》《藏医临床杂记》《药物配方精华》《钦则医学选集》《长寿珠鬘·母子合璧》《藏医药诊二元药诀》《德格八邦天文星算》共9部医学典籍。
[3]北京藏医院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民族医院。
2002年北京藏医院申报了国家级课题——“藏药秘方资源的抢救、挖掘与保护”。
院长黄福开主编了《中国藏医药文献目录索引(1907—2001)》一书,为藏医药工具书编撰做出了开拓性成就。
2002年9月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罗秉芬主编,强巴赤列、黄福开审订的《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精要》。
2008年由北京藏医院承担的科技部“藏医古籍整理与信息化平台建设”基础性科研课题已正式启动。
藏医药古籍的整理是继承发扬藏医药学的重要举措,可以更好地为教学、医疗、科研服务。
其中藏医药古籍数字化建设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内容,可以长久保存藏医药资源,而且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构建,实现藏医药古籍的保护、研究、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