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工程】混凝土回弹强度计算表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
混凝土回弹换算表
混凝土回弹是非破坏性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的一种方法,回弹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混凝土回弹值可以通过回弹锤测量,并通过换算表将回弹值转化为混凝土抗压强度。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混凝土回弹换算表的示例。
请注意,这个表格中的数值和关系是示例,具体的换算关系可能会因混凝土配合比、年龄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使用时,建议参考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标准和规范,以获取准确的回弹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在使用混凝土回弹换算表时,将测得的回弹值与表格中对应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比较,以评估混凝土的强度。
请注意,这个表格仅供参考,具体的回弹值和抗压强度关系可能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目录1课程设计题目 (1)2课程设计目的 (1)3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1)4路面厚度计算 (1)4.1交通分析 (1)4.2初拟路面结构 (3)4.3路面材料参数确定 (4)4.4 荷载疲劳应力 (6)4.5温度疲劳应力 (7)4.6验算初拟路面结构 (8)5接缝设计 (8)5.1纵向接缝 (8)5.2横向接缝 (9)6混凝土面板钢筋设计 (10)6.1 边缘补强钢筋 (10)6.2 角隅钢筋 (11)7材料用量计算 (11)7.1 面层 (11)7.2 基层 (12)7.3 垫层 (13)8施工要求说明 (13)参考资料 (15)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计算书1课程设计题目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公路自然区划Ⅱ区拟建一条一级公路,路基为粘质土,采用普通混凝土路面,双向四车道,经交通调查得知,设计车道使用初期轴载日作用次数为4500。
试设计该路面结构。
2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和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掌握实际工程结构设计的全过程。
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知识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为进行实际的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要求学生课程设计之后对相关的设计规范、施工和试验规范等有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了解,综合解决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深入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理论,掌握设计方法。
3课程设计主要内容(1)结构组合设计;(2)材料组成设计;(3)混凝土板厚的确定;(4)板的平面尺寸确定;(5)接缝设计;(6)配筋设计;(7)材料用量计算;(8)施工要求说明。
(9)设计图纸为A3路面结构详图一张(手工绘图),要求整洁、规范,图幅和数量符合要求。
(10)附参考文献4路面厚度计算4.1交通分析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12一94),不同等级公路的路面结构设计安全等级及相应的设计基准期、可靠度指标和目标可靠度如下表:公路技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安全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设计基准期 30 30 20 20 目标可靠度(%) 95 90 85 80 目标可靠指标 1.64 1.28 1.04 0.84 变异水平等级 低低~中中中~高由表4-1知,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的土基回弹模量值吴祖德(常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内容提要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应综合诸多因素来确定设计的土基回弹模量值。
本文介绍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土基回弹模量城市道路0 前言我国道路路面设计方法中,路基力学性能参数都是采用的土基回弹模量,它是我国路面设计中的重要力学参数,它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其他参数的选择与结构设计的结果。
本文主要叙述对土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及其变化对沥青路面路基工作区的影响分析。
1 设计土基回弹模量确定因素分析1.1 首先是根据规范要求,不能低于要求的设计值1.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注:要求路床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1.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1.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2 根据设计工程所在地区所处自然区划查表法估计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如江苏省在自然区划Ⅳ1、Ⅳ1a,摘录列于表5中:经整理后见下表:表6 江苏省不同干湿状态下的土基回弹模量值注:1)c W 为土的平均稠度值;2)过湿状态的回弹模量是推算值 (图1)。
图1 过湿状态的回弹模量是推算值1.3 由于城市道路的路床顶面的80cm 范围大部分接近于地下水位,路基土均处于过湿状态,路基土的土基回弹模量均为15MPa 左右,不能作为设计所用的土基回弹模量值,均要经过处理后,才能达到设计采用值,并结合路床土在路基工作区范围,要求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一般采用翻挖回填压实,采用6%石灰土处理。
对土基进行处理时,处于过湿状态假定E 0=15MPa ,当用20~100cm6%石灰土处理时,经计算得出处理层顶面的弯沉值,再经换算成顶面的土基回弹模量值,见下表:表7 常州地区6%灰土处理地基厚度值计算表表8常州地区各种设计土基回弹模量值的6%石灰土处理厚度表按此处理方法,当路基工作区(规范要求的压实深度)为80cm时,则土基回弹模量值已经达到34MPa,已经满足于《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的要求,不应小于30MPa和不应小于20MPa的要求。
混凝土回弹记录表(标准)混凝土回弹记录表(标准)混凝土结构、基础和路面等使用混凝土构建的建筑物需要经过混凝土回弹检测来评估其质量。
混凝土弹性回弹值可用于评估混凝土强度、密度、质量、均匀性和结构完整性等。
记录表主要目的是记录混凝土回弹检测的原始数据和结果,以便分析和评估混凝土质量,提供有关混凝土结构和基础的建议。
此记录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项目信息项目信息包括建筑物名称、地点、日期、检测设备和持有者等。
可以使用此信息来跟踪检测结果和评估混凝土质量变化。
2. 检测点记录每个检测点的编号、位置、具体测量的深度、距离等信息。
应按照建筑物结构布置检测点,覆盖不同部位和深度的混凝土结构。
3. 混凝土回弹值在每个测量点上使用混凝土回弹测试仪进行复合强度测试。
记录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反映测量值的精度和均匀性。
4. 分析和评估对于每个测量点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计算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和密度,并基于测试结果提供有关混凝土结构和基础的建议。
例子下面是一个混凝土回弹记录表的例子:项目信息:建筑物名称:XXX地点: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测试设备:XXXX检测点:测量点编号测量点位置检测深度(mm)测量距离(mm)1 地基底部 100 02 地基底部 250 03 地基底部 500 04 基础侧面 100 205 基础侧面 250 206 基础侧面 500 20混凝土回弹值:测量点编号回弹值1 回弹值2 回弹值3 回弹值4 平均回弹值标准差1 15 16 17 15 15.75 0.762 18 17 18 19 18.0 0.763 20 19 20 18 19.25 0.894 17 16 18 17 17.0 0.575 19 20 19 20 19.5 0.506 20 21 22 21 21.0 0.77分析和评估:根据回弹值计算混凝土的强度、均匀性和密度,并提供建议:测量点编号混凝土强度(MPa)均匀性密度(kg/m3)建议1 5.6 不均匀 2450 检查土壤情况2 10.6 相当 2550 良好3 18.0 相当 2650 良好4 8.2 不均匀 2450 检查墙体结构5 15.5 相当 2550 检查格栅板情况6 19.0 相当 2650 良好结论混凝土回弹记录表是对混凝土弹性回弹检测数据的详细记录,以便进行分析和评估。
