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法国重农学派
- 格式:ppt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22
古代中西方农业经济思想比较班级:10级农林经济管理姓名:何金梅学号:2010123052古代中西方农业经济思想比较———中国古代重农思想与法国重农学派摘要:18世纪中期法国的重农学派是以魁奈和杜尔阁为代表人物,倡导通过发展农业来恢复法国经济。
与此类似,中国古代也有着许多主张通过重视农业来富国富民的思想,两者在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但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截然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别,两者在一些方面还存在差别。
关键词:重农学派;重农抑商思想;比较分析一.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概述中国最早的重农思想产生于西周时期,这比法国重农学派的产生要早2000多年。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考察的时间范围始于西周,止于鸦片战争爆发之前。
重农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一根主线,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经济思想。
不同于法国重农学派,中国古代重农思想时间跨越大,涉及人物多,中国古代的重农思想就表现在这些人物的经济思想之中。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当时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商鞅变法积极推行农战方针,采用各种手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中国宋代、明代中期后都不重农抑商,所以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改朝换代后,资本主义萌芽消失了,重新开始了重农抑商。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国家财政收入也从商业税收中得到了很大的补充,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而在这时,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够创造新的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并在重农抑商政策思想的指导下推行一系列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这虽有利于国家稳定统一,巩固中央政权,却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这样就失去了其产生之初的进步性。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与重农学派一、古典政治经济学概述1、时期•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新兴产业资本的利益.19世纪30年代以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处于潜伏状态。
–是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产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统治阶级这一时代的经济思想。
–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W.配第开始,在法国从P.布阿吉尔贝尔开始。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在不同程度上,对利润、利息和地租作了揭露和分析;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分析作了第一次尝试;初步论述了经济危机。
2、法英两国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产生于17世纪下半期,完成于19世纪30年代初。
以F.魁奈和A.-R.-J.杜尔哥为主要代表的法国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西斯蒙第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重农学派同时而略晚的A.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发展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D.李嘉图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达到最高阶段。
•3、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重农学派的先驱者。
出生于法国鲁昂。
青年时代在巴黎研究法学,后来担任过鲁昂地方议会的法官和国王路易十四的经理官。
认为货币不是财富,只是为便利流通的交换手段。
货币可以不用金银来充当。
在商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货币也可以用纸币来代替。
真正的财富是土地的产物。
只有农业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农业是社会各部门的基础。
他揭露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抨击法国封建王朝的赋税制度与政策,对法国农民的困苦处境表示深切的同情。
布阿吉尔贝尔承认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要性。
–然而他又认为货币破坏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行。
–没有货币的商品生产和交换反映了小生产者观点。
【经济哲学】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哲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谷鹏飞(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摘 要]“重农学派”是兴起于18世纪50至70年代法国的一个经济流派。
该派直接继承法国启蒙运动“自然秩序”的哲学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基于大力发展农业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好了经济思想上的准备。
重农学派经济哲学的现代意义则在于,其成功探索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经济与哲学实现结合并作用于社会的可能性与具体途径。
[关键词]重农学派;自然秩序;现代意义[中图分类号]B5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07)04-0122-04The Economical Philosophy andModern Significances of French “Agriculture System ”G U Peng -fei(Faculty of libeml ,Northwest University ,X ian 710127,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e System ”that rose in 18th fifties to seventies was one of the econom ic genres in French.It come directly from the philos ophical idea of the “nature system ”of French Enlightenment ,and put forward to liberalism econom ical policies based on develop 2ing agriculture under this ideal direction.Thus ,it was prepared for econom ical ideologies before French bourgeois rev olution.The m odern significances of “Agriculture System ”lies in it have groped for the probabilities and concrete approaches of the unification between philos ophy and econom ics success fully in very historical condition.K ey w ords :Agriculture System ;nature system ;m odern significances[收稿日期]2007-05-02一、“重农学派”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重农学派”一词,本义为“自然秩序”。
重农主义(英:Physiocracy;法:Physiocratie)又称重农学派,是18世纪中后期流行于法国的经济学流派之一1。
在西方经济史和西方经济思想史研究中,重农学派的政策主张以及重农主义经济思想具有极重要的研究价值。
这是因为它标志着近代经济学的开端,正是重农主义者们首次发现了经济循环规律并向后来的经济学家提示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这两项贡献直接启发了古典经济学2并为其后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方法和思想遗产。
然而不能不提的是,重农学派在其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曾大量采用并援引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其中最主要援引的就是道家的无为和自然思想3,这可以说是近代史上发生在欧洲的一次中西方文化交汇。
然而当今西方的经济思想史研究者们往往不谈这些事实,这或许是因为风行于西方当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的偏见。
为了破除这种偏见,当今中国的经济思想史学者们已做出过多方法国重农学派与道家胡杨1,贾谋2(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 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摘 要: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后期流行于法国,与重商主义相对立的经济学流派,它为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作了至关重要的铺垫。
重农主义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曾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哲学的影响,这在他们留下的著作中有迹可循,然而当今西方的经济思想史研究者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破除当代经济史研究中的“欧洲中心论”的偏见。
关键词:重农主义;道家;自然1 需要注意的是,在17、18世纪,经济学还没有完成学科独立——它倒更像是统称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献给政府的一种“策论”(例如法国重商主义经济学家蒙克莱田的著作《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
2 有关重农主义和古典经济学之间的关联可以参见重农学派代表人弗朗索瓦•魁奈和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的通信集和斯密的《国富论》。
斯密曾在1764至1766年间游历于欧陆,在此期间他与法国的重农主义者会晤于巴黎并有过富有成效的交流,其中魁奈与杜尔阁对他的影响最甚。