5.路面结构设计5.1沥青路面5.1.1交通量及轴载计算分析路面设计以单轴载双轮组100KN 为标准轴载。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N ∑=ki i i P P n C C 135.421)/(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1轴载换算表②累计当量轴次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取0.5。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189188305.060.430336506449.0365106449.0115=⨯⨯⨯⨯-+=(次)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轴载换算公式:812'1')/('P P n C C N i ki i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2 轴载换算结果(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②累计当量轴次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是15年,车道系数取0.5。
累计当量轴次:()111365t e N N γηγ⎡⎤+-⨯⎣⎦=()[]321652575.087.731636506449.0106449.0115=⨯⨯⨯-+=(次)5.1.2结构组合设计及材料选取1) 拟订路面结构组合方案根据规定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有大量碎石且有石灰供应,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取18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取20cm ),下基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另设20cm 厚的中粗砂垫层。
2) 拟订路面结构层的厚度由于计算所得的累计当量轴载达到了500万次,按一级路的路面来设计,由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面层由二层至三层组成。
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4cm ),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6cm ),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8cm )。
枣潜高速公路新建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hòudù)计算一、主线(zhǔ xiàn)路面1、基本(jīběn)资料枣潜高速公路(ɡāo sùɡōnɡ lù)地处Ⅴ1区,双向四车道,根据工可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见表1。
预测交通量增长率见表2。
表1 近期交通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表2 预测交通量年增长率1)、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2636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1.905121E+07属重交通等级2)、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969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7003270属中等交通等级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2、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根据本地区的路用材料,结合已有工程经验与典型结构,初步拟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层厚度如下: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20cm水泥稳定碎石+ ? cm级配碎石。
以级配碎石为设计层,设计层最小厚度:20cm。
该结构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类型(lèixíng)系数为1.0,经计算(j ì suàn),路面(lùmiàn)设计弯沉值为21(0.01mm)。
利用计算程序计算得出(dé ch ū),当级配碎石厚度为20cm时同时满足设计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的要求。
表3 路面材料设计参数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H( 6 )= 200 mm LS= 19.1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6 )=Hmin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2)、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H( 6 )= 20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6 )= 20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3、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1)、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9.1 (0.01mm)第 2 层路面(lùmiàn)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0.7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27.1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miàn jiāo)工验收弯沉值 LS= 54.2 (0.01mm)第 6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170.6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9 (0.01mm)(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式计算)2)、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 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0.185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017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032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0.032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111 (MPa)二、枢纽互通(hùtōng)路面1、基本(jīběn)资料根据(gēnjù)工可研究报告可知路段所在地区近期交通(jiāotōng)组成与交通量及轴载换算,见表4。
混凝土路基回弹模量试验标准一、前言混凝土路基回弹模量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试验,用于评估混凝土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路基回弹模量试验的标准,包括试验设备、试验方法、试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试验设备1.回弹仪回弹仪是进行混凝土路基回弹模量试验的主要设备,其结构应符合GB/T50315-2010《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回弹仪应具备以下技术指标:(1)回弹锤重量:2.25kg;(2)回弹锤下落高度:20mm;(3)回弹针锥角:60度;(4)回弹仪示值误差:±1.5%。
2.量具进行混凝土路基回弹模量试验时,还需要使用以下量具:(1)0.5mm游标卡尺:用于测量混凝土路基的厚度;(2)直角尺:用于检查混凝土路基表面的平整度;(3)六分尺:用于测量混凝土路基的长度和宽度。
3.其他设备在进行混凝土路基回弹模量试验时,还需要使用以下设备:(1)锤子:用于敲击回弹锤,使其落下;(2)标志线:用于标记混凝土路基的试验点。
三、试验方法1.试验前准备(1)检查回弹仪是否正常工作;(2)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路基的试验点;(3)清理试验点,保证混凝土路基表面干净平整;(4)用游标卡尺测量混凝土路基的厚度,并记录数据。
2.试验操作(1)将回弹仪放置在混凝土路基试验点上,使回弹针与混凝土路基表面垂直,并用直角尺检查回弹仪是否水平;(2)将回弹锤从20mm高度敲击混凝土路基表面,记录回弹仪显示的回弹模量;(3)在同一试验点进行3次试验,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回弹模量。
(4)在每个试验点进行3次试验,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回弹模量,记录数据。
3.试验要求(1)混凝土路基表面应干净平整,无大坑大洼和明显的破损;(2)回弹仪应放置平稳,回弹针应与混凝土路基表面垂直;(3)每个试验点应进行3次试验,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回弹模量;(4)试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造成设备和人员损伤。
四、试验数据处理1.数据计算计算每个试验点的平均回弹模量的公式为:Em = (E1+E2+E3)/3其中,Em为平均回弹模量,E1、E2、E3为同一试验点的3次回弹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